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隔震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周春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0期0105-0108,共4页
为了有效推进减隔震技术在已有建筑加固中的广泛应用,文章深入探讨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既有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结构老化和功能退化等问题。减隔震技术通过引入隔震层和减震装置,能有效减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作用。... 为了有效推进减隔震技术在已有建筑加固中的广泛应用,文章深入探讨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既有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结构老化和功能退化等问题。减隔震技术通过引入隔震层和减震装置,能有效减小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作用。文章分析了既有建筑加固的现状和减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减隔震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中的设计原则与实施步骤以及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通过案例研究表明,减隔震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为城市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隔震技术 既有建筑加固 抗震性能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附子结构及减隔震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帅 秦云 +5 位作者 户威 王洪 王雅 李天赞 洪朗 马洋羊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816-821,共6页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是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重要形式,此外国家颁布了更为严格的减隔震设计标准。为推动外附子结构和减隔震技术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以地震高烈度区某医院为例,采用钢框架为外附子结构,运用ETABS建立4个减隔震加固模型,并...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是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重要形式,此外国家颁布了更为严格的减隔震设计标准。为推动外附子结构和减隔震技术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以地震高烈度区某医院为例,采用钢框架为外附子结构,运用ETABS建立4个减隔震加固模型,并用MIDASGen对2个减震模型进行优化。研究发现单独使用BRB减震时层间位移角在中震下不满足1/400限值,且剪力增大了9.8%~21%,提出了BRB多阶段屈服设计理念。BRB+VFD组合减震的位移减震率达50%以上,此外VFD与BRB错位安装更利于消能减震。单独采用隔震加固在较高强度地震下的位移减震效果有限,而BRB+LRB混合减隔震加固的层间位移角减震率高达84.2%,剪力减震率高达76.8%。对比验证了混合减隔震加固技术的优良性能,并提出几种典型的外附子结构连接构造方式,为类似加固改造工程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加固 外附子结构 减隔震 对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减震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中的应用与选择
3
作者 刘政委 《科技风》 2019年第30期114-114,共1页
隔震加固法,即在地震作用下将结构变形汇集于隔震层上,阻碍能量传递到上部结构,防止原结构地震反应,增强建筑物自身的抗震安全度。该法,需要在结构物的某处设置必要的耗能器或是构件,耗散部分地震输入能量,抑制结构产生的地震反应,使建... 隔震加固法,即在地震作用下将结构变形汇集于隔震层上,阻碍能量传递到上部结构,防止原结构地震反应,增强建筑物自身的抗震安全度。该法,需要在结构物的某处设置必要的耗能器或是构件,耗散部分地震输入能量,抑制结构产生的地震反应,使建筑物拥有更强的抗震能力。本文简单介绍了近隔减震加固技术原理,探讨了既有建筑加固中该如何选择和运用隔减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减震技术 既有建筑加固 应用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瑞云 刘云浩 李腾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对某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砖混结构住宅楼进行加固,为防止加固时住宅楼产生二次变形,采用微型钢管桩加固条形基础、再新增筏板、最后对地基土进行注浆的加固方法。在现场静载荷试验的基础上,采用ABAQUS对加固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并对加固后的... 对某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砖混结构住宅楼进行加固,为防止加固时住宅楼产生二次变形,采用微型钢管桩加固条形基础、再新增筏板、最后对地基土进行注浆的加固方法。在现场静载荷试验的基础上,采用ABAQUS对加固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并对加固后的建筑物进行现场沉降监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静载荷试验实测结果基本相符,加固后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明显减少,桩顶反力分布呈现出中间小四周大的特点;微型钢管桩承担的荷载占19.43%。实际现场监测最后100 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 mm/d,地基的变形符合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该加固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加固 不均匀沉降 加固方案 有限元分析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减震技术在既有建筑加固中的应用与选择 被引量:7
5
作者 兰香 潘文 +1 位作者 赖正聪 苏何先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79-82,52,共5页
隔减震加固是优于传统加固的新技术。简述了隔减震技术在既有工程加固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基本原理;提出了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各自对应的地震作用调整系数,并结合加固项目的实际情况得出较为合理的加固方案;考虑了采用隔震和黏滞阻尼器减... 隔减震加固是优于传统加固的新技术。简述了隔减震技术在既有工程加固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基本原理;提出了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各自对应的地震作用调整系数,并结合加固项目的实际情况得出较为合理的加固方案;考虑了采用隔震和黏滞阻尼器减震技术时对应支座和阻尼器数量及参数的确定原则及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实际加固工程应用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减震 既有建筑加固 方案选择
原文传递
考虑建造和加固过程的既有建筑地基土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唐秋丰 佟建兴 +1 位作者 贾宁 周圣斌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23-1727,共5页
在既有建筑采用复合桩基加固的过程中,桩身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应力路径较为复杂,土的压缩性指标发生了较大变化,采用初始勘察报告提供的压缩性指标已不能满足加固设计要求,应进行补充勘察和模拟试验。设计模拟固结试验来模拟既有建筑建... 在既有建筑采用复合桩基加固的过程中,桩身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应力路径较为复杂,土的压缩性指标发生了较大变化,采用初始勘察报告提供的压缩性指标已不能满足加固设计要求,应进行补充勘察和模拟试验。设计模拟固结试验来模拟既有建筑建造、加固、沉降稳定的过程,并以标准固结试验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土样的回弹再压缩模量为标准固结试验压缩模量的2倍左右、压缩模量Es1-2的3倍左右;该结论应用于工程实例,计算结果和实际较为吻合;宜采用回弹再压缩模量计算桩身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工后沉降,从而为加固设计提供变形计算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加固 固结试验 回弹再压缩模量 应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采用复合桩基加固的变刚度调平设计 被引量:9
7
作者 佟建兴 周圣斌 +3 位作者 贾宁 孙训海 王亚辉 李钊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9-164,154,共7页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质量事故往往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倾斜超标等问题,采用新增桩基补强方案对既有建筑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是较为常见和稳妥的加固方案。复合桩基方案由于桩数较少,对基础底板破坏较小,成为既有建筑桩基加固的首选方案。若...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质量事故往往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倾斜超标等问题,采用新增桩基补强方案对既有建筑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是较为常见和稳妥的加固方案。复合桩基方案由于桩数较少,对基础底板破坏较小,成为既有建筑桩基加固的首选方案。若复合桩基加固时采用均匀布桩形式,会很难调节基础各部位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加固效果。因此,采用不均匀布桩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成为地基基础加固中减小差异变形、优化反力分布的适宜设计方法。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论证了变刚度调平设计在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减沉、纠倾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刚度调平设计 复合桩基 既有建筑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
8
作者 崔毅 张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12期28-31,共4页
为保障既有建筑质量、安全,防止并减少既有建筑改造和更新活动中的工程事故,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对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及加固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家行业规范标准为依据,参照本专业相关论文著作,从... 为保障既有建筑质量、安全,防止并减少既有建筑改造和更新活动中的工程事故,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对既有建筑的检测、鉴定及加固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国家行业规范标准为依据,参照本专业相关论文著作,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对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及加固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融入了部分个人从业经验和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主体结构 地基基础 安全性检测 可靠性鉴定 抗震性能鉴定 既有建筑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换技术在既有建筑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滕德宾 张云峰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4年第2期16-17,共2页
托换法适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加固、增层或扩建,以及受修建地下工程、新建工程或深基坑开挖影响的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加固。以济宁市人民医院既有建筑物加固为例,说明基础托换应根据既有建筑物具体情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 托换法适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加固、增层或扩建,以及受修建地下工程、新建工程或深基坑开挖影响的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加固。以济宁市人民医院既有建筑物加固为例,说明基础托换应根据既有建筑物具体情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换技术 地基处理 基础加固 灌注桩 既有建筑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注浆法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的应用
10
作者 郝晨亮 胡奇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114-116,共3页
通过针对性设计对某油田公司生产作业区油储罐地基采取水平注浆法进行加固,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类似项目加固施工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水平注浆 软土地基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雷强 苗现国 +1 位作者 王爱坡 曾黄荣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B07期51-55,共5页
湿陷性黄土属于一种特殊土质,对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变化较为敏感,严重影响了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依托某既有建筑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工程,结合既有建筑特点,分别从地质条件(内因)、上部荷载(外因)及水因素(诱发因素)3个方面入手,提出采用... 湿陷性黄土属于一种特殊土质,对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变化较为敏感,严重影响了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依托某既有建筑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工程,结合既有建筑特点,分别从地质条件(内因)、上部荷载(外因)及水因素(诱发因素)3个方面入手,提出采用人工挖孔桩+注浆法、扩大基础及做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等加固措施,来解决该既有建筑湿陷性黄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该工程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显陷性黄土-也基加固 人工挖孔桩 止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既有建筑检测加固中运用分析
12
作者 叶施皓 张伟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本文将围绕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既有建筑检测加固中的运用路径开展分析,并以某地方工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提出BIM参数化加固族库的开发路径和房屋改造与加固方法。经过加固效果验证发现,笔者提出的BIM技术可以全面进行建筑物的结构... 本文将围绕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既有建筑检测加固中的运用路径开展分析,并以某地方工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提出BIM参数化加固族库的开发路径和房屋改造与加固方法。经过加固效果验证发现,笔者提出的BIM技术可以全面进行建筑物的结构分析,利用三维模型展示加固效果,通过REVIT明细表功能,统计加固工程量,提高信息的调用效率,做到协同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检测加固 3D模型 BI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喷桩法(CCP工法)用于既有建筑地基加固工程实例
13
作者 郑少禾 赵鹏 +2 位作者 陈力莹 闫旭萌 闵玉忠 《陕西建筑》 2018年第1期18-23,共6页
近年来,既有建筑黄土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工程质量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主要是黄土地基浸水产生沉陷变形所致;旋喷桩法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法,鉴于其多种工艺优点,在处理既有建筑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旋喷桩法 黄土地基浸水 既有建筑地基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力水准在建筑加固施工沉降观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姬旺 《测绘标准化》 2023年第3期143-148,共6页
既有建筑加固施工存在难度大、危险性高、工作场地狭窄且遮挡较为严重的问题,鉴于传统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实施难度大、效率低,且难以实现沉降预警等问题,本文采用静力水准观测方法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静力水准观测方法在数据... 既有建筑加固施工存在难度大、危险性高、工作场地狭窄且遮挡较为严重的问题,鉴于传统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实施难度大、效率低,且难以实现沉降预警等问题,本文采用静力水准观测方法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静力水准观测方法在数据采集实时化、精度可靠性、操作便捷性方面有着传统几何水准测量难以比拟的优势,通过静力水准监测系统的连续监测及即时预警,大幅提高了既有建筑加固施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加固 沉降监测 静力水准 监测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施工对既有建(构)筑地基承载力影响及加固土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忠凯 徐光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116,共8页
针对目前盾构施工既有建(构)筑地基加固依靠经验,缺乏完善理论作为支撑的现象,有必要研究盾构掘进中、离开后既有建(构)筑地基承载力影响机理及加固后土体稳定性。为了解水泥土加固体的受剪工作状态,开展水泥土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当偏... 针对目前盾构施工既有建(构)筑地基加固依靠经验,缺乏完善理论作为支撑的现象,有必要研究盾构掘进中、离开后既有建(构)筑地基承载力影响机理及加固后土体稳定性。为了解水泥土加固体的受剪工作状态,开展水泥土三轴试验,结果表明,当偏应力达到屈服之前,(σ1-σ3)-ε1关系近似直线,应变很小,且加固体与未加固土抗剪强度相差甚远,稳定性分析时,不考虑加固体位移及其外侧未加固土对剪力的分担。盾构掘进中,其周围土体受到挤压产生的剪应力,扩散至桩侧形成附加正摩阻力,基桩承载力提高;盾构离开后土体卸荷,桩侧产生负摩阻力,基桩承载力降低。盾构施工中加固体上段内侧受被动或主动土压力,外侧及下段受静止土压力,土压力差产生剪应力,潜在滑动界面产生拉、压应力,并导出加固后土体复合滑动面安全系数公式,通过工程实例验算加固体强度及加固后土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地基加固 加固后土体稳定性 盾构施工 地基承载力 加固土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岩土勘察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杨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22年第12期16-18,共3页
本文讲述了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产生的背景、现状及意义,既有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特点,与新建建筑物岩土勘察的不同之处,执行的技术标准,工作内容,最后总结了既有建筑改造岩土工程勘察的经验技巧,希望能给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既有建筑改造加固 岩土勘察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套管全回转在含抛石淤泥地层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钦喜 闫金波 何世鸣 《岩土工程技术》 2020年第3期135-139,共5页
在对含有抛石淤泥地层既有建筑加固桩基施工时,常规采用泥浆护壁回转成孔、旋挖成孔、冲击成孔的施工方法受到限制,尤其是成孔产生的振动对敏感建筑物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为尽量减少对既有建筑和土层的扰动,需采用干扰小,且能够保证既... 在对含有抛石淤泥地层既有建筑加固桩基施工时,常规采用泥浆护壁回转成孔、旋挖成孔、冲击成孔的施工方法受到限制,尤其是成孔产生的振动对敏感建筑物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为尽量减少对既有建筑和土层的扰动,需采用干扰小,且能够保证既有建筑建筑安全的工艺。由于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工法技术灵活多样、机械化程度高,具有施工安全、可靠、对周围扰动较小、成孔垂直精度高、无泥浆污染等特点,此工艺在邻近既有建筑桩基施工中得到较多应用。通过介绍全套管全回转工艺在大连某项目加固中的应用,针对该工艺成孔具有不塌孔、无泥浆等特点,为提高桩基承载力和桩身质量,采用气举反循环和泵举反循环等工艺清孔,达到严格沉渣控制要求,为此后类似嵌岩桩基施工提供参考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套管全回转工艺 既有建筑加固 沉渣控制 桩身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建筑地下空间拓展工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湛 李钦锐 李兆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4-723,共10页
北京某历史建筑,在不改变建筑外观与紧邻景观条件下,采用新建内嵌式地下结构方案,实现既有地下室大跨度结构改造、增加层高与外部拓展。为进行大跨度结构改造,采用托换结构与新建地下结构合二为一的永久性托换结构,实现既有建筑内部承... 北京某历史建筑,在不改变建筑外观与紧邻景观条件下,采用新建内嵌式地下结构方案,实现既有地下室大跨度结构改造、增加层高与外部拓展。为进行大跨度结构改造,采用托换结构与新建地下结构合二为一的永久性托换结构,实现既有建筑内部承重结构的整体托换,避免了采用临时性托换在其拆除时引起的既有结构二次变形。为增加地下室层高,将永久性托换结构荷载及其承担的结构荷载向两侧传递到地基基础侧向托换结构的托换桩上,拆除既有地下室内部承重构件后,顺序进行土体开挖、地基基础侧向托换结构水平构件施工、永久托换结构下部新建地下结构施工。地基基础侧向托换结构在保持既有地基应力和变形状态、控制土体开挖引起既有建筑沉降的同时,对永久托换结构荷载起到中间传递功能。本文从地下空间拓展建筑与结构方案、荷载托换与传递体系、托换结构设计、结构稳定性、沉降控制、沉降监测等方面对工程情况进行了介绍。本工程采用的新建内嵌式地下结构方案及荷载托换技术具有普遍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地下空间拓展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 地下空间拓展 内嵌式地下结构 永久性结构托换 地基基础侧向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深基坑内对已完桩筏基础改造技术应用
19
作者 陈喆 《中国建材科技》 2016年第4期104-106,共3页
随着城市的发展进程,大量的既有建筑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改造。背景工程在无先例可循的条件下,通过科技创新克服了既有深基坑内对已完桩筏基础改造的施工难题,填补了部分施工技术领域的空白,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既有基坑保护性施工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 承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既有建筑地下室增加层高地基基础侧向托换加固工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湛 于虹 +2 位作者 段启伟 李钦锐 李德志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3,83,共6页
某建造于20世纪20年代的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通过增加基础埋深的方式增加原有的1层地下室(局部)的层高。相对原基础埋深,加固改造后的基础埋深需要增加0.45m^1.4m。既有建筑现使用状况良好,地基基础加固设计方案应以保持原地基基础受... 某建造于20世纪20年代的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通过增加基础埋深的方式增加原有的1层地下室(局部)的层高。相对原基础埋深,加固改造后的基础埋深需要增加0.45m^1.4m。既有建筑现使用状况良好,地基基础加固设计方案应以保持原地基基础受力及变形状态为原则。结合既有建筑保护要求,采用微型桩对既有地基基础进行侧向托换加固,该托换结构按能够有效限制施工中地基基础的侧向变形、保持原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实施效果和施工监测表明,采用的地基基础侧向托换加固方案安全、可靠,保证了地下室增加层高施工过程中既有建筑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 地下室增加层高 侧向托换加固 微型钢管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