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黄金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9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35例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AS治疗,手术前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中文听觉词汇学... 目的观察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 35例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AS治疗,手术前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CALT)、视觉保持测验(VRT)、物体记忆测验(FOM)、线段方向判断测验(JLOT)、语言流畅性测验(VFT)评估,采用全脑造影检查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结果术后3个月颈内动脉残余狭窄率为(10.71±1.08)%,明显低于术前的(85.47±8.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MMSE、DS(顺背、倒背)、CALT(即刻回忆、延迟回忆)、VRT、FOM、JLOT、VFT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1个月与3个月上述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能有效治疗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成形术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简崇东 黄建敏 +3 位作者 蒙兰青 袁胜山 刘国军 唐雄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9期2323-232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20例,所有病人均行CAS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日常生...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20例,所有病人均行CAS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CALT)和语言流畅性测验(VFT)对病人注意、记忆等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人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无急性颈内动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病人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为(84.36±8.38)%,术后3个月复查显示颈内动脉残余狭窄率为(10.82±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个月和3个月MMSE、DS、CALT和VFT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而ADL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术后1个月和3个月MMSE、DS、ADL、CALT和VF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能有效改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人的认知功能,尤其术后早期改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成形术 认知功能 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敏真 何锦照 刘胜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6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同意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为观察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比2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同意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为观察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的为对照组,每组3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颈动脉狭窄率,并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2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狭窄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狭窄率(21.2±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5±5.4)%;2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26.54±4.2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21±3.51)分;2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21.9±3.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有很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减少颈动脉的狭窄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脑一体化超声在颈内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王静茹 蔡艳 +2 位作者 黄崇闲 陈明丽 张秋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10-014,共5页
探究颈脑一体化超声诊断颈内动脉(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共纳入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时间为2022年7月-2024年9月,将颅内、外大血管未见明显狭窄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单侧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 探究颈脑一体化超声诊断颈内动脉(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共纳入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时间为2022年7月-2024年9月,将颅内、外大血管未见明显狭窄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单侧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两组均经CT血管造影(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均接受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双侧收缩期峰值流速(PSV)、ICA距起始部20mm处管径(D)、血管阻力指数(RI)、舒张期末流速(EDV)差值。比较两组ICA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颅内段血流动力学各参数以及联合参数诊断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的价值。结果 相较对照组与研究组健侧,研究组患侧的D、PSV、EDV均较低,RI较高(P<0.05)。研究组的双侧D、PSV、EDV、RI差值比对照组高(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结果 显示,D、PSV、EDV、RI差值单一及联合诊断该疾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43、0.876、0.898、0.876、0.967,诊断价值尚可,联合诊断的价值优于单一诊断。结论 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测ICA双侧D、PSV、EDV、RI对ICA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颅内段重度狭窄性疾病 脑一体化超声 血流动力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Arg和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懿 苏晓明 +1 位作者 王媛媛 巨涛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 目的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状和斑块新生血管密度相关参数[基线强度、峰值强度和时间-强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TC)],并检测血清L-Arg和IL-4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再发IS分为再发组(35例)和未再发组(16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Arg和IL-4水平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效能。结果再发组峰值强度、AUCTC、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未再发组(P<0.001),血清L-Arg和IL-4水平均低于未再发组(P<0.05)。血清L-Arg和IL-4水平与峰值强度、AUCTC和颈动脉狭窄率均呈负相关(P<0.05)。L-Arg降低、IL-4降低、峰值强度增加、AUCTC增加、颈动脉重度狭窄、高血脂和易损斑块均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L-Arg、IL-4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60、0.845。根据L-Arg和IL-4的最佳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降低组和未降低组。L-Arg降低组和IL-4降低组易损斑块所占比例分别高于L-Arg未降低组和IL-4未降低组(P<0.001)。结论低水平L-Arg和IL-4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有关,或可作为IS再发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4 症状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小RNA差异表达分析
6
作者 赵景茹 董立朋 +3 位作者 程金明 解燕昭 惠硕 赵万年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目的 建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Exo)微小核糖核酸(mi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实验组)和3例无症状... 目的 建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及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Exo)微小核糖核酸(mi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实验组)和3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浆(对照组),使用QIAGEN法提取血浆中的Exo,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纳米微粒追踪检测技术(NTA)和蛋白印迹进行鉴定Exo形态、粒径大小以及表面标志蛋白。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中Exo miRNAs表达,基于生物信息学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Exo颗粒呈典型圆盘状的囊泡结构,检测到Exo阳性蛋白CD63。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相比外泌体中有22个miRNA上调,18个miRNA下调,差异表达的Exo miRNA的靶基因主要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显著富集。结论 本研究发现较对照组相比,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40个差异表达的Exo miRNAs。血浆Exo miRNAs可能通过PI3K-Akt、MAPK、FoxO等信号通路参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小核糖核酸 症状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血小板功能及再狭窄的影响
7
作者 邢美荣 段晓峰 郭少卿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79-81,94,共4页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血小板功能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保定脑血管病医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口...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血小板功能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保定脑血管病医院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口服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2组血清凝血因子指标[血清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聚集指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和术后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DD、FIB、P-选择素、PAC-1、MAR、s 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应用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重度狭窄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活化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赵墨 张跃欣 +3 位作者 苗统 魏康康 王一明 周国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1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重度狭窄治疗中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82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依据手术方案选择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 目的:观察颈动脉重度狭窄治疗中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82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依据手术方案选择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CEA治疗,观察组予以C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入院24 h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选择CEA或CAS术式均可实现治疗目的,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手术安全性较好。临床治疗时需要完善检查明确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性和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重度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动脉内膜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越 刘玉梅 +3 位作者 华扬 刘然 李娜 凌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颈动脉重构指数(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单侧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在首都医科大学宣...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颈动脉重构指数(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单侧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拟接受手术治疗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85例。根据有无临床缺血症状,将185例患者分为症状组(104例)和无症状组(8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排除参数共线性后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RI用于预测发生临床缺血事件的诊断价值。结果(1)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年龄及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组男性比例高于无症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96/104)比80.2%(65/81),P<0.05]。(2)症状组颈动脉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50.0(28.3,62.8)cm/s比60.0(44.5,74.5)cm/s]、舒张期末流速[23.0(14.0,30.0)cm/s比29.0(21.5,33.5)cm/s]、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74±21)cm/s比(85±21)cm/s]、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流速[(39±11)cm/s比(42±10)cm/s]均低于无症状组,症状组颈动脉狭窄段与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的比值[10.3(6.1,16.6)比7.2(5.0,11.8)]、CRI[1.82(1.65,2.08)比1.64(1.51,1.80)]、低回声斑块发生率[83.7%(87/104)比37.0%(30/81)]及溃疡型斑块发生率[27.9%(29/104)比7.4%(6/81)]均高于无症状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I越大(OR=12.43,95%CI:2.85~54.25,P<0.01)、溃疡型斑块(OR=4.04,95%CI:1.40~11.62,P<0.05)及低回声斑块(OR=5.54,95%CI:2.65~11.58,P<0.01)是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4)经ROC曲线分析,CRI=1.74是预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最佳截断值(AUC=0.714,95%CI:0.64~0.79,P<0.05),其特异度为69.1%,敏感度为65.4%。结论CRI、溃疡型斑块及低回声斑块可增加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事件的风险,可尝试用CRI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事件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 动脉重构指数 斑块 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临床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秉龙 韩丰月 +1 位作者 刘琳 郭鹏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山东大学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对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山东大学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完成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坚持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比较两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联合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能够显著改善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不良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这一治疗策略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植入术 规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邢浩然 张闽 +5 位作者 郑铁晋 张楠 范承哲 左惠娟 宋现涛 张宏家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脑血管病科及神经外科就诊,接受侵入性脑动脉造影检查并... 目的探究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脑血管病科及神经外科就诊,接受侵入性脑动脉造影检查并提示至少1支颈动脉存在重度狭窄患者,根据合并冠心病诊断情况,分为合并冠心病组(n=654)与不合并冠心病组(n=46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生化指标差异,分析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与生化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1118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其中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654例(58.5%)。与非CHD患者相比,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更高比例的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以及更高的脂蛋白(a)[Lp(a)]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高血压、重度锁骨下动脉狭窄、重度椎动脉狭窄、重度脑动脉狭窄、高Lp(a)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低为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60岁的人群中,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在>60岁的人群中,危险因素为男性、合并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重度狭窄、高Lp(a)及低HDL-C。随累积危险因素的增加,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冠心病比值比(OR)予以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男性、高血压、合并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脑动脉重度狭窄、Lp(a)升高以及HDL-C减低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在<60岁与>60岁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差异。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风险随危险因素累积数量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重度狭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脑电图趋势图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功能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对短期内发生急性闭塞风险的预测价值(附1例报告)
12
作者 吉思媱 王岩 +3 位作者 陆叶婷 朱翔毅 徐敏 胡小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EEG趋势图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功能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对短期内发生急性闭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定量EEG趋势图评估其脑功能状态。结果定量EEG趋势图... 目的探讨定量EEG趋势图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功能状态评估中的应用及其对短期内发生急性闭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通过定量EEG趋势图评估其脑功能状态。结果定量EEG趋势图中节律性频谱图、振幅整合EEG和快速傅里叶转化频谱、功率谱能快速、直观地显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侧半球θ活动持续较健侧增多,且波幅增高。3 d后患者出现左侧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结论作为神经影像学检查的补充,定量EEG趋势图可能有助于早期、快速识别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缺血状态下的脑功能损伤,甚至对患者短期内发生急性闭塞具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EEG 定量EEG趋势图 动脉重度狭窄 脑功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认知功能改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宁雅婵 王春梅 +3 位作者 郭建明 郭连瑞 张建 谷涌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0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4—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无症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CAS的患者25例,评估术前1周内和术后3...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4—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无症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行CAS的患者25例,评估术前1周内和术后3、6、12个月的认知功能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统计患者12个月内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本组2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4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脑MRI时发现亚临床微栓塞,1例患者术后即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在12个月的随访中,无患者出现死亡、心肌梗死、颅内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同侧缺血性脑卒中。术后3、6、12个月复查血管超声未发现再狭窄发生。与术前基线检查时相比,术后3、6、12个月时的MoCA总分、注意力和延迟回忆得分均增加(P<0.05)。画钟表评分在6个月时趋于增加,在12个月时与基线相比显著改善(P<0.05);立方体复制评分在12个月时与术前基线相比有所改善(P<0.05);与术后3个月认知评估相比,术后6个月和12个月MoCA总分进一步有改善(P<0.05)。12个月时执行功能(复制立方体及画钟表)较3个月时均有改善(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MoCA总分及画钟表改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能改善老年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1年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的药物综合治疗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玥 高甜 +5 位作者 唐鹏 刘鹏 李晓青 种莉 郭民侠 李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对无症状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预后进行观察。方法对陕西省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年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将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狭窄率≥50%、且无同侧大脑半球缺血性卒中史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 目的对无症状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预后进行观察。方法对陕西省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年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将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狭窄率≥50%、且无同侧大脑半球缺血性卒中史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他汀、降压、降糖、戒烟等综合治疗。随访2年,观察患者死亡、卒中、心肌梗死等临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人颈动脉颅外段狭窄≥50%的患者177人,失访5人,共随访172人。38例(22.1%)发生缺血性卒中,其中24例发生于狭窄血管供血区(占卒中总数的63.2%),14例分别发生于对侧大脑半球及后循环,死亡8例,中位发病时间为18个月。坚持综合治疗组复合终点发生率(17.5%)明显低于未坚持综合治疗组(34.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无症状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药物综合治疗虽未减少卒中、死亡等独立终点事件发生率,但可明显减少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如果任一种治疗措施执行得不规范,都可能导致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综合治疗 临床终点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对伴发眩晕症状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晨 王林玉 +1 位作者 韩坤强 李振东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8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对伴发眩晕症状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伴发眩晕症状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支架术治疗患者12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疗效分为症状消失组与症状减轻组。比较术前术后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对伴发眩晕症状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伴发眩晕症状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支架术治疗患者12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疗效分为症状消失组与症状减轻组。比较术前术后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平均流速(MFV)。结果:颈动脉支架术后,眩晕症状基本消失9例(症状消失组),较前明显减轻3例(症状减轻组)。治疗后,2组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症状消失组评分高于症状减轻组(P<0.05)。术后症状消失组和症状减轻组椎动脉、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MFV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症状消失组椎动脉、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MFV显著低于症状减轻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术有利于眩晕症状的缓解与脑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继发的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随着MFV的下降,眩晕症状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支架 眩晕 重度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傅懋林 王双虎 +4 位作者 郑晓鸣 赵晴 金润女 吴美娜 阮志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预处理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22-06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发原位血栓形成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检查诊断后72 h内行CAS,...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预处理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22-06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发原位血栓形成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检查诊断后72 h内行CAS,根据在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成形术前是否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预处理分为研究组(15例)及对照组(19例)。结果研究组经替罗非班预处理后血栓消失6例(40.00%),血栓缩小5例(33.33%),无变化4例(26.67%)。研究组术后残余狭窄率为(15.33±12.46)%,对照组(17.37±11.95)%,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1例患者出现新发急性脑梗死,对照组8例。术后1周头颅MRI检查,研究组1例出现新发梗死灶,对照组8例。研究组出现临床事件及影像学新发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近期手术并发症单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3个月后mRS评分(0.47±0.83)分,对照组为(1.68±1.20)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331,P=0.002)。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极重度狭窄伴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时,进行替罗非班预处理后可有效降低血栓逃逸、支架内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并发症,而且不额外增加出血、再灌注损伤、死亡等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远期预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动脉粥样硬化 重度狭窄 血栓形成 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欣 孟璇 +1 位作者 马东梅 郭方舟 《甘肃医药》 2016年第9期643-646,共4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应用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00例高危人群行CDFI和TCD常规检测,其中49例(98支动脉)确定为单侧或双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通过CDFI对颅外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应用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00例高危人群行CDFI和TCD常规检测,其中49例(98支动脉)确定为单侧或双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通过CDFI对颅外段ICA的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等的检测,TCD对颅内Willis环动脉的检测,确定I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经颈脑血管造影(DSA)检测证实;将CDFI、TCD及两者综合结合分别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SA结果显示ICA重度狭窄50支,闭塞16支,阴性32支。CDFI、TCD及综合结果与DSA符合分别为87支、83支和97支;敏感性分别为89.57%、84.69%、98.13%;特异性分别为85.80%、76.11%、和100%;准确率分别为87.88%、84.69%、98.98%;两者的综合结果明显提高了准确率(P<0.01)。结论:CDFI和TCD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无症状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一种可靠安全的综合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DSA 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无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输入方法分析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慎和 郭菲 +2 位作者 刘冬 王宝志 刘建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CTP)的输入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按照CTP输入不同分... 目的研究重度颈动脉狭窄CT灌注成像(CTP)的输入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重度颈动脉狭窄(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患者均进行CTP检查,按照CTP输入不同分为健侧组、患侧组以及基底组。对比三种输入方式下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延迟时间(DT)等灌注值。根据CTP灌注值选取无症状患者进行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无症状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吲哚布芬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三种输入方式下重度CAS患者CBV、TT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组和健侧组灌注参数对比均无差异(P>0.05);患侧组CBF、MTT以及DT与其他两组对比均有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IB、D-D、TM以及TAF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D-D、TM以及TAF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以及腹痛。观察组发生率仅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选择健侧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对CTP灌注参数影响较小,且吲哚布芬治疗效果较好,能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动脉狭窄 CT灌注成像 吲哚布芬 阿托伐他汀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9
作者 施辉秋 洪一帆 蔡楚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分析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诊断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 目的:分析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诊断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置入40枚支架,手术成功率100.00%;随访期间均无发生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21例患者完成脑血管造影或CTA复查,支架内再狭窄率23.80%;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00%;不同mori分型和不同血管部位比较中30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 重度狭窄 支架成形术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mm球囊预扩张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可行性分析
20
作者 凌端强 侯国欣 刘磊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5mm球囊预扩张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8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根据预扩张球囊直径,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使用4mm球囊(43例),B组使用5mm球囊(40例)。观察两... 目的分析5mm球囊预扩张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83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根据预扩张球囊直径,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使用4mm球囊(43例),B组使用5mm球囊(4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血流动力[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内皮功能[内皮素(ET-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围手术期并发症、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残余狭窄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PSV、EDV均较同组术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WF、ET-1较同组术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5mm球囊预扩张后行支架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狭窄动脉,狭窄残余率较常规4mm更低,血流动力改善更佳,同时内皮功能及安全性表现无明显差异,有较高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预扩张治疗 动脉重度狭窄 狭窄残余率 血流动力 内皮功能 围手术期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