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气/甲烷无焰燃烧污染物生成特性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王志超 谭厚章 +4 位作者 李宇航 周上坤 张波 崔保崇 晋中华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氨气/甲烷无焰燃烧的污染物生成特性,本文在改进的旋风无焰燃烧炉中通过实验研究了氨气/甲烷燃料组成、当量比(φ)、热负荷(P)以及空气预热温度(Tin)对炉膛温度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氨气热值比例的升高,... 为了深入了解氨气/甲烷无焰燃烧的污染物生成特性,本文在改进的旋风无焰燃烧炉中通过实验研究了氨气/甲烷燃料组成、当量比(φ)、热负荷(P)以及空气预热温度(Tin)对炉膛温度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氨气热值比例的升高,炉膛温度和NO_(x)排放均是先升高后降低,并在中等掺氨比附近取得温度和排放的峰值.在相同条件下,纯氨和氨气/甲烷无焰燃烧都在理想当量比附近时取得最低排放.热负荷和预热温度的升高会提高炉膛温度造成NO_(x)排放的升高,热负荷的升高不利于控制氨逃逸,但预热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降低氨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甲烷燃烧 无焰燃烧 氮氧化物 氨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低热值燃气无焰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颜蓓蓓 刘晓芸 +1 位作者 周生权 陈冠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2-374,共13页
生物质、生活垃圾、低品位煤等原料通过厌氧发酵、热解气化等技术可制备燃气。这既能处理固体废弃物、清洁利用煤,又能产生可利用的燃气,具有能源和环保的双重效益。但制得的燃气热值低、组成复杂、不可燃组分多,且组成受原料、工艺影... 生物质、生活垃圾、低品位煤等原料通过厌氧发酵、热解气化等技术可制备燃气。这既能处理固体废弃物、清洁利用煤,又能产生可利用的燃气,具有能源和环保的双重效益。但制得的燃气热值低、组成复杂、不可燃组分多,且组成受原料、工艺影响变化较大,采用传统燃烧方式存在点火困难、燃烧不稳定、污染物不易控制等问题。无焰燃烧是一种低氧条件下的温和燃烧模式,污染物排放量低、燃烧效率高,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GRI Mech 3.0和涡耗散概念(EDC)模型,通过湍流与化学反应的耦合计算,对3种低热值燃气无焰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实验数据验证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实际燃烧器中的无焰燃烧。随后对沼气、生物质气化气、煤气化气进行无焰燃烧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温度场、组分场、OH自由基分布和污染物排放等,并通过对燃烧器的改进成功实现了生物质气化气和煤气化气的无焰燃烧。结果表明,生物质气化气、煤气化气在进行无焰燃烧时温度分布比天然气、沼气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反应区结构更大,且NO_(x)接近“零排放”;CO_(2)的稀释对于无焰燃烧有促进作用;CH_(4)成分的存在会改变反应区及OH分布,使温度分布更加趋于不均匀。将3种低热值燃气无焰燃烧横向对比发现,即便输入功率一样,燃气热值越低,炉膛整体温度越低,但烟气量更大,因此应加强烟气的余热利用,增大系统的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 MILD燃烧 数值模拟 低热值燃气 氮氧化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预热条件下工业级无焰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李凯 张亚竹 +1 位作者 黄军 刘丛熙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5期35-39,共5页
目前,研究者对无焰燃烧的探究大多选用实验室级别燃烧器,为进一步加强无焰燃烧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选用工业级燃烧器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空气预热条件下的甲烷无焰燃烧数值模拟研究,探究空气预热温度及燃烧器结构变化对无焰... 目前,研究者对无焰燃烧的探究大多选用实验室级别燃烧器,为进一步加强无焰燃烧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本研究选用工业级燃烧器为研究对象,主要开展空气预热条件下的甲烷无焰燃烧数值模拟研究,探究空气预热温度及燃烧器结构变化对无焰燃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高温预热空气较常温空气实现无焰燃烧时更具优势,一方面,高温预热空气对高温烟气的回收利用有效节约了能源消耗,另一方面,炉内温度均匀性随空气预热温度升高出现明显改善,空气预热温度为1123K时无焰燃烧状态最佳,此时炉内的峰值温度在1400K左右,平均温度在1300K左右。②本文所用燃烧器在实现无焰燃烧时需满足一定的射流动量(临界射流动量)和热功率输入。原始燃烧器实现无焰燃烧所需热功率为130kW以上,通过两种燃烧器喷嘴结构的两种优化,实现无焰燃烧所需热功率明显降低,可实现高效的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 数值模拟 炉温分布 空气预热 热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焰燃烧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余跃 温治 +4 位作者 楼国锋 刘训良 田野 苏福永 豆瑞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5-70,共6页
无焰燃烧技术有设备简单、温度均匀、燃烧稳定、效率高和排放低等特点,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燃烧技术之一。本文结合多篇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了他们各自无焰燃烧方式的特点及其判定方法。接着列举了几种实现无焰燃烧的技术手段,... 无焰燃烧技术有设备简单、温度均匀、燃烧稳定、效率高和排放低等特点,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燃烧技术之一。本文结合多篇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了他们各自无焰燃烧方式的特点及其判定方法。接着列举了几种实现无焰燃烧的技术手段,包括充入氮气、高速射流和特殊燃烧室结构等。最后分别对气体燃料和固体燃料的无焰燃烧机理进行分析,从基元反应的角度说明了无焰燃烧排放低的原因,并列举了无焰燃烧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 无焰氧化 温和燃烧 低NOx技术
原文传递
CO_2稀释对不同燃料无焰燃烧及NO生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田红 刘正伟 +1 位作者 王飞飞 胡章茂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0-446,共7页
为探讨CO_2稀释对不同燃料无焰燃烧机理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CO_2稀释率对CH_4、C_3H_8和H_2扩散燃烧的火焰温度、NO排放摩尔分数及无焰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_2稀释率的增大,峰值温度和NO排放摩尔分数逐渐下降,峰值温... 为探讨CO_2稀释对不同燃料无焰燃烧机理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CO_2稀释率对CH_4、C_3H_8和H_2扩散燃烧的火焰温度、NO排放摩尔分数及无焰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_2稀释率的增大,峰值温度和NO排放摩尔分数逐渐下降,峰值温度距燃烧器喷嘴的距离逐渐增大,炉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更有利于达到无焰燃烧状态;相同稀释率下,CO_2稀释对降低炉内峰值温度及出口NO排放摩尔分数的效果由好到坏依次为:H_2燃烧、CH_4燃烧、C_3H_8燃烧;当CO_2稀释率足够大时,炉内燃烧处于无焰燃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稀释率 峰值温度 NO排放 无焰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无焰燃烧技术及其低NO_x排放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志军 钟莹 +2 位作者 钱彬 刘奔 周俊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无焰燃烧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燃烧温度均匀、效率高和极低排放量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燃烧方式之一。分析了煤粉无焰燃烧技术的优势、形成机理与实现方式,从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数值模拟和新型燃烧方式3方面总结了国内外... 无焰燃烧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燃烧温度均匀、效率高和极低排放量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燃烧方式之一。分析了煤粉无焰燃烧技术的优势、形成机理与实现方式,从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数值模拟和新型燃烧方式3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在煤粉无焰燃烧和降低NOx排放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今后进一步发展煤粉无焰燃烧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无焰燃烧 低NOX排放 燃烧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在燃煤锅炉煤改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邢献军 王宝源 林其钊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4-287,共4页
在燃煤锅炉的炉膛内安装常温空气无焰燃烧反应器,可将燃煤锅炉改造为燃气锅炉。计算表明与其它燃气锅炉以对流换热为主的热交换方式不同,该锅炉强化炉内换热,辐射换热量提高。实测结果锅炉热效率达到92.92%,比改造前提高30%以上,比现有... 在燃煤锅炉的炉膛内安装常温空气无焰燃烧反应器,可将燃煤锅炉改造为燃气锅炉。计算表明与其它燃气锅炉以对流换热为主的热交换方式不同,该锅炉强化炉内换热,辐射换热量提高。实测结果锅炉热效率达到92.92%,比改造前提高30%以上,比现有同吨位的燃气锅炉高4%以上。由于锅炉实现了无焰燃烧,反应器温度分布均匀,尾气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 煤改气 高效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NO_x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邢献军 林其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71-1676,共6页
研究了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NOx的生成规律.实验研究和计算分析表明,在燃烧器射流对称轴上(300mm×2000mm的空间内),自喷口至炉膛中心处,有一个温度较低的剧烈的燃气与空气扩散混合区,在此区域内,不生成NOx;温度大于1320K的区域,开始... 研究了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NOx的生成规律.实验研究和计算分析表明,在燃烧器射流对称轴上(300mm×2000mm的空间内),自喷口至炉膛中心处,有一个温度较低的剧烈的燃气与空气扩散混合区,在此区域内,不生成NOx;温度大于1320K的区域,开始生成N2O;在炉膛后部温度大于1810K的高温区,开始生成NO.过量空气系数与容积热负荷对烟气中NOx生成量的影响不大.与传统的扩散火焰或预混火焰不同,常温空气无焰燃烧反应发生在一个弥散的宽广区域,在整个炉膛内同时进行,炉膛内高温区面积很小,因而NOx的生成量低,排放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 NOx生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盐体系无焰燃烧合成LiMn_2O_4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晓芳 苏长伟 +1 位作者 徐旺琼 郭俊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醋酸锂和醋酸锰为原料,浓硝酸为辅助氧化剂,在温度600℃、时间3 h下采用无焰燃烧合成尖晶石型Li 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硝酸对制备尖晶石型Li Mn2O4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分别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通过电... 以醋酸锂和醋酸锰为原料,浓硝酸为辅助氧化剂,在温度600℃、时间3 h下采用无焰燃烧合成尖晶石型Li 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硝酸对制备尖晶石型Li Mn2O4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分别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通过电性能测试研究了产物的比容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n(Li)∶n(Mn)=1∶2(mol/mol)时,可得到Li Mn2O4单相,硝酸浓度对燃烧产物颗粒影响也较大;硝酸浓度为15 mol/L时产物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12.1 m Ah/g,4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99.0 m Ah/g,容量保持率为88.3%,具有较好的容量及存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合成 LIMN2O4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硝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空当量比对液体燃料无焰燃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运静 叶桃红 林其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5-334,共10页
以微型燃气轮机为应用背景,设计了基于液雾无焰燃烧的模型燃烧室,以实验为主、数值模拟为辅的手段研究了0#柴油/空气的燃空当量比对模型燃烧室的流场结构、燃烧模式、无焰燃烧范围、燃烧温度及分布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 以微型燃气轮机为应用背景,设计了基于液雾无焰燃烧的模型燃烧室,以实验为主、数值模拟为辅的手段研究了0#柴油/空气的燃空当量比对模型燃烧室的流场结构、燃烧模式、无焰燃烧范围、燃烧温度及分布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流场呈现明显的环形回流涡,为高温烟气循环提供了流体动力学基础;燃料喷孔附近的混合情况对整个燃烧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影响;该燃烧室工作在无焰燃烧模式的燃空当量比Φ范围为0.25~0.50,无焰状态下燃烧室内温度分布均匀;燃烧室平均温度Tavg和污染排放受到Φ和输入功率的影响,在实验范围内,输入功率相同时,随Φ减小,燃烧室平均温度降低,CO和NOx排放浓度增加,另外,Φ相同时,输入功率越低,Tavg越低,CO排放浓度越大,且输入功率越低CO排放浓度增长越快,NOx受输入功率的影响相对小得多.从实验结果分析,适当提高空气预热温度是增强低燃烧室热密度时的贫燃稳定性、拓展贫燃极限和强化燃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 燃空当量比 液雾燃烧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焰燃烧NO_x生成的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宝源 俞瑜 +1 位作者 林其钊 邢献军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7-791,共5页
无焰燃烧具有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优点。采用耦合骨架化学反应机理的涡耗散概念(EDC)模型,对某常温进气无焰燃烧锅炉的NOx生成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符合较好;无焰燃烧... 无焰燃烧具有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的优点。采用耦合骨架化学反应机理的涡耗散概念(EDC)模型,对某常温进气无焰燃烧锅炉的NOx生成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表明,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符合较好;无焰燃烧可以实现超低NOx排放,其摩尔分数低于20×10-6;NOx主要在射流下游周围一个较宽广的空间生成;由于反应区加宽,燃烧室最高温度低于1 700K,热力型NO相对于有焰燃烧锐减;快速型NO极低;N2O转化型NO成为主要的NOx生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 涡耗散概念(EDC) 氮氧化物(NOx)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CO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邢献军 林其钊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2-617,共6页
研究了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CO的生成规律。常温空气无焰燃烧在整个炉膛内同时发生弥散燃烧反应,炉膛内燃烧气混合均匀,燃烧反应稳定。因而CO的生成量低。实验研究和计算分析表明:CO主要生成在离燃烧器喷口约600—3000mm、6400mm的柱... 研究了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CO的生成规律。常温空气无焰燃烧在整个炉膛内同时发生弥散燃烧反应,炉膛内燃烧气混合均匀,燃烧反应稳定。因而CO的生成量低。实验研究和计算分析表明:CO主要生成在离燃烧器喷口约600—3000mm、6400mm的柱状空间内,在柱状空间外的其它区域,燃烧充分,CO几乎为零。过量空气系数与容积热负荷时烟气中CO生成量的影响不大。与传统的有焰燃烧和近代的高温空气无焰燃烧相比,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CO生成低,且排放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 CO生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常温空气无焰燃烧实现技术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志国 程建萍 +2 位作者 马培勇 邢献军 林其钊 《工业加热》 CAS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在介绍了无焰燃烧思想及其常规蓄热式高温空气实现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组发展的常温空气无焰燃烧技术,并对其进行了效率、环保、经济性、安全性和应用范围等特性分析,该技术不但完全保留了高温空气无焰燃烧技术相对于传统燃... 在介绍了无焰燃烧思想及其常规蓄热式高温空气实现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组发展的常温空气无焰燃烧技术,并对其进行了效率、环保、经济性、安全性和应用范围等特性分析,该技术不但完全保留了高温空气无焰燃烧技术相对于传统燃烧的优点,并且不需要复杂的预热系统和换向机构,避免了燃烧过程的脉动,适用于低排烟温度或含灰量较大排烟的燃料的直接燃烧,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 超焓燃烧 高温空气 常温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物喷入条件对常温空气无焰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章俊 刘正伟 +3 位作者 田红 胡章茂 王飞飞 米建春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7-303,共7页
针对工业锅炉中气体燃料燃烧过程,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3H8燃料和常温空气通过平行圆管喷嘴类型的燃烧器在不同喷入条件下对炉膛内无焰燃烧的温度变化趋势和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燃料和空气入口流量保持不变的... 针对工业锅炉中气体燃料燃烧过程,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3H8燃料和常温空气通过平行圆管喷嘴类型的燃烧器在不同喷入条件下对炉膛内无焰燃烧的温度变化趋势和燃烧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燃料和空气入口流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空气喷嘴孔数或燃料喷嘴孔径增加将加剧炉内局部燃烧,导致燃烧峰值温度和出口NO浓度升高;随着燃烧器空气喷嘴与燃料喷嘴间距增加,炉内峰值温度和出口NO浓度下降;炉内峰值温度不超过1900K时,有利于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常温空气无焰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 炉温分布 NO排放 喷入条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无焰燃烧合成LiNi_xMn_(2-x)O_4(x≤0.10)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于月 白红丽 +3 位作者 刘晓芳 苏长伟 王锐 郭俊明 《电池工业》 CAS 2018年第2期62-69,共8页
采用液相无焰燃烧法一步合成了一系列LiNi_xMn_(2-x)O_4(0≤x≤0.10)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分析了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有合成的LiNi_xMn_(2-x)O_4正极材料都是尖晶石型LiMn_2O_4结构。LiN... 采用液相无焰燃烧法一步合成了一系列LiNi_xMn_(2-x)O_4(0≤x≤0.10)正极材料。通过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分析了所合成样品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有合成的LiNi_xMn_(2-x)O_4正极材料都是尖晶石型LiMn_2O_4结构。LiNi_(0.08)Mn_(1.92)O_4在1C、循环50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最高为79.3mAh·g^(-1)。CV测试显示,LiNi_(0.08)Mn_(1.92)O_4在循环500次后的氧化还原电位差最小,仅为0.18V,这说明其电化学极化较弱且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EIS测试表明,在所有的样品中,LiNi_(0.08)Mn_(1.92)O_4样品的活化能(Ea)最小为23.81KJ·mol^(-1)。故掺杂适量的Ni离子能够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循环可逆性和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无焰燃烧 Ni离子掺杂 正极材料 LIMN2O4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氧煤无焰燃烧技术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安恩科 余晓艳 刘若晨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4,共3页
氧煤燃烧是一种全新燃烧方式,将氧煤燃烧器的表观氧气浓度从30%提高到50%、将O2/CO2混合气改变为纯氧气与再循环CO2烟气分离、将喷嘴速度从50m/s左右提高到200m/s左右组织炉膛烟气形成高倍率内循环,从而在炉膛内实现高温低氧的氧煤无焰... 氧煤燃烧是一种全新燃烧方式,将氧煤燃烧器的表观氧气浓度从30%提高到50%、将O2/CO2混合气改变为纯氧气与再循环CO2烟气分离、将喷嘴速度从50m/s左右提高到200m/s左右组织炉膛烟气形成高倍率内循环,从而在炉膛内实现高温低氧的氧煤无焰燃烧状态,氧煤无焰燃烧技术能实现煤粉高效燃烧和较低NO浓度排放的统一,锅炉将不需要脱硝设备就可满足NOx排放限值200mg/Nm3的严格环保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煤燃烧 燃烧 无焰燃烧 内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风温无焰燃烧锅炉特性与开发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艾元方 蒋绍坚 +3 位作者 彭好义 杨卫宏 周孑民 萧泽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8,共3页
介绍一种基于高风温无焰燃烧原理的新型锅炉 ,探讨在炉膛内实现高风温无焰燃烧的途径及锅炉烧嘴的布置方式 ,分析锅炉特点和开发的技术路线。该种锅炉关键是应用一种基于分区燃烧和烟气再循环的蓄热式烧嘴。烧嘴蓄热体吸收具有炉膛温度... 介绍一种基于高风温无焰燃烧原理的新型锅炉 ,探讨在炉膛内实现高风温无焰燃烧的途径及锅炉烧嘴的布置方式 ,分析锅炉特点和开发的技术路线。该种锅炉关键是应用一种基于分区燃烧和烟气再循环的蓄热式烧嘴。烧嘴蓄热体吸收具有炉膛温度的烟气显热 ,产生接近炉膛温度的高温空气。烧嘴可集中或对称布置 ,设置于炉外或炉墙内。锅炉具有高效节能、低NOx 污染和结构紧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炉膛 高风温无焰燃烧 蓄热式烧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预热条件下甲烷与丙烷无焰燃烧的实现及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亚竹 黄朱犇 +2 位作者 黄军 张立 李凯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5,共7页
无焰燃烧是一种低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燃烧技术,为研究非预热条件下不同燃料实现无焰燃烧的过程,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甲烷与丙烷非预热条件下无焰燃烧的实现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2种燃料达到无焰燃烧时温度场与污染物... 无焰燃烧是一种低污染物排放的清洁燃烧技术,为研究非预热条件下不同燃料实现无焰燃烧的过程,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甲烷与丙烷非预热条件下无焰燃烧的实现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2种燃料达到无焰燃烧时温度场与污染物变化。结果表明:2种燃料均可以在非预热条件下实现无焰燃烧,燃料为甲烷时炉膛内的工作温度需大于1 123 K,燃料为丙烷时炉膛内的工作温度需大于923 K。当燃烧状态转变为无焰燃烧后,炉膛内温度分布均匀,甲烷无焰燃烧平均温度为1 148 K,丙烷无焰燃烧平均温度为1 243 K。甲烷与丙烷尾部烟气中CO与NO_(x)排放量均低于20 mg/m^(3)。对比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发现,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GRI-Mesh 3.0可以较好地模拟非预热条件下无焰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焰燃烧 非预热燃烧 甲烷与丙烷 氮氧化物 炉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焰燃烧炉膛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仇中柱 李芃 徐吉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2-326,共5页
建立了燃气红外热水锅炉无焰燃烧炉膛内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数学模型 ,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 ,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给出了无焰燃烧炉膛传热的工程化计算公式 。
关键词 无焰燃烧 炉膛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无焰燃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恩科 冯祥 +1 位作者 张浏骏 刘若晨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5-1110,共6页
用组分输运方法对煤粉的无焰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湍流采用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颗粒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挥发分的析出采用化学渗透模型(CPD),湍流化学反应采用涡耗散模型(Eddy-Dissipation),煤粉颗粒表面燃烧模拟采用内表面化学反... 用组分输运方法对煤粉的无焰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湍流采用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颗粒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挥发分的析出采用化学渗透模型(CPD),湍流化学反应采用涡耗散模型(Eddy-Dissipation),煤粉颗粒表面燃烧模拟采用内表面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辐射传热采用P-1辐射模型.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吻合良好;煤粉无焰燃烧时,燃烧反应发生在整个炉膛空间,炉内温度分布较均匀,温差为200K左右,燃烧呈现低O2浓度特征,NOx排放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无焰燃烧 数值模拟 组分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