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典型岩溶小流域碳酸盐岩风化过程及其碳汇效应
- 1
-
-
作者
陈发家
肖琼
胡祥云
郭永丽
孙平安
张宁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9,共11页
-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GXNSFAA035604,2022GXNSFAA035572,2021GXNSFBA075013)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230547)
+2 种基金
国家外专局项目(DL2023055001L)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3019,2021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E0204700)。
-
文摘
碳酸盐岩风化过程是一个吸收大气CO_(2)的过程,具有碳汇效应。利用岩溶区水体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碳酸盐岩风化过程、计算流域岩溶碳汇通量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广西柳州官村地下河流域(GGW)为例,2021年4个季度的监测结果表明:(1)HCO_(3)^(-)和Ca^(2+)是主要的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当量浓度和TDS浓度反映了碳酸盐岩强烈的风化作用;(2)水化学时空分布特征显示,GGW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水岩作用过程除了H_(2)CO_(3)风化碳酸盐岩外,还有H_(2)SO_(4)和HNO_(3)风化碳酸盐岩;(3)在研究H_(2)CO_(3)、H_(2)SO_(4)和HNO_(3)共同参与的水岩作用过程中,用δ13 C DIC计算H_(2)CO_(3)风化碳酸盐岩的CO_(2)消耗量为2.38 mmol·L^(-),CO_(2)净消耗量用[HCO_(3)^(-)]mol-[Ca^(2+)+Mg^(2+)]mol表示,平均净消耗量为1.98 mmol·L^(-),用CO_(2)净消耗量计算出的GGW无机碳汇强度(以CO_(2)计)C m为86.37 t·km^(-2)·a^(-);(4)不考虑外源酸作用,利用水化学径流法计算出的GGW无机碳汇强度(以CO_(2)计)C m为94.49 t·km^(-2)·a^(-),CO_(2)净消耗量是水化学径流法计算的CO_(2)汇量的91.41%;(5)碳汇强度为2008年的1.91倍,研究结果可为人工干预增加岩溶碳汇潜力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关键词
碳酸盐岩风化
官村地下河流域(GGW)
外源酸
CO_(2)净消耗量
无机碳汇强度
-
Keywords
carbonate rocks weathering
Guancun Groundwater(GGW)
exogenous acid
net CO_(2)consumption
inorganic carbon sink intensity
-
分类号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P641.3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97.2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
-
题名黄土高原碳汇系统研究展望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洪增林
成星
张瑜
陈清敏
曾忠诚
-
机构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西北工业大学智能地质调查联合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实验中心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0,共12页
-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质作用对陕北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影响机理研究”(2021SF2-03)资助。
-
文摘
全球温度升高1.2℃,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19年9月,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在2030年碳达峰,在2060年碳中和,这是一份巨大担当,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碳中和的达成需要节能减排,还需要负排放技术和增加生态、地质碳汇。能源结构的调整和CCUS等负排放技术的发展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亟需要调查和研究生态和地质碳汇的现状并且增加碳汇潜力。全球范围的碳汇清查主要依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估算方法,而国家级别的区域碳汇清查目前还是一个难点。黄土高原是最早起步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的地区,也是生态脆弱区。目前,黄土高原区域的碳汇调查和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基于国家“双碳”战略需要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笔者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回溯黄土高原的碳汇调查研究成果,总结黄土高原区域碳汇评估的方法体系,包含有机碳汇系统和无机碳汇系统。其中,有机碳汇系统包含有机质碳储量子系统和生态碳汇子系统的研究;无机碳汇系统主要包含碳酸盐碳汇系统和硅酸盐碳汇系统。在此基础上,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提出黄土高原碳汇调查研究建议。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碳中和
生态碳汇
农田土壤碳汇
无机碳汇
地球系统科学
-
Keywords
Loess Plateau
carbon neutrality
ecological carbon sink
farmland soil carbon sink
inorganic carbon sink
earth system science
-
分类号
P66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应对气候变化的建筑碳封存研究进展与设计应用展望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李绥
邵信洋
李明
-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院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9-116,共8页
-
基金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rst2019-0011)。
-
文摘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要素,梳理国内外绿色建筑研究,从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可持续建筑探索设计实践出发,对绿色生态建筑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混凝土固碳原理、无机碳汇材料发展等角度,探讨固碳型混凝土与无机材料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及可行性,并对未来固碳型建筑界面设计方法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无机碳汇材料
混凝土建筑
碳吸收
碳封存
-
Keywords
inorganic carbon sink of materials
concrete construction
carbon sink
carbon sequestration
-
分类号
TU-023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