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付晓飞 云金表 +1 位作者 卢双舫 付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17,共4页
文章通过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类型、分布规律及成藏特征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的富集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控制即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区域深大断裂制约着无机气分布区;无机成因气主要分布在莫霍面埋藏较浅部位,并与深大... 文章通过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类型、分布规律及成藏特征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的富集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控制即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区域深大断裂制约着无机气分布区;无机成因气主要分布在莫霍面埋藏较浅部位,并与深大断裂、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热异常相伴产出。松辽盆地共有4期无机气释放时期即断陷期、坳陷期、构造反转期及新生代释放期,后3期为主要成藏时期,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火山岩圈闭和气源断层控制的位于区域性盖层之下的圈闭为无机气聚集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无机成因气 分布 富集 规律 控制 因素 莫霍面 规律研究 特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及气源模式 被引量:68
2
作者 付晓飞 宋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8,共6页
松辽盆地发现了万金塔、乾安、孤店和昌德东4个二氧化碳气藏,并在徐家围子地区发现了无机烃气的踪迹,同时在盆地北部发现多处氦气异常,主要为幔源成因,证实了幔源气体在该区存在的普遍性。对气藏成藏条件和深部壳幔结构的研究表明,松辽... 松辽盆地发现了万金塔、乾安、孤店和昌德东4个二氧化碳气藏,并在徐家围子地区发现了无机烃气的踪迹,同时在盆地北部发现多处氦气异常,主要为幔源成因,证实了幔源气体在该区存在的普遍性。对气藏成藏条件和深部壳幔结构的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存在多种类型无机“气源”,由于赋存的地质条件和演化过程不同,不同气源脱气的方式、脱出气体的类型、脱气量也大不相同,共有4种主要的模式:地幔物质沿超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火山—岩浆成因模式;碳酸盐岩热变质成因模式。松辽盆地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和火山岩在空间上叠置,且已发现的无机二氧化碳气富集区与这三者密切相关,表明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火山—岩浆成因模式是无机成因气主要的“气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无机成因气 热流底辟体 壳内岩浆房 火山岩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盆地无机成因气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志敏 沈冰 闫剑飞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18-421,共4页
评价盆地天然气资源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天然气的来源。指出,阜新盆地是断陷型裂谷盆地,其中具有沟通地幔和岩石圈的深大断裂,地幔物质沿该深大断裂将大量无机成因天然气带入地球浅部聚集;聚集的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高、甲烷碳同位素和二氧... 评价盆地天然气资源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天然气的来源。指出,阜新盆地是断陷型裂谷盆地,其中具有沟通地幔和岩石圈的深大断裂,地幔物质沿该深大断裂将大量无机成因天然气带入地球浅部聚集;聚集的天然气具有甲烷含量高、甲烷碳同位素和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值高3、H e/4H e值较高等特点。认为盆地存在有源于地幔的无机成因气,这种无机气与浅部地层的有机成因气混合后可以形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盆地 无机成因气 裂谷盆地 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热成因-无机成因双源模式
4
作者 胡英杰 刘兴周 +6 位作者 黄双泉 蔡国钢 王延山 李金有 杨光达 侯拓 张东伟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共9页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葵探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其侏罗系、古近系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_(1))差异大,确定天然气成因与气源岩对于评价天然气资源潜力及选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 辽河坳陷滩海东部地区葵探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其侏罗系、古近系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δ^(13)C_(1))差异大,确定天然气成因与气源岩对于评价天然气资源潜力及选择勘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分析了滩海东部地区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三段和侏罗系小东沟组3套含气层系的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对天然气成因和来源进行探讨。滩海东部地区发育有机热成因气和无机成因气2种类型:(1)古近系东营组和沙三段天然气为煤型有机热成因气,成分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介于0.789~0.949,δ^(13)C_(1)值主要在-35‰左右。主要气源岩为盖州滩洼陷沙三中下亚段泥岩,R_(o)在0.77%~1.59%之间。中浅层东营组天然气成熟度显著高于同深度泥岩,表明天然气来源于深部地层;而深层沙河街组三段天然气成熟度与同深度泥岩差异不大,表明天然气以原地聚集为主。(2)侏罗系小东沟组天然气为无机成因气,干燥系数平均值为0.991,δ^(13)C_(1)值>-20‰;推测东营末期深大断裂大规模走滑活动沟通地壳深部与地幔,费托合成的无机天然气沿断裂带运聚成藏。盖州滩洼陷沙三段成熟烃源岩分布区与营口—佟二堡走滑断裂带是分别探索有机热成因型与无机成因型天然气的有利目标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体组分 成因 无机成因气 费托合成 滩海东部地区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成因油气论和无机成因的气田(藏)概略 被引量:130
5
作者 戴金星 石昕 卫延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0,共6页
我国无机成因油气理论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沿。科学实践证明 ,在油气中很大部分 ,特别是石油是有机成因的 ,然而并不排除在油气中相当多的部分 ,特别是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的。无机成因的烷烃气的甲烷一般δ1 3C1 >-30‰ ,具负碳同位素系... 我国无机成因油气理论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沿。科学实践证明 ,在油气中很大部分 ,特别是石油是有机成因的 ,然而并不排除在油气中相当多的部分 ,特别是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的。无机成因的烷烃气的甲烷一般δ1 3C1 >-30‰ ,具负碳同位素系列 ,甲烷的 CH4/ 3He值为 n× 10 5~ 7。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的δ1 3CCO2 >- 8‰。我国的昌德气田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以烷烃气为主的无机成因气藏。无机成因二氧化碳和烷烃气有利发育带主要分布在 :莫霍面隆起或地幔柱上隆地区 ;热流值大于 1.3HFU,地温梯度大于 3.5℃ / 10 0 m的高热 -热构造区带 ;R/Ra>1正异常带 ,特别在 R/ Ra>2的地带往往发现气藏 ;近期或较新时代玄武岩或岩浆活动带 ,以及沿气源断裂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成因 昌德 无机成因气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无机成因天然气的判别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卓明 湛小红 李贶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1-35,165,共5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烷烃气和CO2碳同位素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存在无机成因天然气。烃类气体中具有重碳同位素异常(δ13 C1>-30‰)和负碳同位素系序(δ13 C1>δ13 C2>δ13 C3>δ13 C4)的同位素分布特征,CO2碳同位素分... 通过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烷烃气和CO2碳同位素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存在无机成因天然气。烃类气体中具有重碳同位素异常(δ13 C1>-30‰)和负碳同位素系序(δ13 C1>δ13 C2>δ13 C3>δ13 C4)的同位素分布特征,CO2碳同位素分布在-4.63‰~-16.7‰,部分天然气表现出无机成因烃类气体的特点。3 He/4 He值为0.88Ra,指示有幔源氦的存在,说明该区天然气可能是壳幔混源。长岭断陷天然气藏中不仅无机成因烷烃气由北向南逐渐减少,且幔源CO2也表现出从西北向东南含量明显减少,与区域构造、断裂走向和火山岩密切相关等与无机成因烷烃气相似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断陷 无机成因气 碳同位素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与有机混合成因的天然气藏 被引量:29
7
作者 金强 荣启宏 万从礼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45,共5页
东营凹陷西南部花沟地区发现的二氧化碳气藏,多数专家认为是幔源气。本文通过该区高青断裂下降盘的一个二氧化碳气藏与其上倾方向上的一个生物甲烷气藏的对比研究,认为它们都是无机与有机混合成因的气藏。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较高的气藏... 东营凹陷西南部花沟地区发现的二氧化碳气藏,多数专家认为是幔源气。本文通过该区高青断裂下降盘的一个二氧化碳气藏与其上倾方向上的一个生物甲烷气藏的对比研究,认为它们都是无机与有机混合成因的气藏。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较高的气藏幔源气为主,混有少量有机成因气;生物甲烷气藏以有机成因气为主,混有少量无机气。根据碳同位素组成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分析,认为研究区不存在纯的幔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无机成因气 有机成因 混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前坳陷恰探1井二叠系天然气成因和来源
8
作者 黄礼 赵颖 +6 位作者 吕惠贤 谢小敏 黎立 肖七林 王张虎 陈果 孟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6-1297,共12页
近期,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前坳陷恰探1井在西天山冲断带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一个全新勘探层系的发现。然而,该区存在多套烃源岩,且具有异常复杂的沉积和构造特征,对于恰探1井天然气成因及... 近期,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前坳陷恰探1井在西天山冲断带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取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一个全新勘探层系的发现。然而,该区存在多套烃源岩,且具有异常复杂的沉积和构造特征,对于恰探1井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的研究十分薄弱,制约了其下一步天然气的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潜在烃源岩特征等系统开展了恰探1井天然气成因及其来源研究。实测结果表明,恰探1井天然气以甲烷为主(83.53%),气体干燥系数(C_(1)/C_(1-5))为0.992,具有较高含量的N_(2)(8.36%)、CO_(2)(7.28%)和He(0.110%)。天然气中甲烷、乙烷、丙烷和CO_(2)的碳同位素值分别为-27.8‰、-20.2‰、-18.4‰、1.7‰。基于天然气组分、烷烃碳/氢同位素组成等综合判识认为,恰探1井天然气为高—过成熟阶段的煤型气。结合潜在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成熟度特征认为,该井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棋盘组烃源岩,可能还混入了少量碳同位素组成更重的无机烃类气体。另外,N_(2)、CO_(2)等非烃气体及He同位素证据均表明恰探1井天然气有一定比例的无机气体混入,幔源氦比例约占14.6%,其氦含量已达到富氦天然气(He≥0.100%)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碳同位素 氢同位素 无机成因气 煤型 二叠系 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天然气气藏无机成因
9
作者 许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12期57-59,65,共4页
油气有机成因说的发展日趋成熟,无机成因说则几经挫折。随着地质勘探的不断深入和资料的不断积累,认为虽然有机成因油气资源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也不能排除存在着无机成因的油气资源。通过研究烷烃气和二氧化碳的死亡温度,说明在高温的地... 油气有机成因说的发展日趋成熟,无机成因说则几经挫折。随着地质勘探的不断深入和资料的不断积累,认为虽然有机成因油气资源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也不能排除存在着无机成因的油气资源。通过研究烷烃气和二氧化碳的死亡温度,说明在高温的地球深处有无机成因气存在。对无机成因气形成的构造地质条件、物理化学条件和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侧重讨论不同于有机成因气的常规控制条件的特殊方面,并对无机成因气和有机成因气的成藏条件作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成因 成藏条件 无机成因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因天然气的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晓锋 刘文汇 +2 位作者 徐永昌 张殿伟 张建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天然气氢同位素研究是天然气成因理论以及天然气气源对比研究重要的手段和研究方向,氢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宽的变化范围,可灵敏地反映天然气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综述了天然气氢同位素分析技术的进步和生物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有机热成因天... 天然气氢同位素研究是天然气成因理论以及天然气气源对比研究重要的手段和研究方向,氢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宽的变化范围,可灵敏地反映天然气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综述了天然气氢同位素分析技术的进步和生物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有机热成因天然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无机成因天然气氢同位素组成研究进展,指出:新的分析技术GC/TC/IRM S实现了氢同位素的在线分析,提高了精度,给天然气氢同位素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生物成因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和成因类型与共生地层水的δD值密切相关,而且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δDCH4与δDH2O值的线性关系式;我国生物气资源丰富,不同类型生物气氢同位素研究可为生物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信息;有机热成因烷烃气的氢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源岩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的影响,其δD值随碳数的增加而增加,称之为正常氢同位素序列,天然气氢、碳同位素研究的结合会提供了更多的关于成烃演化和成藏过程的信息;利用氢同位素研究水在成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逐渐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无机成因气的氢同位素研究较为薄弱,总的来说,无机成因甲烷的δD值较有机热成因天然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氢同位素 GC/TC/IRMS 生物 无机成因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构造认识及无机成因CO_2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振兴 刘国文 +1 位作者 姜泽军 张乃勋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通过广泛运用深重力、地震反射等资料,深化了松辽盆地关于壳幔结构及其控盆作用的认识,全面解剖深大断裂及其特征,揭示基底构造与中、浅层构造成因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了无机成因CO2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形成于壳幔拆沉作用的深大断... 通过广泛运用深重力、地震反射等资料,深化了松辽盆地关于壳幔结构及其控盆作用的认识,全面解剖深大断裂及其特征,揭示基底构造与中、浅层构造成因的内在联系。进而分析了无机成因CO2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形成于壳幔拆沉作用的深大断裂在盆地后期演化进程中控制了中浅层构造的形成与发展;长岭断陷在断陷期形成的大规模火山,为盆地晚期幔源气提供了储存空间。无机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长岭地区与乾安-前神字井控陷断裂临近的大型火山岩体及中、浅层反转构造是无机成因CO2聚集的主要区域。上述规律的发现与总结,对于完善本区下步油气勘探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沉作用 基底断裂 无机成因气 成藏 分布规律 CO2 松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的若干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戴金星 倪云燕 +4 位作者 龚德瑜 黄士鹏 刘全有 洪峰 张延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勘探开发大气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1991年至2020年,中国新探明大气田68个,促进2020年产气1925×10^(8)m^(3),成为世界第4产气大国。基于中国70个大气田的1696个气样组分和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获得中国大... 勘探开发大气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要途径。1991年至2020年,中国新探明大气田68个,促进2020年产气1925×10^(8)m^(3),成为世界第4产气大国。基于中国70个大气田的1696个气样组分和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数据,获得中国大气田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①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的最轻值和平均值,随分子中碳数逐增而变重,而δ^(13)C_(1)、δ^(13)C_(2)、δ^(13)C_(3)和δ^(13)C_(4)的最重值,随分子中碳数逐增而变轻。②中国大气田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71.2‰~−11.4‰,其中生物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71.2‰~−56.4‰;油型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54.4‰~−21.6‰;煤成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49.3‰~−18.9‰;无机成因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35.6‰~−11.4‰;根据这些数据编制了中国大气田的δ^(13)C_(1)值尺图。③中国天然气δ^(13)C_(1)值的分布区间为−107.1‰~−8.9‰,其中生物气δ^(13)C_(1)值为−107.1‰~−55.1‰;油型气δ^(13)C^(1)值为−54.4‰~−21.6‰;煤成气δ^(13)C_(1)值为−49.3‰~−13.3‰;无机成因气δ13C1值为−36.2‰~−8.9‰;根据上述数据编制了中国天然气的δ^(13)C_(1)值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生物 油型 煤成 无机成因气 烷烃 碳同位素组成 δ_(13)C^(1)值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盆地王营矿气藏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孟庆山 《中国煤田地质》 2003年第6期24-26,共3页
通过对王营矿气藏的气体组分分析和同位素分析,论述了气藏的气体主要来源于煤层气,有机组分为58.68%~78.68%,δ13C1≤-30‰,少部分来自于煤系地层的无机成因气和深层的无机成因气或者叫幔源气,无机组分在21.32%~41.32%之间,δ13C2在-1... 通过对王营矿气藏的气体组分分析和同位素分析,论述了气藏的气体主要来源于煤层气,有机组分为58.68%~78.68%,δ13C1≤-30‰,少部分来自于煤系地层的无机成因气和深层的无机成因气或者叫幔源气,无机组分在21.32%~41.32%之间,δ13C2在-13.6‰~-4.1‰之间,R/RA为2.48~2.63。盆缘的深大断裂和盆地基底的断裂及第四纪辉绿岩的侵入可能是幔源气的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无机成因气 幔源 阜新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各种成因气贡献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居和 方伟 +1 位作者 李景坤 霍秋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9-589,共11页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首次发现以腐泥型气为主的有机成因天然气,不同地区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各种成因气的贡献成为研究重点。采集徐家围子断陷29口井35件深层天然气和26口井33件深层烃源岩样品,采用组分碳同位素和轻烃指纹色谱方法分析天...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首次发现以腐泥型气为主的有机成因天然气,不同地区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各种成因气的贡献成为研究重点。采集徐家围子断陷29口井35件深层天然气和26口井33件深层烃源岩样品,采用组分碳同位素和轻烃指纹色谱方法分析天然气和烃源岩样品,实验研究认为深层天然气主要为腐殖型气、腐泥型气、有机深源气3种成因组成的混合气,无机成因烷烃气的贡献较小。首次提出了多种有机成因类型天然气贡献定量测试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采用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乙烷碳同位素和甲基环己烷指数、环己烷指数、脂烃族参数5个成因类型指标,确定了腐殖型气、腐泥型气、有机深源气的5个成因类型指标端元值,利用天然气的混合配比性建立成因类型指标地球化学模型,采用非线性数学模拟方法建立计算模板,首次定量测试了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样品中3种有机成因气的定量贡献。实验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除昌德气藏芳深1井、芳深2井有机深源气贡献为81%外,其他井的腐殖型气、腐泥型气和有机深源气平均贡献分别为62.45%、25.51%、12.02%;不同地区及井段的腐殖型气、腐泥型气和有机深源气贡献有差别,升平—汪家屯地区平均贡献分别为61.63%、20.94%、17.29%,昌德地区平均贡献分别为73.74%、14.48%、11.77%,兴城—徐东地区及断陷中东部平均贡献分别为51.98%、40.99%、7.01%。从断陷北部到中部即从升平—汪家屯、昌德到兴城—徐东地区有机深源气贡献减少、腐泥型气贡献增大,部分井段腐泥型气贡献超过43%且为主要贡献,个别井段腐泥型气贡献最大达74%,与断陷中东部烃源岩Ⅱ型有机质相对发育及断陷地层地质特征相吻合,呈现主要来源于下伏气源岩和天然气藏以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的源岩控型成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型 腐泥型 有机深源 无机成因烷烃 数学模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多类型天然气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德瑜 周川闽 +5 位作者 齐雪峰 秦志军 王瑞菊 吴卫安 韩琰 苗一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3-1278,共16页
石炭系是目前准噶尔盆地最重要也是最现实的天然气勘探目标。针对石炭系烃源岩的勘探主要围绕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展开,而理论上规模更大的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的有效性尚无定论。同时,石炭纪火山作用频繁,盆地内部具备生成无机... 石炭系是目前准噶尔盆地最重要也是最现实的天然气勘探目标。针对石炭系烃源岩的勘探主要围绕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展开,而理论上规模更大的下石炭统滴水泉组烃源岩的有效性尚无定论。同时,石炭纪火山作用频繁,盆地内部具备生成无机成因烷烃气的地质条件,但相关研究甚少。本次研究基于准噶尔盆地东部东道海子-五彩湾凹陷和白家海凸起天然气的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系统分析了天然气的成因来源和潜在的次生改造作用,共识别出4种不同类型的天然气:①来自滴水泉组的煤成气;②来自巴塔玛依内山组的煤成气;③无机成因甲烷和热成因天然气的混源气;④发生渗漏的热成因天然气。研究结果证实了准噶尔盆地东部下石炭统烃源岩的有效性,发现了无机成因烷烃气的踪迹,有望开辟盆地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并提供了一个鉴别“同型不同源”天然气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煤成 无机成因气 下石炭统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结晶基底和油、气成因理念与第二深度空间勘探和开发 被引量:29
16
作者 滕吉文 阮小敏 +1 位作者 张永谦 闫雅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98-2817,共20页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研究中,涉及到深部空间的介质、结构和属性,在沉积建造上涉及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相,在油、气成因理论上涉及到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机制上涉及到深部流体的分异、调整、运移和动力作用.这些本质...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研究中,涉及到深部空间的介质、结构和属性,在沉积建造上涉及到陆相沉积、海相沉积和火山岩相,在油、气成因理论上涉及到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在机制上涉及到深部流体的分异、调整、运移和动力作用.这些本质性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科学领域.基于油、气生、储和形成的理论、应用和成效的研究提出,有几个基础性的理念问题必须重新认识,特别是沉积建造与古老变质岩结晶基底;双相(海相和陆相)沉积建造与盆地的内涵和双基(有机和无机)混合油、气成因理念.清晰地厘定这些认识不仅有益于对油、气形成、聚集和勘探及开发给出一个更为科学的深部空间,即第二深度空间(5000~10000 m)的油、气勘探,而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对这些理念的重新认识和深化研究可构建新的思路或理论,且在新的理念导向下,强化油、气深部勘探,以期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取得新的成效,发现大型与超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与天然 第二深度空间 古老变质岩基底 双相沉积(陆相和海相) 双基(有机和无机)混合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勘探及其地学理论的主要新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戴金星 胡安平 +1 位作者 杨春 周庆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共5页
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发现气田223个,探明天然气储量49536.6×108m3,年产气499.55×108m3。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分别是1949年的12867倍和4541倍,近期中国天然气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天然气地学理论新进... 截至2005年底,中国已发现气田223个,探明天然气储量49536.6×108m3,年产气499.55×108m3。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分别是1949年的12867倍和4541倍,近期中国天然气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天然气地学理论新进展主要有二:其一,中国近期发现昌德和兴城一批无机成因烃类气藏,使指导天然气勘探的理论真正进入了“多元论”阶段;其二,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构造初步发现了储量逾千亿立方米的大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 勘探 理论 新进展 煤成 煤成聚集域 深水区 无机成因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碳同位素倒转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婷 米敬奎 张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22-726,共5页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在烃类气体成因认识上存在以有机成因为主与以无机成因为主的巨大争议,持无机成因观点者的一个主要论点就是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发生了倒转。选取松辽盆地深层不同类型有机成因烃类气体和典型的无...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在烃类气体成因认识上存在以有机成因为主与以无机成因为主的巨大争议,持无机成因观点者的一个主要论点就是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发生了倒转。选取松辽盆地深层不同类型有机成因烃类气体和典型的无机成因烃类气体,进行不同成因气体不同比例混合的碳同位素数值模拟,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有机成因烃类气体混合不会产生甲烷及其同系物碳同位素完全倒转,而在不同类型的有机烃类气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成因烃类气体,混合气体中甲烷及其同系物碳同位素都会发生完全倒转。气体混合碳同位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碳同位素倒转是因为无机气混入的结果;②仅凭天然气负碳系列同位素不能完全断定某种气体为无机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无机成因气 同位素倒转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储层有机包裹体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油气来源的指示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俊红 张同伟 +1 位作者 鲍征宇 张铭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本文对四川盆地西南部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机包裹体特征、组成、碳同位素进行了研究 ,追索了研究区油气的演化、运移及油气的成因。结果表明 ,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储层中 ,皆存在... 本文对四川盆地西南部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机包裹体特征、组成、碳同位素进行了研究 ,追索了研究区油气的演化、运移及油气的成因。结果表明 ,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储层中 ,皆存在有三期以上的油气运移。不同储层中 ,相应各期的油气运聚特点及演化程度略有不同 ,灯影组中各期有机质的成熟度及油气演化程度均略高于二叠系 ;同储层中 ,各期油气运聚的特点及演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石油成熟阶段、高成熟凝析油 -湿气阶段、过成熟干气阶段。研究区灯影组储层的天然气成因为油型气 ,二叠系的为多成因 ;各储层中的 CO2 主要为有机成因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南部 同位素特征 来源 体组成 碳酸盐岩储层 演化程度 运聚 包裹体特征 天然成因 有机成因 无机成因气 二叠系 灯影组 碳同位素 运移 成熟阶段 茅口组 震旦系 长兴组 研究区 成熟度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CO_2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藏分布 被引量:10
20
作者 廖凤蓉 吴小奇 黄士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9-948,共10页
中国东部CO2气田(藏)发育广泛,分布复杂。本文对中国东部松辽、渤海湾、苏北、三水、东海、珠江口、莺琼、北部湾等盆地和内蒙古商都地区以及部分现代构造岩浆活动区CO2气田(藏)和气苗中CO2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中国东... 中国东部CO2气田(藏)发育广泛,分布复杂。本文对中国东部松辽、渤海湾、苏北、三水、东海、珠江口、莺琼、北部湾等盆地和内蒙古商都地区以及部分现代构造岩浆活动区CO2气田(藏)和气苗中CO2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中国东部CO2气的成因、来源及分布。中国东部CO2气的含量主要分布区间为0~10%,其次为90%~100%,呈现典型的U字型。δ13CCO2值则呈现典型的单峰式分布,峰值区间为-6‰~-4‰。CO2含量、δ13CCO2值和R/Ra值综合表明,中国东部高含CO2气以幔源无机成因为主,混有部分有机成因气和(或)壳源无机气。中国东部已发现的36个无机成因CO2气田(藏)在空间分布上与新近纪及第四纪北西西向玄武岩活动带展布一致,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是无机成因CO2富集、运移和分布最重要、最直接的两大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无机成因气 碳、氦同位素 玄武岩带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