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第四次《刑事诉讼法》修法背景下我国无效辩护制度的适度引进 |
宋远升
卢文平
|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美国刑事无效辩护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
李本森
|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3
|
美国无效辩护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
林劲松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
2006 |
38
|
|
4
|
论刑事辩护的有效性及其实现条件——兼议“无效辩护”在我国的引入 |
顾永忠
李竺娉
|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41
|
|
5
|
论我国死刑案件无效辩护制度构建 |
吴常青
王彪
|
《西部法学评论》
|
2012 |
7
|
|
6
|
无效辩护制度的正当性与建构 |
杨杰辉
|
《时代法学》
|
2019 |
6
|
|
7
|
无效辩护运行环境分析——兼论我国刑事诉讼辩护的有效性 |
杜鸣晓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
2
|
|
8
|
无效辩护制度的反思与构建 |
周鸿飞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9
|
有效辩护、无效辩护的国际标准和本土化思考 |
熊秋红
|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5
|
|
10
|
对抗制国家的无效辩护制度 |
林劲松
|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
2006 |
31
|
|
11
|
美国无效辩护制度及其启示 |
申飞飞
|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0
|
|
12
|
中国律师辩护无效之检视 |
敬雪华
|
《社科纵横》
|
2018 |
1
|
|
13
|
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辩护问题 |
陈瑞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3
|
|
14
|
美国死刑有效辩护制度及其启示 |
王喆
闵春雷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5
|
有效辩护与辩护质量——美国有效辩护制度窥探 |
彭江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6
|
刑事缺席审判中的有效辩护 |
詹建红
许晏铭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7
|
美国死刑案件中的律师帮助权和有效辩护的互动 |
贺红强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8
|
提高律师对死刑案件的辩护质量探讨 |
朱琳
|
《知与行》
|
2017 |
2
|
|
19
|
论庭审实质化改革下的有效辩护制度 |
李思远
|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16 |
1
|
|
20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有效辩护——以值班律师制度为研究视角 |
李思远
|
《南海法学》
|
2018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