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PLM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择36例UPLMT行PCI,其中开口部9例,体部17例,分叉部7例,从开口到分叉全部累及3例,单独血栓吸引疗法1例,其余35例为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或原发性支...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PLM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择36例UPLMT行PCI,其中开口部9例,体部17例,分叉部7例,从开口到分叉全部累及3例,单独血栓吸引疗法1例,其余35例为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或原发性支架置入,7例为急诊PCI。术后每半个月门诊复查1次,3个月和6个月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含或不含血管内超声复查。结果36例患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术后达TIMI 3级血流,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3例(8%),0.5 a CAG复查显示再狭窄共8例(22%),其中2例发生在3个月内。再狭窄病变中的7例予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包括5例(14%)PCI,2例外科手术(6%),术后随访0.5 a未发现死亡,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UPLMT行PCI是安全的,其近中期疗效可以被接受,并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在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ULMCAD...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在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ULMCAD)的远期疗效。方法通过检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Pub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PCI治疗与CABG在ULMCAD长期随访的研究文章。采用Rev Man 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管重建,脑卒中,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共2859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PCI治疗组患者与GABG在组患者随访结果的关系如下:全因死亡(RR=0.74,95%CI:0.43~1.30,Z=1.03,P=0.30)、心肌梗死(RR=1.62,95%CI:1.14~2.32,Z=2.66,P=0.008)、血管重建(RR=2.25,95%CI:1.85~2.73,Z=8.19,P=0.00001)、脑卒中(RR=0.36,95%CI:0.25~0.51,Z=5.65,P<0.0000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RR=1.30,95%CI:0.94~1.81,Z=1.58,P=0.11)。结论目前国内的研究显示,PCI治疗与CABG治疗ULMCAD患者的远期疗效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事件方面相似。PCI治疗组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发生率高于CABG,但脑卒中发生率低于CABG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PLM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择36例UPLMT行PCI,其中开口部9例,体部17例,分叉部7例,从开口到分叉全部累及3例,单独血栓吸引疗法1例,其余35例为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或原发性支架置入,7例为急诊PCI。术后每半个月门诊复查1次,3个月和6个月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含或不含血管内超声复查。结果36例患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术后达TIMI 3级血流,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3例(8%),0.5 a CAG复查显示再狭窄共8例(22%),其中2例发生在3个月内。再狭窄病变中的7例予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包括5例(14%)PCI,2例外科手术(6%),术后随访0.5 a未发现死亡,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UPLMT行PCI是安全的,其近中期疗效可以被接受,并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
文摘目的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在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ULMCAD)的远期疗效。方法通过检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Pub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PCI治疗与CABG在ULMCAD长期随访的研究文章。采用Rev Man 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为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管重建,脑卒中,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共2859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PCI治疗组患者与GABG在组患者随访结果的关系如下:全因死亡(RR=0.74,95%CI:0.43~1.30,Z=1.03,P=0.30)、心肌梗死(RR=1.62,95%CI:1.14~2.32,Z=2.66,P=0.008)、血管重建(RR=2.25,95%CI:1.85~2.73,Z=8.19,P=0.00001)、脑卒中(RR=0.36,95%CI:0.25~0.51,Z=5.65,P<0.00001)、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RR=1.30,95%CI:0.94~1.81,Z=1.58,P=0.11)。结论目前国内的研究显示,PCI治疗与CABG治疗ULMCAD患者的远期疗效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事件方面相似。PCI治疗组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发生率高于CABG,但脑卒中发生率低于CABG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