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9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菠萝带状旋耕开沟机刀辊轴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孙鹏 李海亮 +3 位作者 孙海天 王宏轩 孙伟生 汪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43,共8页
刀辊作为菠萝带状开沟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和强度是影响开沟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结合菠萝种植的农艺要求和农业机械生产指标,对菠萝带状旋耕开沟机刀辊轴进行结构设计,利用SolidWorks2022进行建模。其次,刀辊工作时会受到环境... 刀辊作为菠萝带状开沟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和强度是影响开沟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结合菠萝种植的农艺要求和农业机械生产指标,对菠萝带状旋耕开沟机刀辊轴进行结构设计,利用SolidWorks2022进行建模。其次,刀辊工作时会受到环境和工况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通过ANSYS Workbench17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刀辊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出约束状态下的前八阶刀辊频率分布及振动位移。最后,以刀辊轴最大工作转速为因素,振动频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轴外径为74 mm、内径为58 mm、行距为500 mm、沟宽为260 mm时,刀辊模态分析第一阶固有频率为66.778 Hz,远远大于刀辊轴实际最大工作频率16.25 Hz,确定旋耕机刀辊轴结构符合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在实际应用及生产中降低刀辊的故障发生率,对菠萝种植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旋耕机刀辊 SOLIDWORKS 有限元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匀播种植小麦的旋耕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刘晨青 刘江涛 +2 位作者 桑永英 冯晓静 周训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0,共6页
针对传统条播小麦群体结构分布不合理和田间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小麦匀播种植模式农艺研究基础上,利用旋耕抛土特点设计了一种旋耕覆土装置,可完成小麦匀播覆土作业。通过中间齿轮箱带动旋耕部件,选用IT245型旋耕刀,对称安装于齿轮... 针对传统条播小麦群体结构分布不合理和田间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小麦匀播种植模式农艺研究基础上,利用旋耕抛土特点设计了一种旋耕覆土装置,可完成小麦匀播覆土作业。通过中间齿轮箱带动旋耕部件,选用IT245型旋耕刀,对称安装于齿轮箱两侧旋耕刀辊上,通过分析采用正转的方式完成土壤抛送覆盖作业。在河北衡水进行了装置的田间作业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旋耕覆土装置在旋耕转速320 r/min、覆土辊转速170 r/min、前进速度3 km/h的作业工况下,播深合格率90%,满足旋耕施肥播种机的作业性能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匀播 旋耕覆土 运动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艺术仿真建模的旋耕机产品设计
3
作者 王淼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196,共5页
通过基于三维艺术的旋耕机产品设计,探究如何优化农业机械的设计和生产。首先,分析了三维艺术特点,以及将其应用在旋耕机产品设计的优势;接着,介绍了旋耕机核心零部件结构的设计,并基于三维艺术完成了旋耕机的3D外观模型设计。基于Solid... 通过基于三维艺术的旋耕机产品设计,探究如何优化农业机械的设计和生产。首先,分析了三维艺术特点,以及将其应用在旋耕机产品设计的优势;接着,介绍了旋耕机核心零部件结构的设计,并基于三维艺术完成了旋耕机的3D外观模型设计。基于SolidWorks的旋耕机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传动齿轮接触力和刀辊反作用力满足设计需求,整个机器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三维艺术 SOLIDWORKS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耕部件减阻降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程慧 庄卫东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2期58-61,共4页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物种植前需要进行整地作业,但整地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大困扰着农民。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耕整地过程中动力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该文简述了旋耕机的作业特点,归纳了国内外减阻降耗农机...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物种植前需要进行整地作业,但整地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大困扰着农民。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耕整地过程中动力能源消耗大的问题,该文简述了旋耕机的作业特点,归纳了国内外减阻降耗农机装备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旋耕部件减阻降耗的意义以及未来研究当中遇到的挑战,提出了旋耕部件减阻降耗的发展方向,为后续旋耕减阻技术高质量发展奠定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减阻 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拉机模拟旋耕机控制器硬件开发
5
作者 谭俊杰 范振喜 +3 位作者 阳俊 章明 杨玉龙 何汉体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5年第1期64-67,共4页
开发了一种拖拉机模拟旋耕机控制器,模拟在田间旋耕作业情况,在试验室就可以进行田间旋耕测试试验,节省人力和时间,效率大大提升。模拟旋耕机硬件开发包括电源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主控芯片模块、驱动模块和通信模块的硬件开发,实现对... 开发了一种拖拉机模拟旋耕机控制器,模拟在田间旋耕作业情况,在试验室就可以进行田间旋耕测试试验,节省人力和时间,效率大大提升。模拟旋耕机硬件开发包括电源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主控芯片模块、驱动模块和通信模块的硬件开发,实现对整车电瓶的转换和整车传感器采集,驱动电涡流缓速器、电磁阀换向等执行器来模拟旋耕机现场作业工况,并通过CAN总线与整车网络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旋耕 硬件开发 CAN总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方旋耕机作业对天然气管道的撞击损伤测试研究
6
作者 姚永东 《化工管理》 2025年第1期162-164,共3页
为保障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避免由第三方破坏导致管道发生失效,文章以农用机械中的旋耕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旋耕机刀片撞击管道后的Mises应力分布规律及损伤状态,分析了管道壁厚、管道埋深、旋耕机单排刀片数量以及... 为保障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避免由第三方破坏导致管道发生失效,文章以农用机械中的旋耕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旋耕机刀片撞击管道后的Mises应力分布规律及损伤状态,分析了管道壁厚、管道埋深、旋耕机单排刀片数量以及旋耕机运行速度4种影响因素下的管道应力变化规律,并提出了安全管理策略。研究成果表明:相同工况下随着壁厚的增加,管道的损伤程度降低;旋耕机单排刀片数量以及旋耕机运行速度与管道损伤呈正相关关系;埋深与管道损伤具有周期性关系。研究结论可为旋耕机作业区域的埋地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旋耕机作业 第三方破坏 损伤测试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旋耕机发展及推广鉴定应用现状分析
7
作者 杨国仲 陶雷 +2 位作者 数魏国 夏利利 刘晨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5年第3期20-22,共3页
旋耕机是我国重要的耕整地机械,具有良好的切土和碎土能力,能够满足多种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作业要求,因而被广泛应用。为了适应不同作业环境的需要,旋耕机结构多样:按框架结构形式可分为圆梁型和框架型;按刀轴配置方式可分为横式(又... 旋耕机是我国重要的耕整地机械,具有良好的切土和碎土能力,能够满足多种土壤条件下的农业生产作业要求,因而被广泛应用。为了适应不同作业环境的需要,旋耕机结构多样:按框架结构形式可分为圆梁型和框架型;按刀轴配置方式可分为横式(又称卧式)、立式和斜置式;按刀轴旋转方向可分为正转和反转;按配套形式分为与手扶拖拉机配套、轮式拖拉机配套和自走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土壤条件 轮式拖拉机 自走式 耕整地机械 刀轴 斜置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种植的旋耕刀-埋指组合式秸秆还田机设计
8
作者 石倩 《中国农机装备》 2025年第4期25-27,共3页
设计了一种旋耕刀—埋指组合式秸秆还田机,以解决传统秸秆还田机作业过程中秸秆易堆积和种床内秸秆过多的问题。通过对埋指和旋耕刀辊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确保了秸秆的深度压埋和均匀分布。通过田间试验对该机具的作业性能进行了验证,... 设计了一种旋耕刀—埋指组合式秸秆还田机,以解决传统秸秆还田机作业过程中秸秆易堆积和种床内秸秆过多的问题。通过对埋指和旋耕刀辊关键部件的优化设计,确保了秸秆的深度压埋和均匀分布。通过田间试验对该机具的作业性能进行了验证,与传统旋耕机相比,设计的组合式还田机在秸秆分布均匀度和掩埋深度方面具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机 旋耕刀—埋指组合 秸秆分布均匀度 埋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反转旋耕刀性能分析及切土扭矩比较试验 被引量:42
9
作者 丁为民 王耀华 彭嵩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3-117,共5页
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把正、反转旋耕刀的运动统一起来 ,用同一个方程表示 ,二者只是在不同的切土范围内工作。用这种方法对正、反转旋耕刀的不同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 ,可知在同样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条件下 ,反转旋耕刀能以较低的转速... 通过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把正、反转旋耕刀的运动统一起来 ,用同一个方程表示 ,二者只是在不同的切土范围内工作。用这种方法对正、反转旋耕刀的不同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 ,可知在同样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条件下 ,反转旋耕刀能以较低的转速获得较高的切削速度。对ⅠS2 2 5、ⅡS2 2 5和T140三种正、反转旋耕刀进行了单刀切土扭矩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在旋耕速度比值较大、切土角变化的影响较小时 ,反转旋耕刀的切土扭矩小于正转旋耕刀 ;但切土角对旋耕刀切土扭矩的影响很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旋耕 旋耕 切土扭矩 正转旋耕 旋耕 运动分析 性能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拟合法应用于旋耕机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旭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0-243,248,共5页
针对旋耕机在作业时存在耕深不够、碎土效果差及土地平整效果差等问题,将数学拟合法应用于旋耕机,对其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为了提升旋耕机的作业效果,对旋耕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旋耕机的参数进行分析,并建立旋耕装置的数学... 针对旋耕机在作业时存在耕深不够、碎土效果差及土地平整效果差等问题,将数学拟合法应用于旋耕机,对其结构设计进行研究。为了提升旋耕机的作业效果,对旋耕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旋耕机的参数进行分析,并建立旋耕装置的数学模型。为了验证旋耕机的性能,对其进行了旋耕性能试验和旋耕后农田碎土率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旋耕机的耕深、地表平整度和碎土率均达到合格指标,作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拟合法 旋耕机结构 耕深 地表平整度 碎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滑粒子流法的振动旋耕减阻效果仿真分析
11
作者 刘晓潺 郝文昌 +3 位作者 王远 王云霄 陈永 张秀丽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4-289,316,共7页
为研究振动旋耕的减阻效果,基于光滑粒子流法对多工况下的旋耕切削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将耕深为0.10 m和0.11 m时仿真得到的刀辊受力与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力对比,误差分别为11.87%、12.86%;土壤破碎线与刀尖入土角垂直,随深耕增大,... 为研究振动旋耕的减阻效果,基于光滑粒子流法对多工况下的旋耕切削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将耕深为0.10 m和0.11 m时仿真得到的刀辊受力与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力对比,误差分别为11.87%、12.86%;土壤破碎线与刀尖入土角垂直,随深耕增大,土壤粒子速度下降,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随着耕深和转速增大,土壤动能、内能、刀具动能均增大;当耕深从0.10m增大到0.14m时,土壤获得的动能占比从77.51%增大到78.86%;当转速从3.6r/s增大到5.2 r/s时,土壤获得的动能占比从79.41%下降为72.95%,表明只增大转速,对改善土壤耕作效果有限。对由刀辊偏心引起的振动旋耕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当偏心距为0.05 m时,转速为4.0 r/s、4.4 r/s和4.8 r/s时,平均降阻率为58.46%;当耕深为0.10 m、0.12 m、0.14 m时,降阻率分别为50.6%、46.3%、43.1%,降阻率随耕深增加而下降。随着偏心距的增大,刀辊受力呈波动式下降。研究结果可以为振动式旋耕设备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振动旋耕 光滑粒子流法 减阻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研究
12
作者 张明伟 刘红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124,共5页
针对播种施肥难的问题,结合垄作区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款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机具适用于小麦、大豆和玉米垄上栽培技术,可实现精确深施肥、精密播种、开沟、覆土和镇压等作业,为小麦、大豆和玉米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提供... 针对播种施肥难的问题,结合垄作区作物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款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机具适用于小麦、大豆和玉米垄上栽培技术,可实现精确深施肥、精密播种、开沟、覆土和镇压等作业,为小麦、大豆和玉米的规模化、机械化作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新型旋耕开沟施肥播种机对降低漏播、提高播种深度和植株距离的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旋耕 开沟 施肥 播种深度 植株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灭茬旋耕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令德 王国林 王新忠 《农业装备技术》 1997年第3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旋耕 问题及改进 反转旋耕 正切面 旋耕 灭茬 旋耕功耗 拖拉机 秸秆还田 向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旋耕整地混合施肥联合作业机械设计与试验
14
作者 王云德 刘孜文 何凡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3期13-15,共3页
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不断推进,为提高农业作业效率,简化土壤在耕整地阶段的工作过程,满足保护性耕作的绿色环保整地理念,设计了一款深松旋耕整地混合施肥联合作业机械。该机械能够一次性实现碎土、翻土、旋耕、施肥、深松作业,且作业过... 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不断推进,为提高农业作业效率,简化土壤在耕整地阶段的工作过程,满足保护性耕作的绿色环保整地理念,设计了一款深松旋耕整地混合施肥联合作业机械。该机械能够一次性实现碎土、翻土、旋耕、施肥、深松作业,且作业过程中保证深松铲能够打破犁底层,实现施肥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械符合土壤耕整地的农艺要求,作业过程中没有出现残茬缠绕现象,排肥通畅,施肥效果均衡,碎土率较高,满足了一机多用的设计使用要求,机具的适应能力高,适合多地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旋耕 施肥 整地 联合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无人拖拉机旋耕作业轨迹的设计与思考
15
作者 管恩相 方杰 +5 位作者 郭君 刘洪 刘勇 曾跃华 邵泽毅 刘波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0期33-35,共3页
人工驾驶旋耕作业误差大、效率低,无人拖拉机旋耕作业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该文设计试验充分利用AF302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分别采取回耕法、鱼尾法、套圈法及套鱼综合法等4种不同旋耕轨迹的田间作业设计,根据图像处理计算4种... 人工驾驶旋耕作业误差大、效率低,无人拖拉机旋耕作业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该文设计试验充分利用AF302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分别采取回耕法、鱼尾法、套圈法及套鱼综合法等4种不同旋耕轨迹的田间作业设计,根据图像处理计算4种不同旋耕轨迹的作业面积、有效面积、重耕率、漏耕率及作业时间等测量参数。该项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回耕法旋耕作业漏耕率为1.57%,重耕率为4.34%,鱼尾法旋耕作业漏耕率为0.65%,重耕率为6.81%,套圈法旋耕作业漏耕率为1.3%,重耕率为6.25%,套鱼综合法旋耕作业漏耕率为0,重耕率为7.55%。4种不同旋耕方法中,其中套鱼综合法可以满足对地块的全区域覆盖作业,有利于在大面积旱田旋耕作业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路径规划 无人驾驶 旋耕作业 作业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稻前茬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及其旋耕轨迹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智豪 吴明亮 +4 位作者 谢双鹏 罗海峰 黎鹏程 曾熠 蒋啸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82,共11页
在进行稻油轮作区域水稻收获后旋耕作业中的前茬运动、受力仿真分析时,由于缺乏可靠的离散元仿真参数难以准确计算土壤-水稻前茬运动规律和相互间受力。该研究采用EDEM软件对土壤-水稻前茬混合物内部各物质的物理与接触参数进行离散元... 在进行稻油轮作区域水稻收获后旋耕作业中的前茬运动、受力仿真分析时,由于缺乏可靠的离散元仿真参数难以准确计算土壤-水稻前茬运动规律和相互间受力。该研究采用EDEM软件对土壤-水稻前茬混合物内部各物质的物理与接触参数进行离散元仿真标定。首先测定了土壤-水稻前茬混合物内各物质物理与相互间接触参数,以堆积角作为评价指标,利用仿真试验进行了显著因素筛选、最优水平取值范围确定及二阶回归模型下最佳参数寻优,对参数进行了标定,得到土壤-水稻前茬混合物模型极显著参数的最优组合为土壤-土壤恢复系数0.407、土壤-土壤动摩擦系数0.123、土壤-水稻前茬静摩擦系数0.596、土壤表面能1.860 J,此时与试验堆积角误差为0.58%。并进行了土壤-水稻前茬间的直剪试验与仿真,得到了稳定后不同垂直应力下试验与仿真的直剪切应力误差分别为:5.4%(50 kPa),4.1%(100 kPa),3.1%(150 kPa)。最后在最优参数组合下,开展了基于MBD-DEM的旋耕土壤-水稻前茬轨迹分析试验,前茬跟随旋耕刀及直接被掩埋两种埋覆场景下仿真与土槽试验轨迹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4,验证了仿真模型标定参数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前茬旋耕轨迹调控过程的离散元仿真分析提供可靠的接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直剪试验 堆积角 水稻前茬 接触参数 旋耕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电动拖拉机旋耕稳定性时序分析与前馈PID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杭旭 周俊 +2 位作者 齐泽中 孙晨阳 赖国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420,共9页
针对温室小型农机对地面平整度敏感,微小的地面起伏便会造成机具俯仰的情况,基于课题组已开发的温室电动拖拉机,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预测方法引入前馈PID控制(Angle prediction and feedforward PID,APF-PID),解决了温室旋耕作业... 针对温室小型农机对地面平整度敏感,微小的地面起伏便会造成机具俯仰的情况,基于课题组已开发的温室电动拖拉机,将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预测方法引入前馈PID控制(Angle prediction and feedforward PID,APF-PID),解决了温室旋耕作业中因机具俯仰而出现的响应性差、耕深不稳定和功率突变的问题。建立了温室电动拖拉机旋耕作业的功率模型,并建立了俯仰角-耕深的转换矩阵,得到了旋耕系统实际耕深的转换值;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机身俯仰角,并作为旋耕系统的扰动输入;结合耕深的转换值和预测得到的扰动,采用APF-PID控制器调节旋耕系统的提升机构,将旋耕机维持在目标耕深;在温室内未旋耕和已旋耕的两种地块进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俯仰角时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可达0.983 2;APF-PID控制的控制性能优于PID控制,在目标耕深6 cm的测试路面中,APF-PID在两种试验地块上的平均耕深分别为6.47 cm和6.44 cm,均方根误差为0.80 cm和0.72 cm,绝对平均误差为0.67 cm和0.58 cm,耕深稳定性系数为89.95%和91.30%,消耗的总能量较PID控制分别降低4.18%和19.13%,较好地实现了温室电动拖拉机旋耕稳定性控制,满足温室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拖拉机 温室 旋耕作业 稳定性控制 前馈PID 角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旋耕机改进与创新
18
作者 王毅哲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8期7-9,共3页
针对传统旋耕机存在的体积庞大、质量较大等问题,基于TRIZ理论进行了小型化改进与创新。改进中,先通过TRIZ方法论对旋耕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优化结构设计,并选用轻量化材料来降低旋耕机整体体积和质量。通过重新布局部件和... 针对传统旋耕机存在的体积庞大、质量较大等问题,基于TRIZ理论进行了小型化改进与创新。改进中,先通过TRIZ方法论对旋耕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优化结构设计,并选用轻量化材料来降低旋耕机整体体积和质量。通过重新布局部件和重新设计关键组件,实现了旋耕机在小型化的同时维持原有的耕作效果,以适应小型化农田的需要,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灵活和高效的机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改进 创新 小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旋耕刀作业功耗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浩 王东伟 +4 位作者 何晓宁 尚书旗 赵壮 谭营 王海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82,共8页
针对油莎豆收获过程中功率消耗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反转旋耕挖掘装置,确定了主要工作部件旋耕刀的结构参数,并明确了旋耕装置的作业功率消耗主要组成。建立沙壤土土壤颗粒模型和油莎豆植株颗粒模型,最终建立土壤-植株-旋耕刀相互作用... 针对油莎豆收获过程中功率消耗过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反转旋耕挖掘装置,确定了主要工作部件旋耕刀的结构参数,并明确了旋耕装置的作业功率消耗主要组成。建立沙壤土土壤颗粒模型和油莎豆植株颗粒模型,最终建立土壤-植株-旋耕刀相互作用离散元仿真模型,并进行反转旋耕刀功耗仿真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刀辊转速、前进速度、作业深度为试验因素,以功率消耗为试验指标,通过Design-Expert 10.0.1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旋耕刀最佳工作参数,确定最优作业参数为刀轴转速233r/min、前进速度0.65m/s、工作深度138mm,此时功率消耗为30.49kW。经田间试验验证,理论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平均值为4.22%,表明功率消耗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研究中旋耕刀功率消耗仿真分析结果和最优作业参数可为旋耕挖掘、减阻降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旋耕挖掘 功率消耗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防缠绕旋耕整地机的研制
20
作者 王金丽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6期39-40,共2页
在旋耕整地作业过程中,旋耕轴刀上极易缠绕杂草且去除困难、费时费力。为此,设计一种旋耕整地机杂草防缠绕装置,介绍其总体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结构设计。该机具能够防止杂草缠绕到旋耕刀轴上,有助于减少作业阻力,提高作业效率。
关键词 旋耕 防缠绕装置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