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相序组构特征 |
梅冥相
徐德斌
周洪瑞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99
|
|
2
|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 |
郑荣才
刘文均
李祥辉
王洪峰
陈源仁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6
|
|
3
|
Fischer图解及其在旋回层序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西山张夏组为例 |
苏德辰
李庆谋
罗光文
梅冥相
|
《现代地质》
CAS
CSCD
|
1995 |
31
|
|
4
|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 |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1
|
|
5
|
塔里木盆地K_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
薛莲花
陈国俊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杨军
赵克斌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2
|
|
6
|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高频旋回层序分析 |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肖立新
史基安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8
|
|
7
|
宇地系统场沉积响应范例:蓟县系雾迷山巨旋回层序及节律 |
孟祥化
葛铭
任国选
刘自亮
李现根
刘贺娟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8
|
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的探索 |
孟祥化
葛铭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2 |
46
|
|
9
|
燕山中、新元古代裂陷槽构造旋回层序研究──兼论裂陷槽构造旋回概念及级序的划分 |
柳永清
刘晓文
李寅
|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23
|
|
10
|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
梅冥相
梅仕龙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35
|
|
11
|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初步研究 |
梅冥相
杜本明
周洪瑞
罗志清
|
《岩相古地理》
CSCD
|
1999 |
18
|
|
12
|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T-R旋回层序与沉积相模式 |
谢英刚
郭建华
夏保华
张椿华
蒋小琼
|
《断块油气田》
CAS
|
2004 |
3
|
|
13
|
子长地区延长组长6段基准面旋回层序识别 |
王起琮
杨瑞涛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4
|
旋回层序地层的控制因素 |
王起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15
|
沉积旋回叠置形式的波形分析及旋回层序划分方法 |
伊海生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16
|
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制 |
梅冥相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
1993 |
22
|
|
17
|
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兼论碳酸盐台地的“凝缩作用” |
梅冥相
|
《岩相古地理》
CSCD
|
1996 |
81
|
|
18
|
影响沉积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多重因素和旋回层序响应 |
柳永清
宋立珩
|
《岩相古地理》
CSCD
|
1997 |
3
|
|
19
|
浅海相碎屑岩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在长周期旋回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 |
梅冥相
|
《岩相古地理》
CSCD
|
1998 |
21
|
|
20
|
河北兴隆团山子组旋回层序特征及地层格架 |
梅冥相
白志达
徐德斌
孙立新
|
《桂林工学院学报》
|
1998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