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相序组构特征 被引量:99
1
作者 梅冥相 徐德斌 周洪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9,共7页
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存在成因联系的幕式地层堆积作用的结果 ,是在地层记录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背景中 ,受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学背景的控制 ,故发育具有不同相序组构的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因此 ,相序组构特... 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存在成因联系的幕式地层堆积作用的结果 ,是在地层记录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在不同的古地理背景中 ,受物质来源及沉积动力学背景的控制 ,故发育具有不同相序组构的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因此 ,相序组构特征就成为米级旋回层序类型划分的基本准则。地层记录中米级旋回层序的广泛发育 ,以及它们在长周期层序中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和地史演化特征 ,由不同相序组构所反映的成因类型以及由不同类型所指示的沉积动力背景等等 ,不但表明了米级旋回层序是描述地层结构的基本工作单元 ,而且是对“准层序”的延展和补充。在海相地层中 ,不管是碳酸盐岩还是陆源碎屑岩地层 ,这种厚几厘米至几米的米级旋回层序 ,大致都可以划分为正粒序和反粒序两种相序组构 ,正粒序组构主要是潮汐作用的结果 ,而反粒序主要是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浅海环境的产物 ;不管是正粒序还是反粒序序列 ,均构成总体向上变浅序列。由此 ,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可划分为L—M型、深水非对称型、潮下型及环潮坪型 ;碎屑岩米级旋回层序可划分为潮汐动力型及波浪动力型。米级旋回层序的界面是由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所产生的非沉积作用面 ,包括瞬时暴露间断面和瞬时加深淹没间断面乃至它们的相关面 ,这些在区域上延伸较远 ,甚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组构 米级旋回层序 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郑荣才 刘文均 +2 位作者 李祥辉 王洪峰 陈源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首次从龙门山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中,划分出河口湾、三角洲、滨岸和陆棚四个沉积体系和三个Ⅲ级T-R旋回层序。平面上,四个沉积体系组成了扬子板块西侧的古大陆边缘由过渡相区和滨岸相区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垂向上,两相区中... 本文首次从龙门山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中,划分出河口湾、三角洲、滨岸和陆棚四个沉积体系和三个Ⅲ级T-R旋回层序。平面上,四个沉积体系组成了扬子板块西侧的古大陆边缘由过渡相区和滨岸相区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垂向上,两相区中的三个Ⅲ级T—R旋回层序也由不同的沉积体系组成,旋回层序的演化虽然受构造差异沉降影响,但仍以Ⅲ级海平面升降变化为主要控制因素,并具同步演化规律,可分别代表古大陆边缘活动型和相对稳定型的两种Ⅲ级T—R旋回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海平面变化 龙门山 旋回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cher图解及其在旋回层序研究中的应用──以北京西山张夏组为例 被引量:31
3
作者 苏德辰 李庆谋 +1 位作者 罗光文 梅冥相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9-283,共5页
Fischer图解(又称为容纳空间图解)为人们研究沉积旋回在空间上的叠置规律、相对海平面变化、层序级次的划分以及地层层序对比等提供了一种客观实用的方法。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图解的绘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运用该图解,将... Fischer图解(又称为容纳空间图解)为人们研究沉积旋回在空间上的叠置规律、相对海平面变化、层序级次的划分以及地层层序对比等提供了一种客观实用的方法。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图解的绘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运用该图解,将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张夏组划分为1个大的三级旋回层序和4个四级旋回层序,根据图解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讨论了旋回层序与构造运动间的关系,提出华北板块晚寒武世之前的"翘翘板运动"应始于中寒武世张夏期之早期到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张夏组 容纳空间图解 寒武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国俊 薛莲花 +3 位作者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每一旋回层序的形成,理论上均由海平面相对快速上升、缓慢上升、静止、缓慢下降和快速下降所引起,但实际情况较之复杂。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幅度发生在丘里塔格晚期—吐木休克早期,之后由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下降,该区海平面亦快速下降,海水迅速退出本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体系域 海平面变化 寒武-奥陶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K_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薛莲花 陈国俊 +4 位作者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杨军 赵克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6-71,共6页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K2-E海相含碳酸盐岩地层中可识别出七种类型的高频旋回层序,主要有潮下缓坡型、台地型、台地边缘型碳酸盐旋回层序及以碎屑岩为主的潮间-潮上型旋回层序。平面上,不同类型高频旋回层序成为特定古地理背景下台地...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K2-E海相含碳酸盐岩地层中可识别出七种类型的高频旋回层序,主要有潮下缓坡型、台地型、台地边缘型碳酸盐旋回层序及以碎屑岩为主的潮间-潮上型旋回层序。平面上,不同类型高频旋回层序成为特定古地理背景下台地碳酸盐沉积体系、滨岸沉积体系和冲积沉积体系沉积层序的代表。纵向上,各类高频旋回层序的有序叠加,其类型的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沉积相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各类高频旋回层序下部单元至上部单元微相的转变是受高频率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低频率海平面升降控制了高频旋回层序的叠加形式,造成沉积环境由下至上滨岸→碳酸盐台地→滨岸→河流的变化。正是由于不同周期海平面变化旋回的叠加形成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K2-E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旋回层序 沉积体系 海平面变化 K_2-E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高频旋回层序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国俊 薛莲花 +2 位作者 王琪 肖立新 史基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7-41,共5页
高频旋回层序是海平面高频振荡的结果和产物。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地面、钻井剖面的详细解析,首次总结出7个高频旋回层序类型,识别出50余个五级(或六级)高频旋回层序,它们在纵向上有规律地组合、叠加,组成8个四级... 高频旋回层序是海平面高频振荡的结果和产物。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地面、钻井剖面的详细解析,首次总结出7个高频旋回层序类型,识别出50余个五级(或六级)高频旋回层序,它们在纵向上有规律地组合、叠加,组成8个四级旋回层序,3个三级旋回层序及2个二级旋回层序,构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同时也反映了该区石炭纪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及其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海平面变化 石炭纪 巴楚地区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地系统场沉积响应范例:蓟县系雾迷山巨旋回层序及节律 被引量:7
7
作者 孟祥化 葛铭 +3 位作者 任国选 刘自亮 李现根 刘贺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7-122,共16页
燕辽拗拉谷盆地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对比意义的典型碳酸盐岩盆地。文中提出建立雾迷山亚系和相应统的划分方案,并指出蓟县系雾迷山亚系(MPSSⅡ)时期,属于盆地巨旋回的造礁沉积平衡补偿形成阶段,沉降幅度和沉积厚度巨大,发育有代表不同沉积... 燕辽拗拉谷盆地是一个具有全球性对比意义的典型碳酸盐岩盆地。文中提出建立雾迷山亚系和相应统的划分方案,并指出蓟县系雾迷山亚系(MPSSⅡ)时期,属于盆地巨旋回的造礁沉积平衡补偿形成阶段,沉降幅度和沉积厚度巨大,发育有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多种类型叠层石,在层序上构成明显的沉积韵律,并显示出受米兰科维奇周期、小行星云周期和银道面周期控制形成的不同级次的宇地系统沉积旋回韵律。同时,由于山海关古陆的周期性隆升作用,导致由热水硅质形成的燧石层和由红色物源输入形成的不同级次沉积层序,更为宇地系统控制层序的周期性增添了色彩。总之,蓟县系雾迷山期巨旋回是受宇地系统场控制成因的沉积响应的典范。科学探索与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宇宙观的地球科学领域,才能不断地开拓地球科学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地系统沉积响应 蓟县系雾迷山巨旋回层序 碳酸盐岩相 燧石条带 近赤道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的探索 被引量:46
8
作者 孟祥化 葛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5-140,共16页
通过 10余年来对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及构造演化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 ,笔者编制了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综合图 ,深刻地认识到地质科学是复杂性的科学体系。复杂系统研究要求重组现有的科学划分 ,实现跨越岩石矿物学、... 通过 10余年来对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及构造演化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 ,笔者编制了中朝板块旋回层序、事件和形成演化综合图 ,深刻地认识到地质科学是复杂性的科学体系。复杂系统研究要求重组现有的科学划分 ,实现跨越岩石矿物学、古生物学、层序地层学、地质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古地理学、古构造学、天文学、海洋学及矿床学等不同学科的协同 ,从而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以求学科体系理论和方法论的深刻变革 ,以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这就是笔者提出以宇地系统观来综合研究地球、层序、事件和演化的基本思路。依据宇地系统作用原理 ,研究了中朝板块从元古宙至中新生代的旋回层序、事件和演化历史。从 180 0Ma至第四纪共划分出 2 0个超旋回或巨旋回周期和百余个奥尔特周期 ;还研究了海泛事件、隆升间断事件、跷跷板运动事件、臼齿碳酸盐事件、热事件、反极性事件、岩溶事件、火山喷发事件、风暴事件、物源区类型及古构造演化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应用宇地系统周期等时原理对中朝板块拗拉谷、鲕滩台地建造、前陆盆地演化和陆相裂谷盆地 ,按长偏心率周期进行了古地理演化的精细研究 ,再现了中朝板块构造、古地理和地层格架的演变 ,并对具全球性意义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板块 旋回层序 地质事件 地质地球化学 宇地系统周期 构造演化 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中、新元古代裂陷槽构造旋回层序研究──兼论裂陷槽构造旋回概念及级序的划分 被引量:23
9
作者 柳永清 刘晓文 李寅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2-149,共8页
本文依据裂陷槽构造控制及演化规律的原则提出了裂陷槽构造旋回层序的概念,并同时给出了相应的三级划分方案。应用裂陷槽构造旋回层序的概念研讨了燕山地区中、新元古代裂陷槽构造旋回层序的发育特征。燕山裂陷槽发育4个构造阶段旋回... 本文依据裂陷槽构造控制及演化规律的原则提出了裂陷槽构造旋回层序的概念,并同时给出了相应的三级划分方案。应用裂陷槽构造旋回层序的概念研讨了燕山地区中、新元古代裂陷槽构造旋回层序的发育特征。燕山裂陷槽发育4个构造阶段旋回层序,即裂张断陷、裂张均衡、均衡负载和盖层构造阶段旋回层序,其中又有序叠加了18个构造期和82个构造幕旋回层序。前一类层序主要受控于导致裂陷槽形成、发育的区域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裂陷槽 构造旋回层序 新元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 被引量:35
10
作者 梅冥相 梅仕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10,共6页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发育较多的鲕粒灰岩著称。其中发育的五十至六十余个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叠加形式,构成十余个五级旋回层序,三个四级旋回层序及一个三级旋回层序,最终形成一个典型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 华北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发育较多的鲕粒灰岩著称。其中发育的五十至六十余个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叠加形式,构成十余个五级旋回层序,三个四级旋回层序及一个三级旋回层序,最终形成一个典型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这些潮下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常呈1∶4的叠加关系,反映了地层记录中的米兰柯维奇性质,即单个米级旋回层序与短偏心率旋回(周期为10万年)有关。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海平面变化 张夏组 中寒武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梅冥相 杜本明 +1 位作者 周洪瑞 罗志清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5期12-22,共11页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为一套厚3000 余米的碳酸盐岩地层,叠层石生物层和凝块石生物丘特别发育。它们与潮坪相泥晶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构成具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之顶覆以厚度不等的澲湖相...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为一套厚3000 余米的碳酸盐岩地层,叠层石生物层和凝块石生物丘特别发育。它们与潮坪相泥晶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构成具对称相序组构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之顶覆以厚度不等的澲湖相白云质泥页岩。常常3 ~5 个米级旋回层序呈有序叠加构成五级准层序组,少数米级旋回层序还可识别出5 个七级韵律层而呈现出1∶5 的叠加关系。因此,七级韵律层、米级旋回层和五级准层序组分别与岁差旋回、短偏心率旋回、长偏心率旋回间存在有成因联系。根据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层序中的有序垂直叠加形式,在雾迷山组中可识别出26 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归为6 个二级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复合海平面变化 雾迷山组 中元古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T-R旋回层序与沉积相模式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英刚 郭建华 +2 位作者 夏保华 张椿华 蒋小琼 《断块油气田》 CAS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是在湖盆萎缩期沉积形成的陆上冲积地层。本文在其中划分出 2个四级T -R旋回层序 ,每个层序由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构成 ,并且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同时提出洪泛平原沉积体系 ,并将其作为该区地层基准...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沙二下亚段是在湖盆萎缩期沉积形成的陆上冲积地层。本文在其中划分出 2个四级T -R旋回层序 ,每个层序由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构成 ,并且在区域范围内可追踪对比。同时提出洪泛平原沉积体系 ,并将其作为该区地层基准面抬升的标志。水进体系域内部构型以推移质和悬浮质混合沉积为主 ,其层系向上逐渐变薄 ,广泛发育厚层的洪泛平原沉积 ,只有少量的河道砂体孤立的分布于其中。水退体系域内部构型以砂—砾推移质沉积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旋回层序 东濮凹陷 沉积体系 沉积旋回 沉积相模式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长地区延长组长6段基准面旋回层序识别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起琮 杨瑞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识别方法、结构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机理。方法根据岩心、露头、测井资料识别界面,应用旋回层序测井响应模式划分层序,采用等时对比方法横向追踪对比旋回层序。结果...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识别方法、结构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机理。方法根据岩心、露头、测井资料识别界面,应用旋回层序测井响应模式划分层序,采用等时对比方法横向追踪对比旋回层序。结果研究区长6段可划分为1个长期、7个中期、31个短期旋回层序,建立了研究区以长期旋回层序为框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对比单元的等时地层格架。结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超长期基准面下降之初的三角洲建设时期,研究区沉积了以长6段为主体的C1型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其长、中期旋回层序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短期、超短期旋回层序划分与对比、小层砂体追踪及流动单元识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层序 延长组长6段 子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回层序地层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起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8-656,共9页
旋回层序是受天文周期控制的,以最大洪泛面为顶、底界的,由进积叠加到退积叠加构成的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地层,是天文周期的真实记录。以鄂尔多斯盆地Sh99井延长组为例,应用离散小波变换方法对GR曲线进行了信号分解,并进行了各细节分量的... 旋回层序是受天文周期控制的,以最大洪泛面为顶、底界的,由进积叠加到退积叠加构成的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地层,是天文周期的真实记录。以鄂尔多斯盆地Sh99井延长组为例,应用离散小波变换方法对GR曲线进行了信号分解,并进行了各细节分量的频谱分析。根据各细节分量的优势频率比值与天文频率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了与各天文周期对应的沉积旋回,并在延长组绝对地质年龄约束下划分了旋回层序。研究表明,以天文周期为依据、以小波变换及频谱分析为手段可以合理并有效地开展旋回层序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频谱分析 天文频率 旋回层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旋回叠置形式的波形分析及旋回层序划分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伊海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5-864,共10页
在陆源碎屑岩地层的沉积记录中,测井曲线上一个砂泥岩旋回可以采用正弦波进行描述,测井曲线幅度的高低反映旋回粒度大小的变化,旋回波长则是度量旋回厚度的标尺。本研究表明,测井曲线变化幅度与其平均值之差计算的累积残差曲线,是识别... 在陆源碎屑岩地层的沉积记录中,测井曲线上一个砂泥岩旋回可以采用正弦波进行描述,测井曲线幅度的高低反映旋回粒度大小的变化,旋回波长则是度量旋回厚度的标尺。本研究表明,测井曲线变化幅度与其平均值之差计算的累积残差曲线,是识别沉积体系、判别旋回层序界面的一个有效图解方法。根据数值模拟实验,证实对于任意一个级次的旋回复合波系,累积残差曲线的正半波和负半波曲线分别对应低频旋回的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正半波和负半波曲线的转换点位置对应旋回层序界面的深度。同时,引进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和滤波方法,可以划分沉积旋回的级别,进而研究沉积旋回变化形式的驱动机制。文中以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仙3井为例,根据测井数据计算的累积残差曲线,说明了划分低频和高频旋回层序的方法和流程,讨论了旋回幅度、波长变化与沉积环境和沉积速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旋回 叠置形式 频率 幅度 波形分析 旋回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2
16
作者 梅冥相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6期34-43,共10页
在前人研究及自己野外观察的基础上,本文把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归为四大类:深水非对称米级旋回层序、L-M米级旋回层序、潮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潮坪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的形成机制是与米兰柯维奇旋回有关的高频率海平... 在前人研究及自己野外观察的基础上,本文把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归为四大类:深水非对称米级旋回层序、L-M米级旋回层序、潮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潮坪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的形成机制是与米兰柯维奇旋回有关的高频率海平面振荡变化旋回所形成的间断-加积旋回沉积作用,它们的识别标志主要是岩石类型、界面特征、产出环境等。碳酸盐岩米级旋回层序的规则的垂直叠加形式是识别三级旋回层序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米级旋回层序 成因类型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兼论碳酸盐台地的“凝缩作用” 被引量:81
17
作者 梅冥相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6期24-33,共10页
与层序地层学定义的类型Ⅰ层序(LST+TST+CS+HST)及类型Ⅱ层序(SMT+TST+CS+HST)不同,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层序界面之上形成的,“CS+HST”序列为特征,而且其底界... 与层序地层学定义的类型Ⅰ层序(LST+TST+CS+HST)及类型Ⅱ层序(SMT+TST+CS+HST)不同,淹没不整合型碳酸盐三级旋回层序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层序界面之上形成的,“CS+HST”序列为特征,而且其底界面为一淹没不整合面或加深饥饿间断面。该类型三级旋回层序是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产生的凝缩作用过程的产物,它以总体向上变浅的非对称相序为特征。华北北部晚寒武世地层中发育的四个淹没不整合型三级旋回层序的相序特征表明,台地淹没事件及其相关的凝缩作用,只要沉积背景适合,并非三级旋回层序所独有,高频率海平面变化也常产生“瞬时淹没”,因而凝缩段并非都发育在最大海侵期,并且凝缩段也存在级别归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凝缩作用 碳酸盐 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沉积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多重因素和旋回层序响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柳永清 宋立珩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7年第1期54-63,共10页
沉积盆地内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沉积层序形成不仅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而且沉积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相关因素,如:沉积物供给、盆底沉降和自然地理条件也对沉积层序及其内部组成——体系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对应于海平面变化发育的... 沉积盆地内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沉积层序形成不仅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而且沉积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相关因素,如:沉积物供给、盆底沉降和自然地理条件也对沉积层序及其内部组成——体系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对应于海平面变化发育的容纳空间旋回层序,沉积供给也可以形成特征的、可以鉴别的供给旋回层序。具有过渡性界线的三级或高频旋回层序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供给双重因素控制。不同构造背景沉积盆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盆底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于盆缘沉降具有明显的构造-海平面分带,岸线在构造-海平面带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层序界面和层序堆叠样式,也同样影响着低位体系域的构成。深水盆地环境古地形特点及沉积物供给制约着深水沉积序列。构造运动显著地影响着沉积层序发育。碳酸盐缓坡和平顶镶边陆架的层序格架及体系域发育受其坡度、盆地深度及下降幅度的因素的作用。台地边缘和大陆边缘盆地浊积岩层序的发育和体系域组成受控于差异的沉积物源(平顶碳酸盐台地、镶边台地和陆源碎屑岩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海平面变化 多重控制因素 旋回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相碎屑岩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在长周期旋回层序中的有序叠加形式 被引量:21
19
作者 梅冥相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8年第5期64-70,共7页
与碳酸盐岩地层相似,与地球轨道效应有关的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旋回在碎屑岩地层中也形成类似的米级旋回层序。这种异成因机制控制下的自旋回沉积过程的产物,根据沉积动力机制可分为潮汐动力型及波浪动力型,前者以“环境总体向上变浅、... 与碳酸盐岩地层相似,与地球轨道效应有关的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旋回在碎屑岩地层中也形成类似的米级旋回层序。这种异成因机制控制下的自旋回沉积过程的产物,根据沉积动力机制可分为潮汐动力型及波浪动力型,前者以“环境总体向上变浅、颗粒向上变细、岩层向上变薄”的正粒序序列为特征,后者以“环境向上变浅、颗粒向上变粗、岩层向上变厚”的反粒序序列为特征。这些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不但是基本的地层工作单元,而且其有序垂向叠加形式是识别和定义长周期三级旋回层序的基础,这在岩心观察、露头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米级旋回层序 成因类型 叠加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兴隆团山子组旋回层序特征及地层格架 被引量:7
20
作者 梅冥相 白志达 +1 位作者 徐德斌 孙立新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5-40,共6页
中元古界团山子组由一套碳酸盐岩构成,发育若干类型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的1∶4垂直叠加形式表明了旋回性地层记录的米兰柯维奇性质。根据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规律叠加形式,在该组中识别... 中元古界团山子组由一套碳酸盐岩构成,发育若干类型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米级旋回层序的1∶4垂直叠加形式表明了旋回性地层记录的米兰柯维奇性质。根据米级旋回层序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的有规律叠加形式,在该组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它们构成一个二级超层序。依据三级层序的相序组构及时空变化特征,即可建立团山子组的地层格架。团山子组旋回层序特征表明,这套时限大致为1700~1650Ma的前寒武系,也存在类似于显生宙“温室效应”地史时期普遍发育的、与米兰柯维奇旋回有关的旋回性沉积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层序 格架 元古代 团山子组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