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性文化遗产旅游意象偏差测度与评价——基于投射意象与感知意象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书颖 崔家胜 +2 位作者 王灵恩 刘家明 龙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4,共13页
旅游意象测度与评价是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基础。文章以大运河(北京段)为例,基于官方宣传及游客评论的网络文本数据,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成分距离分析法,构建旅游意象概念模型,并量化评价沿线不同河段(旧城段及通州段)官方投... 旅游意象测度与评价是推进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的基础。文章以大运河(北京段)为例,基于官方宣传及游客评论的网络文本数据,综合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成分距离分析法,构建旅游意象概念模型,并量化评价沿线不同河段(旧城段及通州段)官方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异同。研究结果认为,大运河(北京段)旅游意象由线性、景观、文化、服务和社交5个维度以及维度下属的16个范畴构建而成。同一河段的“投射-感知”意象、不同河段间的投射意象或感知意象在不同范畴和维度下都存在差距,且附属维度错位现象明显。为构建良好的旅游意象,旧城段要重点改善线性、文化和服务意象,通州段则需要关注线性和服务意象。研究结论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中华文化标识建设具有参考意义,也为线性文化遗产精准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旅游意象评价 投射意象 感知意象 大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因投射的传统村落旅游意象及其游客感知——以张谷英村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瑞瑞 刘沛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0,共9页
旅游意象是旅游目的地研究和地方实践的重要内容,对旅游发展和景观符号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张谷英村为例,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旅游意象理论与UGC文本数据来探讨张谷英村景区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的差异。研究发现:1)景观基因与旅... 旅游意象是旅游目的地研究和地方实践的重要内容,对旅游发展和景观符号表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张谷英村为例,结合景观基因理论、旅游意象理论与UGC文本数据来探讨张谷英村景区投射意象与游客感知意象的差异。研究发现:1)景观基因与旅游意象在内涵结构中存在密切关联,景观基因是传统村落投射意象的主要表征内容,感知意象是主体对地域景观的主观表达。准确识别景观基因、使景观基因显性化是建构传统村落投射意象的基础。2)在建筑意象和空间意象维度中,游客认知意象高于景区投射意象;在文化意象和环境意象维度中,景区投射意象高于游客认知意象。游客对张谷英村显性、外在的景观特征感知较为强烈,对于隐形、内在的文化景观特征感知较低。3)游客对张谷英村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满意度较高,评价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情感的具体反映在景区门票和商业化方面。研究结论为决策者开发与宣传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促进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 旅游意象 UGC 张谷英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岳型景区旅游意象感知共识地图分析——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又玲 张智玮 +1 位作者 李永乐 肖蕾 《旅游研究》 2024年第2期57-69,共13页
详细描述并解构旅游意象对于山岳型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黄山为案例地,运用隐喻抽取技术,以受访者提供的照片为出发点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提取构念,聚集共识,绘制黄山旅游意象感知共识地图。研究发现:黄山旅游意象感知... 详细描述并解构旅游意象对于山岳型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安徽黄山为案例地,运用隐喻抽取技术,以受访者提供的照片为出发点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提取构念,聚集共识,绘制黄山旅游意象感知共识地图。研究发现:黄山旅游意象感知共识地图共包括43个共识构念,其中起始构念19个,连接构念15个,终结构念9个;黄山旅游意象主要由雄奇瑰丽的山岳景观、山水之间的文化气息、苦乐交织的攀登旅程以及提供便利的观光设施构成;对旅游者吸引力最大的区域集中分布在10个标志性游览区(点)周围,其他引发意象感知的景观分布在攀登路线以及缆车线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抽取技术 山岳型景区 旅游意象 黄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叙事的城市旅游意象分析及优化——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4
作者 刘晓丽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7-56,共10页
文章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数字叙事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建立高频词表,并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三个维度进行投射意象和感知意象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投射意象和感知意象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在... 文章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数字叙事文本进行分析处理,建立高频词表,并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三个维度进行投射意象和感知意象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投射意象和感知意象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在旅游目的地的展现上,两种意象显示出不同的逻辑;投射意象体现出官方在宣传旅游保障措施方面的不足;游客的负面情绪集中体现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湛江市可加大对人文类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宣传力度,对两种意象进行纠偏,形成旅游热度的长尾效应,同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此来提高投射意象和感知意象的精准度和匹配度,从而提升湛江市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意象 旅游意象 数字叙事 投射意象 感知意象 湛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公园化古镇夜间旅游意象感知研究
5
作者 田逢军 付诗悦 +3 位作者 汪忠列 吴儒练 焦珊珊 万思思 《旅游论坛》 2024年第1期9-18,共10页
夜的魅力塑造了旅游地的独特景观,旅游意象是探讨夜间旅游地景观在旅游者心目中印象的核心要素。文章选取乌镇西栅景区游客网络评论为数据源,运用高频词与语义网络的方法解析乌镇西栅夜间旅游意象感知的要素与结构,采用主题分析方法探... 夜的魅力塑造了旅游地的独特景观,旅游意象是探讨夜间旅游地景观在旅游者心目中印象的核心要素。文章选取乌镇西栅景区游客网络评论为数据源,运用高频词与语义网络的方法解析乌镇西栅夜间旅游意象感知的要素与结构,采用主题分析方法探讨主题公园化古镇意象感知的核心主题及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旅游景观、旅游设施及服务、时空间感以及情感等是构成乌镇夜间旅游意象感知的主要要素;乌镇西栅夜间旅游意象呈现以核心圈层的“乌镇西栅夜景”整体意象为主题,以次核心圈层的“江南水乡”地方意象为特质,外围圈层其他关联意象为补充的生动夜间旅游生活图景;目的地属性和旅游体验是游客感知的乌镇西栅夜间旅游意象核心主题,旅游吸引物、旅游氛围、地方特产与美食、游玩体验、情感体验等是影响意象感知主题的关键因子。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主题公园化古镇夜间旅游意象营造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公园化古镇 夜间旅游 游客感知 旅游意象 乌镇西栅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居住型历史街区旅游意象对比研究
6
作者 陈海婷 蒋正良 +1 位作者 石峰 高敏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以青岛劈柴院、上海田子坊和广州永庆坊为例,对比游客对三个近代居住型历史街区的旅游意象。在爬取三个典型街区的网络评论文本的基础上,采用ROST CM6工具对街区的个性意象、结构意象和情感意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个街区的个性意象... 以青岛劈柴院、上海田子坊和广州永庆坊为例,对比游客对三个近代居住型历史街区的旅游意象。在爬取三个典型街区的网络评论文本的基础上,采用ROST CM6工具对街区的个性意象、结构意象和情感意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个街区的个性意象和结构意象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但是劈柴院的正面情感意象低于田子坊和永庆坊,且消极情感意象的主题共性大于个性。根据三个典型街区的旅游意象特征,总结出三个街区的旅游意象规律,为其他同类型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型历史街区 网络文本 旅游意象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意象图: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景区规划新设想 被引量:31
7
作者 徐美 刘春腊 +1 位作者 陈建设 刘沛林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4期21-27,共7页
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念和图论学说,文章从游客感知出发,提出"旅游意象图"的旅游景区规划设想,认为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道路、旅游节点、旅游边界、旅游标识和旅游区域5个方面,旅游意象图的构建过程可分解... 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念和图论学说,文章从游客感知出发,提出"旅游意象图"的旅游景区规划设想,认为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道路、旅游节点、旅游边界、旅游标识和旅游区域5个方面,旅游意象图的构建过程可分解为旅游意象点→旅游意象线→旅游意象链→旅游意象面→旅游意象图5个基本步骤,指出可从资源类旅游意象、产品类旅游意象、市场类旅游意象3个层面确定具体的旅游意象,并分析了旅游意象调研的4大基本方法:传统问卷调查、绘制心智地图、旅游意象游戏法和旅游意象访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意象 游客感知 旅游景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景观在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研究——以西安碑林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尹立杰 张捷 +1 位作者 张宏磊 张郴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3,64,共6页
书法景观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多重信息,对游客感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纵观书法景观和旅游意象研究,尚不存在书法景观应用性价值研究及景观元素对目的地旅游意象构建作用的实证研究。本文以西安碑林为例,通过对书法景观功能... 书法景观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为游客提供多重信息,对游客感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纵观书法景观和旅游意象研究,尚不存在书法景观应用性价值研究及景观元素对目的地旅游意象构建作用的实证研究。本文以西安碑林为例,通过对书法景观功能维度进行划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书法景观在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为未来旅游规划和发展提供建设性指导。研究表明书法景观在旅游意象构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且不同的书法景观功能维度(审美体验功能、地方认同功能、行为导向功能)对景区旅游意象构建中的作用方式及强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景观 旅游意象 感知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意象的解构与重构——兼论旅游形象与旅游意象的异同 被引量:33
9
作者 宋欢 喻学才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6,共6页
旅游意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理解仍含混不清,有碍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开展了追根溯源式的探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审美层次以及影响旅游者行为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 旅游意象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理解仍含混不清,有碍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对旅游意象与旅游形象的概念开展了追根溯源式的探究的基础上,从心理过程、审美层次以及影响旅游者行为方式3个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差异,并进一步指出城市旅游意象的认知遵循从"意"到"象"的解构和从"象"到"意"的重构的规律。其中,"意"指城市文化,"象"则是体现城市文化的各种符号,即意象点。选取文化主线,筛选意象点,科学引导旅游者在意象点之间流动,利用解说系统帮助旅游者理解意象点,通过感官刺激帮助旅游者想象,最终完成城市旅游意象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旅游意象 旅游形象 解构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才 李兆元 刘心怡 《旅游论坛》 CSSCI 2010年第3期355-360,共6页
以博客游记作为研究资料,采用质性方法分析游客对大连的旅游意象。通过对100篇关于大连旅游的博客游记进行质性分析,系统地阐释了大连旅游的原始意象、诱发意象和复合意象,并提出若干建议,以供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这对于大连旅游规划与... 以博客游记作为研究资料,采用质性方法分析游客对大连的旅游意象。通过对100篇关于大连旅游的博客游记进行质性分析,系统地阐释了大连旅游的原始意象、诱发意象和复合意象,并提出若干建议,以供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这对于大连旅游规划与营销策划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意象 原始意象 诱发意象 复合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的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被引量:41
11
作者 蔡礼彬 宋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3,共6页
自“意象”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旅游研究中以来,对于旅游意象的多角度解读不断涌现。为建立城市旅游意象符号的表征系统,基于网络文本资料,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及符号学理论,通过Nvivo11软件的编码分析,对城市旅游意象的符号表征进... 自“意象”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旅游研究中以来,对于旅游意象的多角度解读不断涌现。为建立城市旅游意象符号的表征系统,基于网络文本资料,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及符号学理论,通过Nvivo11软件的编码分析,对城市旅游意象的符号表征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意象符号的表征系统分为直指系统与涵指系统两部分,直指系统包含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环境、社会空间、社会形态、社会行为6个维度,涵指系统包含隐含义、迷思、象征3个维度;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存在共性与个性、投射与感知、表征与意指、同时性与历时性的二元性特征以及文化隐喻属性;通过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系统得到的青岛城市旅游意象为“海洋城市、德式风情、静享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意象 符号表征 扎根理论 二元性 文化隐喻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地图的岳麓山景区旅游意象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孟奕爽 邓森文 李艳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22,146,共6页
旅游地意象研究对于目的地管理者认识当地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更好地管理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比较新颖且切实可行的认知地图法在旅游意象研究领域的应用还少见,特别是针对特定景区的研究相对匮乏。以岳麓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认... 旅游地意象研究对于目的地管理者认识当地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更好地管理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比较新颖且切实可行的认知地图法在旅游意象研究领域的应用还少见,特别是针对特定景区的研究相对匮乏。以岳麓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认知地图法来研究其旅游意象。首先,在对国内关于旅游意象与认知地图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认知地图与旅游意象研究的现状。其次,综合运用认知地图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收集到的87份有效认知地图进行分类与分析。再次,借助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构成五要素对岳麓山景区的旅游意象状况进行探讨,以此通过旅游意象点→旅游意象线→旅游意象面→旅游意象图4个基本步骤构建岳麓山旅游意象图。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际地图、景区规划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地图 旅游意象 意象热点 岳麓山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境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意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安周 白凯 卫海燕 《旅游科学》 CSSCI 2011年第1期54-60,87,共8页
本文以北京和上海两个一级入境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案例地,构建了包括入境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的兴趣度、对旅游服务质量和对整体旅游环境氛围的评价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意象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运用极小极大离差法进行指... 本文以北京和上海两个一级入境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案例地,构建了包括入境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的兴趣度、对旅游服务质量和对整体旅游环境氛围的评价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旅游意象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运用极小极大离差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并应用变异系数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将所采集的北京和上海的数据代入该评价体系进行计算后发现,上海的总得分高于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目的地城市 旅游意象 指标体系 极小极大离差法 变异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感知的上海都市空间旅游意象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吴承照 王婧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2-87,共6页
旅游意象是游客心目中对城市的认知及其对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城市意象的自我表达与游客感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直接影响城市对外营销策略与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本文在综述旅游意象理论及实证研究进展的基础... 旅游意象是游客心目中对城市的认知及其对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城市意象的自我表达与游客感知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直接影响城市对外营销策略与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本文在综述旅游意象理论及实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封闭式问卷调查法、认知地图法的结合对上海都市空间的旅游意象进行了要素分析、测量和评价,并探讨了旅游意象对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在创造上海的都市形象、提升上海都市空间价值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都市旅游 游客感知 旅游意象 认知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海霞 孙厚琴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7-99,共3页
旅游城市标志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元素和城市旅游意象要素,具有更强的空间、形象、文化、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对旅游者城市旅游意象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城市意象理论出发,延伸出城市旅游意象基本内涵,从城市旅游意象角度对旅游城... 旅游城市标志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元素和城市旅游意象要素,具有更强的空间、形象、文化、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对旅游者城市旅游意象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城市意象理论出发,延伸出城市旅游意象基本内涵,从城市旅游意象角度对旅游城市标志物的意象功能、形成和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意象 城市旅游意象 旅游城市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武陵源景区旅游意象感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孟奕爽 邓森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9-64,共6页
采集携程等旅游网站上以"武陵源景区"为主题的62篇游记,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内容分析法中的词频、高频词语义网络和情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游客对武陵源整体意象感知是以"石峰溪流"为主的自然景观类旅... 采集携程等旅游网站上以"武陵源景区"为主题的62篇游记,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内容分析法中的词频、高频词语义网络和情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游客对武陵源整体意象感知是以"石峰溪流"为主的自然景观类旅游地,旅游活动的主要形式为徒步或索道观光,对餐饮、娱乐等感知不够强烈;文本语义网络基本呈现核心—次核心—外围的圈层结构;情感形象成分以积极情感为主。并为武陵源景区意象的完善和提升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意象 感知 内容分析 网络文本 武陵源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意象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被引量:49
17
作者 李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目的 塑造良好城市旅游意象,突出城市旅游特色,增强其旅游吸引力。方法 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资料查阅相结合。结果 旅游者的旅游意象建立在对城市旅游意象要素感知的基础上。结论 通过对城市旅游意象要素的空间组织和设计,可加强... 目的 塑造良好城市旅游意象,突出城市旅游特色,增强其旅游吸引力。方法 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资料查阅相结合。结果 旅游者的旅游意象建立在对城市旅游意象要素感知的基础上。结论 通过对城市旅游意象要素的空间组织和设计,可加强旅游意象要素的可意象性,使游客产生强烈的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意象 意象要素 可识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 被引量:50
18
作者 庄志民 《旅游科学》 CSSCI 2007年第3期19-26,共8页
本文从对英文Image本意的探究辨析入手,指出,作为核心范畴的意象应当是内在底蕴和外在形象有机结合,进而从分析层面对意义、意识和意蕴以及物象、视象和心象的联系和差异进行阐释,从综合层面尝试对内在底蕴和外在形象的互动生成机制予... 本文从对英文Image本意的探究辨析入手,指出,作为核心范畴的意象应当是内在底蕴和外在形象有机结合,进而从分析层面对意义、意识和意蕴以及物象、视象和心象的联系和差异进行阐释,从综合层面尝试对内在底蕴和外在形象的互动生成机制予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意象 主题演绎 载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营销视角的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继珍 彭震宇 易峥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5-141,共7页
旅游意象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旅游形象营销传播相关资料和马蜂窝网站景点的游客评论数据,提出基于营销视角的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评价方法,从营销意象、时间意象、空间意象、情感意象和认知意象5个方面进行旅游意象分... 旅游意象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旅游形象营销传播相关资料和马蜂窝网站景点的游客评论数据,提出基于营销视角的城市旅游意象感知评价方法,从营销意象、时间意象、空间意象、情感意象和认知意象5个方面进行旅游意象分析研究。综合主体营销视角和客体感知视角的意象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重庆的旅游宣传营销所传达的旅游形象,基本都为客体所感知,客体对城市旅游的评价反映出主体营销意象获得了积极的反馈。“山水、美丽、非去不可”等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全域旅游的宣传塑造出网红城市IP,通过旅游热门地的时空变化,一种全城皆可游的意象传达到客体。同时,通过时间、空间、情感、认知的多维度客体旅游意象反馈为旅游形象打造和旅游业发展找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销视角 文本分析 旅游意象 感知评价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过才真的温暖?国家旅游意象感知差异研究:以南非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潘莉 胥兴安 谢笑盈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近年来,中国已快速崛起为全球第一出境旅游客源国,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尤其是游客对新兴的远距离出境国家旅游意象的感知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遵循目的地拟人化研究路径,文章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引入中国出境游客对目的... 近年来,中国已快速崛起为全球第一出境旅游客源国,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尤其是游客对新兴的远距离出境国家旅游意象的感知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遵循目的地拟人化研究路径,文章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引入中国出境游客对目的地国家旅游意象的感知研究,并以南非为例,实证考察两类游客群体(实际游客vs.潜在游客)的感知差异。文章首先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对实际游客的网络游记进行内容分析,并借助对应分析法得出南非国家旅游意象在"温暖-能力"维度上的表现;然后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潜在游客对南非国家旅游意象的感知,以及各意象感知方面对出游意愿的显著影响;最后对比了两类游客群体对南非国家旅游意象的感知差异。文章为国家旅游意象研究引入了新的拟人化认知视角,也为空间与文化距离都比较遥远的中国新兴出境旅游接待国家基于温暖意象打造、进行精准营销宣传提供经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旅游意象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温暖 能力 文化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