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垄沟种植及其施肥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杨中帅 吴金芝 +5 位作者 黄明 李友军 付国占 赵凯男 张振旺 侯园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166,共10页
为解决降雨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和施肥偏多但方式不合理等我国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旱地小麦增产增收的栽培模式。设置常规平作(平作+均匀施肥)、垄沟种植(起垄沟播+均匀施肥)、垄沟种植减肥(起垄沟播+减肥25%+均匀施肥)、... 为解决降雨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和施肥偏多但方式不合理等我国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旱地小麦增产增收的栽培模式。设置常规平作(平作+均匀施肥)、垄沟种植(起垄沟播+均匀施肥)、垄沟种植减肥(起垄沟播+减肥25%+均匀施肥)、垄沟种植定位施肥(起垄沟播+减肥25%+播种行侧下定位条施)4种栽培模式,比较了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播前和收获期0~200 cm土壤水分以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与常规平作相比,垄沟种植促进了休闲季土壤蓄水,从而使播前土壤蓄水量提高5.4%~5.5%,主要生育时期的群体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进而使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1%~11.2%,7.2%~8.6%,10.3%~11.4%。垄沟种植减肥较垄沟种植,肥料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增幅为22.9%~34.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第1年无显著差异,后2 a显著降低,但上述指标均优于常规平作。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垄沟种植定位施肥的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均最优,虽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垄沟种植的增幅不显著,但肥料偏生产力显著提高35.2%~37.8%。可见,在豫西旱地,垄沟种植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垄沟种植+减肥25%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产量,但有利于提高肥料偏生产力。垄沟种植定位施肥协同提高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是适宜于旱区推广的冬小麦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垄沟种植 施肥优化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玉米施肥优化的数学模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余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0期5895-5897,共3页
[目的]寻找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同时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推荐施肥量、养分配比。[方法]采用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3414"方案),对春玉米需肥量最大的氮、磷、钾素合理配比进行研究,建立春玉米N、P、K合理配比的施肥数学模型。... [目的]寻找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同时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推荐施肥量、养分配比。[方法]采用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3414"方案),对春玉米需肥量最大的氮、磷、钾素合理配比进行研究,建立春玉米N、P、K合理配比的施肥数学模型。[结果]在试验条件下,通过"3414"春玉米肥料效应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N 180.46 kg/hm2,P2O575.08 kg/hm2,K2O 75.38kg/hm2。通过主效应分析,三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为氮,其次为磷,钾的影响最小。[结论]应用数学模型,可以揭示各施肥因子间相对变化的规律。通过调整施肥量,可以获得高产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春玉米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县 春玉米 施肥优化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游流域秸秆还田和优化施肥对稻麦轮作模式氮磷流失的影响
3
作者 陆文龙 夏颖 +9 位作者 黄敏 范先鹏 唐拥军 浦克军 吴茂前 倪承凡 谢媛圆 刘岚 谭勇 严昶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48,共9页
为探讨稻麦轮作秸秆还田和优化施肥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22年在湖北汉江流域开展了连续8年的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设置秸秆离田+常规施肥对照(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KF)、秸秆还田配合优化施... 为探讨稻麦轮作秸秆还田和优化施肥对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22年在湖北汉江流域开展了连续8年的野外径流小区监测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设置秸秆离田+常规施肥对照(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KF)、秸秆还田配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优化施肥措施对地表径流和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汉江流域稻麦轮作模式氮磷流失风险期为6—9月,地表径流年均总氮(TN)流失量为4.28 kg·hm^(-2),其表观流失率为0.86%;地表径流年均总磷(TP)流失量为0.22kg·hm^(-2),其表观流失率为0.05%。秸秆还田和优化施肥均能降低氮磷流失量,与CK处理相比,KF处理的TN流失量降低8.9%,TP流失量显著下降18.2%(P<0.05),BMP处理的TN、TP流失量均显著降低27.3%(P<0.05)。降雨量是影响氮磷流失的关键因素,在施肥与暴雨的耦合期(6—7月),减量施肥起到了主要作用。大暴雨主要集中在6—8月,这段时间内,47.6%的降雨量贡献了34.0%的TN流失量和85.9%的TP流失量。在施肥与暴雨的耦合期(6—7月)内,相比于常规处理,单独使用秸秆覆盖使TN流失量增加了4.3%,但TP流失量降低了14.3%。当秸秆覆盖与优化施肥结合使用时,TN和TP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9.1%和24.4%。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和优化施肥在氮磷流失风险期和施肥与暴雨耦合期(6—7月)可以有效减少稻麦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稻麦轮作 氮磷流失 秸秆还田 优化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中药材太子参高产栽培优化配方施肥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锡波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2期19-21,共3页
太子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五加科人参属。以下是太子参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株型:太子参株型直立,高度通常在30~60 cm,茎部坚实,上部分枝较少;叶片:太子参叶片为掌状复叶,由3~5个小叶组成,小叶呈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锯齿状。叶片颜... 太子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五加科人参属。以下是太子参的一些生物学特性:株型:太子参株型直立,高度通常在30~60 cm,茎部坚实,上部分枝较少;叶片:太子参叶片为掌状复叶,由3~5个小叶组成,小叶呈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锯齿状。叶片颜色深绿,质地较硬;花朵:太子参的花朵集合成伞形花序,花序位于茎的顶端,花朵小,呈黄绿色,具有5个花瓣和5个雄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科人参 优化配方施肥 锯齿状 太子参 中药材 掌状复叶 叶片颜色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重度盐碱耕地中施肥模式优化对作物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李建钢 强浩然 +2 位作者 高雷童 库斯力 张驰 《种子科技》 2025年第3期51-53,共3页
探索了兰州新区中川镇轻、中、重度盐碱耕地施肥模式优化对胡麻、马铃薯、食葵、高粱、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5种作物在各盐碱程度试验区的产量可提高2.23%~16.99%。其中,马铃薯、高粱及玉米的品质指标在试... 探索了兰州新区中川镇轻、中、重度盐碱耕地施肥模式优化对胡麻、马铃薯、食葵、高粱、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5种作物在各盐碱程度试验区的产量可提高2.23%~16.99%。其中,马铃薯、高粱及玉米的品质指标在试验组中表现更为优异。初步得出采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生理酸性肥料”的施肥模式优于常规施肥模式,为盐碱地作物种植提供了有益参考,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新区中川镇 盐碱耕地 施肥模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调控对连作烤烟农艺性状和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查宏波 赵芳 +7 位作者 吕家锋 龚林 陈华 高顺波 王文栋 郑兴琪 孙浩宸 张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53-56,共4页
为探索昭阳烟区不同连作年限烟地施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通过小面积同田对比优化施肥调控试验,分别对连作3、6、9年及轮作烟田,处理采取移栽时30%复合肥+氯化钾穴施,70%复合肥环施,团棵追施硝酸钾、硫酸钾、硫酸镁的施肥方式... 为探索昭阳烟区不同连作年限烟地施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通过小面积同田对比优化施肥调控试验,分别对连作3、6、9年及轮作烟田,处理采取移栽时30%复合肥+氯化钾穴施,70%复合肥环施,团棵追施硝酸钾、硫酸钾、硫酸镁的施肥方式;同田对照采取移栽时复合肥环施+团棵追施硝酸钾、硫酸钾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优化施肥调控处理可以改善连作烟地烟株农艺性状,增强烤烟抗逆性,降低病害发生,提高烤烟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改善初烤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优化施肥 连作 农艺性状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下优化施肥对广东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官利兰 何艺超 +4 位作者 李水源 冯玉环 张新明 冯健超 岑越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52-154,162,共4页
[目的]探究化学肥料减量下优化施肥对南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该地区更合理科学的施肥量,为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一级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设置优化施肥(化肥减量配... [目的]探究化学肥料减量下优化施肥对南方冬作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明确该地区更合理科学的施肥量,为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一级脱毒种薯为试验材料,设置优化施肥(化肥减量配施商品有机肥)、常规施肥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广东冬作马铃薯产量、经济效益、肥料表观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优化施肥处理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1093.8和793.4 kg/hm^(2),分别增加4.69%和3.78%;优化施肥处理的马铃薯块茎品质参数与常规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优化施肥处理氮磷钾肥的综合偏生产力为33.52 kg/kg,较常规施肥处理高6.61 kg/kg,增加24.55%;优化施肥处理肥料成本较常规施肥低3334.2元/hm^(2),降低19.92%;优化施肥产值为36446.0元/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结论]在广东省冬作马铃薯种植中,优化施肥处理施肥方案可达到绿色高效,实现化肥减量的同时保证产量品质的提高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常规施肥 冬作马铃薯 化肥减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饱和D-最优设计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西葫芦优化施肥研究
8
作者 蒯佳琳 张玉鑫 +2 位作者 马彦霞 王晓巍 康恩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5,共9页
【目的】利用饱和D-最优设计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秋冬茬西葫芦适宜氮、磷、钾用量及养分配比进行研究,以期获得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西葫芦的合理养分供应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产量和品质综合得分为目标函数,... 【目的】利用饱和D-最优设计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秋冬茬西葫芦适宜氮、磷、钾用量及养分配比进行研究,以期获得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西葫芦的合理养分供应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以产量和品质综合得分为目标函数,以氮、磷、钾施用量3个因素为因变量,构建数学模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对西葫芦产量的影响大小排序为氮肥>钾肥>磷肥;对西葫芦品质综合得分的影响大小排序为磷肥>钾肥>氮肥。利用模型进行计算机模拟,本试验条件下西葫芦产量超过85 000 kg/hm^(2)时的氮肥施用量为439.29~587.46 kg/hm^(2)、磷肥施用量为66.92~113.85 kg/hm^(2)、钾肥施用量为374.36~581.89 kg/hm^(2)。品质综合评分在75分以上的氮肥施用量为302.89~489.67 kg/hm^(2)、磷肥施用量为56.08~98.38 kg/hm^(2)、钾肥施用量为426.30~578.35 kg/hm^(2)。【结论】得出高产优质基质栽培西葫芦的施肥方案,即氮肥施用量439.29~489.68 kg/hm^(2),磷肥施用量66.82~98.39 kg/hm^(2),钾肥施用量426.30~578.35 kg/hm^(2),适宜的N、P2O5、K2O施用比例约为1∶0.18∶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葫芦 基质栽培 饱和D-最优设计 优化施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施肥下养分投入与梨产量品质的整合分析及施肥建议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浩 王朝阳 +1 位作者 徐阳春 董彩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0-688,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我国梨主产区农户常规养分投入和产量现状,研究不同氮(N)、磷(P_(2)O_(5))和钾(K_(2)O)优化施肥措施对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通过养分优化管理协同提高我国梨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了1992—2022年公开...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我国梨主产区农户常规养分投入和产量现状,研究不同氮(N)、磷(P_(2)O_(5))和钾(K_(2)O)优化施肥措施对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通过养分优化管理协同提高我国梨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了1992—2022年公开发表的关于优化施肥对梨产量及品质影响的期刊文献112篇。通过对提取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研究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下梨产量及N、P_(2)O_(5)和K_(2)O施用量间的关系,并基于产量效应对我国各梨主产区提出针对性施肥建议。[结果]从全国范围看,我国梨平均产量为31 t·hm^(-2),N、P_(2)O_(5)和K_(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453、235和320 kg·hm^(-2),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N、P_(2)O_(5)和K_(2)O肥养分投入量偏高及各主产区间差距大的现象。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N、P_(2)O_(5)和K_(2)O施肥分别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5.5%~7.3%、果形指数1.5%~1.6%、维生素C含量3.0%~3.4%,降低总酸含量3.6%~7.3%和果皮硬度1.4%~2.2%。同时,一定程度上减施N、P_(2)O_(5)和K_(2)O有助于梨的增产提质,以此为依据可针对各主产区提出N、P_(2)O_(5)和K_(2)O适宜的施用区间:西部产区最佳投入量分别为292.9~390.5 kg·hm^(-2)、113.1~169.6 kg·hm^(-2)和71.0~106.4 kg·hm^(-2);长江流域产区最佳投入量分别为289.0~385.3 kg·hm^(-2)、221.7~277.1 kg·hm^(-2)和158.7~238.0 kg·hm^(-2);环渤海产区最佳投入量分别为228.1~342.2 kg·hm^(-2)、113.9~170.8 kg·hm^(-2)和261.6~348.8 kg·hm^(-2);黄河故道产区最佳投入量分别为258.7~388.1 kg·hm^(-2)、164.1~218.8 kg·hm^(-2)和330.1~440.1 kg·hm^(-2)。[结论]优化施肥能够协同提高我国梨树产量和果实品质,以此为基础提出的针对性施肥建议有助于实现我国梨主产区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产量 品质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促进华北麦玉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
10
作者 张慧芋 田园 +2 位作者 张晶 赵文欣 张定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9-2349,共11页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种植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本研究将“小麦-玉米”作为一个施肥单元,于2014年10月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冬小麦-夏玉米两季作物磷钾肥分配比(A)为主区,设磷钾肥全部施入小麦季...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种植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本研究将“小麦-玉米”作为一个施肥单元,于2014年10月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冬小麦-夏玉米两季作物磷钾肥分配比(A)为主区,设磷钾肥全部施入小麦季(A1)和小麦季∶玉米季为2∶1(A2)两个水平,以两季作物总施氮量(B)为裂区,设施纯氮450 kg·hm^(-2)(B1)和600 kg·hm^(-2)(B2)两个水平,同时以两季作物全生育期不施肥为对照,共5个处理,于2022年10月玉米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壤样品,分析研究8 a后不同施肥方式对该种植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1B2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S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与CK处理差异不显著外,4种施肥处理下SOC、颗粒态有机碳(POC)、活性有机碳(LOC)、可溶性有机碳(DOC)、MBC含量和SOC储量均显著高于CK,增幅分别达8%~55%、75%~237%、98%~214%、42%~66%、21%~50%和3%~29%。4种施肥处理中A2B1处理下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和SOC储量均显著高于A1B1和A1B2,而与A2B2处理在LOC、DOC、MBC含量和SOC储量间差异不显著。同时,A2B1处理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最高。对于SOC矿化指标而言,SOC累积矿化量(C_(m))、潜在可矿化碳(C_(p))和SOC矿化效率(C_(p)/SOC)均表现为A1B1>A1B2>CK>A2B1>A2B2,且除A2B1和A2B2处理间C_(p)/SOC差异不显著,C_(m)和C_(p)在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相关分析研究表明,β-1,4纤维二糖苷酶活性以及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为提高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以及CPMI的关键因子,而碳累积输入量可通过增加SOC含量降低C_(p)/SOC。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磷钾肥在小麦季和玉米季2∶1的分配比,配合两季作物450 kg·hm^(-2)的总施氮量,可增加麦玉轮作系统SOC及其活性组分含量,提升土壤养分有效性,降低SOC矿化分解,同时,该施肥方式下较高的碳累积输入量可增加SOC含量,降低C_(p)/SOC,最终实现SOC储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优化施肥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青花椒生产增效减排的影响
11
作者 卢明 王帅 +6 位作者 王洋 李志琦 罗博 梁涛 方林发 赵敬坤 王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4-1503,共10页
发展现代绿肥可有效引导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探究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重庆青花椒高产高效、绿色低碳生产意义重大。2021—2022年在重庆市江津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九叶青花椒为试材,对比研究椒农常规管理和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青花椒产量... 发展现代绿肥可有效引导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探究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重庆青花椒高产高效、绿色低碳生产意义重大。2021—2022年在重庆市江津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九叶青花椒为试材,对比研究椒农常规管理和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青花椒产量、年生长干物质累积量及品质、绿肥生物量及养分累积量、椒园土壤化学性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管理,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显著提高椒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种植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白三叶和紫云英分别显著提高青花椒产量51.2%、17.3%、4.52%和4.03%,并可提高青花椒麻味物质浓度10.7%~24.6%、挥发性芳香油含量10.7%~22.7%,其中光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处理下椒园实现增收3871~21968元/hm^(2);环境效应评价结果显示,种植绿肥明显降低椒园年生产周期活性氮损失13.8%(氮足迹17.0%~42.9%)和温室气体排放量12.7%(碳足迹16.2%~42.2%)。基于青花椒产量、品质综合效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指标综合分析,优化施肥下种植光叶苕子或箭筈豌豆是保障重庆青花椒优质高产高效、绿色低碳生产的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青花椒 绿肥 优化施肥 高产优质 增效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12
作者 杨汉 黄志谋 +4 位作者 瞿和平 柴沙沙 黎雨薇 赵清纯 秦晓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63-67,共5页
为实现鲜食型甘薯提质增效,本试验以‘烟薯25’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烟薯25’的产量效应、干物质分配、氮磷钾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施肥措施可以... 为实现鲜食型甘薯提质增效,本试验以‘烟薯25’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烟薯25’的产量效应、干物质分配、氮磷钾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施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显著提升‘烟薯25’的单薯重和鲜薯产量,促进生物产量向甘薯块根转运及干物质向块根分配,提高茎叶、块根及总生物量的氮、磷、钾积累量,且氮、钾的产块根效率和收获指数较习惯施肥均有显著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质增效 ‘烟薯25’ 优化施肥 土壤养分 氮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地区优化施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雪铃 牛银霞 +2 位作者 董运北 杨国印 汪洋 《种业导刊》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针对豫中地区玉米施肥存在不平衡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现象,选择玉米北青340为供试品种,在河南省禹州市康城村进行大田试验,设不施肥处理、优化施肥缺氮处理、优化施肥缺磷处理、优化施肥缺钾处理、优化施肥全肥处理、习惯施肥缺氮处理、... 针对豫中地区玉米施肥存在不平衡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现象,选择玉米北青340为供试品种,在河南省禹州市康城村进行大田试验,设不施肥处理、优化施肥缺氮处理、优化施肥缺磷处理、优化施肥缺钾处理、优化施肥全肥处理、习惯施肥缺氮处理、习惯施肥缺磷处理、习惯施肥缺钾处理、习惯施肥全肥处理共9个处理,研究优化施肥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全肥处理的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 28.02%、P_(2)O_(5)22.16%、K_(2)O 56.04%,而习惯施肥全肥处理的肥料利用率较低,分别为N 8.67%、P_(2)O_(5)17.79%、K_(2)O 19.87%,前者比后者分别提高了19.35、4.37、36.17百分点。优化施肥全肥处理中玉米单产达7424.89 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加74.28%。由此可知,优化施肥全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习惯施肥全肥及不施肥处理,优化施肥方案有利于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优化施肥 养分吸收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析的河南省小麦施肥问题诊断与地理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彦锋 程道全 +4 位作者 巫振富 陈杰 孙笑梅 闫军营 梁思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06-1218,共13页
基于河南小麦主产区82个县2277个样点的“不施肥、习惯施肥、推荐施肥”对照试验数据,在绘制小麦产量图、施肥量图、土壤养分图、肥料农学效率图基础上,采用地图对比法揭示了该区域氮磷钾分配的主要问题;采用随机森林法分析了土壤养分... 基于河南小麦主产区82个县2277个样点的“不施肥、习惯施肥、推荐施肥”对照试验数据,在绘制小麦产量图、施肥量图、土壤养分图、肥料农学效率图基础上,采用地图对比法揭示了该区域氮磷钾分配的主要问题;采用随机森林法分析了土壤养分、施肥量、地理要素(气候和土壤类型)对小麦产量变异的影响力;综合对照试验数据和多源文献,确定该区适宜的小麦氮磷钾施用范围,并按“以产定肥”、“因土施肥”原则进行施肥量地理优化。结果表明:该区农民习惯施氮、磷量普遍偏大,钾用量局部不足;推荐方案中氮、磷用量未明显降低,而钾普遍增加。两类施肥方式的共同问题是氮磷钾用量与小麦产量、土壤养分的空间匹配性欠佳。小麦产量变异的主导因素是土壤和气候资源的地理差异,施肥的影响次之,土壤养分的影响最低;小麦增产量变异同时受地理因素和施肥因素的影响,而与土壤养分丰缺无关;施肥水平高是土壤养分丰缺与小麦产量关系较弱的主要原因。根据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丰缺,确定氮磷钾优化施用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0~210 kg·hm^-2、45~105 kg·hm^-2和45~120 kg·hm^-2;按区域总量计,氮磷钾优化施用量较地方专家推荐量分别节约14.2%、40.0%和39.5%,较农民习惯用量分别节约20.9%、41.1%和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对比 随机森林 河南省 小麦 施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和有机替代技术对菜心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15
作者 魏岚 王泽煌 +5 位作者 陈伟盛 黄连喜 田利华 刘忠珍 劳栋添 黄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31-41,共11页
【目的】优化施肥和有机替代化肥技术是实现环境友好、保持耕地质量的国家战略,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优化施肥和化肥减量措施对广东江门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及菜心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蔬菜地平衡有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优化施肥和有机替代化肥技术是实现环境友好、保持耕地质量的国家战略,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优化施肥和化肥减量措施对广东江门蔬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及菜心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蔬菜地平衡有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供港和珠三角蔬菜基地——广东江门市为研究基地,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习惯施肥(T1)、优化施肥(T2)、优化施肥+有机肥替代N肥15%(T3)、优化施肥+有机肥替代N肥30%(T4)、优化施肥+炭基有机肥替代N肥15%(T5)、优化施肥+炭基有机肥替代N肥30%(T6)7个处理,测定各处理对菜心产量、叶片营养元素累积、菜心品质及土壤养分和理化性状等的影响。【结果】除CK外,与T1相比,优化施肥和有机替代处理(T2~T6)对菜心产量无显著影响,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28.15 t/hm^(2)),其次为T3处理(26.35 t/hm^(2));菜心营养元素含量并未受到有机替代的影响;干物质和营养元素累积量相比T1均有增加,其中T2处理菜心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提高12.58%),氮、磷、钾元素累积量以T6最高,分别是T1的1.19、1.18和1.18倍;但所有处理均提高了菜心的Vc含量和可溶糖含量(9.49%~22.63%和18.96%~126.37%);所有处理的肥料农学利用效率也均高于T1,而T2处理的肥料农学利用效率最高(N为2.77、P为7.38、K为3.69),其次是T6处理(N为2.17、P为5.78、K为2.89);采用有机替代处理(T3~T6)的pH值均高于单施化肥,其中T6处理与T1差异最大(0.62个单位),T2~T6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T1(9.75%~34.31%)。【结论】与T1相比,所有处理均不会使蔬菜减产,其中T2的肥料农学利用效率最高。综合考虑产量增加、菜心品质提高、效益增加和土壤性质改良的基础上,T3处理效果最佳,因此15%的有机肥替代N肥可能是最适宜江门蔬菜基地菜心成本的化肥减量增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炭基有机肥 优化施肥 有机替代 菜心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技术的非点源污染控制环境与经济效益模拟研究
16
作者 蒋婧媛 罗育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7-1774,共8页
为定量评估优化施肥技术在非点源污染控制方面的环境与经济效益,以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为例,运用SWAT模型模拟了该技术对流溪河流域水稻种植产量、非点源氮磷流失量的影响,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以币值的形式衡量环境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为定量评估优化施肥技术在非点源污染控制方面的环境与经济效益,以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为例,运用SWAT模型模拟了该技术对流溪河流域水稻种植产量、非点源氮磷流失量的影响,采用环境经济学方法以币值的形式衡量环境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应用“三控”施肥技术,氮肥、磷肥用量分别比习惯施肥法低11.08%和47.37%时,水稻可增产5.69%,稻田的总氮、总磷流失量可分别减少3.08%和11.88%;保持现状水稻产量时,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可分别减少46.65%和68.42%的氮肥、磷肥用量,稻田的总氮、总磷流失量分别能够削减16.62%和15.80%;考虑氮磷流失量削减的环境效益价值后,“三控”施肥技术对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最高可达48.98%。研究表明,优化施肥技术是减轻农业非点源污染、提高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优化施肥 水稻“三控”施肥 非点源污染 环境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技术优化与节水措施研究
17
作者 司行建 蔡飞 《种子科技》 2024年第17期61-63,151,共4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挑战日益严峻,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成为关键议题。基于此,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探讨了施肥技术优化策略与节水措施的实施与评估,旨在通过采用综合管理策略最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挑战日益严峻,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成为关键议题。基于此,分析了玉米种植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探讨了施肥技术优化策略与节水措施的实施与评估,旨在通过采用综合管理策略最大化玉米种植的经济和生态效益。通过精确供给水肥满足玉米需求,提升水肥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施肥技术优化 节水措施 综合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古蔺柑橘园土壤养分现状及优化施肥技术探究
18
作者 徐慎祥 徐芬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6期157-159,共3页
以四川古蔺县三处柑橘园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后测定养分情况。检测结果表明,古蔺柑橘园以弱酸性土壤为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适宜,大量元素中除磷外,氮和钾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微量元素基本上能满足柑橘树生长所需。根据古蔺柑橘... 以四川古蔺县三处柑橘园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土壤样品后测定养分情况。检测结果表明,古蔺柑橘园以弱酸性土壤为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适宜,大量元素中除磷外,氮和钾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微量元素基本上能满足柑橘树生长所需。根据古蔺柑橘园土壤养分现状,在今后的施肥管理中应坚持因土施肥和因产定肥原则,并且灵活选用环状沟或长沟施肥以及叶面喷肥等施肥方法,对于酸性偏强的土壤需要施入碱性肥料达到改良土壤、提高肥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园 土壤养分 优化施肥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沃柑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19
作者 李跃琼 方吉祥 +1 位作者 白华飞 张丽 《云南农业》 2024年第4期75-77,共3页
从肥料种类、配比、施肥方式等优化施肥方法,与传统施肥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沃柑农艺性状有一定改善,株高增高3.8%,树径增粗3.1%,树冠增加3.2%,梢长增加17.4%,叶色比对照浓绿(对照浅绿)。果品单果重增加7%,横径增大7.5%,纵径增高8.... 从肥料种类、配比、施肥方式等优化施肥方法,与传统施肥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沃柑农艺性状有一定改善,株高增高3.8%,树径增粗3.1%,树冠增加3.2%,梢长增加17.4%,叶色比对照浓绿(对照浅绿)。果品单果重增加7%,横径增大7.5%,纵径增高8.3%,果皮厚度降低18.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5.4%,可滴定酸降低31.6%。亩产量达1813 kg,比对照亩增产461 kg,增幅34.1%。试验结果证明优化施肥方法能提高沃柑果实产量,使果实增重、果皮变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酸含量下降,果品品质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优化施肥 农艺性状 果实品质和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筋富硒小麦优化施肥技术
20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1强筋富硒小麦优化施硒技术要点.1.1富硒小麦品种选择。选用对硒素反应敏感、硒素富集能力较强、产量品质较高的强筋富硒小麦品种,如科农2009、藁优5766、藁优5218等。
关键词 富硒小麦 强筋 产量品质 富集能力 硒素 技术要点 施硒 优化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