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8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黄升麻汤条文方证解析及临床应用
1
作者 王金成 刘莎 王梦秋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5期126-129,共4页
该文通过对麻黄升麻汤的条文、方证、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得出该方集升阳、散寒、清热、温中、养阴、利水功效于一体,适用于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燥湿相兼的复杂病证,主要用于治疗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并且在其他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多有应用。
关键词 麻黄升麻汤 《伤寒论》 条文 方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鹏教授基于方证要素统一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经验
2
作者 章小红 杨宏志 王鹏 《河北中医》 2025年第2期196-199,204,共5页
慢性肺系疾病是临床上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一类肺系疾病的总称。王鹏教授认为,慢性肺系疾病常常久延屡发,究其原因,主要责之于正虚络痹,正虚则频发,络痹则胶固,补虚通络是慢性肺系疾病标本兼顾的关键治法。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活血化瘀... 慢性肺系疾病是临床上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一类肺系疾病的总称。王鹏教授认为,慢性肺系疾病常常久延屡发,究其原因,主要责之于正虚络痹,正虚则频发,络痹则胶固,补虚通络是慢性肺系疾病标本兼顾的关键治法。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遣药组方特点和功效主治切中慢性肺系疾病久病易瘀易虚的病机,基于“方证要素统一”的原理,补阳还五汤临床可用于治疗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总结分析王鹏教授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肺系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的经验,以期于临床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慢性肺系疾病 方证要素统一 名医经验 王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伤寒论》方证相应观
3
作者 刘頔 《山西中医》 2025年第2期50-52,共3页
方证相应观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论治方法,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方证相应观的应用体现于重视六经提纲证,抓主证、亦重兼证,一方可治多证,重视方药加减,重视药物剂量。方证相应观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临床疗效明显,有利于《伤寒论》传承... 方证相应观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论治方法,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方证相应观的应用体现于重视六经提纲证,抓主证、亦重兼证,一方可治多证,重视方药加减,重视药物剂量。方证相应观临床应用范围广泛,临床疗效明显,有利于《伤寒论》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相应观 伤寒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羹汤方证刍议
4
作者 余达 陈琳 +3 位作者 刘中良 黄立萍 田义洲 李飞泽 《浙江中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71-173,共3页
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挖掘整理历代医家如王晋三、曹仁伯、王孟英等关于雪羹汤的相关论述及临证验案,探讨其方名含义、药物性味功用,归纳方证特点,并附验案予以佐证。雪羹汤的方证归纳而言当为阴虚火旺、痰热、肝热类疾病,如温热火热... 采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挖掘整理历代医家如王晋三、曹仁伯、王孟英等关于雪羹汤的相关论述及临证验案,探讨其方名含义、药物性味功用,归纳方证特点,并附验案予以佐证。雪羹汤的方证归纳而言当为阴虚火旺、痰热、肝热类疾病,如温热火热伤津耗液导致的痰稠便燥及肝郁痰火所致的腹痛痉厥神扰,以及饮食不消、痰火凝结所致的食积癥瘕等病症。尤其对于燥痰咳喘、痰热怪症,常有立竿见影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羹汤 海蜇 荸荠 痰热 方证 王孟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石膏汤方证与医案四则
5
作者 郑军状 张虹 +3 位作者 周少均 陈百颖 沈浩云 韩铝洲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1期34-36,共3页
竹叶石膏汤组方从白虎汤化裁而成,以清热而兼和胃,补虚而不恋邪,为清补之剂,组方严谨,后世医家多将本方拓展应用于临床。文章从方证病机要点、组方特点、配伍加减应用、病案举隅等方面,对竹叶石膏汤用于治疗喘证、口糜、感冒、肺积等疾... 竹叶石膏汤组方从白虎汤化裁而成,以清热而兼和胃,补虚而不恋邪,为清补之剂,组方严谨,后世医家多将本方拓展应用于临床。文章从方证病机要点、组方特点、配伍加减应用、病案举隅等方面,对竹叶石膏汤用于治疗喘证、口糜、感冒、肺积等疾病的思路作一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石膏汤 方证 病机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框架 被引量:17
6
作者 贾春华 王永炎 +2 位作者 黄启福 鲁兆麟 王庆国 《河北中医》 2006年第3期224-226,共3页
关键词 《伤寒论》 方证体系 方证 方证 单一方证 方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证现代研究中的有关概念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丽梅 王瑞海 +2 位作者 陈琳 柏冬 牛燕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3-1105,共3页
方证研究中涉及到方、证、方证、方证对应、方证相应、方证相关等概念,对于这些概念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笔者选取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文献,以方证相应/对应/相关/相对、方证学/体系/论治/研究/结合、方与证、方证从化/标准... 方证研究中涉及到方、证、方证、方证对应、方证相应、方证相关等概念,对于这些概念学术界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笔者选取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文献,以方证相应/对应/相关/相对、方证学/体系/论治/研究/结合、方与证、方证从化/标准化/规范化、方证探析/辨析/浅析为关键词检索,筛选出上百余篇文章,针对不同学者对方证研究中这些基本概念的认识,从内涵、外延、层次、结构、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以期此项工作有利于从事方证研究人员全方位理解认识方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 方法学 方证对应 方证相应 方证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苓桂剂类方方证分析与传承创新
8
作者 董国菊 李知轩 +3 位作者 张菀桐 王旭杰 李秋艳 翁维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苓桂剂类方是仲景基于水气病而设的,以茯苓、桂枝为主要配伍的一类组方。仲景经典的苓桂剂类方有7个,分别是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味甘汤、五苓散、茯苓泽泻汤和防己茯苓汤。对苓桂剂的7个类方方证进行了系统梳理,... 苓桂剂类方是仲景基于水气病而设的,以茯苓、桂枝为主要配伍的一类组方。仲景经典的苓桂剂类方有7个,分别是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苓桂味甘汤、五苓散、茯苓泽泻汤和防己茯苓汤。对苓桂剂的7个类方方证进行了系统梳理,从组方配伍、以方测证、方证对应、核心病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然后介绍了叶天士、刘渡舟和本研究团队对苓桂剂类方在传承中的丰富和发展。最后结合现代医学进展,总结了苓桂剂类方在临床的应用拓展与创新。传承是中医发展的基石,在传承中创新是中医赋予我们的使命,苓桂剂类方方证的传承是中医传承创新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剂 类方 水气病 方证对应 传承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匮要略》相关方证探讨糖尿病辨证论治规律
9
作者 徐佳 张良 +4 位作者 侯鑫磊 邢菁 史珊怡 初春 郭文海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身心健康。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消渴症相吻合,可归为“消渴”范畴进行论治。《金匮要略》作为我...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身心健康。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中医消渴症相吻合,可归为“消渴”范畴进行论治。《金匮要略》作为我国中医学经典之一,其中所收录的方证对于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2])。然而,《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方证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进行解读和应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张仲景 消渴 糖尿病 辨证论治 方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证辨证下比较思维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运用
10
作者 梁爱武 杨坤梅 +8 位作者 陈治江 牛娅楠 赵新伟 何慧丽 刘君航 蔡宇轩 姜俊玲 陈晓锋 朱永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方证辨证下运用比较思维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9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医师及专硕并轨住培医师50人,分为5组,每组10... 目的探讨方证辨证下运用比较思维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9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医师及专硕并轨住培医师50人,分为5组,每组10人,均采用方证辨证下比较思维的教学方法教学。经过1年的学习后,对5组学生进行考核,每个学生需选取1例患者并独立完成整个诊治过程;考核涉及问诊能力及体格检查技能,要求写出处方,并阐述病证、方证及比较思维过程;最后进行评分并且跟踪观察疗效1个周期。结果在方证辨证教学模式下,运用比较思维教学方法培训后,学生的方证辨证能力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新型方证辨证教学模式下,运用比较思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方证的概念和建立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能提高其临床诊疗效果,符合当代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辨证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师承教育 临床教学 比较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证学研究命题的相关术语辨析
11
作者 戴红 赵厚睿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129-1131,共3页
目的:对方证学研究命题的相关术语进行辨析,以明确方证学体系的基本构成。方法:本文从方证学研究的20多a来的进展及成果进行分析、辨别各个术语内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结果:从方证研究命题相关名词术语的变迁可以看到,这些术语有的是强... 目的:对方证学研究命题的相关术语进行辨析,以明确方证学体系的基本构成。方法:本文从方证学研究的20多a来的进展及成果进行分析、辨别各个术语内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结果:从方证研究命题相关名词术语的变迁可以看到,这些术语有的是强调其为中医学中的一种诊疗原则和特色,有的则强调其作为中医学领域中一种特殊体系。结论:由于这些术语之间的内涵有所不同,故而应进行辨析并规范其不同的应用语境,此研究结果对经方医学中的方证学研究体系将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 方证对应 方证相关 方证辨证 术语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证辨证相关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原文静 赵进喜 孟庆刚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方证辨证即有是证用是方。本研究围绕方证辨证的基本思想,结合临床实际,认为方证辨证在基础层面可以为研究方的适用指征和作用机制、病证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证的本质提供思路,在应用层面可以为传承中医医家经验、探索符合中医药领域特点... 方证辨证即有是证用是方。本研究围绕方证辨证的基本思想,结合临床实际,认为方证辨证在基础层面可以为研究方的适用指征和作用机制、病证发生发展的规律及证的本质提供思路,在应用层面可以为传承中医医家经验、探索符合中医药领域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以及中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模式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辨证 作用机制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证相应”思路辨析克雷伯杆菌肺炎的病机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露 岳广欣 +4 位作者 李东影 任星 张继丹 刘爽 王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89-591,共3页
克雷伯杆菌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根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初期、进展期和恢复期,所用基本方分别为银翘散、清金化痰汤、麦门冬汤。从“方证相应”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发现克雷伯杆菌肺炎初期属于外感风热袭肺证,以风邪为主;若失治... 克雷伯杆菌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根据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初期、进展期和恢复期,所用基本方分别为银翘散、清金化痰汤、麦门冬汤。从“方证相应”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发现克雷伯杆菌肺炎初期属于外感风热袭肺证,以风邪为主;若失治或误治,则转为内陷痰热壅肺证,以热邪为主;后期则以正气亏虚为主,出现气阴两虚等虚证。因此邪实正虚是贯穿整个病理过程的基本特点,其主要涉及的中医因素有风、热、痰、毒、瘀、虚等。临床治疗方面,要根据方证的变化而选用相应的方剂,适时调整,综合施治。“方证相应”是指根据患者的症状而选用与之相符的方剂,不受病名或病因的限制,重视抓住主证,是中医药治疗耐药克雷伯杆菌肺炎的有效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相应 克雷伯杆菌肺炎 病机演变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证对应”理论辨治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鑫 袁玉丰 张强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369-372,共4页
脓毒症是由感染反应失控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异常状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而且容易引起各种器官损伤。在脓毒症继发的众多器官损伤中,心肌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方证对应”理论... 脓毒症是由感染反应失控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异常状态,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而且容易引起各种器官损伤。在脓毒症继发的众多器官损伤中,心肌损伤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方证对应”理论是中医学传承千年的核心辨治思路,在此思路的指导下,中医药在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道路。文章将基于“方证对应”辨治思路,在中医古文献、基础实验和临床观察证据的基础上,对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经典方剂、中药注射液以及中药自拟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SIMD 方证对应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方-方证-主证”辨证体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咳嗽经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若琳 何庆勇 +1 位作者 王桂彬 李敏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的常见症状之一。何庆勇教授立足于经典及历代医家论著,提出“类方-方证-主证”的辨证新体系。本文基于此体系论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咳嗽,提出蠲饮宜温,辛散相合,方选青龙之例;邪郁宜和,升降相得,治遵... 咳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的常见症状之一。何庆勇教授立足于经典及历代医家论著,提出“类方-方证-主证”的辨证新体系。本文基于此体系论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咳嗽,提出蠲饮宜温,辛散相合,方选青龙之例;邪郁宜和,升降相得,治遵柴胡之法;痰热宜清,凉散相应,理从越婢之证的治法。并且根据临床症状,灵活运用药对及小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疫病 后遗症 咳嗽 类方-方证-主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苓散方证与猪苓汤方证辨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朴恩希 谷浩荣 贾春华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五苓散方证与猪苓汤方证两方证均有"水液停蓄"的病变机理,与此相对,张仲景选用茯苓、猪苓、泽泻以消散其停蓄之水;但五苓散证病变部位在脾胃三焦,猪苓汤证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与此相对,前者加桂枝、白术,后者加滑石、阿胶;从... 五苓散方证与猪苓汤方证两方证均有"水液停蓄"的病变机理,与此相对,张仲景选用茯苓、猪苓、泽泻以消散其停蓄之水;但五苓散证病变部位在脾胃三焦,猪苓汤证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与此相对,前者加桂枝、白术,后者加滑石、阿胶;从类方及类方证的角度辨析两方证的关键方证要素,探寻其"文同义异"的实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方证 猪苓汤方证 类方 方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升麻汤方证源流与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振航 陈扬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173-177,共5页
麻黄升麻汤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由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葳蕤、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十四味药组成,是《伤寒论》中药味最多、最为复杂的方剂之一。原文指出,本方主治之症状“... 麻黄升麻汤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由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葳蕤、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十四味药组成,是《伤寒论》中药味最多、最为复杂的方剂之一。原文指出,本方主治之症状“为难治”。对麻黄升麻汤的真伪、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疗效,历来存在争议。本文从条文解读、方剂组成、类方鉴别阐述麻黄升麻汤的方证源流并总结了麻黄升麻汤的现代研究进展。笔者认为本方配伍精妙,其病机为表邪不解,里位水血同病,又兼热灼津伤,有解表散寒、清热解肌、温中化饮、养血除痹之效。本方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切合,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风湿免疫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升麻汤 经方 方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六经方证思路论治乙型肝炎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重麟 蒋开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切入点,以方证路径为导向,总结蒋开平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学术经验。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者,在太阳病经证、腑证、兼证、变证中寻觅相应的方证;病情持续进展为里热实证者,可仿阳明病论治,并区分实证... 本文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切入点,以方证路径为导向,总结蒋开平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学术经验。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者,在太阳病经证、腑证、兼证、变证中寻觅相应的方证;病情持续进展为里热实证者,可仿阳明病论治,并区分实证、热证、变证而择选相应的方剂;病情慢性化进程中表现为“相火上炎,枢机不利”者,则按少阳病论治,并因兼表、兼里、兼水饮之不同而针对性选方;病从寒化而为太阴病者,基于太阴病的病机特点而借用方剂;病情发展为重症乙型肝炎出现伤阳、耗阴之象者,可从少阴病论治,并因寒化、热化、兼变之不同而重点选方;难治性患者或抗病毒治疗耐药患者,出现寒热虚实错杂时,可从厥阴病论治中寻求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方证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寐常见方证辨证刍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琴 梁慧英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230-233,共4页
不寐是中医门诊常见多发疾病,非常困扰患者。阳出于阴则寤,阳入于阴则寐。阳实不入阴、阴虚不抱阳、阳虚不潜阴、阴阳不顺接均可导致阴阳失交而发生不寐。总结治疗不寐常见方证,分析温胆汤证、栀子豉汤合升降散证、解郁消愁汤证、血府... 不寐是中医门诊常见多发疾病,非常困扰患者。阳出于阴则寤,阳入于阴则寐。阳实不入阴、阴虚不抱阳、阳虚不潜阴、阴阳不顺接均可导致阴阳失交而发生不寐。总结治疗不寐常见方证,分析温胆汤证、栀子豉汤合升降散证、解郁消愁汤证、血府逐瘀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酸枣仁汤证、归脾汤证、黄连阿胶汤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乌梅汤证等方证特点,为临床诊疗失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病因病机 方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炙甘草汤方证临床医案浅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潇潇 司廷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7期63-66,共4页
炙甘草汤作为治疗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广为流传。方证辨证强调“有是证,用是方”,辨证明确即可采用此方。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历代医家应用炙甘草汤的患者病情特征、方证特点、体质情况,阐述此方的方药分析;联合古代医家对此方的功效论述,... 炙甘草汤作为治疗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广为流传。方证辨证强调“有是证,用是方”,辨证明确即可采用此方。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历代医家应用炙甘草汤的患者病情特征、方证特点、体质情况,阐述此方的方药分析;联合古代医家对此方的功效论述,并结合临床治疗脾胃系疾病、心系疾病、妇科疾病的医案,论述此方在多种疾病中的应用与方证辨证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甘草汤 气阴两虚证 方证辨证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