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6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豫南地区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
1
1
作者
谷梅红
赵娜
+2 位作者
马志强
王璞玉
万少侠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悬铃木树种的重要食叶害虫,2021年6月—2023年2月,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关于做好2022年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总结的通知》(防控函[2022]57号)文件要求,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在豫南...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悬铃木树种的重要食叶害虫,2021年6月—2023年2月,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关于做好2022年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总结的通知》(防控函[2022]57号)文件要求,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在豫南地区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弄清了铃木方翅网蝽在豫南平顶山、驻马店等地区的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3代,8月—9月发生危害,7月初出现成虫,7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入危害高峰期,同时探索出喷布1.2%烟碱·苦参碱乳油1800~2000倍液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防治技术,为今后豫南地区防控悬铃木方翅网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方翅网蝽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菊方翅网蝽雌雄成虫图像识别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潘鹏亮
张方梅
+3 位作者
尹健
刘红敏
周顺玉
智亚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5,共6页
菊方翅网蝽主要为害菊科植物,是特种经济作物菊芋的潜在性害虫,对此害虫的形态识别和种群动态预测非常重要。昆虫几何形态特征的提取和分析是进行其自动识别、远程鉴定、种群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基础。本文利用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通过BugS...
菊方翅网蝽主要为害菊科植物,是特种经济作物菊芋的潜在性害虫,对此害虫的形态识别和种群动态预测非常重要。昆虫几何形态特征的提取和分析是进行其自动识别、远程鉴定、种群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基础。本文利用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通过BugShape软件对其外部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自动和手动获取与分析。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周长和紧凑度两个参数在不同分辨率下差异显著,雌虫球状性在不同分辨率下也差异显著。雌雄之间周长、长轴长度和短轴长度差异不显著,而偏心率、紧凑度、球状性、叶状性和圆形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雌雄个体的原始判别正确率为92%~93%,交叉判别正确率为91%~93%。使用所有10个参数进行判别分析时,判别的正确率与分辨率呈正相关关系。手动测量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雌雄成虫体长分别为(1.86±0.07)mm和(1.80±0.07)mm,中胸宽度分别为(0.73±0.02)mm和(0.69±0.03)mm,腹部宽度分别为(1.04±0.05)mm和(0.84±0.07)mm。利用手动测量数据进行雌雄个体判别分析的正确率达到9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形态特征
图像处理
雌雄鉴定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翅网蝽危害与二球悬铃木叶片内含物的关系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德斌
刘桂华
+1 位作者
唐燕平
杨春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66,75,共4页
研究了合肥市望江西路(南侧)同一道路上的大叶浓密型(Ⅰ)和小叶稀疏型(Ⅱ)2种二球悬铃木受方翅网蝽危害程度(依其虫口密度)与其主要内含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悬铃木Ⅰ和Ⅱ型叶绿素质量分数差异不是类型本身造成的,而是由方翅网蝽对其...
研究了合肥市望江西路(南侧)同一道路上的大叶浓密型(Ⅰ)和小叶稀疏型(Ⅱ)2种二球悬铃木受方翅网蝽危害程度(依其虫口密度)与其主要内含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悬铃木Ⅰ和Ⅱ型叶绿素质量分数差异不是类型本身造成的,而是由方翅网蝽对其危害的程度差异(虫口密度差异)造成的;寄主叶片虫口密度与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虽然2种类型悬铃木叶片总氨基酸和甘氨酸质量分数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叶片虫口密度只与甘氨酸(R=0.938)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总氨基酸(R=0.876)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叶片虫口密度与其单宁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悬铃木叶片受害程度与其没食子酸(R=0.923)关系密切,而与总酚酸(R=0.885)和其它酚酸无显著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F1(可溶性糖)、F2(甘氨酸)、F3(单宁)、F4(没食子酸)对虫口密度的贡献率分别为57.678%、23.413%、4.372%、8.184%,累计贡献率为93.647%,是影响方翅网蝽危害的主要寄主内含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取食
植物次生代谢
方翅网蝽
二球悬铃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方翅网蝽对两种类型悬铃木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赵德斌
刘桂华
+2 位作者
唐燕平
杨春材
张栋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3期36-40,共5页
于2010年4—8月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悬铃木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方翅网蝽危害程度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虫口密度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且不同...
于2010年4—8月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悬铃木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方翅网蝽危害程度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虫口密度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且不同类型悬铃木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方翅网蝽危害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是影响光合作用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生长季节各月所选典型天气下的Pn大小顺序表现为7月>8月>6月>5月>4月;其中4、5月悬铃木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经分析发现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是影响Pn变化的主要因子;6—8月Pn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环境因子大气水汽压差、相对湿度和胞间CO2浓度成为主要影响因子。由此可见,悬铃木生长季节光合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翅网蝽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几种杀虫剂对方翅网蝽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新扬
公玲玲
+4 位作者
井维霞
王馨仪
林永芳
顾珂
曲爱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3期58-60,共3页
将高效氯氰菊酯以300和450mL/hm2、阿维菌素以600和900mL/hm2和噻虫嗪以150和300g/hm2均匀喷雾,防治越冬方翅网蝽,结果表明:施药后24h后,高效氯氰菊酯平均防治效果达99.51%;噻虫嗪可湿性粉剂的平均防治效果在98.10%;阿维菌素乳油平均防...
将高效氯氰菊酯以300和450mL/hm2、阿维菌素以600和900mL/hm2和噻虫嗪以150和300g/hm2均匀喷雾,防治越冬方翅网蝽,结果表明:施药后24h后,高效氯氰菊酯平均防治效果达99.51%;噻虫嗪可湿性粉剂的平均防治效果在98.10%;阿维菌素乳油平均防治效果为71.81%。说明这3种杀虫剂对越冬方翅网蝽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方翅网蝽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郑州地区的生活史及发生情况
被引量:
4
6
作者
卢绍辉
李金铭
+1 位作者
崔淑丹
张璞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方翅网蝽主要危害悬铃木属园林植物,是重要林木检疫害虫。为了摸清方翅网蝽在郑州的年生活史和在郑州市的发生危害情况,连续两年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方翅网蝽在郑州1 a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出蛰,5月中旬始见第1代若虫,9月中旬...
方翅网蝽主要危害悬铃木属园林植物,是重要林木检疫害虫。为了摸清方翅网蝽在郑州的年生活史和在郑州市的发生危害情况,连续两年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方翅网蝽在郑州1 a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出蛰,5月中旬始见第1代若虫,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第4代成虫陆续越冬。从第2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方翅网蝽在郑州市区的北环以北和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发生严重,其他地方目前未见发生。郑州市所辖县市中除了新密市未发现该虫危害,其他几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翅网蝽
生活史
发生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
7
作者
赵含欣
苏华
+2 位作者
袁仁成
苏景坡
李向阳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1期101-102,共2页
根据平顶山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危害状况,结合园林养护实际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法桐方翅网蝽的方法和措施,为各地防治方翅网蝽提供借鉴。
关键词
悬铃木
方翅网蝽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沂蒙山区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8
作者
孙卿
王艳莹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21-122,共2页
方翅网蝽属外来入侵害虫,发生较隐蔽,防治难度大。本文主要阐述了方翅网蝽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方翅网蝽
形态特征
发生症状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沂蒙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菊方翅网蝽内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形态发育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夏振洲
李传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4-580,共7页
一般认为网蝽科及其近缘类群所特有的伪储精囊与其它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储精囊具有相同的储存精子的功能,但近期的功能形态学研究否定了伪储精囊的储精功能并认定其为雌性生殖附腺。本文从成虫性成熟过程中的内生殖系统发育角度,描述...
一般认为网蝽科及其近缘类群所特有的伪储精囊与其它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储精囊具有相同的储存精子的功能,但近期的功能形态学研究否定了伪储精囊的储精功能并认定其为雌性生殖附腺。本文从成虫性成熟过程中的内生殖系统发育角度,描述了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的卵巢、侧输卵管、伪储精囊、精巢、精囊和雄性生殖附腺的结构及其形态变化。在成虫性成熟过程中,雄虫内生殖器官精囊和雄性附腺逐渐加长,且成熟期的雄性附腺充满粉红色分泌物;雌虫内生殖器官的成熟过程分为卵巢小管的卵室形成、卵黄沉积和卵粒成熟三个阶段,且排完卵后卵巢重新孕卵,出现周期性形态变化;交配时侧输卵管基部膨大为精液接受器,并接受精液(含精子和精浆);交配1d后侧输卵管恢复为正常状态,精液或至少部分精浆弥漫性渗入伪储精囊,并在伪储精囊内形成黄棕色沉积核;未交配雌虫的伪储精囊一直保持透明状,而已交配雌虫的伪储精囊具有明显的黄棕色沉积核。据精液传递和粉红色雄性生殖附腺分泌物渗入雌虫伪储精囊两个关键证据推断,菊方翅网蝽雌虫的伪储精囊具有储存精液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伪储精囊
内生殖器
形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几种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室内防治效果
被引量:
3
10
作者
刘超
李传仁
+1 位作者
喻喜元
夏文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04-2806,共3页
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说明,不同药剂在药后不同时间的校正防效存在较大差别,药后24h防效均高于药后8h防效,药剂处理24h后,杀扑磷500倍液、杀扑磷1000倍液、杀扑磷2000倍液、啶虫脒500倍液、好年冬500倍液、啶虫脒1000倍液、好年冬1000倍液...
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说明,不同药剂在药后不同时间的校正防效存在较大差别,药后24h防效均高于药后8h防效,药剂处理24h后,杀扑磷500倍液、杀扑磷1000倍液、杀扑磷2000倍液、啶虫脒500倍液、好年冬500倍液、啶虫脒1000倍液、好年冬1000倍液、好年冬2000倍液、百虫杀500倍液、啶虫脒2000倍液处理校正防效分别为100%、100%、100%、98.85%、98.85%、97.70%、96.55%、93.10%、91.91%、89.37%,校正防效均高于88%,效果较好,这10种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翅网蝽
药效试验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预测
被引量:
5
11
作者
王志华
于静亚
+4 位作者
沈锦
梁玉婷
章晓琴
董立坤
余红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633,共8页
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是我国新近发现的外来入侵害虫,研究明确菊方翅网蝽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对其监测预警及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菊方翅网蝽的地理分布数据及相关环境变量,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A...
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是我国新近发现的外来入侵害虫,研究明确菊方翅网蝽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对其监测预警及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菊方翅网蝽的地理分布数据及相关环境变量,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ArcGIS预测了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100°~125°E,20°~40°N的亚热带、暖温带区域,其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浙江、江苏、湖南、上海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湖北南部、江西西部及南部、贵州东部、福建东部、广西北部、山东中部、河南南部以及重庆、台湾局部;此外,极端气温、平均气温、最干月份降雨量对菊方翅网蝽的潜在分布影响较大。菊方翅网蝽已在我国成功入侵并迅速蔓延成灾,应在疫区边缘地带加强监测,并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Maxent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潜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菊方翅网蝽在武汉的分布与危害
被引量:
13
12
作者
董立坤
王志华
+2 位作者
张涵
于静亚
刘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299-5302,共4页
2014年10月在武汉地区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上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为首次在武汉地区发现该虫分布。该虫可对多种菊科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开展系统的调查,记...
2014年10月在武汉地区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上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为首次在武汉地区发现该虫分布。该虫可对多种菊科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开展系统的调查,记述了菊方翅网蝽在武汉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给出了该虫的形态及危害状图片,并对其在武汉地区的入侵情况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
1878)]
入侵害虫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2
13
作者
蔡冲
潘颖佳
+2 位作者
姚露晨
李若南
崔旭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2-958,共7页
为了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将采集的菊方翅网蝽成虫辨别雌、雄后放入玻璃管中,然后将其放入水浴进行短时高温暴露,实验设置了6个温度,分别为35℃、37℃、39℃、41℃、43℃和45℃,暴露时间为2 h,随后将...
为了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将采集的菊方翅网蝽成虫辨别雌、雄后放入玻璃管中,然后将其放入水浴进行短时高温暴露,实验设置了6个温度,分别为35℃、37℃、39℃、41℃、43℃和45℃,暴露时间为2 h,随后将其在26℃下恢复2 h后研究其存活率、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及F 1代存活能力和性比的变化。以饲养在26℃未经高温暴露的菊方翅网蝽为对照。结果表明,在35~39℃范围内,高温暴露2 h对菊方翅网蝽成虫的存活、寿命、产卵期、产卵量、F 1代性比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其产卵前期、F 1代卵孵化率和存活率显著延长或下降。41℃下暴露2 h,除了菊方翅网蝽雌虫的存活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外,雄虫的存活率、雌虫的繁殖能力以及后代的存活能力均出现显著下降;菊方翅网蝽成虫在43℃下暴露2 h,其雌雄虫的存活时间均不超过24 h。45℃下暴露2 h,其雌雄虫的存活时间不超过2 h。因此,41℃及其以上的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的种群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高温
存活
生殖
种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纪录害虫菊方翅网蝽在上海的分布与危害
被引量:
3
14
作者
朱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6期153-156,共4页
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是我国的新纪录有害生物,对菊科和番薯植物危害严重。2015—2016年,通过对上海的公园、绿地等样地开展系统调查,记述了菊方翅网蝽目前在上海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已...
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是我国的新纪录有害生物,对菊科和番薯植物危害严重。2015—2016年,通过对上海的公园、绿地等样地开展系统调查,记述了菊方翅网蝽目前在上海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已对荷兰菊(Aster novi-belgii)、金木菊(Euryops pectinatus)、千叶蓍草(Euryops pectinatus)、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勋章菊(Gazania rigens)等菊科植物呈现出严重危害;菊方翅网蝽以成虫形式在寄主植物基部或附近场所越冬,并且正在迅速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分布
上海
寄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龄数的测定
15
作者
游秋艳
王科远
+2 位作者
郝帅康
刘军侠
张睿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6-682,共7页
为提供悬铃木方翅网蝽测报、科学防治基础数据,本研究通过野外采集不同发育状态的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测量若虫头壳宽、复眼宽、前胸背板宽、体宽及体长5种形态指标,制作频次分布图判断若虫龄数,运用Dyar法则、Brooks指数和Crosby指数...
为提供悬铃木方翅网蝽测报、科学防治基础数据,本研究通过野外采集不同发育状态的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测量若虫头壳宽、复眼宽、前胸背板宽、体宽及体长5种形态指标,制作频次分布图判断若虫龄数,运用Dyar法则、Brooks指数和Crosby指数确定分龄依据,使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前胸背板宽、体宽、体长Crosby指数不符合正确的分龄标准,故不适合为分龄依据;头壳宽、复眼宽各龄Crosby指数均小于10%,其中头壳宽Crosby指数最小,故头壳宽为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最佳分龄依据,复眼宽为次要分龄依据,若虫共划分为5龄,各龄若虫头壳宽均值为0.1540±0.0022mm、0.1965±0.0016mm、0.2314±0.0011mm、0.2699±0.0009mm和0.3033±0.0007mm,分龄指标头壳宽(y)与龄数(x)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23.373x^(2)+5.459x-2.680(R^(2)=0.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害虫
方翅网蝽
病虫害测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7
16
作者
何辉
孙国山
+2 位作者
米新强
刘豪杰
王中旭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1期225-225,共1页
本文介绍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
悬铃木
方翅网蝽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赣州新发现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
被引量:
8
17
作者
卢和平
刘湘
+1 位作者
何益民
郭定超
《生物灾害科学》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2016年在赣州新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首次发现菊科蔬菜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C.]是其寄主。菊方翅网蝽在赣州野生的紫背天葵、菊芋、苍耳、向日葵、小蓬草、女菀、鬼针草和加拿大...
2016年在赣州新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首次发现菊科蔬菜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C.]是其寄主。菊方翅网蝽在赣州野生的紫背天葵、菊芋、苍耳、向日葵、小蓬草、女菀、鬼针草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上易见,并对菊芋、苍耳造成较严重危害,9—10月受害严重的叶片平均有成虫、若虫25~30头,叶片提前干枯。推测菊方翅网蝽是随菊科花卉从广州周围流入,侵入赣州时间有8~10年。鉴于菊方翅网蝽会对菊芋造成较严重危害,建议有关省和部门立即开展菊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入侵害虫
赣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桐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5
18
作者
郭继奉
《中国园艺文摘》
2011年第12期90-90,94,共2页
法桐方翅网蝽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2009年在济宁市开始出现网蝽为害,2011年夏在济宁李营镇和城区爆发,严重影响行道树法桐的生长及景观效果。为防治法桐方翅网蝽的发生,对法桐方翅网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进行...
法桐方翅网蝽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2009年在济宁市开始出现网蝽为害,2011年夏在济宁李营镇和城区爆发,严重影响行道树法桐的生长及景观效果。为防治法桐方翅网蝽的发生,对法桐方翅网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进行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桐
方翅网蝽
生活习性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及防治
被引量:
4
19
作者
邓玉华
傅晓慧
舒涛
《江西植保》
2008年第4期173-173,175,共2页
悬铃木方翅网蝽系新近发现的入侵害虫,刺吸悬铃木汁液,并能传播悬铃木病害,造成树势衰退。本文综述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
方翅网蝽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轻型直升飞机喷洒啶虫脒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20
作者
王梅林
孙新杰
+3 位作者
范培林
张政
薛照宇
梁林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4期141-141,共1页
运用轻型直升飞机喷洒啶虫脒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结果表明:喷药后第2天虫口减退率达66.35%,第6天虫口减退率达到92.37%,取得了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可以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直升飞机
啶虫脒
悬铃木
方翅网蝽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豫南地区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
1
1
作者
谷梅红
赵娜
马志强
王璞玉
万少侠
机构
遂平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方城县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舞钢市林业工作站
出处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文摘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悬铃木树种的重要食叶害虫,2021年6月—2023年2月,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关于做好2022年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总结的通知》(防控函[2022]57号)文件要求,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在豫南地区的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弄清了铃木方翅网蝽在豫南平顶山、驻马店等地区的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3代,8月—9月发生危害,7月初出现成虫,7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入危害高峰期,同时探索出喷布1.2%烟碱·苦参碱乳油1800~2000倍液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防治技术,为今后豫南地区防控悬铃木方翅网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悬铃木
方翅网蝽
发生
防治
Keywords
Corythucha ciliate Say
Platanus acerifolia
occurrence
control
分类号
S763.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菊方翅网蝽雌雄成虫图像识别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潘鹏亮
张方梅
尹健
刘红敏
周顺玉
智亚楠
机构
信阳农林学院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5,共6页
基金
信阳农林学院校内青年教师基金(201401015)
豫南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项目(YZ201506)
文摘
菊方翅网蝽主要为害菊科植物,是特种经济作物菊芋的潜在性害虫,对此害虫的形态识别和种群动态预测非常重要。昆虫几何形态特征的提取和分析是进行其自动识别、远程鉴定、种群监测和预测预报的基础。本文利用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通过BugShape软件对其外部几何形态特征进行了自动和手动获取与分析。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周长和紧凑度两个参数在不同分辨率下差异显著,雌虫球状性在不同分辨率下也差异显著。雌雄之间周长、长轴长度和短轴长度差异不显著,而偏心率、紧凑度、球状性、叶状性和圆形度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雌雄个体的原始判别正确率为92%~93%,交叉判别正确率为91%~93%。使用所有10个参数进行判别分析时,判别的正确率与分辨率呈正相关关系。手动测量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雌雄成虫体长分别为(1.86±0.07)mm和(1.80±0.07)mm,中胸宽度分别为(0.73±0.02)mm和(0.69±0.03)mm,腹部宽度分别为(1.04±0.05)mm和(0.84±0.07)mm。利用手动测量数据进行雌雄个体判别分析的正确率达到98%~99%。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形态特征
图像处理
雌雄鉴定
自动识别
Keywords
Corythucha marmorata
morphological feature
image processing
sex indentification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43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翅网蝽危害与二球悬铃木叶片内含物的关系
被引量:
1
3
作者
赵德斌
刘桂华
唐燕平
杨春材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66,75,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03A16)
文摘
研究了合肥市望江西路(南侧)同一道路上的大叶浓密型(Ⅰ)和小叶稀疏型(Ⅱ)2种二球悬铃木受方翅网蝽危害程度(依其虫口密度)与其主要内含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悬铃木Ⅰ和Ⅱ型叶绿素质量分数差异不是类型本身造成的,而是由方翅网蝽对其危害的程度差异(虫口密度差异)造成的;寄主叶片虫口密度与其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虽然2种类型悬铃木叶片总氨基酸和甘氨酸质量分数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叶片虫口密度只与甘氨酸(R=0.938)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总氨基酸(R=0.876)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叶片虫口密度与其单宁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悬铃木叶片受害程度与其没食子酸(R=0.923)关系密切,而与总酚酸(R=0.885)和其它酚酸无显著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F1(可溶性糖)、F2(甘氨酸)、F3(单宁)、F4(没食子酸)对虫口密度的贡献率分别为57.678%、23.413%、4.372%、8.184%,累计贡献率为93.647%,是影响方翅网蝽危害的主要寄主内含物因子。
关键词
昆虫取食
植物次生代谢
方翅网蝽
二球悬铃木
Keywords
Insect feeding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Corythucha ciliate
Platanus acerifolia
分类号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方翅网蝽对两种类型悬铃木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赵德斌
刘桂华
唐燕平
杨春材
张栋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3期36-40,共5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06BAD03A16)
文摘
于2010年4—8月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悬铃木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方翅网蝽危害程度进行了测定,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虫口密度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且不同类型悬铃木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方翅网蝽危害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是影响光合作用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生长季节各月所选典型天气下的Pn大小顺序表现为7月>8月>6月>5月>4月;其中4、5月悬铃木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经分析发现大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是影响Pn变化的主要因子;6—8月Pn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环境因子大气水汽压差、相对湿度和胞间CO2浓度成为主要影响因子。由此可见,悬铃木生长季节光合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环境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
方翅网蝽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
Keywords
Corythucha ciliata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chlorophyll
分类号
S792.3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种杀虫剂对方翅网蝽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新扬
公玲玲
井维霞
王馨仪
林永芳
顾珂
曲爱军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院
出处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3期58-60,共3页
基金
山东农业大学SRT资助项目"方翅网蝽生物学观察和防治试验"(2013)
文摘
将高效氯氰菊酯以300和450mL/hm2、阿维菌素以600和900mL/hm2和噻虫嗪以150和300g/hm2均匀喷雾,防治越冬方翅网蝽,结果表明:施药后24h后,高效氯氰菊酯平均防治效果达99.51%;噻虫嗪可湿性粉剂的平均防治效果在98.10%;阿维菌素乳油平均防治效果为71.81%。说明这3种杀虫剂对越冬方翅网蝽均有较好防治效果。
关键词
杀虫剂
方翅网蝽
田间药效
Keywords
insecticide
Corythucha ciliate
field efficacy
分类号
S481.9 [农业科学—农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郑州地区的生活史及发生情况
被引量:
4
6
作者
卢绍辉
李金铭
崔淑丹
张璞
机构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昊泽苑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鲁山县林业局
出处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基金
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09SYJH18091)
文摘
方翅网蝽主要危害悬铃木属园林植物,是重要林木检疫害虫。为了摸清方翅网蝽在郑州的年生活史和在郑州市的发生危害情况,连续两年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方翅网蝽在郑州1 a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下旬出蛰,5月中旬始见第1代若虫,9月中旬至10月下旬第4代成虫陆续越冬。从第2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现象。方翅网蝽在郑州市区的北环以北和西高新技术开发区发生严重,其他地方目前未见发生。郑州市所辖县市中除了新密市未发现该虫危害,其他几个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关键词
方翅网蝽
生活史
发生情况
Keywords
Corythuchaciliata
life history
occurrence
分类号
S763.3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
7
作者
赵含欣
苏华
袁仁成
苏景坡
李向阳
机构
河南省平顶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处
出处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1期101-102,共2页
文摘
根据平顶山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危害状况,结合园林养护实际情况,提出综合防治法桐方翅网蝽的方法和措施,为各地防治方翅网蝽提供借鉴。
关键词
悬铃木
方翅网蝽
综合防治
分类号
S764.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沂蒙山区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8
作者
孙卿
王艳莹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农业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21-122,共2页
文摘
方翅网蝽属外来入侵害虫,发生较隐蔽,防治难度大。本文主要阐述了方翅网蝽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方翅网蝽
形态特征
发生症状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沂蒙山区
分类号
S763.3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菊方翅网蝽内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形态发育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夏振洲
李传仁
机构
长江大学农学院长江大学昆虫研究所
出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4-58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460)
文摘
一般认为网蝽科及其近缘类群所特有的伪储精囊与其它半翅目异翅亚目昆虫的储精囊具有相同的储存精子的功能,但近期的功能形态学研究否定了伪储精囊的储精功能并认定其为雌性生殖附腺。本文从成虫性成熟过程中的内生殖系统发育角度,描述了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的卵巢、侧输卵管、伪储精囊、精巢、精囊和雄性生殖附腺的结构及其形态变化。在成虫性成熟过程中,雄虫内生殖器官精囊和雄性附腺逐渐加长,且成熟期的雄性附腺充满粉红色分泌物;雌虫内生殖器官的成熟过程分为卵巢小管的卵室形成、卵黄沉积和卵粒成熟三个阶段,且排完卵后卵巢重新孕卵,出现周期性形态变化;交配时侧输卵管基部膨大为精液接受器,并接受精液(含精子和精浆);交配1d后侧输卵管恢复为正常状态,精液或至少部分精浆弥漫性渗入伪储精囊,并在伪储精囊内形成黄棕色沉积核;未交配雌虫的伪储精囊一直保持透明状,而已交配雌虫的伪储精囊具有明显的黄棕色沉积核。据精液传递和粉红色雄性生殖附腺分泌物渗入雌虫伪储精囊两个关键证据推断,菊方翅网蝽雌虫的伪储精囊具有储存精液的功能。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伪储精囊
内生殖器
形态
功能
Keywords
Corythucha marmorata
pseudospermatheca
internal reproductive organ
morphological
function
分类号
Q965 [生物学—昆虫学]
S43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几种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室内防治效果
被引量:
3
10
作者
刘超
李传仁
喻喜元
夏文胜
机构
武汉市园林科研所
长江大学农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园林局绿化队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04-2806,共3页
基金
武汉市园林局课题(武园200813)
文摘
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说明,不同药剂在药后不同时间的校正防效存在较大差别,药后24h防效均高于药后8h防效,药剂处理24h后,杀扑磷500倍液、杀扑磷1000倍液、杀扑磷2000倍液、啶虫脒500倍液、好年冬500倍液、啶虫脒1000倍液、好年冬1000倍液、好年冬2000倍液、百虫杀500倍液、啶虫脒2000倍液处理校正防效分别为100%、100%、100%、98.85%、98.85%、97.70%、96.55%、93.10%、91.91%、89.37%,校正防效均高于88%,效果较好,这10种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
方翅网蝽
药效试验
防效
Keywords
Corythucha ciliate
insecticide efficacy testing
control effect
分类号
S763.3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预测
被引量:
5
11
作者
王志华
于静亚
沈锦
梁玉婷
章晓琴
董立坤
余红芳
机构
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633,共8页
基金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园林科研项目(武园-2016-64号)
文摘
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是我国新近发现的外来入侵害虫,研究明确菊方翅网蝽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范围对其监测预警及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菊方翅网蝽的地理分布数据及相关环境变量,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与ArcGIS预测了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100°~125°E,20°~40°N的亚热带、暖温带区域,其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浙江、江苏、湖南、上海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湖北南部、江西西部及南部、贵州东部、福建东部、广西北部、山东中部、河南南部以及重庆、台湾局部;此外,极端气温、平均气温、最干月份降雨量对菊方翅网蝽的潜在分布影响较大。菊方翅网蝽已在我国成功入侵并迅速蔓延成灾,应在疫区边缘地带加强监测,并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Maxent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潜在分布
Keywords
Corythucha marmorata
Maxent mode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rcGIS
potenti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Q968.1 [生物学—昆虫学]
S43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菊方翅网蝽在武汉的分布与危害
被引量:
13
12
作者
董立坤
王志华
张涵
于静亚
刘超
机构
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武汉慈惠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299-5302,共4页
基金
武汉市园林局科研项目(武园2011-67)
文摘
2014年10月在武汉地区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上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为首次在武汉地区发现该虫分布。该虫可对多种菊科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开展系统的调查,记述了菊方翅网蝽在武汉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给出了该虫的形态及危害状图片,并对其在武汉地区的入侵情况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
1878)]
入侵害虫
武汉
Keywords
Corythucha marmorata (Uhler, 1878)
invasive insect
Wuhan
分类号
S43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2
13
作者
蔡冲
潘颖佳
姚露晨
李若南
崔旭红
机构
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2-95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1695)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7C150003)。
文摘
为了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将采集的菊方翅网蝽成虫辨别雌、雄后放入玻璃管中,然后将其放入水浴进行短时高温暴露,实验设置了6个温度,分别为35℃、37℃、39℃、41℃、43℃和45℃,暴露时间为2 h,随后将其在26℃下恢复2 h后研究其存活率、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及F 1代存活能力和性比的变化。以饲养在26℃未经高温暴露的菊方翅网蝽为对照。结果表明,在35~39℃范围内,高温暴露2 h对菊方翅网蝽成虫的存活、寿命、产卵期、产卵量、F 1代性比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其产卵前期、F 1代卵孵化率和存活率显著延长或下降。41℃下暴露2 h,除了菊方翅网蝽雌虫的存活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外,雄虫的存活率、雌虫的繁殖能力以及后代的存活能力均出现显著下降;菊方翅网蝽成虫在43℃下暴露2 h,其雌雄虫的存活时间均不超过24 h。45℃下暴露2 h,其雌雄虫的存活时间不超过2 h。因此,41℃及其以上的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的种群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高温
存活
生殖
种群发展
Keywords
Corythucha marmorata
high teperature
survival
fecundity
population development
分类号
Q965 [生物学—昆虫学]
S43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纪录害虫菊方翅网蝽在上海的分布与危害
被引量:
3
14
作者
朱瑾
机构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上海城市树木生态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6期153-156,共4页
基金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技攻关项目(G150504)
文摘
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是我国的新纪录有害生物,对菊科和番薯植物危害严重。2015—2016年,通过对上海的公园、绿地等样地开展系统调查,记述了菊方翅网蝽目前在上海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已对荷兰菊(Aster novi-belgii)、金木菊(Euryops pectinatus)、千叶蓍草(Euryops pectinatus)、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勋章菊(Gazania rigens)等菊科植物呈现出严重危害;菊方翅网蝽以成虫形式在寄主植物基部或附近场所越冬,并且正在迅速扩散。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分布
上海
寄主植物
Keywords
Corythucha marmorata
Distribution
Shanghai
Host plant
分类号
S43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龄数的测定
15
作者
游秋艳
王科远
郝帅康
刘军侠
张睿博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与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
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6-682,共7页
基金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生态服务功能研究(2001020)。
文摘
为提供悬铃木方翅网蝽测报、科学防治基础数据,本研究通过野外采集不同发育状态的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测量若虫头壳宽、复眼宽、前胸背板宽、体宽及体长5种形态指标,制作频次分布图判断若虫龄数,运用Dyar法则、Brooks指数和Crosby指数确定分龄依据,使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前胸背板宽、体宽、体长Crosby指数不符合正确的分龄标准,故不适合为分龄依据;头壳宽、复眼宽各龄Crosby指数均小于10%,其中头壳宽Crosby指数最小,故头壳宽为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最佳分龄依据,复眼宽为次要分龄依据,若虫共划分为5龄,各龄若虫头壳宽均值为0.1540±0.0022mm、0.1965±0.0016mm、0.2314±0.0011mm、0.2699±0.0009mm和0.3033±0.0007mm,分龄指标头壳宽(y)与龄数(x)的二次回归方程为y=23.373x^(2)+5.459x-2.680(R^(2)=0.954)。
关键词
林业害虫
方翅网蝽
病虫害测报
Keywords
Forestry pest
Corythucha ciliata(Say)
diseases and pests forecasting
分类号
S718.7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7
16
作者
何辉
孙国山
米新强
刘豪杰
王中旭
机构
桐柏县林业局森防站
桐柏县林业局林政稽查大队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21期225-225,共1页
文摘
本文介绍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
悬铃木
方翅网蝽
危害
防治
分类号
S76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赣州新发现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
被引量:
8
17
作者
卢和平
刘湘
何益民
郭定超
机构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植保植检站
江西省赣州市植保植检局
江西省赣州全丰现代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
出处
《生物灾害科学》
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
文摘
2016年在赣州新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Uhler,1878)],首次发现菊科蔬菜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C.]是其寄主。菊方翅网蝽在赣州野生的紫背天葵、菊芋、苍耳、向日葵、小蓬草、女菀、鬼针草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上易见,并对菊芋、苍耳造成较严重危害,9—10月受害严重的叶片平均有成虫、若虫25~30头,叶片提前干枯。推测菊方翅网蝽是随菊科花卉从广州周围流入,侵入赣州时间有8~10年。鉴于菊方翅网蝽会对菊芋造成较严重危害,建议有关省和部门立即开展菊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评估。
关键词
菊
方翅网蝽
入侵害虫
赣州
Keywords
Corythucha marmorata
Gynura bicolor DC
invasive pest
Ganzhou
分类号
S43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桐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5
18
作者
郭继奉
机构
山东省济宁市中区园林管理处
出处
《中国园艺文摘》
2011年第12期90-90,94,共2页
文摘
法桐方翅网蝽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2009年在济宁市开始出现网蝽为害,2011年夏在济宁李营镇和城区爆发,严重影响行道树法桐的生长及景观效果。为防治法桐方翅网蝽的发生,对法桐方翅网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等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法桐
方翅网蝽
生活习性
防治技术
分类号
S435.131.4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及防治
被引量:
4
19
作者
邓玉华
傅晓慧
舒涛
机构
南昌市园林科研所
出处
《江西植保》
2008年第4期173-173,175,共2页
文摘
悬铃木方翅网蝽系新近发现的入侵害虫,刺吸悬铃木汁液,并能传播悬铃木病害,造成树势衰退。本文综述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
方翅网蝽
危害
防治
分类号
S763.3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轻型直升飞机喷洒啶虫脒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试验研究
被引量:
3
20
作者
王梅林
孙新杰
范培林
张政
薛照宇
梁林丽
机构
河南省南阳市森防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4期141-141,共1页
文摘
运用轻型直升飞机喷洒啶虫脒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结果表明:喷药后第2天虫口减退率达66.35%,第6天虫口减退率达到92.37%,取得了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可以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
直升飞机
啶虫脒
悬铃木
方翅网蝽
防效
分类号
S763.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豫南地区的发生及防治
谷梅红
赵娜
马志强
王璞玉
万少侠
《果树资源学报》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菊方翅网蝽雌雄成虫图像识别技术的初步研究
潘鹏亮
张方梅
尹健
刘红敏
周顺玉
智亚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方翅网蝽危害与二球悬铃木叶片内含物的关系
赵德斌
刘桂华
唐燕平
杨春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方翅网蝽对两种类型悬铃木光合作用的影响
赵德斌
刘桂华
唐燕平
杨春材
张栋
《林业科技开发》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几种杀虫剂对方翅网蝽的田间药效试验
李新扬
公玲玲
井维霞
王馨仪
林永芳
顾珂
曲爱军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郑州地区的生活史及发生情况
卢绍辉
李金铭
崔淑丹
张璞
《河南林业科技》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
赵含欣
苏华
袁仁成
苏景坡
李向阳
《中国园艺文摘》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沂蒙山区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孙卿
王艳莹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菊方翅网蝽内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形态发育研究
夏振洲
李传仁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几种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室内防治效果
刘超
李传仁
喻喜元
夏文胜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在中国的潜在分布预测
王志华
于静亚
沈锦
梁玉婷
章晓琴
董立坤
余红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菊方翅网蝽在武汉的分布与危害
董立坤
王志华
张涵
于静亚
刘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
蔡冲
潘颖佳
姚露晨
李若南
崔旭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新纪录害虫菊方翅网蝽在上海的分布与危害
朱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龄数的测定
游秋艳
王科远
郝帅康
刘军侠
张睿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何辉
孙国山
米新强
刘豪杰
王中旭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赣州新发现入侵物种菊方翅网蝽
卢和平
刘湘
何益民
郭定超
《生物灾害科学》
201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法桐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
郭继奉
《中国园艺文摘》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及防治
邓玉华
傅晓慧
舒涛
《江西植保》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轻型直升飞机喷洒啶虫脒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试验研究
王梅林
孙新杰
范培林
张政
薛照宇
梁林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