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风”诗卷时期的朦胧诗与新边塞诗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新华 王红星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0-56,共7页
"绿风"诗卷是1980年代较有影响力的诗歌刊物《绿风》的前身,其在大力推动新边塞诗发展,为我国当代新诗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同时,也积极介入当代诗坛,刊发了一些朦胧诗人作品,在80年代西部诗刊与内地诗坛接轨和推动独立成... "绿风"诗卷是1980年代较有影响力的诗歌刊物《绿风》的前身,其在大力推动新边塞诗发展,为我国当代新诗发展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同时,也积极介入当代诗坛,刊发了一些朦胧诗人作品,在80年代西部诗刊与内地诗坛接轨和推动独立成刊后的《绿风》诗刊走向文坛中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风”诗卷 朦胧诗 新边塞诗 论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边塞诗流变概观 被引量:7
2
作者 彭金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2,共6页
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学现象。新边塞诗是由边塞诗延伸而来的一个概念,在建国前的30年似无多少成就可言。50年代,国家对西部的开发和诗人们追随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使命意识,使新边塞诗一度繁荣。但新边塞诗作为一个... 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学现象。新边塞诗是由边塞诗延伸而来的一个概念,在建国前的30年似无多少成就可言。50年代,国家对西部的开发和诗人们追随新时代歌唱新生活的使命意识,使新边塞诗一度繁荣。但新边塞诗作为一个概念则是80年代初提出来的。1983-1986年是新边塞诗创作的高潮期。高潮产生的原因有五:一、禁区的被打破与艺术观念的变革。二、地域特色带来的自然优势。三、诸矛盾冲突激起开发意识的觉醒。四、人与自然的互认与同构。五、一批实力诗人的成熟。80年代新边塞诗深受欢迎,因其有不同于别类诗歌的新质,内容上表现为:对西部风情、人生的抒写,对现代文明的礼赞与呼唤,对大自然的感应、契合;艺术上表现为新的艺术要素的出现。新边塞诗仍是一块待垦殖的原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诗歌 新边塞诗 西部开发 使命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边塞诗:未完成的经典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艾翔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6-81,共6页
从周涛亮出"新边塞诗"的旗帜至今已将近三十年,但是通过对批评实绩、文学史写作和选本刊印的现状考察可以看出,新边塞诗虽然有辉煌的历史,但其研究却不尽如人意,"经典化"这一重要任务至今未能完成。无论在批评界、... 从周涛亮出"新边塞诗"的旗帜至今已将近三十年,但是通过对批评实绩、文学史写作和选本刊印的现状考察可以看出,新边塞诗虽然有辉煌的历史,但其研究却不尽如人意,"经典化"这一重要任务至今未能完成。无论在批评界、文学史或是阅读市场中,新边塞诗这一理应张扬的诗歌流派却面临着消失的命运。将新边塞诗经典化,不仅意味着对当代文学多样性的保护、对边疆优秀文学传统的弘扬,而且意味着当代文学研究疆域的拓展,当然,还意味着新疆文学研究界在主流学界话语权的提升,这应该是文化援疆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边塞诗 经典化 文学史写作 选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边塞诗”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15-118,共4页
"边塞新诗"、"新边塞诗"和"西部诗歌"相互混淆,泛化且淡化了重点和特征,使得读者和作者都难以认知把握"新边塞诗";宏观视角、"大我胸襟"的主流性或意识形态性,也使得"新边塞诗&... "边塞新诗"、"新边塞诗"和"西部诗歌"相互混淆,泛化且淡化了重点和特征,使得读者和作者都难以认知把握"新边塞诗";宏观视角、"大我胸襟"的主流性或意识形态性,也使得"新边塞诗"的景观和情思呈现出明显的单一性,制约着后来诗人的跟进和发挥;"新边塞诗"的书写内涵和书写方式,又与后起的诗歌潮流相悖,最终也就后继无人。这是"新边塞诗"淡出诗坛的根源,也是应该记取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边塞诗 日趋式微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诗坛的西部坐标——论新边塞诗文学史方位 被引量:3
5
作者 艾翔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20-123,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初崛起的新边塞诗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现象,是观察当代诗歌发展历程重要的西部坐标。本文试图将新边塞诗放回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之中,以其他诗派和文学现象为参照系考察新边塞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文学史角色。
关键词 时期 新边塞诗 历史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边塞诗的语言风格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齐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3-87,共5页
本文从语言基调、色彩、气势。
关键词 新边塞诗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边塞诗的开拓者闻捷及其代表作 被引量:3
7
作者 夏冠洲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1-24,67,共5页
文章从闻捷的诗歌创作道路入手,分析了其代表作《天山牧歌》、《复仇的火焰》的思想艺术成就和对新边塞诗形成的开拓性贡献。
关键词 闻捷 新边塞诗 开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支深情的长箫——论新边塞诗婉约派代表诗人李瑜的诗歌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冠洲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4-87,共4页
在新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中,李瑜在诗风上既与杨牧的热情、旷达、豪放和章德益的恢宏、奇幻、瑰丽不同,也与周涛的雄浑、潇洒、悲壮有着显著的区别。基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李瑜形成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语言特征,甚至选择了特殊的... 在新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中,李瑜在诗风上既与杨牧的热情、旷达、豪放和章德益的恢宏、奇幻、瑰丽不同,也与周涛的雄浑、潇洒、悲壮有着显著的区别。基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李瑜形成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语言特征,甚至选择了特殊的诗体形式,成为新边塞"婉约派"的一个典型代表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瑜 新边塞诗 婉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边塞诗”的由来及其诗体之辩 被引量:1
9
作者 唐翰存 《西部文艺研究》 2022年第1期21-28,共8页
“新边塞诗”是相对于古代“边塞诗”而言的,它的时间起点,并非是一般人所认为的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而是更早的民国年代,主要是在抗战时期,由大后方的“西北诗运”和“流寓诗人群”而引发的。“新边塞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就有的... “新边塞诗”是相对于古代“边塞诗”而言的,它的时间起点,并非是一般人所认为的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而是更早的民国年代,主要是在抗战时期,由大后方的“西北诗运”和“流寓诗人群”而引发的。“新边塞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就有的现象。作为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流派,“新边塞诗”是中国新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重点从“新边塞诗”的概念辨析入手,追根溯源,通过梳理“新边塞诗”发生的标志性事件,将“新边塞诗”置入新诗百年历程中,重新认知其诗学特点和文本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 新边塞诗 诗语境 西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文化视野下的新边塞诗 被引量:1
10
作者 艾翔 《新疆社科论坛》 2012年第2期76-79,84,共5页
20世纪80年代,在曾经孕育了灿烂丝路文明的中国西部大地上崛起过一个新诗群——新边塞诗。要准确叙述新边塞诗,科学评估其在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反思的起点则是新边塞诗崛起的当代文化背景及其深远... 20世纪80年代,在曾经孕育了灿烂丝路文明的中国西部大地上崛起过一个新诗群——新边塞诗。要准确叙述新边塞诗,科学评估其在当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价值与意义,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反思的起点则是新边塞诗崛起的当代文化背景及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边塞诗 当代文化背景 历史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与空间的双重体验——杨牧的新边塞诗片论
11
作者 胡新华 周呈武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94-98,共5页
作为新边塞诗人代表之一的杨牧,其诗歌在吟诵西部独特的自然山水时,也反映了诗人"苦难与新生"的经历及对"故乡与异土"的双重羁恋,有着时空、文化心理的冲突与纠缠。
关键词 杨牧 新边塞诗 文化心理 流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边塞大漠的心物共鸣——杨牧新边塞诗的抒情特征之一
12
作者 李科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80-83,共4页
杨牧常常用"移情"的手法使边塞的山川大漠,一草一木皆着"我"之色彩。于是,在杨牧的新边塞诗中不仅有"客体的主体化",而且有"主体的客体化",主客体的交融又使边塞化作了诗人生命的对象化存在。... 杨牧常常用"移情"的手法使边塞的山川大漠,一草一木皆着"我"之色彩。于是,在杨牧的新边塞诗中不仅有"客体的主体化",而且有"主体的客体化",主客体的交融又使边塞化作了诗人生命的对象化存在。因而,杨牧的新边塞诗也就成了诗人和山川万物心灵对话的物化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牧 新边塞诗 生命 抒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新旧体碰撞下的东北第二代新边塞诗——以王子江作品为视角
13
作者 郎晓梅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9-74,共6页
中国当代文学界关于"新边塞诗"的研究一般偏重于中国西部诗人作品,较为忽略东北新边塞诗。东北军旅诗人王子江"三歌集"因其写作时间的交互性及新旧体写作形制的反复转换,而表现出诗歌创作的试验性特征,并以安定平和... 中国当代文学界关于"新边塞诗"的研究一般偏重于中国西部诗人作品,较为忽略东北新边塞诗。东北军旅诗人王子江"三歌集"因其写作时间的交互性及新旧体写作形制的反复转换,而表现出诗歌创作的试验性特征,并以安定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的主体风貌区别于中国古代、中国西部边塞诗,以较高的艺术水准区别于中国第一代新边塞诗,具有其独特的时代风格、地域特征,不仅是中国第二代新边塞诗的代表,而且是中国新时期文学民族性书写试验的诗界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 王子江 新边塞诗 诗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杨牧新边塞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14
作者 黄晓东 《新疆社科论坛》 2009年第5期89-92,共4页
本文从押韵方面、长句的整散形式、修辞格的选用等三个角度对杨牧三类新边塞诗语言风格手段使用上的差异所进行的微观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推衍出杨牧新边塞诗的语言风格特点,即其社会性抒情的新边塞诗具有豪放、刚健的语言风格特点;其... 本文从押韵方面、长句的整散形式、修辞格的选用等三个角度对杨牧三类新边塞诗语言风格手段使用上的差异所进行的微观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推衍出杨牧新边塞诗的语言风格特点,即其社会性抒情的新边塞诗具有豪放、刚健的语言风格特点;其风物型描绘和灵魂型抒写的新边塞诗具有柔中带刚的语言风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牧 新边塞诗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新边塞诗
15
作者 胡新华 周呈武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0-34,共5页
新边塞诗歌曾是1980年代新疆文学创作的主要成绩,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因其在诗歌创作手法和精神内质上未能秉持初期设想中的事项夯实诗歌的创作,在历史法则的淘洗下,处在了当代诗歌教学中的尴尬位置。对于新疆高校文学教学而言,... 新边塞诗歌曾是1980年代新疆文学创作的主要成绩,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因其在诗歌创作手法和精神内质上未能秉持初期设想中的事项夯实诗歌的创作,在历史法则的淘洗下,处在了当代诗歌教学中的尴尬位置。对于新疆高校文学教学而言,有必要审视新边塞诗歌创作的历史情景,以梳理文学现象的方式切入,重返1980年代新疆诗人创作的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新边塞诗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奇的土地,真切的诗情——论杨牧新边塞诗的文化根基与研究现状
16
作者 李科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11期53-54,共2页
独特的地域风貌、深厚的历史:乏化传承、勤劳勇敢的边塞人民,使大西北成为生长文学艺术的一方沃土。杨牧的诗歌也深深地扎根于这里,于是,他的诗作不仅呈现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深蕴着历史的厚重感。近年来,人们对杨牧诗歌的... 独特的地域风貌、深厚的历史:乏化传承、勤劳勇敢的边塞人民,使大西北成为生长文学艺术的一方沃土。杨牧的诗歌也深深地扎根于这里,于是,他的诗作不仅呈现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深蕴着历史的厚重感。近年来,人们对杨牧诗歌的研究著作不少,但能对其诗歌进行宏观把握的却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牧 新边塞诗 西北边塞 边塞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古今诗歌比较研究之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景龙 《殷都学刊》 1999年第4期62-67,共6页
本文从时代地域和诗人诗风等方面,将新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进行比较,并进一步探讨新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之间的继承借鉴与突破超越的关系。
关键词 新边塞诗 盛唐边塞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边塞诗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秋格 《菏泽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2-36,共5页
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开始关注"新边塞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在当下阶段,从"新边塞诗"概念的界说及渊源、"新边塞诗派"的形成及其特征、新边塞诗的评价问题、新边塞诗美学特征的研究、新边... 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开始关注"新边塞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在当下阶段,从"新边塞诗"概念的界说及渊源、"新边塞诗派"的形成及其特征、新边塞诗的评价问题、新边塞诗美学特征的研究、新边塞诗人诗作的研究五方面入手对新边塞诗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新的审视,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边塞诗 界说 艺术特征 评价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边塞诗的兴起及其艺术风格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兴富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41-45,共5页
以杨牧、周涛和章德益为代表的新边塞诗,形成于80年代初,是民族的精神风貌情感的结晶,体现了正在腾飞的民族之魂。新边塞诗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们创造性地把中国当代人的思索,溶解于西部特有的自然景观之中”(谢冕)。西部地域特色构... 以杨牧、周涛和章德益为代表的新边塞诗,形成于80年代初,是民族的精神风貌情感的结晶,体现了正在腾飞的民族之魂。新边塞诗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们创造性地把中国当代人的思索,溶解于西部特有的自然景观之中”(谢冕)。西部地域特色构成了新边塞诗的美学特征,以其粗犷、豪宕、强悍、雄奇、刚健、深沉、悲壮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当代人的审美空间,开了一代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边塞诗 艺术风格 创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边塞诗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万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2期210-213,共4页
关键词 新边塞诗 章德益 生命体验 昌耀 西部诗 大西北 中国西部文学 周涛 太阳 野马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