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敏性紫癜肾炎伴新月体形成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和病理特征分析
1
作者 白梦刻 杨晓青 +2 位作者 李航 王龙 马继伟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820-824,共5页
目的研究新月体形成后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和病理特征的变化,并探寻预测新月体形成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7月住院的HSPN患儿278例,根据新月体形成情况,分为新月体形成组(196例)和无新月体形成... 目的研究新月体形成后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和病理特征的变化,并探寻预测新月体形成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7月住院的HSPN患儿278例,根据新月体形成情况,分为新月体形成组(196例)和无新月体形成组(82例),并将新月体根据形成类型分为细胞性新月体组(52例)和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组(144例)。比较各组间的实验室指标和病理特征,分析各个指标与新月体形成比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新月体形成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实验室指标预测新月体形成的效能。结果与无新月体形成组相比,新月体形成组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尿免疫球蛋白G/肌酐(UGCR)、尿红细胞计数(UR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尿素氮(BUN)、三酰甘油(TG)明显升高,出现弥漫性系膜增生(Mb)、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T1)的占比增高(均P<0.05);与细胞性新月体组相比,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组的肾小球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1)和T1的占比增高,新月体形成的比例较高,细胞性新月体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E1)占比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24 hUP、UGCR、URBC、NLR、BUN、TG、Mb及T1与新月体形成比例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GCR升高、T1是新月体形成的危险因素;UGCR预测新月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1(95%CI:0.667~0.795,P<0.05),最佳截断值为5.00 mg/mmol,敏感度0.744,特异度0.610。结论UGCR可作为一种辅助评估HSPN患儿新月体形成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肾炎 儿童 新月体形成 尿免疫球蛋白G/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合并肾衰竭的治疗方案比较及肾组织TWEAK的表达差异
2
作者 杨志英 王晓丹 +3 位作者 芮章茹 李文宏 代留玲 陈浩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83-687,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不同治疗方案对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合并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及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的表达差异。方法:将收治于我院的59位IgA肾病伴有新月体形成的肾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不同治疗方案对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合并肾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及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的表达差异。方法:将收治于我院的59位IgA肾病伴有新月体形成的肾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纳入以下4组:对照组、糖皮质激素(G)组、G+环磷酰胺(C)组和G冲击+C组,观察24周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WEAK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和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G组、G+C组和G冲击+C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eGF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G组(47.06%)、G+C组(50.00%)和G冲击+C组(58.33%)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药物安全性进行比较,3个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有效组TWEAK表达和分布均低于无效组(P<0.05)。且TWEAK的表达量与尿红细胞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存在正相关(P<0.05),与eGFR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单用半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是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合并肾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案,且临床应用更具优势,并且我们发现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TWEAK的表达可能与更差的肾脏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新月体形成 肾衰竭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及血管袢坏死患者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艺 何永成 +3 位作者 陈洪滔 栾韶东 万启军 龙霞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患者中伴有新月体形成及毛细血管袢坏死者进行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指标的分析,了解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案。方法:对32例肾活检证实原发性IgA肾病伴有新月体形成和/或血管袢坏死者(A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患者中伴有新月体形成及毛细血管袢坏死者进行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指标的分析,了解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案。方法:对32例肾活检证实原发性IgA肾病伴有新月体形成和/或血管袢坏死者(A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无此类病变的IgA肾病患者(B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在临床方面A组肉眼血尿及高血压的发生率较B组高,就诊时血肌酐水平亦高,而前驱感染率、尿蛋白及血Ig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方面A组患者伴有节段性及球性硬化、间质细胞浸润比例较B组明显增高,而系膜增生程度及间质纤维化比例无统计学差异。免疫荧光IgA、C3沉积的强度变化无显著差异,而A组患者IgA+M及IgA+G+M型的比率增高。所有伴有新月体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肾功能均改善。结论: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均有血尿及蛋白尿存在,多数患者存在肾功能异常,但亦有部分病人病理表现较重而临床表现轻微,激素加细胞毒药物的治疗对于此类病人的临床及病理改善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新月体形成 血管袢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部分新月体形成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静 姚瑶 +1 位作者 占永立 杨丽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115例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与91例不伴新月体形成的患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等方面异同。结果:(1)一般情况:伴部分新月体形成... 目的:探讨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115例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与91例不伴新月体形成的患者临床表现、肾脏病理等方面异同。结果:(1)一般情况: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病程短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且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扁桃体肿大出现的比例高(P<0.05)。(2)理化指标: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血肌酐水平、Ig A/C3比值显著高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e GFR、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不伴新月体形成组(P<0.05);两组间24小时尿蛋白定量、Alb、UA、TC、TG、LDL、血清Ig A、补体C3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肾脏病理:两组病理类型均以局灶增生型为最多,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病理类型其次为局灶增生硬化型,而不伴新月体形成组其次为轻度系膜增生型(P<0.05);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组炎细胞浸润积分、肾间质纤维化积分、肾小管萎缩积分明显高于不伴有新月体组(P<0.05)。结论: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 A肾病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基础肾功能(血肌酐、e GFR)偏差,肾小管间质病变重,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部分新月体形成 临床指标 肾脏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孙旗策 吴军 俞东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1029-1031,共3页
IgA肾病是指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呈颗粒状或团块状弥漫沉积为免疫病理特征的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我国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5%[1],IgA肾病患者10年、20年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 IgA肾病是指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呈颗粒状或团块状弥漫沉积为免疫病理特征的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我国IgA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45%[1],IgA肾病患者10年、20年肾脏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67%[2],其临床和组织学特征高度可变,从微小改变到弥漫增殖性病变及新月体肾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体形成 IGA肾病 终末期肾衰竭 免疫病理 肾小球系膜 增殖性病变 细胞性新月 组织学特征 累积生存率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何杰金淋巴瘤合并肾小球新月体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明魁 陈惠萍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93-94,共2页
非何杰金淋巴瘤合并肾小球新月体形成陈明魁,陈惠萍关键词非何杰金淋巴瘤;肾小球新月体形成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合并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历摘要男性,59... 非何杰金淋巴瘤合并肾小球新月体形成陈明魁,陈惠萍关键词非何杰金淋巴瘤;肾小球新月体形成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合并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较为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历摘要男性,59岁,因淋巴瘤行COMP化疗后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何杰金淋巴瘤 肾小球 新月体形成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酚酸酯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春花 杨定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5期363-368,共6页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活检确诊为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58例患者作... 目的 研究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活检确诊为IgAN伴新月体形成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联合组(n=37)。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组予以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尿酸、血清白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痤疮、满月脸、皮肤紫纹瘀斑、胃肠道反应、感染、肝损害)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0.72±0.55)g比(1.22±0.66)g]、尿红细胞计数[(37.09±28.71)个/μL比(70.95±52.36)个/μL]、血肌酐[(75.41±20.71)μmol/L比(90.51±18.64)μmol/L]、尿素氮[(5.43±1.41)mmol/L比(6.70±1.71)mmol/L]、尿酸[(330.05±84.86)mmol/L比(388.12±62.96)mmol/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43.94±2.12)g/L比(41.69±3.93)g/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对照组为33.3%,其中联合组的感染率以及肝损害的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N伴新月体形成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和减少蛋白尿,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糖皮质激素类 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形成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金秀名 王黎亚 陈军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1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糖皮质...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B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总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良反应(失眠、满月脸、皮肤紫纹瘀斑、恶心、食欲减退、低血压、感染、血细胞减少、肝毒性)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00%)高于A组(75.00%),有统计学差异(P <0.05)。B组治疗后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总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优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低于A组(97.50%),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临床疗效较好,能够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吗替麦考酚酯 IGA肾病 新月体形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不同新月体形成率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长华 吴恒兰 +1 位作者 石超 徐宏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516-517,共2页
过敏性紫癜足系统性小血管炎,主要侵犯皮肤、胃肠道、火节和肾脏,肾脏受累发生率为20%~100%,其临床衷现为血尿或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病理特征为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和系膜增生,可伴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1]。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新月体形成 病理对照分析 临床 系统性小血管炎 肾小球系膜区 肾脏受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T3/FT4比值对伴新月体形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沥文 吴雨潇 +8 位作者 聂宇昕 吕文律 朱博文 金是 沈子妍 李芳 刘红 方艺 丁小强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FT3/FT4比值与伴新月体形成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合并新月体形成的CKD患者119例,根... 目的探讨FT3/FT4比值与伴新月体形成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合并新月体形成的CKD患者119例,根据FT3/FT4比值的中位数(0.271)分为低水平组(n=59)和高水平组(n=60)。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指标差异。用Cox回归分析患者发生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下降50%+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或死亡(复合终点)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伴高血压比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 h尿蛋白、eGFR、血清白蛋白等血生化指标、甲状腺功能、肾脏病理、相关药物应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和cTnT升高是发生复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FT3/FT4高水平组相比,FT3/FT4低水平组复合终点的风险较高(P<0.01)。校正病理类型、肾小管病变程度或eGFR水平的影响后,FT3/FT4低水平患者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均升高(P<0.05)。结论FT3/FT4比值可能为伴新月体形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新型预后预测因素,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体形成 慢性肾脏病 FT3/FT4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兔肾纤维素性新月体形成的观察
11
作者 龚智峰 张文欣 +5 位作者 吴潮清 唐业莹 徐璧云 闭闵 钟荣秋 唐萍 《广西医学》 CAS 2002年第9期1355-1356,共2页
目的 :了解纤维素沉积在新月体形成所占的比例 ,为去纤维疗法治疗新月体肾炎寻找依据。方法 :用按Vasslli法改良后制作的羊抗兔肾毒血清 (NTS) ,静脉注射于健康家兔 15天后杀检家兔 ,取肾组织进行检查。结果 :以上方法能引起纤维素样新... 目的 :了解纤维素沉积在新月体形成所占的比例 ,为去纤维疗法治疗新月体肾炎寻找依据。方法 :用按Vasslli法改良后制作的羊抗兔肾毒血清 (NTS) ,静脉注射于健康家兔 15天后杀检家兔 ,取肾组织进行检查。结果 :以上方法能引起纤维素样新月体形成。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毒 血清 新月体形成 纤维素 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伴有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
12
作者 樊小力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3年第6期706-706,共1页
治疗8例。强的松口服,初始1mg/(kg·d),6周后逐渐减为0.5mg/(kg·d),持续半年,再逐渐减为0.2mg/(kg·d)或隔日0.4mg/(kg·d),维持至总疗程1.5年。环磷酰胺初始8~12mg/(kg·d)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连续2天为1次冲击... 治疗8例。强的松口服,初始1mg/(kg·d),6周后逐渐减为0.5mg/(kg·d),持续半年,再逐渐减为0.2mg/(kg·d)或隔日0.4mg/(kg·d),维持至总疗程1.5年。环磷酰胺初始8~12mg/(kg·d)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连续2天为1次冲击,每2周冲击1次,5次后每月冲击1次,之后每3个月冲击1次,至总疗程1.5年。同时进行其他常规治疗(潘生丁、维生素C、维生素E、肝素及ACEI类药物等)。结果:治疗8~16周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显著下降,而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均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体形成 IGA肾病 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活检 潘生丁 尿蛋白定量 血浆白蛋白 环磷酞胺 次后 生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姚勇 刘景城 +2 位作者 肖慧捷 黄建萍 杨霁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2-416,共5页
目的 了解儿童伴有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 2 9例伴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并依受新月体累及的肾小球比例分组比较 ,≥ 5 0 % (A组 ) ,9例 ;<5 0 % (B组 ) ,2 0例... 目的 了解儿童伴有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 2 9例伴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并依受新月体累及的肾小球比例分组比较 ,≥ 5 0 % (A组 ) ,9例 ;<5 0 % (B组 ) ,2 0例。结果  (1)临床方面 :2 9例均有血尿 +蛋白尿 ,尿蛋白≥ 1g/ 2 4h者 2 2例 (76 % )和肉眼血尿 86 % ,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者均不及半数。A组以肾病综合征和急进性肾炎为主 ,持续性肉眼血尿、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均较B组明显 (P<0 0 5 )。B组无症状性血尿 +蛋白尿者 6 5 %。 (2 )病理方面 :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 5 %~ 85 % ,A组为 5 2 %~ 85 % (其中新月体型IgA肾病 10 % ) ,B组 5 %~ 4 0 % ,以细胞性为主。均有系膜增生和小管 间质病变 ,球囊粘连易见。两组比较 :A组系膜增生严重、小球硬化和小管灶状萎缩明显 (P <0 0 5 ) ,B组球囊粘连多见 (P <0 0 5 )。 (3)免疫荧光 :均有IgA +IgM +C3沉积 ,合并IgG沉积者 18例(6 2 % ) ,其中 5例 (17% )为“满堂亮”(A组占 4例 )。未见一例单纯IgA沉积。结论 伴有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临床均有血尿合并蛋白尿 ,以持续性肉眼血尿和大量蛋白尿为主 ;以弥漫性系膜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 ,易见球囊粘连和小管 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体形成 原发性IGA肾病 并发症 病理特点 儿童 肾小球肾炎
原文传递
伴与不伴节段性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临床病理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红 丁小强 +3 位作者 俞小芳 方艺 许迅辉 钟一红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6-357,共2页
新月体型IgA肾病(IgAN)常伴有袢坏死、血栓形成等,病情进展迅速。但我们在临床上也观察到一部分IgAN患者病理上虽然有新月体形成,但新月体的数目较少,且许多新月体是节段性的小新月体,肾小球的包曼囊壁并不断裂。伴有节段性新月体... 新月体型IgA肾病(IgAN)常伴有袢坏死、血栓形成等,病情进展迅速。但我们在临床上也观察到一部分IgAN患者病理上虽然有新月体形成,但新月体的数目较少,且许多新月体是节段性的小新月体,肾小球的包曼囊壁并不断裂。伴有节段性新月体的IgAN的临床和病理是否具有特殊性,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比较伴与不伴节段性新月体形成的IgAN患者在临床和病理等方面的差异,以期明确这类IgAN患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体型IgA肾病 新月体形成 临床病理 节段性 IGAN 血栓形 病情进展 肾小球
原文传递
肾移植后伴新月体形成的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政 季曙明 +4 位作者 程东瑞 文吉秋 陈劲松 刘志红 黎磊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32-633,共2页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占整个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8.9%。组织学上,我们已经观察到20.8%的IgA肾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肾移植后许多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会复发,而最常见的复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Ig...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占整个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8.9%。组织学上,我们已经观察到20.8%的IgA肾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肾移植后许多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会复发,而最常见的复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IgA肾病。据国外统计,患者在肾移植后IgA肾病最终会有20%~60%复发,国内尚无文献报道。多数复发的IgA肾病仅表现为无症状尿检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A肾病 新月体形成 移植后 临床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IgA肾病 肾小球肾炎 复发性
原文传递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及肾小管间质损害导致急性肾损伤一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京新 刘晶晶 +6 位作者 林淑芃 汤力 张雪光 尹忠 董燕 王小龙 翟丽娴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6年第1期45-47,共3页
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部分患者预后差,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部分CKD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可发生急性肾损伤,其原因多种多样,本文报道一例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 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部分患者预后差,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部分CKD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可发生急性肾损伤,其原因多种多样,本文报道一例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及肾小管间质损害导致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男性,59岁,因颜面及下肢水肿1月余,血清肌酐升高24 d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新月体形成 肾小管间质损害 终末期肾病 系膜基质 疾病进程 肾小球系膜 炎细胞浸润 系膜细胞增殖 公共健康问题
原文传递
中等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
17
作者 周忠海 许化恒 +1 位作者 王卫松 李丽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2-672,共1页
我们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7月应用中等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IGA肾病 新月体形成 冲击治疗 甲泼尼龙 中等剂量
原文传递
伴有纤维素样坏死及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6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靖 张兰芝 +1 位作者 温慧 张红梅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7-609,共3页
目的 探讨节段性毛细血管袢坏死及新月体形成在原发性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经肾活检确诊的66例伴有节段性毛细血管袢坏死和/或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观察组)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并与同期81例不伴有毛细血管袢坏死和/或新... 目的 探讨节段性毛细血管袢坏死及新月体形成在原发性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经肾活检确诊的66例伴有节段性毛细血管袢坏死和/或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观察组)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并与同期81例不伴有毛细血管袢坏死和/或新月体形成的原发性IgA肾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毛细血管袢坏死、新月体形成在原发性IgA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44.8%),累及肾小球范围不等(4%~87%),临床表现多样,轻重程度不等.与对照组相比,其平均尿蛋白、肉眼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未见显著升高(P>0.05).组内分析显示病情轻重与受累肾小球范围相关(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伴有明显的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P<0.05).结论 毛细血管袢坏死、新月体形成为原发性IgA肾病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并伴有较严重的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袢坏死 新月体形成
原文传递
IgA肾炎伴新月体形成的临床和病理 被引量:14
19
作者 唐政 黎磊石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IGA 肾炎 新月体形成 临床 病理
原文传递
益气活血化瘀方联合泼尼松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患者肾功能及24h尿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利元 刘红 《湖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6-18,共3页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方联合泼尼松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伴新月体形成患者肾功能及24h尿蛋白(24hUP)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62例IgAN伴新月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泼尼松治疗基础上...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方联合泼尼松治疗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伴新月体形成患者肾功能及24h尿蛋白(24hUP)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62例IgAN伴新月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瘀方。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测量比较血压,检测比较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UP、24h尿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转录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BUN、Scr、24hUP、IL-6、TGF-β1均低于治疗前,Ccr、24h尿量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血压、BUN、Scr、24hUP、IL-6、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cr、24 h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瘀方联合泼尼松治疗IgAN伴新月体形成大幅度提高肾功能,降低24 hUP水平,下调炎症因子表达,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A肾病 新月体形成 益气活血化瘀方 泼尼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