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文学的“创格”之举——新式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探寻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进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6-69,共4页
新式标点符号在"五四"以后被大量引进并运用于中国新文学的书写中,新式标点符号不仅是外在于文字的辅助手段,且具有表情达意的文体修辞功能,新式标点符号的存废之争,不但呈现文化守旧人士和趋新知识者的不同文化观念,也表明... 新式标点符号在"五四"以后被大量引进并运用于中国新文学的书写中,新式标点符号不仅是外在于文字的辅助手段,且具有表情达意的文体修辞功能,新式标点符号的存废之争,不但呈现文化守旧人士和趋新知识者的不同文化观念,也表明了白话文体与新式标点符号的共生和同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标点 现代文体 修辞 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标点符号与“五四”白话 被引量:7
2
作者 文贵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73,共9页
汉语对西方标点符号的认知到规范采用是汉语现代转型的内容之一。本文梳理了中国人从晚清遭遇西方标点符号到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这一百多年的轮廓;简要分析了"问号"、"叹号"、&qu... 汉语对西方标点符号的认知到规范采用是汉语现代转型的内容之一。本文梳理了中国人从晚清遭遇西方标点符号到1990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这一百多年的轮廓;简要分析了"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的特殊性;探讨了新式标点符号给"五四"白话带来的变化:语气上的言文一致,意义上的深入开拓,结构上的丰满繁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标点符号 “五四”白话 言文一致 深入 繁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标点符号史论(上) 被引量:4
3
作者 岳方遂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中国汉语新式标号符号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并就发展过程中的有关学术细节,作了阐明和论证。
关键词 新式标点 古代标点符号 《新青年》 切音字运动 文言文 陈望道 史论 新文化运动时期 “五四”前 《学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书写形式”革命——横行书写分段新式标点符号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向东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166-172,共7页
从形式上而言,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语言的通俗化、大众化和精确化、科学化。这一方面表现为白话的采用;另一方面,书写形式的变化。这构成了现代文学迥异于传统文学的一大特征。横行书写的实行,分段与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 从形式上而言,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语言的通俗化、大众化和精确化、科学化。这一方面表现为白话的采用;另一方面,书写形式的变化。这构成了现代文学迥异于传统文学的一大特征。横行书写的实行,分段与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将汉字从其承担句读功能的重负中解脱了,极大地增强了汉字的表达功能,从而将中国文学从沿袭了几千年的形式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讨论现代文学的发生,除了语言本身的通俗化、大众化以外,还必须考虑到现代文学在书写形式上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革命 书写形式 横行书写 分段 新式标点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标点符号与新文学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林祥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5-90,共6页
新式标点符号的确立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提供了支持,推动了新文学的发生。新式标点的运用降低了普通读者阅读的"门槛",促进了新文学的大众化。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使新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大为增强。
关键词 新式标点符号 新文学 大众化.修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现代文法处理古代白话小说的有益尝试——关于亚东版小说的新式标点和分段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真 孙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7,共7页
在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的倡导下,亚东图书馆编辑汪原放大胆尝试将新式标点符号和分段整理运用到"亚东本"中,更好地表现出小说的语言魅力。"亚东本"小说的出版,不仅推动了现代汉语书面体的形成,而且培养了... 在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先驱的倡导下,亚东图书馆编辑汪原放大胆尝试将新式标点符号和分段整理运用到"亚东本"中,更好地表现出小说的语言魅力。"亚东本"小说的出版,不仅推动了现代汉语书面体的形成,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古代小说的新读者,为白话文的推广和普及,为民族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本”小说 新式标点 分段 古代白话小说 亚东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新式标点符号的推行与实践——以中小学国语(文)类教科书的讲解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秋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1,共5页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中国教育同样发生了深刻转变。新学制下大量中小学国语(文)类教科书对汉语书写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式标点符号"展开了全面而生动的讲解。通过了解五四时期最早讲解"新式标...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中国教育同样发生了深刻转变。新学制下大量中小学国语(文)类教科书对汉语书写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式标点符号"展开了全面而生动的讲解。通过了解五四时期最早讲解"新式标点符号"的语文教科书,分析最早对"顿号"和"删节号"正确讲解的范式,讨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梳理国语(文)类教科书对新式标点符号的讲解脉络,全面发掘"新式标点符号"通过学校教育这一有序方式来展开"教授"和"讲解",以展示其真正意义上被系统地传播、最终融入新兴知识分子阶层知识体系中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新式标点符号 教科书 讲解 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译西书与汉语新式标点符号的形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建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9-544,共6页
汉语新式标点符号的形成与西方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的关系。晚清的汉译西书中很早就出现了西式标点符号。1838年出版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中,美国传教士裨治文首次强调了文章中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此后,包括接受了西学... 汉语新式标点符号的形成与西方传教士的汉译西书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的关系。晚清的汉译西书中很早就出现了西式标点符号。1838年出版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中,美国传教士裨治文首次强调了文章中标点符号的重要性。此后,包括接受了西学教育的中国知识分子也相继在各种书籍中介绍并使用了西式标点符号,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初汉语新式标点符号系统的颁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式标点符号 汉译西书 传教士 裨治文 英语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式标点符号的制订看五四时期我国学者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择令 《中州学刊》 198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随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越来越显得明显。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需要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本文试从五四时期我国标点符号的制订过程,探讨一下那时我国革命知识分子都做了一些什么,从而所体现出来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随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越来越显得明显。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需要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本文试从五四时期我国标点符号的制订过程,探讨一下那时我国革命知识分子都做了一些什么,从而所体现出来的感情趋向、理性抉择、心理认同又是什么,这些对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中外文化的新碰撞所得到的启示又是什么。 一、既注重借鉴,又注重继承和创新 五四运动以前,我国所用的书面语言是文言文,正宗的文言不分段,不着标点,封建统治者利用这种语言形式,来垄断文化,以达到其愚民之目的。与此同时,一切下层读书人、抄书人、刊刻坊间以及直接从事文字工作的士人又每时每刻在制造标点符号,使用标点符号,以利应用和阅读。这种创制和运用大约发韧于春秋战国,到了唐宋逐渐约定俗成为“句”和“读(dóu)”两种符号,句用圆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新式标点 中西文化 五四运动 标点符号 理性抉择 历史意义 五四新文化 文字工作 《新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国语(文)类教科书实践新式标点符号的讨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秋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本文探寻"五四时期"即"五四运动"以及之后十几年间国语(文)类教科书自觉实践新式标点符号的历史现象,勾勒影响力较大的国语(文)类教科书在实践新式标点符号方面的表现,发掘"新式标点符号"通过学校教育这... 本文探寻"五四时期"即"五四运动"以及之后十几年间国语(文)类教科书自觉实践新式标点符号的历史现象,勾勒影响力较大的国语(文)类教科书在实践新式标点符号方面的表现,发掘"新式标点符号"通过学校教育这一有序方式,最大限度地彰显其影响力,真正意义上被系统地传播这一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新式标点符号 国语(文)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式标点符号诞生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琳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现今一些学者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断定:"我国新式标点符号诞生于五四运动时期";"一开始就只是直接借用西方标点符号";"胡适是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的首创者"。上述论断欠妥,与史实不符。历史事实的真相是:我国... 现今一些学者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断定:"我国新式标点符号诞生于五四运动时期";"一开始就只是直接借用西方标点符号";"胡适是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的首创者"。上述论断欠妥,与史实不符。历史事实的真相是:我国新式标点符号并非诞生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而是诞生于近代汉字改革运动的初期——清朝末叶的切音字运动时期(1891至1910年);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的诞生包含着三个来源、三个组成部分,并非"一开始就只是直接引用西方标点符号",而是在继承我国古代标点符号、引进西方标点符号中坚持重新创造,创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新式标点符号。这种继承、引进、创新三结合的方法,一直贯穿于我国新式标点符号诞生和发展的全部历程。胡适对于倡导和推广新式标点符号曾起过重大作用,但胡适并非"我国新式标点符号的首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标点符号 切音字运动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标点符号史论(下)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方遂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新式标点符号史论(下)岳方遂内容摘要和作者简介见本刊1994年第2期。四关于新式标点的论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式标点的制定和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路上既有守旧势力的阻碍,又有新文化运动队伍内部不同观... 新式标点符号史论(下)岳方遂内容摘要和作者简介见本刊1994年第2期。四关于新式标点的论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式标点的制定和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的路上既有守旧势力的阻碍,又有新文化运动队伍内部不同观点的争鸣。新式标点正是在这些论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标点 标点符号用法 《新青年》 陈望道 书名号 专名号 陈独秀 破折号 胡适 语气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标点符号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说质疑
13
作者 谢泽荣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7-38,共2页
《语文建设》1990年第3期刊登的胡士云的《标点符号的简短回顾》(以下简称“胡文”)一文,提出了这样两个观点:一、新式标点符号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二、新式标点符号一开始就是直接借用西方的标点符号。胡文说:“新式标点符号是指... 《语文建设》1990年第3期刊登的胡士云的《标点符号的简短回顾》(以下简称“胡文”)一文,提出了这样两个观点:一、新式标点符号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二、新式标点符号一开始就是直接借用西方的标点符号。胡文说:“新式标点符号是指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它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标点 王炳耀 《语文建设》 胡文 钱玄同 全盘西化 汉字改革 中说 末加 拼音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新式标点符号
14
作者 孙振华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47-48,共2页
作为五四文学革命中的骁将,胡适与新式标点符号的引进、创新、推广和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适的贡献首先是理论上的提倡与探讨,为新式标点符号的诞生作舆论上的准备。1914年至1917年是他探索新式标点符号的第一阶段。当时胡适正在... 作为五四文学革命中的骁将,胡适与新式标点符号的引进、创新、推广和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适的贡献首先是理论上的提倡与探讨,为新式标点符号的诞生作舆论上的准备。1914年至1917年是他探索新式标点符号的第一阶段。当时胡适正在美国留学。有关标点符号论述的文章,主要收集在《藏晖室札记》的卷五、卷十、卷十一、卷十三中。此外,胡适在《科学》第2卷第1期上和致钱玄同的信中也谈到过标点符号的使用问题。综观这一阶段胡适论及标点符号的文章,尽管他自己说它们“乃数年来关于此问题的思想结晶,初非一时兴到之所作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标点 五四文学革命 藏晖室札记 钱玄同 思想结晶 美国留学 章太炎 刘半农 文字符号 卷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标点符号发展史论纲 被引量:10
15
作者 管锡华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9-64,共6页
古代标点符号发展史论纲管锡华1919年11月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六人向教育部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1920年2月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新式标点符号正式颁行。... 古代标点符号发展史论纲管锡华1919年11月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六人向教育部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1920年2月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新式标点符号正式颁行。但是,从殷商甲骨文最早使用标点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标点符号 语言层次 新式标点 《睡虎地秦墓竹简》 周遍性 斜线号 武威汉简 书名号 圆点 横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点”的词源和概念(上)——兼论建立独立的标点学科的必要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穗芳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37,共3页
“标点”的词源和概念(上)———兼论建立独立的标点学科的必要性□林穗芳“标点”古称“句读”,为什么要改用现在的名称?两者在概念上有什么不同?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大多数借自西方,西方的标点名称和概念是怎样演变的?标点... “标点”的词源和概念(上)———兼论建立独立的标点学科的必要性□林穗芳“标点”古称“句读”,为什么要改用现在的名称?两者在概念上有什么不同?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大多数借自西方,西方的标点名称和概念是怎样演变的?标点的性质是什么?标点法属于什么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点符号用法 新式标点 文字符号 词源 标点 朝鲜语 拉丁语 《新青年》 必要性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标点符号运用的自觉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岱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第2期116-117,共2页
说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往往会想到其思想内涵的深刻、人物形象的典型、语言的老道犀利,但我们若再留心文本细部,就会发现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也堪称经典和艺术。就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内的作家作品很难找出能在标点符号运用方面... 说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们往往会想到其思想内涵的深刻、人物形象的典型、语言的老道犀利,但我们若再留心文本细部,就会发现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也堪称经典和艺术。就笔者有限的阅读范围内的作家作品很难找出能在标点符号运用方面可以和鲁迅先生相媲美的。要说鲁迅先生对标点符号运用的自觉,就要了解一下现代新式标点符号运用的大体进程。我们知道现代新式标点并非我们传统文化所固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新式标点 人物形象 闰土 五四时期 阅读范围 《生死场》 现代中国 《祝福》 钱玄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点符号的特殊表达功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戚晓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30-32,共3页
标点符号原本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书面语言中的停顿、语气及有些词语的性质等等都是通过标点符号体现出来的.然而随着语言的发展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的日趋丰富,我们发现标点符号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人们常常以标点符号在原有... 标点符号原本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书面语言中的停顿、语气及有些词语的性质等等都是通过标点符号体现出来的.然而随着语言的发展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的日趋丰富,我们发现标点符号的功能也在不断增加,人们常常以标点符号在原有表达作用的基础上,加以拓宽、延伸,使原本抽象无物处于附属地位的标点符号焕发出了灿然的光芒,具有了多种超出标点符号本身的特殊表达功能,其主要方法是把某一标点符号的名称用在句子中使其表示该符号的基本语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功能 基本语义 书面语言 言语表达 复指关系 表达作用 附属地位 新式标点 辅助工具 表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汉书·赵壹传》标点漫议
19
作者 赵逵夫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9-100,0-1,共2页
古代文献的整理以往重在断句,今用新式标点校点,应该在标点符号的提示上更细致一些,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它在揭示原文意思、方便读者理解上的作用。目前中华书局正在组织二十四史的重新整理工作,我以为在这方面可以特别予以关注。这对以后... 古代文献的整理以往重在断句,今用新式标点校点,应该在标点符号的提示上更细致一些,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它在揭示原文意思、方便读者理解上的作用。目前中华书局正在组织二十四史的重新整理工作,我以为在这方面可以特别予以关注。这对以后的翻译工作(现代汉语翻译、外文翻译)可以奠定更好的基础,对于中国典籍的世界化也有一定意义。今以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校点本《后汉书·文苑传·赵壹传》为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整理 《后汉书·文苑传·赵壹传》 新式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点符号的简短回顾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士云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5-58,共4页
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1951年9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经过修订,新近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重新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语文法规。为了配合社会各界更充分地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更准确、更自... 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1951年9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经过修订,新近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重新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语文法规。为了配合社会各界更充分地认识标点符号的作用,更准确、更自觉地使用标点符号,我们特在这里对标点符号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一标点与断句在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中,初始时并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学会断句是古人读书的基本要求。汉代的《礼记、学记》上记载:“……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注:离经,断句绝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绝 郑玄注 新式标点 私名号 笛赋 龚千炎 《语文建设》 《说文解字注》 毛晃 主语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