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政府协作治理的网络结构及行动路径研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1
作者 崔晶 裘文韬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4,F0003,共9页
区域协作治理能够跨越传统行政界线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应对区域公共问题,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机制。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地区,新安江流域成为研究地方政府协作治理的一个典型样本。在对新... 区域协作治理能够跨越传统行政界线提供区域公共产品、应对区域公共问题,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机制。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地区,新安江流域成为研究地方政府协作治理的一个典型样本。在对新安江流域协作治理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流域协作治理网络结构和行动路径展开机理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纵向干预是促成流域协作治理的首要推动力,但在纵向干预退出后,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协作就会成为协作治理得以持续并完善的主要原因。在这一过程中,新安江流域协作治理的网络结构从领导网络组织(NLO)演变为受控型网络行政组织(RNAO),流域协作治理效果得到同步提升。与此同时,协作治理效果又反作用于政府间的互动和网络结构调整,协作治理行为与效果之间形成双向互动,流域协作治理的适应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得到有效增强。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动流域协作治理,适时进行纵向干预、加强横向协作、促进多元主体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地方政府协作 网络治理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保护对策
2
作者 张健 杨鑫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新安江流域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区,其水生态系统在提供水质净化、洪水调节、生态栖息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流域内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不断扩展,水生态系统面临诸多威胁,如水污染、生态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新安江流域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区,其水生态系统在提供水质净化、洪水调节、生态栖息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流域内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不断扩展,水生态系统面临诸多威胁,如水污染、生态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本文通过建立科学的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模型,采用多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并探讨了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优化管理等保护对策,以期为流域的可持续管理和水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水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评估 生态保护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和EBKRP算法的新安江流域有效土壤厚度反演
3
作者 王尚晓 张晓东 +6 位作者 张明 牛晓楠 周墨 唐志敏 张洁 宗乐丽 徐帅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目的]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有效土壤厚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植被生长、土壤保持和粮食安全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区,将野外调查数据、地形、岩性和气候等成土因素结合起来,采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回... [目的]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有效土壤厚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植被生长、土壤保持和粮食安全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区,将野外调查数据、地形、岩性和气候等成土因素结合起来,采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回归预测(EBKRP)和随机森林(RF)算法,得到有效土壤厚度反演结果,并分析其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区域平均有效土壤厚度为0.2~0.3 m,城镇建设集中和人类活动密集的盆地和平原区土壤厚度较高,丘陵山地区则较低。(2)从MAE(平均绝对误差)、R^(2)(判定系数)和RMSE(均方根误差)3项精度评价指标来看,RF算法的预测结果明显优于EBKRP算法,而且更能显示出土壤厚度空间异质性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厚度数字制图的效果。(3)有效土壤厚度的估算受地形和气候变量的影响较大,它们分别占变量重要性的46.77%和18.78%。[结论] RF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对区域有效土壤厚度的反演,克服了土壤厚度空间异质性的特点,相较于有限采样的模型更精确,分辨率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土壤厚度 随机森林(RF) 土壤数字制图 经验贝叶斯克里金回归预测(EBKRP)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占云 张露萱 +3 位作者 李福刚 张珏 张玮玮 李强 《干旱气象》 2024年第2期157-165,共9页
新安江流域是传统丰水区,对该区域进行干旱演变规律以及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特征及其响应关系的研究,对于流域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基于新安江流域近63 a的降水和径流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新安江流域是传统丰水区,对该区域进行干旱演变规律以及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特征及其响应关系的研究,对于流域水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基于新安江流域近63 a的降水和径流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SRI),研究不同时间尺度的新安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演变规律,并分析流域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1)1960—2022年新安江流域的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以及21世纪初,2010年至今新安江整体处于水资源丰盈状态,其余时段则干旱与湿润交替发生。(2)近63 a的数据显示,新安江流域总体呈现变湿趋势,干旱事件有所减少。其中冬季和夏季变湿最为明显,且水文角度变湿趋势比气象角度更为明显。(3)新安江流域的水文干旱与气象干旱显著相关,通常在气象干旱发生后1~3个月出现。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在汛期的相关性和响应速度均高于非汛期。因此,应更加关注汛期的流域干旱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标准化径流指数 M-K检验 干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熙 李建松 +2 位作者 刘权毅 张建新 唐心悦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开展生态脆弱性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对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反映流域生态环境的13个指标,构建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SRP),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打分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在500 m×500 m的... 开展生态脆弱性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对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反映流域生态环境的13个指标,构建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SRP),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打分对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在500 m×500 m的栅格尺度下叠加生态红线的划定,对新安江流域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可为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新安江流域整体生态状况良好,极度脆弱区略高于1%,且与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耦合性较好,呈现由中部核心区向周围逐渐衰减的态势;(2)5年间流域生态敏感性向好发展,生态恢复力略有下降,生态压力度维持在稳定态势,整体生态脆弱性结构稳定,脆弱性强度值虽下降了0.12,但86.6%区域的脆弱性等级未发生变化;(3)县域尺度上,脆弱性变化出现“马太效应”,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屯溪区、徽州区和黟县生态脆弱性上升,而生态环境较好的祁门县、休宁县和黄山区生态脆弱性下降;(4)流域生态红线保护区受人类影响较小,基本无极度脆弱区,但仍需加大水源涵养功能保护区的维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模型 生态脆弱性 层次分析法 生态修复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流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宗乐丽 陈孜 +9 位作者 张明 陈宗芳 牛晓楠 唐志敏 周墨 张洁 王尚晓 田福金 张晓东 黄丁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2-1265,共14页
【研究目的】生态资产评估有助于理清区域生态资源本底,为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技术体系,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通过集成土地利... 【研究目的】生态资产评估有助于理清区域生态资源本底,为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技术体系,实施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构建了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指标体系,通过集成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气象、地球化学以及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开展生态资产存量、生态资产质量以及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2020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资产质量等级以良、中为主,分别占比80.96%、10.25%;生态资产存量综合指数为0.77,湿地、森林与园地占主要位置;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334.48亿元,森林资源与水资源价值占比最高,坡度、高程和年降水量为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新安江流域生态资产价值较高,森林与水资源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载体,自然禀赋条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大于社会经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资产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资产质量 地理探测器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新安江流域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的新安江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闵婕 刘晓煌 +6 位作者 肖粤新 李洪宇 雒新萍 王然 邢莉圆 王超 赵宏慧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4-588,共15页
探析碳储量的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对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具有积极反馈作用。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新安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运用PLUS模型预测不... 探析碳储量的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对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具有积极反馈作用。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2020年新安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运用PLUS模型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2040年新安江流域碳储量分布。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研究区的碳储量。2000—2020年,新安江流域建设用地扩张602.707 km^(2),林地、耕地、草地和灌木分别减少615.225 km^(2)、42.640 km^(2)、3.021 km^(2)和0.296 km^(2),碳储量减少4.937×10^(6)t;碳储量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一致,碳储量较高区域的建设用地少、生态用地集聚连片且分布较多。(2)2040年多情景模拟显示,整体土地利用格局一致,局部变化明显。城镇发展、自然发展和耕地保护情景碳储量分别下降7.540×10^(6)t、7.544×10^(6)t和11.302×10^(6)t,其中在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下降最少(7.130×10^(6)t)。(3)碳储量空间分异受地形、生态和人为因素影响。地理探测器表明,NDVI(0.561)和NPP(0.398)的解释力显著高于其他因子,是新安江流域碳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不同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强于单一因子,其中NDVI与坡度的协同影响类型最强(0.652)。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城镇发展和生态保护政策可控制碳储量减少,在未来规划中,应保护生态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扩张,以提高碳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尺度下新安江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於冉 魏靖阳 储昭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新安江流域作为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政策试点,其政策实施对于地区城市整体生态治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分析新安江流域城市政策实施前、中、后期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可为该地区及同类区域生态治理及风险防范提供科学支撑... 新安江流域作为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政策试点,其政策实施对于地区城市整体生态治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分析新安江流域城市政策实施前、中、后期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可为该地区及同类区域生态治理及风险防范提供科学支撑。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寻求评价景观生态风险的最优尺度,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并借助地理探测器计算空间因子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研究区最优研究尺度为粒度70 m、幅度11 km;2000—2020年,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显著降低,较高以上风险区面积大幅缩减,生态风险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程度不断减弱,高值聚集区逐渐减少;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强度与坡度对景观生态风险驱动效应最强,各因子交互探测时可显著提高解释能力。研究区各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显著,需加强对草地、水域景观整体性的维护,进一步加强新安江流域城市生态稳定性,同时应考虑地区用地结构及风险状况,针对性采取风险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演变 地理探测器 新安江流域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产水量长时间序列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9
作者 孙严超 刘道垒 +1 位作者 王伟业 蔡俊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2期169-172,共4页
基于InVEST模型对流域产水量进行量化评估,并利用Theil-Sen+Mann-Kendall的时序变化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异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水量呈“W”型波动变化,高值区集中于流域西北部和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 基于InVEST模型对流域产水量进行量化评估,并利用Theil-Sen+Mann-Kendall的时序变化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分异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产水量呈“W”型波动变化,高值区集中于流域西北部和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及中部地区;趋势分析显示产水量变化以显著上升为主,面积占比达80%以上。林地和耕地作为流域内面积最大的地类,其产水量之和占流域产水总量的90%以上,是流域内产水量贡献最大的地类;年均降水是引起产水量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素,与植被覆盖度和蒸散发的交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千岛湖流域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区,探究其产水量服务对保护水资源安全和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产水量 趋势分析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与FLUS的新安江流域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10
作者 雷蕾 蔡俊 宋小杰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49-359,共11页
为了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并引导城市合理的扩张,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来制定合理的城市开发边界(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UDB)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以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区,从城市扩张以及城市空间演变规律两个角度出发,耦合最小累积阻力(Minimu... 为了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并引导城市合理的扩张,从空间规划的角度来制定合理的城市开发边界(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UDB)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以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区,从城市扩张以及城市空间演变规律两个角度出发,耦合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与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FLUS)模型,以阻力与动力相结合的思路为导向,提出了一种新的UDB划定方法,在划分城市扩张适宜性等级基础上,预测2030年、2040年城市扩张,从而综合划定UDB.结果表明:1)城市扩展模拟的Kappa系数为0.81,总体精度为89.55%,能较好反映未来土地变化情况;2)不同城市扩张幅度不同,扩张明显的为杭州市、衢州市以及金华市;3)融合阻力和动力两种模型划定的UDB,更加符合研究区的空间扩张演变规律,能够真实地展示研究区UDB的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边界 新安江流域 MCR模型 F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外而内:秦汉、孙吴时期新安江流域的政区演变与地域开发
11
作者 卢东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2-83,共12页
中国东南地区虽多为山地、丘陵地形,但气候条件、生物资源较好,很早便出现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秦汉至三国时期,中央王朝的政区设置既是推动其地域开发的重要初始力量,也是衡量其开发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山地广布的新安江流域,... 中国东南地区虽多为山地、丘陵地形,但气候条件、生物资源较好,很早便出现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秦汉至三国时期,中央王朝的政区设置既是推动其地域开发的重要初始力量,也是衡量其开发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山地广布的新安江流域,秦至东汉中后期是其地域开发逐步开展的初始阶段,东汉末年至孙吴时期是其政区体系基本完善、社会经济发展颇具规模的阶段。秦汉及孙吴政权的行政区划设置以及演变、山越势力的兴衰则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表征和表现,也展现了王朝疆域“由外而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秦汉三国时期 地域开发 政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成效与优化对策研究
12
作者 戴红军 《世界生态学》 2024年第2期97-104,共8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中国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是全国第一个跨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对于跨域治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中国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是全国第一个跨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对于跨域治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其成果和不足,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健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科学全面地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等优化对策,以保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长久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安江流域 生态补偿机制 跨域治理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敏感区域目标污染物空间溯源分析——以新安江流域跨省界断面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雪 曹芳芳 +2 位作者 陈先春 王兆军 王玉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14-1720,共7页
基于SPARROW模型,利用新安江流域2009~2010年60个监测站点的TN浓度数据,以及相关污染源及空间属性数据对流域水质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69%的河段TN模拟浓度可以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对跨省界评估断面——街口断面进行TN污... 基于SPARROW模型,利用新安江流域2009~2010年60个监测站点的TN浓度数据,以及相关污染源及空间属性数据对流域水质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69%的河段TN模拟浓度可以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对跨省界评估断面——街口断面进行TN污染源溯源分析,发现上游各子流域的工业源污染对断面污染总量的贡献比例为7.41%,农业源污染贡献比例为57.52%,生活源污染贡献比例为35.07%,且分别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考虑使用该方法为以跨界断面污染物浓度控制为目标的相关削减措施的提出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SPARROW模型 TN污染溯源 跨省评估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态补偿到流域生态共建共享——兼以新安江流域为例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54
14
作者 刘玉龙 阮本清 +1 位作者 张春玲 许凤冉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0期4-8,共5页
针对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中的外部性问题,介绍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我国在生态补偿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是缓解水源涵养区在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中面临的双重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流域... 针对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中的外部性问题,介绍了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和主要特征。分析了我国在生态补偿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是缓解水源涵养区在保护生态和加快发展中面临的双重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流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关键。以新安江流域为例,探讨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提出流域生态共建区和共享区的概念和范围,对建立流域生态共建共享机制的原则和步骤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外部性 共建 共享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群体遗传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华兴 胡玉婷 +3 位作者 段国庆 凌俊 江河 潘庭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50,共8页
为了解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的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采集6个不同地理群体共170个体,采用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b(mtDNA Cyt b)测序方法,研究群体遗传结构以及群体变化的历史动态。研究显示,温州光唇鱼... 为了解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的群体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采集6个不同地理群体共170个体,采用线粒体基因组细胞色素b(mtDNA Cyt b)测序方法,研究群体遗传结构以及群体变化的历史动态。研究显示,温州光唇鱼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群体间检测到了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但由于分化时间较短(上新世晚期),分子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温州光唇鱼约于335万年前发生过群体扩张事件。群体扩张时,全球处于末次冰川时期的早期,群体的扩张并未受到低温的影响,因此,推测新安江流域可能是潜在的冰期避难所。祖籍地重建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温州光唇鱼起源于率水上游和练江上游,经过一系列的群体扩散–隔绝–分化事件,形成现今的分布。原种的鉴定为新安江流域光唇鱼群体保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温州光唇鱼 MTDNA CYTB 群体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帕累托最优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 被引量:40
16
作者 刘玉龙 胡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3-708,共6页
从福祉经济学的角度,借助边际价值的概念,认为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存在的外部性,将会导致流域的经济、环境不能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需要对流域上游保护区进行补偿。分析了3种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方法:对上游给予补贴、在对上游给... 从福祉经济学的角度,借助边际价值的概念,认为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存在的外部性,将会导致流域的经济、环境不能自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此需要对流域上游保护区进行补偿。分析了3种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方法:对上游给予补贴、在对上游给予补贴的同时对下游征税、谈判。以新安江流域为例,对1990—2004年流域上、下游环境保护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对上游给予补贴的同时对下游征税,为使上、下游地区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流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上游地区应获补贴最小为5.2亿元,同等条件下下游地区缴税5.2亿元;通过谈判的方式实现新安江流域的生态补偿,则为使流域整体最优,上、下游可在5.2亿元以上选择合适的补偿量。建议采用谈判的方式在补偿方式和补偿额度上达成一致,使全流域的经济、环境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帕累托最优 外部性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酸化对新安江流域屯溪段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伟 杨雨玲 +7 位作者 董丽丽 黄松 王金币 刘家凯 方杰 陆术伟 高心明 韩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3-322,共10页
为了探讨酸雨引起的水体酸化对新安江流域屯溪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丰度以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该流域3个采样站点以及流域附近一小型人工湖泊内浮游植物(同源性不同)进行调查并模拟酸胁迫(p H值4.50、5.65)处理。经酸化处理24 h后,各... 为了探讨酸雨引起的水体酸化对新安江流域屯溪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丰度以及多样性的影响,对该流域3个采样站点以及流域附近一小型人工湖泊内浮游植物(同源性不同)进行调查并模拟酸胁迫(p H值4.50、5.65)处理。经酸化处理24 h后,各采样站点浮游植物与未经模拟酸雨处理的对照组相比种类及丰度呈降低趋势;较低p H值下(4.50)金藻门、黄藻门种类消失,优势种类硅藻门和绿藻门浮游植物受到的影响较大,种属数降低范围为0%~75%和27.3%~79.2%,蓝藻门受影响较小,裸藻门、甲藻门种属数未受影响;整体上各站点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维纳指数经酸化处理后均呈降低趋势。水体酸化对浮游植物种类与丰度的抑制效应在高NH3-N和总磷水平下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门类浮游植物对酸胁迫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群落组成不同的水体,短期酸化处理都会显著改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降低浮游植物丰度以及多样性。作为长期受酸雨胁迫较为严重的地区,酸雨引起的水体酸化将可能成为影响新安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水体酸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丰度 多样性指数 新安江流域屯溪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经济效应 被引量:30
18
作者 刘聪 张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40-1948,共9页
以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1~2017年中国安徽和浙江省内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定量研究了试点政策对流域上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 以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1~2017年中国安徽和浙江省内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定量研究了试点政策对流域上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表现为相关地区的人均GDP或地区GDP出现了下降,而对流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并无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安江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呈现出了“先增强后减弱”的动态变化规律;此外,机制分析显示5个试点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显著下降,表明“企业退出”是新安江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可为后续制定和实施跨地区水资源保护的利益调配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流域上下游地区 地区经济发展 双重差分法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的新安江流域水质评价 被引量:17
19
作者 田福金 马青山 +1 位作者 张明 唐志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505,共11页
【研究目的】新安江流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科学评价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识别重点污染区域和主要污染因子,可为流域生态环境整治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以新安江流域88个监... 【研究目的】新安江流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科学评价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识别重点污染区域和主要污染因子,可为流域生态环境整治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方法】以新安江流域88个监测点水质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再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及各个监测点的水质综合指数,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绘制了水质综合指数图。【研究结果】88个监测点的水质综合指数范围为0.02~1.313,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以Ⅲ类水为主,且浙江段水质好于安徽段。重点污染区域分布在休宁—歙县—徽州区一带,形成了潜口镇、岩寺镇—三村镇两个污染中心。TN、TP和NH3-N为流域主要污染指标,其中TN为全局型污染物,TP和NH3-N为区域型污染物。【结论】主成分分析和熵权法结合的水质评价模型避免了评价指标的重复性以及权重赋值的主观性,能够有效评估复杂的水环境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熵权法 污染因子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新安江流域 安徽省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润 甘升伟 +1 位作者 石亚东 高怡 《水资源保护》 CAS 2011年第2期91-94,共4页
对新安江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流域取水许可现状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包括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在内的新安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并确定出2010年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各项指标取值,旨在为新安江流域科学实施取水许可管理... 对新安江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流域取水许可现状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包括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在内的新安江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并确定出2010年流域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各项指标取值,旨在为新安江流域科学实施取水许可管理制度提供定量化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流域 取水许可 总量控制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