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现代污染源及其指示植物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袁林喜 龙楠烨 +4 位作者 谢周清 尹雪斌 罗泓灏 徐晓燕 孙立广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20,共12页
分析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78°55′N,11°56′E)煤矿开采区水平剖面12个点位上的三种苔原植物Dicranumangustum(苔藓类植物)、Puccinelliaphryganodes(穗状植物)和Salixpolaris(管状植物)及土壤中10种重金属(Hg、Pb... 分析了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78°55′N,11°56′E)煤矿开采区水平剖面12个点位上的三种苔原植物Dicranumangustum(苔藓类植物)、Puccinelliaphryganodes(穗状植物)和Salixpolaris(管状植物)及土壤中10种重金属(Hg、Pb、Cd、Cu、Zn、Ni、Fe、Mn、As、Se)及S、TOC的含量。结果显示采矿过程中煤层的暴露是本地区的Hg、Cd、S污染的主要来源。三种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苔原植物中苔藓植物Dicranumangustum对重金属元素具有最大的富集能力,位于矿区的Dicranumangustu体内污染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非矿区部分,这也说明该水平剖面上的元素污染是由当地煤矿开采导致的。同时发现,Dicranumangustum体内元素积累和土壤中元素浓度之间沿水平剖面的变化趋势较一致,能较好地反映本地区的污染状况,可以作为污染监测和指示植物。从全球区域对比来看,北极新奥尔松苔藓体内污染水平显著低于邻近的北欧等工业区,但却是北极地区Hg、Cd和S污染最严重地区,同时也比南极地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苔原植物 重金属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MAX-DOAS观测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夏季NO_2的柱浓度与垂直分布 被引量:8
2
作者 罗宇涵 孙立广 +3 位作者 刘文清 谢品华 司福祺 周海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36-2340,共5页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作为一种观测痕量气体成分的地基遥感手段,在反演过程中利用天顶谱扣除了平流层的影响,因而对底层大气的测定较为敏锐。采用地基被动MAX-DOAS在2011年7月5日—8月1日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NO2柱浓度进行...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作为一种观测痕量气体成分的地基遥感手段,在反演过程中利用天顶谱扣除了平流层的影响,因而对底层大气的测定较为敏锐。采用地基被动MAX-DOAS在2011年7月5日—8月1日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NO2柱浓度进行观测。观测期间4个离轴观测角的NO2差分斜柱浓度(DSCDs)结果显示,NO2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底部。观测期间新奥尔松地区NO2的平均混合比为1.023E11molec.cm-3(0~1km),其含量的波动与轮船的化石燃料燃烧和大气光化学反应有关。3km内NO2的垂直分布图显示,NO2主要来自海洋边界层的释放,且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 对流层 MAX-DOAS 北极新奥尔松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在不同环境样品中的浓度及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新东 王艳洁 +4 位作者 那广水 林忠胜 周传光 王震 姚子伟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9-337,共9页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ECD)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表沉积物、苔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样品和空白的回收率分别为69.5%—92.2%(78.8%)、75.1%—112.1%(98.5%)和67.7%—95.1%(79.5%),相...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C-ECD)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表沉积物、苔藓和动物粪便中的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样品和空白的回收率分别为69.5%—92.2%(78.8%)、75.1%—112.1%(98.5%)和67.7%—95.1%(79.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7%、8.0%和11.3%。检测到OCPs中主要的单体是HCHs和DDTs,浓度范围分别为0.86—4.50ng/g(2.24ng/g)和0.22—1.09ng/g(0.55ng/g),其中HCHs主要以α,β异构体为主,二者占HCHs总量的81.6%,DDTs则主要以单体p,p′-DDD为主。样品中PCBs的浓度范围在0.20—3.25ng/g(0.84ng/g)之间,主要由四氯、五氯和六氯代PCBs同类物组成,分别占总量的23.8%、26.7%和32.3%。本文对HCHs和DDTs各组分间的比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PCBs同系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证实大气传输是新奥尔松地区环境中POPs污染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并且POPs污染来源具有相同的输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新奥尔松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古海鸟粪土层的识别 被引量:6
4
作者 袁林喜 罗泓灏 孙立广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81-192,共12页
对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一级海岸阶地上的海蚀凹槽沉积剖面进行沉积岩相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的70—118 cm段显著受到了海鸟粪沉积的影响,为含贝壳的海鸟粪土沉积层。该段粪土沉积层中大多数元... 对采自北极新奥尔松(Ny-lesund)一级海岸阶地上的海蚀凹槽沉积剖面进行沉积岩相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的70—118 cm段显著受到了海鸟粪沉积的影响,为含贝壳的海鸟粪土沉积层。该段粪土沉积层中大多数元素的浓度随深度表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其中TOC、TN、Se、Sr、CaO、Pb、As、Zn等元素含量在深度剖面上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垂向变化趋势。对粪土层的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浓度剖面上具有较好协同关系的上述元素组合与海鸟粪有机质的输入密切相关,这些具有显著地球化学性质差异的元素共生组合是北极新奥尔松粪土沉积层的生物地球化学组合的标型特征,它们的含量变化主要受控于海鸟粪对沉积物的影响程度。海鸟粪土生物地球化学标型组合特征的识别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12—4 ka B.P.的海鸟生态系统和气候演化记录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古海蚀凹槽 粪土层 同位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Austre Lovénbreen冰川退缩迹地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组成与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姚轶锋 曹叔楠 +1 位作者 彭方 李承森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2-368,共7页
为开展新奥尔松地区苔原植物生长和植被演替对冰川退缩响应的研究,在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简称A冰川)前沿不同年代冰缘线附近布设了植被样方,调查了样方内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A冰川1990年冰缘线代表植被演替的初始... 为开展新奥尔松地区苔原植物生长和植被演替对冰川退缩响应的研究,在Austre Lovénbreen冰川(简称A冰川)前沿不同年代冰缘线附近布设了植被样方,调查了样方内植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A冰川1990年冰缘线代表植被演替的初始阶段,样方内仅出现先锋植物挪威虎耳草(Saxifraga oppositifolia);(2)1936年冰缘线代表冰川退缩长达75年后植被发育的情况,样方内植物种类和个体数明显增多,植被群落以木本植物极柳(Salix polaris)和草本植物黄葶苈(Draba bellii)为主,地衣以寒生肉疣衣(Ochrolechia frigida)和鸡皮衣(Pertusaria sp.)等壳状地衣为主;(3)随着冰川迹地形成时间更长,植被趋向成熟阶段发展,样方内极柳占绝对优势,地衣的物种多样性和盖度显著增加,出现雪黄岛衣(Flavocetraria nivalis)和刺岛衣(Cetraria aculeata)等叶状地衣。初步结果表明冰川退缩迹地上的物种更替明显,群落结构发生着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Austre Lovenbreen冰川 冰川退缩 植被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5
6
作者 夏重欢 谢周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03-1008,共6页
分析了北极新奥尔松地区伦敦岛的湖泊沉积物L1的16种元素(Hg、Se、Cd、As、Cu、Zn、P、Fe、Ti、K、Mn、Ca、Mg、Na、Si、Al)及TOC(总有机碳)的含量.结果表明:沉积物表层5 cm部分Hg、Se、Cd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主要是由20世纪以来新奥尔... 分析了北极新奥尔松地区伦敦岛的湖泊沉积物L1的16种元素(Hg、Se、Cd、As、Cu、Zn、P、Fe、Ti、K、Mn、Ca、Mg、Na、Si、Al)及TOC(总有机碳)的含量.结果表明:沉积物表层5 cm部分Hg、Se、Cd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主要是由20世纪以来新奥尔松煤矿开采活动引起的;而5 cm以下部分属于自然沉积.同时,发现最表层的Hg、Se、Cd含量有降低趋势,很可能是新奥尔松煤矿的关闭导致煤灰沉积的减少.计算了ICV等元素比值,其结果揭示了新奥尔松地区的化学风化作用十分微弱,过去几千年来,该地区气候环境经历了相对暖湿-寒冷-相对暖湿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湖泊沉积物 地球化学元素 重金属 化学风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奥尔松科学营地
7
作者 罗玮 《自然与科技》 2010年第6期20-22,共3页
从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依尔宾沿着西斯匹次卑尔根岛西岸飞行20分钟,星星点点的各色北欧小房跃入眼帘。这里就是人类最北端的科学营地,地处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分的新奥尔松。
关键词 新奥尔松 科学 西岸 星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海平面变化和陆地垂直运动分析
8
作者 金波文 王慧 +2 位作者 张建立 李欢 刘秋林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水增温膨胀、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导致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现保存有典型的极地原始生态系统,客观准确地分析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以更好地为该地区自然生态... 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水增温膨胀、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导致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现保存有典型的极地原始生态系统,客观准确地分析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以更好地为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基础。联合利用卫星高度计、验潮站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资料分析新奥尔松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的线性趋势和季节性规律,通过同时段资料(1993−2018年)的分析显示,该地区地壳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8.09±0.19 mm/a;验潮站相对海平面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7.31±0.36 mm/a;利用地壳运动修正后的绝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0.78±0.41 mm/a,低于全球同期水平,与卫星高度计观测的绝对海平面变化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二者相差0.23±0.46 mm/a。在进行区域海平面变化分析时,可利用GNSS修正验潮站相对海平面获得该区域的绝对海平面变化。利用修正后的海平面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新奥尔松地区海平面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每年10−11月为季节高海平面期,3−4月为季节低海平面期。通过海表面温度与海平面的相关性分析认为,随着海表面温度变化,海平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验潮站 卫星高度计 GNSS 海平面变化 垂直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挪威 新奥尔松——中国首建北极科学考察站
9
作者 海潮 《海洋世界》 2004年第3期4-5,共2页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将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78°55′N,11°56′E)建立,计划于2004年3月举行考察站落成典礼并投入运行。来自国家海洋局的这一则讯息表明。
关键词 北极科学考察站 可持续发展 海洋监测 挪威 新奥尔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土壤及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洁 韩俊丽 +4 位作者 明红霞 赵小慧 石岩 关道明 樊景凤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4-280,293,共8页
以2010年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从新奥尔松地区采集的2个土壤和8个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培养方法及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对从10个站位分离出的343株细菌进行菌落特征分析,选取47株代表性... 以2010年中国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从新奥尔松地区采集的2个土壤和8个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培养方法及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对从10个站位分离出的343株细菌进行菌落特征分析,选取47株代表性细菌进行16S r 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47株细菌归属于4个门,6个纲,18个属和29个种。在属水平上,芽孢杆菌纲细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共6个属;在菌株数量上,γ-变形菌纲属于优势类群,共27株,分属于13个种。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可培养细菌在海洋沉积物、湖泊沉积物、河流沉积物及土壤中的种属构成存在差异,其中海洋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最为丰富,而湖泊沉积物中细菌多样性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奥尔松 土壤及沉积物 16S rRNA测序 细菌多样性
原文传递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海平面变化和陆地垂直运动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波文 王慧 +2 位作者 张建立 李欢 刘秋林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3-509,共7页
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水增温膨胀、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导致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现保存有典型的极地原始生态系统,客观准确地分析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以更好地为该地区自然生态... 近百年来,全球正经历着以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变化,海水增温膨胀、陆地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导致全球海平面持续上升。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现保存有典型的极地原始生态系统,客观准确地分析该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以更好地为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基础。联合利用卫星高度计、验潮站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观测资料分析新奥尔松地区的海平面变化的线性趋势和季节性规律,通过同时段资料(1993-2018年)的分析显示,该地区地壳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8.09±0.19)mm/a;验潮站相对海平面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7.31±0.36)mm/a;利用地壳运动修正后的绝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0.78±0.41)mm/a,低于全球同期水平,与卫星高度计观测的绝对海平面变化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二者相差(0.23±0.46)mm/a。在进行区域海平面变化分析时,可利用GNSS修正验潮站相对海平面获得该区域的绝对海平面变化。利用修正后的海平面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新奥尔松地区海平面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每年10月-11月为季节高海平面期,3月-4月为季节低海平面期。通过海表面温度与海平面的相关性分析认为,随着海表面温度变化,海平面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验潮站 卫星高度计 GNSS 海平面变化 垂直运动
原文传递
北极新奥尔松全新世冰碛物物理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子洋 闫明 +3 位作者 刘连文 孟先强 何同 季峻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3-306,共14页
冰碛物是全球的一个主要粉尘源,联系着全球气候、大气气溶胶、海洋元素和生产力的变化。过去对粉尘,特别是沙漠、黄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纬度地区,但对来自高纬度的冰川粉尘研究较少。为了解现代高纬度冰缘环境下冰川作用、搬运作用... 冰碛物是全球的一个主要粉尘源,联系着全球气候、大气气溶胶、海洋元素和生产力的变化。过去对粉尘,特别是沙漠、黄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纬度地区,但对来自高纬度的冰川粉尘研究较少。为了解现代高纬度冰缘环境下冰川作用、搬运作用和化学风化对冰碛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本文以北极新奥尔松Austre Lovenbreen冰川(简称A冰川,下同)深度小于5cm的冰碛物(包括小冰期冰碛物和冰沼土)≤2mm组分为对象,测定了小冰期(Little lce Age,简称LIA)冰碛物和冰沼土的粒径、磁化率以及元素组成。研究表明:1)A冰川冰碛物粒径组成以砂级为主(〉63μm)、粉砂级次之(2~63μm)、粘粒最少(〈21μm)。A冰川冰碛物大部分呈双峰或多峰特征,LIA冰碛物典型双峰峰值为10~30μm和100~200μm;冰沼土为30~60μm和300~450μm。近岸L1A冰碛物和冰沼土相对冰川末端LIA冰碛物具有较粗的平均粒径及较高的正偏度,表明其在沉积之后受搬运作用影响损失了细组分。2)A冰川冰碛物磁化率介于5.5×10^-8~11.4×10^-8m3/kg之间,平均值为7.7×10^-8m3/kg。LIA冰碛物磁化率与总铁含量呈正相关,主要受母岩和搬运作用制约,未受成壤作用影响。3)A冰川冰沼土与LIA冰碛物相比,富Si,但贫Al、Fe、K、Ca、Mg等元素;LIA冰碛物平均化学组成与洛川黄土和上部大陆地壳(Upper Continental Crust,简称UCC)非常接近。A冰川冰碛物CIA平均值为58.57,反映冰缘环境较弱的化学风化条件。A冰川冰碛物CIA值集中分布在UCC至黄土的平均化学组成风化趋势线上,证明了黄土粉尘起源于由一系列的冰川和高山作用产生的沉积物的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弱风化的冰缘环境下,CIA值能从整体上反映LIA冰碛物和冰沼土的化学风化差异,但对沉积年龄小的LIA冰碛物而言,搬运作用引起的粒度组成差异和相应的不同矿物类型和含量的改变或是CIA值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新奥尔松 Austre Lovenbreen冰川 冰碛物 粉尘 元素 粒径 磁化率
原文传递
在斯瓦尔巴特群岛新奥尔松中国北极黄河站对大气热层中性风场的首次观测
13
作者 张虹 艾勇 +1 位作者 张燕革 胡国元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64-1164,共1页
武汉大学自发研制的全天空法布里-珀罗干涉测风仪主要用于对大气热层的中性风场进行观测,在2010年的11月运往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新奥尔松,安装在中国北极黄河站,并且已经展开了持续两个冬季极夜条件下的观测任务.如图1(a)所示,干涉... 武汉大学自发研制的全天空法布里-珀罗干涉测风仪主要用于对大气热层的中性风场进行观测,在2010年的11月运往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新奥尔松,安装在中国北极黄河站,并且已经展开了持续两个冬季极夜条件下的观测任务.如图1(a)所示,干涉测风仪主要由高透光率的Dome罩、鱼眼镜头、场镜、法布里-珀罗标准具和1台科学级液态氮制冷CCD相机以及相应的滤波片等组成.图1(b)为放置测风仪的黄河站顶楼的观测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奥尔松 观测 黄河 风场 中性 热层 大气 北极
原文传递
世界上最北的小镇——新奥尔松
14
作者 张武昌 《中学科技》 2014年第1期2-5,共4页
北纬79° 非常幸运,我申请到2013年7月去北极黄河站进行考察的机会。6月30日,我们一行12名队员从北京出发,先后在法兰克福、奥斯陆、特隆姆瑟、朗伊尔等多个城市转机。
关键词 新奥尔松 小镇 世界 法兰克福 北极
原文传递
中国人的第一个北极科考站
15
作者 高登义 《自然与科技》 2011年第4期44-46,共3页
2002年7月30日,中国人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宾(Longyearbyen)落成;2004年7月28日,我国政府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Ny-°Aolesund)建立了中国北... 2002年7月30日,中国人的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宾(Longyearbyen)落成;2004年7月28日,我国政府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Ny-°Aolesund)建立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建立中国的北极科学考察研究站,是中国科学家从事北极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正如中国南极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南极科学站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人 科学探险 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家 新奥尔松 研究站 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高纬度苔原CO_(2)净通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16
作者 陈清清 包韬 +1 位作者 朱仁斌 徐华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2-495,共14页
北极夏季无冰区苔原CO_(2)的释放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2008年7月26日—8月5日)期间,采用密闭箱法在北极新奥尔松(Ny-Ålesund)黄河站区附近的鸟类保护区苔原(Tundra in Seabird Sanctuary,TSB)、普通... 北极夏季无冰区苔原CO_(2)的释放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2008年7月26日—8月5日)期间,采用密闭箱法在北极新奥尔松(Ny-Ålesund)黄河站区附近的鸟类保护区苔原(Tundra in Seabird Sanctuary,TSB)、普通海滩苔原(Tundra in Non-seabird Colony,TNS)和两者间的过渡苔原(Tundra in Transition Zone,TTR)监测CO_(2)净通量(Net CO_(2)Fluxes,NEE)空间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鸟类保护区苔原TSB的平均NEE为(–39.0±6.0)mg·m^(–2)·h^(–1),为CO_(2)吸收汇,且对CO_(2)的吸收随着植被覆盖度和海鸟活动强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强;普通海滩苔原TNS和过渡苔原TTR的平均NEE分别为(12.0±6.3)mg·m^(–2)·h^(–1)和(40.5±29.3)mg·m^(–2)·h^(–1),均为CO_(2)净排放源。普通海滩苔原TNS的CO_(2)排放强度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和地势增高而增强;过渡苔原TTR中高地苔原区的平均NEE为(106.4±23.1)mg·m^(–2)·h^(–1),为CO_(2)强排放源;而泥炭苔原区的平均NEE为(–58.3±9.5)mg·m^(–2)·h^(–1),为CO_(2)强吸收汇。苔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对苔原NEE有重要影响,鸟类保护区苔原TSB和普通海滩苔原TNS的NEE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4,P=0.003)。鸟类保护区苔原TSB的NEE与土壤温度弱正相关(r=0.32,P=0.06),与NH4+-N(P<0.05)和NO_(3)^(–)-N(P<0.05)含量均显著负相关。在全球变暖的驱使下,不同地形地貌和海鸟活动特征的北极苔原区域CO_(2)排放的复杂性将显著增强,对全球碳循环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也将为此提供科研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净通量 北极 新奥尔松 高纬度苔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举行极地研究探险活动以纪念日本南极观测60周年
17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4期I0049-I0049,共1页
今年是日本南极观测60周年,北极新奥尔松基地建站25周年纪念。为此,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NIPR)举办以下的极地研究探险活动,其中,2016年8月6日NIPR举办“极地研究探险”展,开放通常不对外的低温室和分析设备供游客参观。
关键词 探险活动 日本国 研究所 极地 观测 南极 新奥尔松 分析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昭和基地大气中的CO2浓度突破400ppm
18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4期I0037-I0038,共2页
日本第57次南极观测队,2016年5月14日在昭和基地观测到大气中的CO2浓度突破400ppm(毫克/每立方)。这是从1984年开始观测以来的最大值。并且,6月份的月平均浓度达到400.51ppm。北极新奥尔松4年前曾达到了400ppm。昭和基地大气中的... 日本第57次南极观测队,2016年5月14日在昭和基地观测到大气中的CO2浓度突破400ppm(毫克/每立方)。这是从1984年开始观测以来的最大值。并且,6月份的月平均浓度达到400.51ppm。北极新奥尔松4年前曾达到了400ppm。昭和基地大气中的CO2浓度突破400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大气 日本 平均浓度 新奥尔松 观测 最大值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北极考察站建站25年
19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4期I0027-I0027,共1页
位于挪威斯瓦尔巴德新奥尔松地区的德国北极考察站—Koldewey考察站自1991年8月10日建成后开始投入使用。25年前,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亥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AWI)前任董事Gotthilf Hempel教授和RainerPaulenz博士,以... 位于挪威斯瓦尔巴德新奥尔松地区的德国北极考察站—Koldewey考察站自1991年8月10日建成后开始投入使用。25年前,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亥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AWI)前任董事Gotthilf Hempel教授和RainerPaulenz博士,以及德国联邦教育和科研部(BMBF)国务秘书贝恩德·诺伊曼(BemdNeumann)先生共同开启了这座建在斯瓦尔巴的德国北极考察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察站 德国 北极 建站 新奥尔松 亥姆霍兹 研究所 魏格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北极科考见闻(五)——写给青少年朋友们的科普读物
20
作者 肖燕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年第19期121-122,共2页
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黄河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距北京的直线距离约5980公里,在2004年建成.中国在北极建立考察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极大地提高了... 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黄河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距北京的直线距离约5980公里,在2004年建成.中国在北极建立考察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极地科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读物 北极 青少年 新奥尔松 地理坐标 中国 考察站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