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揿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利君 高蓉 +2 位作者 李露 李冬梅 张怀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评估新型揿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021年11月—2022年6月),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 目的评估新型揿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021年11月—2022年6月),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新型揿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白天嗜睡、睡时打鼾、鼾声停止呼吸暂停等)评分变化及微觉醒指数(micro arousal index,MAI)、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变化、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变化、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6.67%,23/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白天嗜睡、睡时打鼾、鼾声停止呼吸暂停等)评分、MAI及AHI指数、ESS评分、IL-6及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白天嗜睡、睡时打鼾、鼾声停止呼吸暂停等)评分、MAI及AHI指数、ESS评分、IL-6及hs-CRP、TNF-α水平均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白天嗜睡、睡时打鼾、鼾声停止呼吸暂停等)评分、MAI及AHI指数、ESS评分、IL-6及hs-CRP、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揿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显著,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新型揿针 疗效 炎性因子 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揿针结合彭氏眼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曲笛 关丽君 董顶宝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揿针结合彭氏眼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二病区收治的痉挛型脑瘫并伴有智力低下患儿40例,按就诊先后次序及家长意愿接受眼针治疗... 目的观察新型揿针结合彭氏眼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合并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二病区收治的痉挛型脑瘫并伴有智力低下患儿40例,按就诊先后次序及家长意愿接受眼针治疗与否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与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眼针治疗。3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及发育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18/2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育商值、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揿针结合彭氏眼针疗法简单,好操作,且更容易为家长及患儿接受,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新型揿针 彭氏眼 智力障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揿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清玲 《四川中医》 2017年第6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并评价新型揿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将10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揿针组(52例)采用清铃揿针,根据部位选择型号,一般耳穴选0.2mm×0.9mm,头面及四肢选0.2mm×1.5mm,取穴交感、心、内关、安眠等埋针治... 目的:观察并评价新型揿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将10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揿针组(52例)采用清铃揿针,根据部位选择型号,一般耳穴选0.2mm×0.9mm,头面及四肢选0.2mm×1.5mm,取穴交感、心、内关、安眠等埋针治疗;针刺组(52例)采用华佗牌针灸针0.25mm×40mm,取穴神门、三阴交、太溪等行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1、2疗程针刺组临床疗效及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改善优于揿针组(P<0.05);治疗后3疗程及治疗结束后随访,两组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研究表明新型揿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揿针 围绝经期 失眠
原文传递
新型揿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嗜睡症状疗效观察
4
作者 高蓉 刘艳骄 +1 位作者 李冬梅 张怀玲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嗜睡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四川省内江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睡眠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OSAHS患者38例...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嗜睡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四川省内江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睡眠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OSAHS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清铃揿针在天突、廉泉穴埋针,24 h/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测量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AHI和ESS评分明显下降,LSaO_(2)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型揿针天突、廉泉穴埋针可改善OSAHS嗜睡症状,减轻夜间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揿针 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嗜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慧教授新型揿针配合中药治疗声带小结息肉经验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彩莹 梁姣 +2 位作者 周亚楠 王林林 谢慧 《四川中医》 2016年第2期11-13,共3页
声带小结、息肉属于祖国医学久瘖的范畴,谢慧教授在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中,善于针药合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对于声带小结、息肉的治疗,除中药汤剂治疗以外,加以新型揿针,局部与全身取穴相结合,发现疗效较佳。
关键词 声带小结 声带息肉 新型揿针 药合用
原文传递
温针电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古楠 袁宏伟 +1 位作者 赵宪明 王皓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7期981-983,988,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电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温针电针,试验组使用温针电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间隔1天,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采用Womac膝骨关节炎指数作为临床观... 目的观察温针电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温针电针,试验组使用温针电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间隔1天,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采用Womac膝骨关节炎指数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关节僵硬程度评分及总分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除了僵硬程度评分(P>0.05)外,其余程度评分试验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温针电针联合揿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明显降低膝骨关节炎Womac指数,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新型揿针 Womac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揿针联合穴位贴敷预防全麻手术术后恶心呕吐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强晴 郭建邦 +2 位作者 李晓彬 潘航 陈学思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9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揿针联合穴位贴敷预防全麻手术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本院行骨科全麻手术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95)和对照组(n=90)。术后2 h,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 目的:观察新型揿针联合穴位贴敷预防全麻手术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本院行骨科全麻手术患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95)和对照组(n=90)。术后2 h,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给予新型揿针联合穴位贴敷。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术后48 h生活质量和对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满意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6、12、24 h恶心发生率分别为0、0、1.1%均低于对照组的8.9%、7.8%、7.8%(P<0.05);试验组术后6、12、24 h呕吐发生率为0、1.1%、0均低于对照组的10.0%、8.9%、7.8%(P<0.05)。试验组术后48 h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5.2±3.6)分高于对照组的(68.4±4.5)分(P<0.05)。试验组对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满意率为97.9%(93/95)高于对照组的81.1%(7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揿针联合穴位贴敷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揿针 穴位贴敷 全麻手术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撳针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障碍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黄彬洋 何延智 +3 位作者 刘晓瑞 陈莎莎 张姗姗 刘孝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9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撳针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障碍疗效。[方法]使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抗感染、神经营养等。对照组16例低频电刺激,电脉冲频50Hz,电流强度根据患者... [目的]观察新型撳针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障碍疗效。[方法]使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2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抗感染、神经营养等。对照组16例低频电刺激,电脉冲频50Hz,电流强度根据患者主观感觉,以最大耐受程度确定,<50mA,20min/次,1次/d。治疗组16例根据患者胖瘦选用撳针型号,一般躯干部0.3~0.9,腹部0.9~1.5,四肢选用0.6~1.2,根据相应脊髓神经支配区域,取受损脊髓节段上、下端督脉经穴及夹脊穴,上肢瘫痪加肩臑、臂偶、曲池、外关、手三里、合谷等穴,下肢瘫痪加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穴,大小便障碍加肾俞、次髎、膀胱俞、气海、关元等穴等进行撳针埋针治疗,1换/d;低频电刺激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ASIA伤损分级、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撳针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后感觉功能障碍 新型 低频电刺激 ASIA伤损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揿针应用于小儿弱视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游旭利 汪娟 章蓉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究新型揿针在小儿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的弱视患儿按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将其按先后顺序分为三组,其中第一组为对照组1,第二组为对照组2,第三组为试验组。对照组1采用弱视综合疗... 目的探究新型揿针在小儿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的弱视患儿按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并将其按先后顺序分为三组,其中第一组为对照组1,第二组为对照组2,第三组为试验组。对照组1采用弱视综合疗法;对照组2采用弱视综合疗法+毫针针刺治疗;试验组采用弱视综合疗法+新型揿针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患者总满意度为100%,患者依从性为92.85%;对照组(1)总有效率为82.14%,患者总满意度为92.85%,患者依从性为92.85%;对照组(2)有效率为92.85%,患者满意度为89.28%,患儿依从性为72.43%。将三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揿针作为中医创新技术,应用于眼科小儿弱视,其治疗效果与毫针针刺效果相当,比单纯的综合疗法较好,但其安全度较高、患儿家长满意度较高、患儿依从性较好。可在临床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既体现中医特色,又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揿针 眼科 小儿弱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生化汤配合新型揿针治疗产后子宫复旧及乳汁分泌的疗效研究
10
作者 沈世英 曾令先 《进展》 2022年第15期154-155,共2页
目的:观察加减生化汤配合新型揿针治疗产后子宫复旧及乳汁分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缩宫及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产后第48小时后... 目的:观察加减生化汤配合新型揿针治疗产后子宫复旧及乳汁分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缩宫及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产后第48小时后常规服用生化汤加减,3剂,并配合新型揿针埋针治疗3天。于术后第5天、第7天、第15天评估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并记录两组产妇恶露干净的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后恶露干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恶露不绝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无论是术后第5天、7天、还是15天,乳汁分泌充足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一时间段乳汁分泌不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减生化汤配合新型揿针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及乳汁分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生化汤 新型揿针 子宫复旧 乳汁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揿针埋针联合头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刘蕾 刘思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论新型揿针埋针联合头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痉挛型脑瘫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新型揿针埋针与头针针刺,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 论新型揿针埋针联合头针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痉挛型脑瘫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合新型揿针埋针与头针针刺,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shworth评分(包括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均低于对照组,PDMS评分(包括抓握能力、视觉-运动综合能力)、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方面的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各方面的PSQ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痉挛型脑瘫患者之中,联合新型揿针埋针和头针针刺治疗,整体疗效可观,利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揿针 痉挛型脑瘫 日常生活能力 肌群肌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