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国际主义理念与中国对外政策的选择 被引量:8
1
作者 唐志君 《理论月刊》 2006年第11期48-50,共3页
新国际主义是在全球化背景及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主题下的国际主义,其基本理念和内涵是淡化意识形态纷争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对抗,通过参与国际体系、国际机制及区域共同体的构建,在民族利益、自尊与人类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之间谋求最大限... 新国际主义是在全球化背景及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主题下的国际主义,其基本理念和内涵是淡化意识形态纷争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对抗,通过参与国际体系、国际机制及区域共同体的构建,在民族利益、自尊与人类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之间谋求最大限度的安全、合作、共赢。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和平主义传统,倡导共同安全的新安全观,使全球范围的合作与地区层面的共同体构建并举,政治外交与经济外交并重,自我发展与“睦邻、安邻、富邻”协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际主义 对外政策 安全 合作 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的新国际主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马玉阶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3-917,共5页
全球化下的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为全球资本主义。探索资本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现实路径,需要我们立足中国,胸怀"天下",以世界历史理论的视野,深刻反思现实,处理好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天下主义与国际主义... 全球化下的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为全球资本主义。探索资本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现实路径,需要我们立足中国,胸怀"天下",以世界历史理论的视野,深刻反思现实,处理好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天下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国际主义"发展理念和外交方略,以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发展,促使世界历史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民族主义 天下主义 新国际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 被引量:48
3
作者 秦亚青 朱立群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5期21-27,共7页
新国际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国际主义。加入国际体系与国际制度,寻求合作共赢,参与建构地区共同体,是新国际主义的基木理念。中国外交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国际主义内涵,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顺利发展,也有助于巩固中国政治的合... 新国际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国际主义。加入国际体系与国际制度,寻求合作共赢,参与建构地区共同体,是新国际主义的基木理念。中国外交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国际主义内涵,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顺利发展,也有助于巩固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中国作为迅速发展的国家,需要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摈弃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担负国际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际主义 参与国际体系 合作共赢 区域共同体建构
原文传递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 被引量:23
4
作者 郭树勇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52,共10页
需要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不仅指制度力量与文化力量,还包括国际认同、话语实践以及外交艺术。它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化、制度化与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在外交方面往往与国际主义路... 需要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不仅指制度力量与文化力量,还包括国际认同、话语实践以及外交艺术。它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化、制度化与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在外交方面往往与国际主义路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主义曾经为20世纪中国的大国成长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中仍然是软实力外交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战略 新国际主义 软实力 大国成长
原文传递
关于“新国际主义”的方法论辨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叶险明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25,共9页
我们应确立的"新国际主义"有四个相互联系方面的特征:不是简单地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口号打出去,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内在的价值诉求;不以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现作为直接目标,而注重加强同健康的、开放的、理性的民族主义的联... 我们应确立的"新国际主义"有四个相互联系方面的特征:不是简单地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口号打出去,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内在的价值诉求;不以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现作为直接目标,而注重加强同健康的、开放的、理性的民族主义的联盟,把其关照点集中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和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斗争上,创造有利于和谐世界产生的因素、条件和关系;在国际社会生活中坚持和贯彻意识形态可超越性与不可超越性的辩证法,避免不必要的意识形态的争论,求同存异;以推动"全球问题"的解决为己任。为了从学理上搞清楚这方面问题,就必须从方法论层面上对民族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关系、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国际主义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国际主义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加以批判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际主义 民族主义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原文传递
新国际主义想象:实现中国软实力升级换代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树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2-27,共6页
新国际主义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要将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结合,引导中国实现大国社会性成长,谨防陷入大国物质主义的陷阱。积极建设必要的国际性协商平台,向国际社会提供全球治理公... 新国际主义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上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要将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结合,引导中国实现大国社会性成长,谨防陷入大国物质主义的陷阱。积极建设必要的国际性协商平台,向国际社会提供全球治理公共物品的理念和制度,在共同利益、共同命运和共同责任的驱使下,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形成治理全球性问题的国际统一战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际主义 例外主义 社会性成长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主义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爱敏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29-35,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淡化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观、"国际关系民主化"理念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主张开辟国际交往新局面,以"和谐世界"理念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主义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淡化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观、"国际关系民主化"理念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主张开辟国际交往新局面,以"和谐世界"理念与"新国际主义"思潮打通与主流国际社会的融合路径,再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动引领国际交往价值观导向的逐步推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思想实现了从阶级性质的国际主义向共同体性质的国际主义的转换和蜕变。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思想体系已基本形成,其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于向世界人民昭示了中国人民对未来人类社会共同体走向的科学判断和坚定抉择,在"阶级联合"直接通向"自由人的联合"道路基本封闭的21世纪,开辟了通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迂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新国际主义 和谐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新国际主义与中国深化自由贸易区(FTA)战略的机遇 被引量:1
8
作者 邱龙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5,共10页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融入国际体系与国际制度,积极寻求国家和地区间合作共赢,参与建构地区共同体的新国际主义概念和内涵对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经济全球化是...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融入国际体系与国际制度,积极寻求国家和地区间合作共赢,参与建构地区共同体的新国际主义概念和内涵对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具有重大意义。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由之路,深化自由贸易区(FTA)战略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当下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行为和中美贸易摩擦、两国竞争加剧的有力应对。中国是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因此,如何在"新国际主义"的制度内涵、利益内涵、观念内涵三个维度,为中国深化FTA战略实施做出正确选择提出可行性参考,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新国际主义 国际贸易制度 自由贸易区战略
原文传递
程恩富、戴圣鹏: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新国际主义
9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66-167,共2页
我国《宪法》规定:“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 我国《宪法》规定:“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际主义 程恩富 文化交流 互利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民族经济 霸权主义 外交关系
原文传递
新国际主义——来自荷兰的报道
10
作者 克里斯托芬.弗伦奇 特里厄.舒尔塔 +1 位作者 朱海龙 忆庭 《世界美术》 1993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失去直接资助的情况下,荷兰艺术家正学着进出活跃的市场、寻找各种基金和越来越国际化。
关键词 新国际主义 活跃的市场 艺术品市场 艾克 博伊于斯 莱克 艺术博物馆 艺术基金会 艺术体系 集合艺术
原文传递
“气候政治”与新国际主义
11
作者 吴强 《环球财经》 2010年第1期32-33,共2页
欧盟提供了一个政治样板,一个超国家的政治实体,而且这个政治实体并不局限于欧盟本身。
关键词 政治实体 新国际主义 气候 欧盟
原文传递
赫鲁晓夫时期的新国际主义转向研究
12
作者 徐燕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年第4期175-176,共2页
在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在许多方面脱离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向一种新的形式转变,显示出了向新国际主义转化的取向。在理论和实践上,赫鲁晓夫都取得了向新国际主义转向的部分成就,但是由于时代... 在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在许多方面脱离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向一种新的形式转变,显示出了向新国际主义转化的取向。在理论和实践上,赫鲁晓夫都取得了向新国际主义转向的部分成就,但是由于时代条件和客观环境限制,成果有限。虽然前苏联已经解体,但对其历史轨迹的研究,尤其是转折性变化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发现更多寻找历史规律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国际主义 新国际主义 “三和路线”
原文传递
传统国际主义的实践困境及其当代转型
13
作者 朱建田 《前沿》 2017年第1期31-34,共4页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马克思主义政党领袖根据时代特征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分别提出了目标旨趣相同、具体内容有别的国际主义思想。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传统国际主义因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明确的世界...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马克思主义政党领袖根据时代特征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分别提出了目标旨趣相同、具体内容有别的国际主义思想。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传统国际主义因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明确的世界革命旨趣和鲜明的阶级指向性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而日益陷入实践困境。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从低调意识形态差异到高扬民族国家利益、从扬弃世界革命目标到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从弃置两极对抗模式到推动多边主义合作的路径选择,实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从传统形态向当代形态的转换,并由此开拓了政党外交和国家外交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历史嬗变 实践困境 新国际主义
原文传递
“后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传播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怀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本文选择西方全球化理论家最有代表性的全球化定义,沿着世界市场和世界传播的无限扩展这两个维度,对全球化的本质特征、逻辑起点、运动过程和动力转换进行了分析,指出以西方化为特征的全球化已经走到了终点,世界进入"后全球化时代&... 本文选择西方全球化理论家最有代表性的全球化定义,沿着世界市场和世界传播的无限扩展这两个维度,对全球化的本质特征、逻辑起点、运动过程和动力转换进行了分析,指出以西方化为特征的全球化已经走到了终点,世界进入"后全球化时代"。以推进西方现代性为核心的全球化已经终结,世界将进入以新兴市场国家发展需求为内生动力的全球合作时代。全球化延续了"冷战思维",在这个新的"后全球化时代",与冷战时期和全球化时代相比,意识形态的对抗性可能减弱,为多元文化的多主体交流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全球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领域突破"美国/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有可能不再以"挑战"的姿态出现,新的、真正的多元文化、多主体平等交流传播的话语体系有可能成为主流话语。虽然目前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普遍抬头,但不会影响世界文化多元、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后全球化时代"存在更为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传播 文化传播 新国际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社会改革家简·亚当斯的和平主义思想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淑华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5-60,共6页
简·亚当斯不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妇女社会改革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国际和平主义者。其和平主义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到康德、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更与其国内社会改革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亚当斯的和平理想不是单纯没有战争的&qu... 简·亚当斯不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妇女社会改革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国际和平主义者。其和平主义思想的形成不仅受到康德、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更与其国内社会改革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亚当斯的和平理想不是单纯没有战争的"消极和平",而是整个国际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和平"。她主张用政治、法律手段及道德力量解决国际问题,强调妇女在维护和平方面的特殊作用。这些思想在今天的世界仍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简·亚当斯 和平思想 积极和平 新国际主义 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自由国际主义与美国大战略的思想转向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志立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曾在美国得势,一度成为美国战略的主要思想基础。然而,新保守主义在伊拉克战争中受到重挫,陷入低谷,美国大战略的思想基础转向何处?新自由国际主义很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新自由国际主义一方面秉承自由国际主义传统,主张在民主自由国家之间建立以国际机制为基础、以权力为支撑、以大国自律为条件,以开放经济、集体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秩序;另一方面将一些现实主义的特点糅合进去,在强调宪政制度的同时,也重视权力和国家利益。2002年启动的普林斯顿计划根据美国国际安全环境新特点和美国传统的国际秩序理想,提出了美国未来的安全大战略。从理论背景和实际内容来看,普林斯顿计划带有新自由国际主义战略的思想烙印,体现了国际宪政秩序、权力的自我克制、多边机制下使用武力、多边整合大国关系等新自由国际主义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国际主义 美国 大战略 国际秩序 伊肯伯里 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国际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到社会民主主义的嬗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涂用凯 郭艳妮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6,共8页
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一,包括国际联合和独立自主两个方面。社会民主主义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的同时,像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观点一样,做了自己的修正,并随着世界形势的变迁,不断地调整和填充着自己的国际主义内容... 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一,包括国际联合和独立自主两个方面。社会民主主义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的同时,像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观点一样,做了自己的修正,并随着世界形势的变迁,不断地调整和填充着自己的国际主义内容,最终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国际主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新国际主义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国际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树勇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9-77,共9页
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国际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思潮的互动。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开放的,其本源是国际主义的,但它在不断克服民族主义的过程中持续接纳民族主义,其国际主义的内涵也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变... 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国际主义思潮与民族主义思潮的互动。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开放的,其本源是国际主义的,但它在不断克服民族主义的过程中持续接纳民族主义,其国际主义的内涵也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在当代,国际主义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要积极参与国际危机管理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为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政治文明的世界和谐而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族主义 国际主义 新国际主义
原文传递
地区国际主义与中国的东亚外交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开盛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文中的地区国际主义意指大国对于周边小国所奉行的一种政策理念,它是新国际主义在地区层面的特殊体现。研究地区国际主义的意义源于周边地区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共同推进的时代,这种重要性更加突出。对于一... 本文中的地区国际主义意指大国对于周边小国所奉行的一种政策理念,它是新国际主义在地区层面的特殊体现。研究地区国际主义的意义源于周边地区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共同推进的时代,这种重要性更加突出。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地区国际主义的内涵包括:平等参与、首先行动和必要的额外付出。在中国对东亚的外交实践中,一种实际上的地区国际主义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为了进一步促进双方互信,实现中国与东亚的共同发展,中国在东亚外交中的地区国际主义应在既有基础上继续坚持、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国际主义 中国外交 新国际主义 东亚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思想——意识形态基础、根本战略纲领和当今所遇挑战 被引量:2
20
作者 时殷弘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5,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新特征。在意识形态基础上,以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念为重要内容的新国际主义、逐渐减弱的民族主义和外交政策实践中的现实主义添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传统。在根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新特征。在意识形态基础上,以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念为重要内容的新国际主义、逐渐减弱的民族主义和外交政策实践中的现实主义添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传统。在根本战略纲领上,致力于成为世界强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成为大战略指导,经济外交、周边安全以及战略上的"创新适应"愈益明显。在当前和今后挑战方面,中国必须在国家大战略框架下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培植软实力,处理好国际国内的诸多严峻两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战略 新国际主义 和平发展 战略创 战略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