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赫金超语言学的斯拉夫主义哲学实质 被引量:5
1
作者 季明举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95,共5页
巴赫金超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言语行为及言语生命,强调言谈的集体共生性和言谈存在的文化价值。这是一种典型的聚合式斯拉夫主义有机论语言学,其哲学基础是建立在"参与性思维"之上的对话主义理论。巴赫金的超语言学实际上是一... 巴赫金超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言语行为及言语生命,强调言谈的集体共生性和言谈存在的文化价值。这是一种典型的聚合式斯拉夫主义有机论语言学,其哲学基础是建立在"参与性思维"之上的对话主义理论。巴赫金的超语言学实际上是一种话语哲学,揭示了言语行为的哲学人类学本质,其宗旨在于呵护言语行为主体(人)的生命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超语言学 对话 言谈 斯拉夫主义
原文传递
斯拉夫主义与欧亚主义:俄罗斯文明圈重构的两种范式 被引量:3
2
作者 祖春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8,共9页
借用亨廷顿"文明圈"的概念重新审视俄罗斯历史,并将其解读为俄罗斯文明圈循环往复的"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且每一次建构过程中都包含着解构的因子。但俄罗斯民族始终没有放弃重构俄罗斯文明圈的努力,从这种意... 借用亨廷顿"文明圈"的概念重新审视俄罗斯历史,并将其解读为俄罗斯文明圈循环往复的"建构—解构—重构"的过程,且每一次建构过程中都包含着解构的因子。但俄罗斯民族始终没有放弃重构俄罗斯文明圈的努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斯拉夫主义与欧亚主义便是这种努力之下而产生的两种范式,且对俄罗斯历史道路的选择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明圈 斯拉夫主义 欧亚主义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他者的俄罗斯——早期斯拉夫主义中的俄罗斯和西方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寅卯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2,共7页
“俄罗斯问题”在俄罗斯早期斯拉夫派的思想中占有突出地位,“俄罗斯问题”的实质是俄罗斯的民族身份问题,也即俄罗斯文化的原创性问题。斯拉夫派的代表人物认为西方文明的本质是片面的理性主义,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而“俄罗斯... “俄罗斯问题”在俄罗斯早期斯拉夫派的思想中占有突出地位,“俄罗斯问题”的实质是俄罗斯的民族身份问题,也即俄罗斯文化的原创性问题。斯拉夫派的代表人物认为西方文明的本质是片面的理性主义,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而“俄罗斯原则”则是对完整知识和聚合性的追求,它具有西方文明无法比拟的优势,只有它才能拯救正在衰败的西方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西方 斯拉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问题”:索尔仁尼琴“政论三部曲”中的新斯拉夫主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文飞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80-89,共10页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新斯拉夫主义”在当今的俄罗斯很有影响,而他在20世纪末相继写作并出版的“政论三部曲”《我们如何安置俄罗斯》、《20世纪末的“俄罗斯问题”》和《倾塌的俄罗斯》,则是其思想观点的... 索尔仁尼琴是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新斯拉夫主义”在当今的俄罗斯很有影响,而他在20世纪末相继写作并出版的“政论三部曲”《我们如何安置俄罗斯》、《20世纪末的“俄罗斯问题”》和《倾塌的俄罗斯》,则是其思想观点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对“三部曲”的解读,试图对索尔仁尼琴的政治和社会理念进行一番梳理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仁尼琴 “政论三部曲” 斯拉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欧主义到斯拉夫主义──对普希金认识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精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3期35-39,127,共6页
彼得大帝改革引发了俄国发展方向的东方性或西方性问题,也促成了知识界对俄国文化归属的定位之争,并形成了最近200年来俄国思想界最大分歧──西欧主义和斯拉夫主义之争。在这种思想氛围中,普希金作为民族诗人充分体现了俄国文学的... 彼得大帝改革引发了俄国发展方向的东方性或西方性问题,也促成了知识界对俄国文化归属的定位之争,并形成了最近200年来俄国思想界最大分歧──西欧主义和斯拉夫主义之争。在这种思想氛围中,普希金作为民族诗人充分体现了俄国文学的成熟过程,从模仿西方的西欧主义发展为体现以斯拉夫主义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学。这种变迁,成为19世纪俄国西欧主义和斯拉夫主义之争的理论或根据。争论,不断阐释着诗人的民族文学奠基人的意义,也深化着诗人关于俄国文化定位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欧主义 斯拉夫主义 创作实践 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洛维约夫对斯拉夫主义的批判及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海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1,共4页
俄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索洛维约夫在19世纪80年代和俄国斯拉夫主义者进行了论战。索洛维约夫批评了斯拉夫主义的"俄罗斯文化特殊论"和极端民族主义倾向。他认为,俄罗斯人必须认同欧洲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极端民族主义只能最终... 俄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索洛维约夫在19世纪80年代和俄国斯拉夫主义者进行了论战。索洛维约夫批评了斯拉夫主义的"俄罗斯文化特殊论"和极端民族主义倾向。他认为,俄罗斯人必须认同欧洲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极端民族主义只能最终倒向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笔者认为:东方社会的现代化必须分享某些世界性的文化成果,要扬弃简单的文化进化论,确立文化进步主义观念,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必须内化在文化进步主义的逻辑里才有合理性。这就是索洛维约夫和斯拉夫主义者进行论战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洛维约夫 斯拉夫主义 文化进步主义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泛斯拉夫主义与俄土战争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6-59,55,共5页
19世纪 ,泛民族主义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出现。泛民族主义在东欧斯拉夫地区 ,形成了泛斯拉夫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的本质与性状在 1877- 1878年俄土战争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大民族与小民族的利己主义 。
关键词 1877--1878年俄土战争 斯拉夫主义 沙皇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民族主义的悖论——以19世纪泛斯拉夫主义与俄土战争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云龙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92,共4页
19世纪,泛民族主义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出现。泛民族主义在东欧斯拉夫地区,形成了泛斯拉夫主义。在19世纪中期以后,为沙皇俄国实行大民族利己主义的工具。泛斯拉夫主义的本质与性状在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大民族与... 19世纪,泛民族主义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出现。泛民族主义在东欧斯拉夫地区,形成了泛斯拉夫主义。在19世纪中期以后,为沙皇俄国实行大民族利己主义的工具。泛斯拉夫主义的本质与性状在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大民族与小民族的利己主义,在这场战争中可一览无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土战争 斯拉夫主义 沙皇俄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现代化思潮中的斯拉夫主义
9
作者 顾乃忠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1997年第1期76-81,共6页
反现代化思潮中的斯拉夫主义顾乃忠现代化是一个与工业、商业、理性主义相联系的时代,因此它是一个进步的时代,但不是一个理想的时代。它发展商品经济,必然在把人从人身依附的关系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使人屈从于物的关系的统治,成为金... 反现代化思潮中的斯拉夫主义顾乃忠现代化是一个与工业、商业、理性主义相联系的时代,因此它是一个进步的时代,但不是一个理想的时代。它发展商品经济,必然在把人从人身依附的关系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使人屈从于物的关系的统治,成为金钱的奴隶;它强调社会分工,必然在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拉夫主义 反现代化思潮 理性主义 西方文化 俄罗斯文化 俄国文化 科学技术 后工业文化 农业社会 农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受俄罗斯心灵的律动——读张梅《俄罗斯:东方还是西方?——俄罗斯文化自我定位中的西方主义、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
10
作者 李随安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第6期89-90,共2页
三百多年来,俄罗斯迅速崛起,在崛起过程中俄罗斯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思想流派,对“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这一类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激烈论争.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论争,俄罗斯这艘船... 三百多年来,俄罗斯迅速崛起,在崛起过程中俄罗斯出现了众多的思想家,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思想流派,对“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这一类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激烈论争.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论争,俄罗斯这艘船不断校正自己的航向,在茫茫大海上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化 西方主义 斯拉夫主义 欧亚主义 东方 张梅 律动 心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国斯拉夫主义美学中的“综合”思想
11
作者 季明举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0年第2期39-45,共7页
美学是俄国斯拉夫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40—50年代斯拉夫主义运动鼎盛时期,诸如艺术与现实间的审美关系、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艺术认知特殊性、艺术创作完整性、艺术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俄国"文学中心主义"年代的... 美学是俄国斯拉夫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40—50年代斯拉夫主义运动鼎盛时期,诸如艺术与现实间的审美关系、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艺术认知特殊性、艺术创作完整性、艺术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俄国"文学中心主义"年代的迫切美学问题都在斯拉夫主义理论家的著作中得到了详细的论述。其中"综合"观念成为斯拉夫主义美学衡量艺术审美价值与伦理(道德)价值、艺术发生进程的出发点。基列耶夫斯基、霍米亚科夫、阿克萨科夫等核心理论家有关"综合"观念的论述揭示了作为典型俄国浪漫主义美学的斯拉夫主义美学区别于西方(欧洲)美学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拉夫主义美学 综合 分析 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俄国斯拉夫主义对俄国哲学的意义
12
作者 劳家驹 《新丝路(下旬)》 2015年第17期55-55,57,共2页
斯拉夫主义学派是俄国哲学的开端,并以斯拉夫主义者伊万·基列耶夫斯基和霍米雅科夫为代表。在对待西方哲学上他们并非一味的否定,而是以批判继承态度来对待,在合理吸收西方哲学成果后,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并为后期的俄国哲学奠... 斯拉夫主义学派是俄国哲学的开端,并以斯拉夫主义者伊万·基列耶夫斯基和霍米雅科夫为代表。在对待西方哲学上他们并非一味的否定,而是以批判继承态度来对待,在合理吸收西方哲学成果后,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并为后期的俄国哲学奠定了理论思路。尽管对整个俄罗斯哲学而言,斯拉夫主义学派的理论并不是最精致的,但其成果足以对俄国哲学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拉夫主义 俄国哲学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中叶欧洲民族运动与泛斯拉夫主义思潮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同起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20-24,共5页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新鲜的理论,同时也给世界民族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资产阶级的泛民族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面前,充分暴露出了其幼稚、狭隘和软弱;在民族运动的...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新鲜的理论,同时也给世界民族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资产阶级的泛民族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面前,充分暴露出了其幼稚、狭隘和软弱;在民族运动的实践过程中,泛民族主义思潮也更加清楚地表现出了其反动的和有害的一面。由于新疆处于较为特殊的民族历史环境之中,数十年来泛突厥主义一直有很深很广的传播领域和市场,时至今日其影响和危害也还依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拉夫主义 民族运动 马克思主义 民族主义思潮 民族独立 资产阶级革命 泛民族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被压迫民族 反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拉夫主义学说的生成机理--文化自信
14
作者 巨慧慧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9-220,共2页
赵爱国在《俄罗斯研究》2015年第4期撰文指出,思想、社会、政治三股力量的合流。为斯拉夫主义的生成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思想渊源主要是东正教,东正教作为基督教中最为原始、最少规范的一种形式,其传统精神... 赵爱国在《俄罗斯研究》2015年第4期撰文指出,思想、社会、政治三股力量的合流。为斯拉夫主义的生成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思想渊源主要是东正教,东正教作为基督教中最为原始、最少规范的一种形式,其传统精神向来与经院式的繁琐理论相背离:它不注重推理演绎和逻辑论证,注重的是具有道德自由的思辨,因此,被斯拉夫人认为它是正统的基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拉夫主义 文化自信 生成机理 学说 政治基础 社会基础 俄罗斯研究 思想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国泛斯拉夫主义略论
15
作者 张蓉初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37-47,36,共12页
斯拉夫主义(slavism,славизм)、泛斯拉夫主义(panslavism,панславизм) 、俄国泛斯拉夫主义(russian panslavism,русский панславизм) ,是三个常被混同的词,但后者在俄文中并不应用。
关键词 斯拉夫主义 俄国 语文学 俄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斯拉夫主义的起源、表现与影响
16
《欧亚观察》 2000年第4期1-9,共9页
泛斯拉夫主义是起源于19世纪中东欧地区斯拉夫民族中的一种民族主义思潮.追求的是文化和种族上的认同感,它是现代斯拉夫各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产物。本文主要研究泛斯拉夫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及其对俄外交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斯拉夫主义 起源 表现 影响 19世纪 民族主义思潮
全文增补中
斯拉夫主义在俄罗斯社会的表象
17
作者 陈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社会科学》 2018年第8期00009-00009,共1页
斯拉夫主义通常被看作是俄国19世纪中叶宗教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历史哲学和俄罗斯史观是其最主要的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斯拉夫主义在俄罗斯的种种表象。
关键词 斯拉夫主义 新西方主义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上伸、斯拉夫主义与鲁迅的“左转”
18
作者 李春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5,共9页
1922年,鲁迅接触到片上伸所介绍的斯拉夫主义。片上伸对“西欧文明”的批判和对“俄罗斯文明”的肯定,与早期鲁迅“评隅文明”的历史认识论有诸多契合之处,而片上伸从精神品格的角度对俄国革命所作的肯定,也让鲁迅此前基于直觉和常识的... 1922年,鲁迅接触到片上伸所介绍的斯拉夫主义。片上伸对“西欧文明”的批判和对“俄罗斯文明”的肯定,与早期鲁迅“评隅文明”的历史认识论有诸多契合之处,而片上伸从精神品格的角度对俄国革命所作的肯定,也让鲁迅此前基于直觉和常识的判断得到了确证。在深入阅读并翻译片上伸的相关著作后,鲁迅开始公开表达对俄国革命的认同,并积极翻译苏联无产阶级文学,从而表现出了思想上的“左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片上伸 斯拉夫主义 文明论
原文传递
普京外交思想的演变:由现实主义到新斯拉夫主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羽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21-29,共9页
从2000年到2008年,在普京总统执政期间,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政策经历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并且深深烙上了普京外交思想的印记。在其总统第一任期(2000-2004),普京强调要恢复俄罗斯的强国地位,就必须与世界经济实现一体化,展开东西方平衡... 从2000年到2008年,在普京总统执政期间,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政策经历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并且深深烙上了普京外交思想的印记。在其总统第一任期(2000-2004),普京强调要恢复俄罗斯的强国地位,就必须与世界经济实现一体化,展开东西方平衡的多向外交以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融入欧洲,维持全球战略平衡,外交政策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这些思想显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现实主义特征。而在其第二任期(2004-2008),由于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普京放弃与西方实现一体化,否认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普世价值,提出并阐释了"主权民主"的思想,强调本国发展道路的独立性与合理性,俄罗斯应该根据国家的特性和具体情况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和强国之路。普京的外交思想因而也转向了所谓"新斯拉夫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京 俄罗斯 外交思想 现实主义 斯拉夫主义
原文传递
俄罗斯“斯拉夫主义”哲学思想的学理内涵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爱国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4,共32页
研究俄罗斯,"斯拉夫主义"是一个绕不开的视角,因为它是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看待世界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方法论。尽管学界对斯拉夫主义的研究已经很多,包括哲学的、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和经济学的视角等,但仍缺乏在学理... 研究俄罗斯,"斯拉夫主义"是一个绕不开的视角,因为它是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看待世界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方法论。尽管学界对斯拉夫主义的研究已经很多,包括哲学的、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和经济学的视角等,但仍缺乏在学理内涵上对该理论体系的生成和发展演化情况作进一步深入的发掘。研究表明,斯拉夫主义学说的基本学理蕴含着俄罗斯思想史上带有"革命性"意义的哲学价值,那就是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思想自觉和民族自觉。只有深刻领会该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对过去、今日乃至明日之俄罗斯有更加理性的把握和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拉夫主义 俄罗斯思想 俄罗斯文化 俄罗斯民族自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