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巴赫金超语言学的斯拉夫主义哲学实质 |
季明举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2
|
斯拉夫主义与欧亚主义:俄罗斯文明圈重构的两种范式 |
祖春明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3
|
作为他者的俄罗斯——早期斯拉夫主义中的俄罗斯和西方问题 |
马寅卯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4
|
“俄罗斯问题”:索尔仁尼琴“政论三部曲”中的新斯拉夫主义 |
刘文飞
|
《俄罗斯研究》
CSSCI
|
2006 |
3
|
|
5
|
从西欧主义到斯拉夫主义──对普希金认识的研究 |
林精华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
1999 |
2
|
|
6
|
索洛维约夫对斯拉夫主义的批判及启示 |
赵海峰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7
|
19世纪泛斯拉夫主义与俄土战争 |
陈界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8
|
泛民族主义的悖论——以19世纪泛斯拉夫主义与俄土战争为例 |
王云龙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9
|
反现代化思潮中的斯拉夫主义 |
顾乃忠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
1997 |
0 |
|
10
|
感受俄罗斯心灵的律动——读张梅《俄罗斯:东方还是西方?——俄罗斯文化自我定位中的西方主义、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 |
李随安
|
《西伯利亚研究》
|
2014 |
0 |
|
11
|
俄国斯拉夫主义美学中的“综合”思想 |
季明举
|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
2020 |
0 |
|
12
|
论俄国斯拉夫主义对俄国哲学的意义 |
劳家驹
|
《新丝路(下旬)》
|
2015 |
0 |
|
13
|
19世纪中叶欧洲民族运动与泛斯拉夫主义思潮 |
刘同起
|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
1991 |
1
|
|
14
|
斯拉夫主义学说的生成机理--文化自信 |
巨慧慧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5
|
俄国泛斯拉夫主义略论 |
张蓉初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16
|
泛斯拉夫主义的起源、表现与影响 |
|
《欧亚观察》
|
2000 |
0 |
|
17
|
斯拉夫主义在俄罗斯社会的表象 |
陈静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社会科学》
|
2018 |
0 |
|
18
|
片上伸、斯拉夫主义与鲁迅的“左转” |
李春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普京外交思想的演变:由现实主义到新斯拉夫主义 |
郑羽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
2008 |
4
|
|
20
|
俄罗斯“斯拉夫主义”哲学思想的学理内涵 |
赵爱国
|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