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陆块区东南缘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与断陷红盆控矿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字龙 漆富成 +3 位作者 何中波 李治兴 王文全 于金水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扬子陆块区东南缘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重要矿集区,其中沉积-外生改造型和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铀矿床均分布在断陷红盆边缘或附近。通过红盆与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与红盆边缘断裂的沟通效应和控矿机... 扬子陆块区东南缘是碳硅泥岩型铀矿床的重要矿集区,其中沉积-外生改造型和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铀矿床均分布在断陷红盆边缘或附近。通过红盆与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与红盆边缘断裂的沟通效应和控矿机制,旨在强调红盆在找矿实践中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 断陷红盆 控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武当断陷红盆铀矿成矿潜力
2
作者 杨代武 《地质学刊》 CAS 2022年第1期17-21,共5页
小武当断陷红盆位于浰源岩体北部,该岩体位于大东山—贵东岩浆岩带东段,属南岭产铀岩体,二者呈断裂接触,断陷盆地位于该断裂带上盘。该处成矿地质条件与岩体上覆盆地亚类型铀矿床极为相似,从成矿背景、盆地类型、盆地年代、沉积环境、... 小武当断陷红盆位于浰源岩体北部,该岩体位于大东山—贵东岩浆岩带东段,属南岭产铀岩体,二者呈断裂接触,断陷盆地位于该断裂带上盘。该处成矿地质条件与岩体上覆盆地亚类型铀矿床极为相似,从成矿背景、盆地类型、盆地年代、沉积环境、含铀建造等多方面与黄子洞矿床这一典型的岩体上覆盆地亚类铀矿床进行类比分析,认为岩体北部小武当断陷红盆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研究区新型铀矿床的勘探提供新的找矿方向和找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武当断陷红盆 岩体上覆地亚类 铀矿床 成矿潜力 广东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苗儿山铀矿田铀源分析:来自周缘红盆碎屑锆石的制约
3
作者 谭双 刘晓东 +5 位作者 雷勇亮 陈琪 万建军 吴昆明 欧阳平宁 黄宏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84,I0006-I0010,共20页
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铀源的认识目前存在一定分歧,部分观点认为铀矿床周缘红盆可能提供成矿物质来源。苗儿山铀矿田是华南地区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但关于周缘红盆与铀矿床之间的关系尚未开展过系统研究。本次研究选取苗儿山地区红... 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铀源的认识目前存在一定分歧,部分观点认为铀矿床周缘红盆可能提供成矿物质来源。苗儿山铀矿田是华南地区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但关于周缘红盆与铀矿床之间的关系尚未开展过系统研究。本次研究选取苗儿山地区红盆内的碎屑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岩相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限定碎屑岩的形成时代上限和物质来源,进而探讨区内铀矿床的铀源问题。锆石CL图像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显示,研究区内碎屑岩的锆石为岩浆锆石, 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16~2485 Ma,主要峰值集中在721~839 Ma和416~436 Ma,与苗儿山铀矿田晋宁期和加里东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时间一致。锆石元素面扫描图像特征显示,其具有较强的流体交代痕迹,U元素存在明显的活化迁移行为,记录了一定程度的蚀变改造或矿物溶解沉淀过程。通过系统收集苗儿山铀矿田及其周边侵入岩的年代学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721~839 Ma的碎屑锆石可能主要来自苗儿山地区花岗岩和湖南城步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而416~436 Ma的锆石主要来自越城岭-苗儿山加里东期复式花岗岩基。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苗儿山铀矿田中的部分铀源可能来自区内新资断陷红盆碎屑岩,富含CO_(2)等矿化剂的幔源流体沿着深大断裂上升与循环的地下水结合形成热液,与富铀花岗岩、红盆碎屑岩等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富铀的成矿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资断陷红盆 苗儿山铀矿田 碎屑锆石 年代学 稀土元素 铀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花岗岩体外带上覆盆地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夏宗强 李伟林 +2 位作者 范洪海 庞雅庆 张敏燕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99-103,127,共6页
华南地区白垩纪-古近纪断陷红盆发育,在空间和时间上与热液型铀矿床关系密切,尤其是花岗岩体外带上覆盆地型铀矿床。文章通过综合分析断陷红盆中铀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探讨了该类型铀矿床的成矿模... 华南地区白垩纪-古近纪断陷红盆发育,在空间和时间上与热液型铀矿床关系密切,尤其是花岗岩体外带上覆盆地型铀矿床。文章通过综合分析断陷红盆中铀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探讨了该类型铀矿床的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外带上覆地型铀矿 断陷红盆 伸展构造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北秦岭铀矿化与红层的关系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权志高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89年第3期78-86,共9页
本文通过对北秦岭地质发展史、区域上红层和铀矿化的综合分析,阐明了铀矿化在时间上是区域拉张断裂和红层的发育期;空间上是富铀地质体和断陷红盆的迭置区.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及可能的成矿机理,为在该区寻找铀矿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区域扩张 断陷红盆 铀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型铀矿空间定位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30
6
作者 林锦荣 李子颖 +2 位作者 胡志华 王勇剑 王峰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33-339,共7页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垩世区域拉张作用时间相耦合,区域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导致断陷红盆形成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控盆深源断裂构造为铀矿区域控矿构造。铀成矿与中生代多期富铀岩浆岩(火山岩和花岗岩)关系密切,富铀岩浆活动中心指示深部地壳存在铀的高场;来源于地幔的流体交代富铀地壳及岩浆岩,形成铀成矿流体,而富铀岩浆岩则成为热液型铀矿的主要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热液型铀矿 岩浆活动中心 断陷红盆 深源裂构造 空间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火山岩型铀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被引量:39
7
作者 方锡珩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2期98-104,共7页
火山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的中、新生代多金属成矿带,产于以酸性岩或碱性岩为主的陆相火山岩系中,据对火山岩的87Sr/86Sr含量初始比值测定、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和火山岩中的熔融包体测温研究,推测火山岩浆是硅铝壳高温大部... 火山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的中、新生代多金属成矿带,产于以酸性岩或碱性岩为主的陆相火山岩系中,据对火山岩的87Sr/86Sr含量初始比值测定、火山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和火山岩中的熔融包体测温研究,推测火山岩浆是硅铝壳高温大部分熔融的产物,并不同程度受到地幔物质的混染。火山喷发受区域大断裂带控制,形成喷发岩带。火山喷发岩带可进一步划分为几条喷发亚带,喷发亚带则由一系列的火山活动中心组成。火山岩型铀矿均产于断陷红盆旁侧,或在其附近存在基性脉岩群,显示铀矿化与深部构造岩浆活动存在成因联系,适中的剥蚀程度是重要的找矿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型铀矿床 陆相火山岩带 火山活动中心 断陷红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