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永8断块断层调节带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田飞 金强 +2 位作者 王端平 王纪祥 杨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8-364,共7页
利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地质资料对永8块断层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断块为一典型东西向展布的同向叠覆型断层调节带,西侧主断层(辛120断层)与调节断层在剖面上呈阶梯状组合样式,东侧主断层(永105断... 利用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地质资料对永8块断层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断块为一典型东西向展布的同向叠覆型断层调节带,西侧主断层(辛120断层)与调节断层在剖面上呈阶梯状组合样式,东侧主断层(永105断层)与调节断层呈地垒状组合;辛120断层活动性减弱时,其位移量传递给永105断层和调节断层;力学分析认为该断层调节带是在左旋张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通过对永8块油气分布、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研究,建立了永8断层调节带油气成藏模式:主成藏期东侧主断层作为油源断层沟通了烃源灶和储集层并输导油气;调节断层停止活动时间早形成断块圈闭,成为遮挡断层。永8块西侧是有利滚动勘探开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调节带 构造样式 构造力学性质 成藏模式 永8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辛地区断层调节带的地震识别及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路智勇 杨少春 +3 位作者 白青林 张善文 杨侃 荆亚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3-446,460,I0011,共16页
东辛地区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发育平行、叠覆、趋近、内敛、发散五种类型的小型断层调节带。为了识别张扭机制下的小型断层调节带并解剖其几何学特征,研究其油气地质意义,在分析各类断层调节带的构造样式、展布特征等基础上,建... 东辛地区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发育平行、叠覆、趋近、内敛、发散五种类型的小型断层调节带。为了识别张扭机制下的小型断层调节带并解剖其几何学特征,研究其油气地质意义,在分析各类断层调节带的构造样式、展布特征等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地震识别标志。研究认为:平行型发育于辛镇构造,调节断层与主断层平行,呈断阶式或复式地堑状展布;叠覆型集中发育在东营构造,调节断层平面上呈雁列式与主断层斜交,剖面上为马尾状或花状;趋近型位于辛镇与东营两大构造的结合部,整体呈扇形展布,在剖面上呈复合花状;发散型位于辛镇构造的西部,调节断层呈凤尾状展布,在剖面上下部呈梳状组合,上部呈包心菜状;内敛型发育在东营构造的西北部,调节断层呈帚状收敛于主断层,在剖面上呈梳状。平行型和内敛型断层调节带最易在地震沿层相干属性及剖面上识别,其次为叠覆型和趋近型,发散型识别难度较大。断层调节带的活动期与油源断层活动性的耦合决定了叠覆型和平行型断层调节带是油气最有利的富集带。该研究成果对张扭断裂系统中断层调节带的识别及有利目标区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辛地区 断层调节带 地震识别 东营凹陷 调节特征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营26断层调节带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田飞 金强 +2 位作者 曾翔 王端平 杨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50-1158,共9页
为揭示复杂断块油田小型断层调节带的特征并明确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笔者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地质资料分析了营26块内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认为其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对向叠覆—同向叠覆复合型断层调节带。西... 为揭示复杂断块油田小型断层调节带的特征并明确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笔者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田地质资料分析了营26块内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认为其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对向叠覆—同向叠覆复合型断层调节带。西侧主断层(营1断层)与调节断层在剖面上呈多级反"Y"字形组合样式,东侧主断层(营8断层、营31断层)与调节断层为包心菜状组合;营1断层活动性减弱时,将位移量传递给营8断层、营31断层和调节断层,使区域位移有规律变化;通过力学分析认为营26北部断层调节带是在左旋张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营26南部断层调节带是在右旋张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结合营26块油气分布、油气来源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研究,阐明了主断层沟通烃源灶和储集层,成为油源断层;调节断层停止活动时间早,封闭性好形成断块圈闭,是遮挡断层;建立了营26断层调节带油气成藏模式,预测营13井、营24井和营26井附近为有利滚动勘探开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调节带 构造样式 构造力学性质 滚动勘探开发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丰断裂带油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亮 闫长辉 +2 位作者 路智勇 牛栓文 吕荣 《中国西部科技》 2010年第28期31-33,共3页
民丰断裂带是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的典型复杂断块油气富集区。断裂系统不仅对断块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而且对油气的运聚也有显著的影响。复杂性和经典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多年的滚动勘探工作中,一直未有明显的突破。通过对民... 民丰断裂带是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条件复杂的典型复杂断块油气富集区。断裂系统不仅对断块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而且对油气的运聚也有显著的影响。复杂性和经典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多年的滚动勘探工作中,一直未有明显的突破。通过对民丰断裂带油气地质特征分析以及深入研究断块区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将对该区合理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断层调节带 油气地质 勘探区 二次运移 复杂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格架下砂体分布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文科 张研 +2 位作者 方杰 王君 高日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4-343,共10页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地震、测井、岩芯以及古生物等资料,对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格架下砂体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三级层序格架下,不同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差异,SQA层序为初始裂陷型层序,主要...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地震、测井、岩芯以及古生物等资料,对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格架下砂体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三级层序格架下,不同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差异,SQA层序为初始裂陷型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等粗碎屑沉积体系;SQB^SQC层序为伸展裂陷型层序,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扇三角洲和半深湖相等沉积体系;SQD^SQF层序为裂陷收敛型层序,发育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以及河流、沼泽相等沉积体系。低位域砂体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其时空展布主要受幕式构造运动及其产生的构造坡折带的类型和样式控制。在垂向上,构造坡折带类型控制不同类型低位域砂体的形成和分布,其中断崖型坡折带形成近岸水下扇,断阶型坡折带形成浊积扇以及断坡型坡折带形成扇三角洲砂体;在平面上,构造坡折带平面样式控制低位域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尤其是砂体的形态及规模受断层调节带控制。受同沉积断层组合样式的控制,平面上主要形成断弯型、断接型、断沟型以及交叉型等4种基本砂体分布类型以及断弯—交叉型、断弯—对接型、断弯—断沟型、对接—交叉型、对接—断沟型和交叉—断沟型等6种复合砂体分布类型。低位域砂体在洼槽区相互叠置、连片分布,为各类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体系 低位域砂体 断层调节带 贝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中段古近系东营组第二段沉积模式与勘探新发现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涛 周心怀 +2 位作者 赖维成 李建平 石文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9-624,共6页
运用层序地层分析、古地貌分析、物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辽西SZ36-1-A井区古近系东营组第二段沉积体系,认为东二层序时期辽西低凸起并未完全形成,物源水系完全可以通过断层调节带从西部向SZ36-1-A井区推进。新的沉积相成果判定主要含油层... 运用层序地层分析、古地貌分析、物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辽西SZ36-1-A井区古近系东营组第二段沉积体系,认为东二层序时期辽西低凸起并未完全形成,物源水系完全可以通过断层调节带从西部向SZ36-1-A井区推进。新的沉积相成果判定主要含油层段为东二层序低位域,改变了该区储层相对不发育的勘探局面,也印证了储层/砂体特征是影响富生烃凹陷隐蔽油气藏规模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低凸起 断层调节带 砂体特征 隐蔽油气藏 东营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