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断蔗尾机构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菊川 区颖刚 +3 位作者 刘庆庭 牟向伟 林一杰 彭冠雄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4,107,共7页
利用甘蔗茎秆尾部机械强度显著低于中部和基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断尾机构。甘蔗通过该机构时5~6片青叶及其紧密包裹着的尾部可以被折断。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输入输出滚筒转速、断尾滚筒转速、断尾滚筒中... 利用甘蔗茎秆尾部机械强度显著低于中部和基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断尾机构。甘蔗通过该机构时5~6片青叶及其紧密包裹着的尾部可以被折断。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输入输出滚筒转速、断尾滚筒转速、断尾滚筒中心距和断尾滚筒上、下弹性条相对安装位置等因素对甘蔗断尾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优的断尾参数组合为:输入、输出滚筒转速250 r/min,断尾滚筒转速550 r/min,断尾滚筒中心距300 mm,断尾滚筒上、下弹性条相对安装位置角-20°。该断尾机构在蔗茎生长点以下4~6节位置断尾的最佳断尾率为63.3%,断尾平均长度为212 mm,标准差为57 mm,符合农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联合收获机 机构 滚筒 断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系统的设计与转速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谢卢鑫 王俊 +1 位作者 程绍明 胡金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7,共8页
为了考察碎叶轮、剥叶轮及断尾轮转速对甘蔗剥叶断尾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并制造了作业转速可调的甘蔗割后集成作业试验台,并进行甘蔗剥叶断尾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以碎叶轮转速、剥叶轮转速和断尾轮转速为试验因... 为了考察碎叶轮、剥叶轮及断尾轮转速对甘蔗剥叶断尾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并制造了作业转速可调的甘蔗割后集成作业试验台,并进行甘蔗剥叶断尾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以碎叶轮转速、剥叶轮转速和断尾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甘蔗未剥净率、断尾率、伤皮率和未折断率为试验指标,利用SAS9.3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响应面分析,研究单因子及交互效应对响应值的影响规律;结合非线性优化的计算方法,对试验台各工作部件的工作参数进行优化计算,确立影响甘蔗剥叶断尾质量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碎叶轮转速为512.9 r/min、剥叶轮转速为418.8 r/min、断尾轮转速为307.0 r/min,此时未剥净率为4.98%、断尾率为88.39%、伤皮率为5.19%、未折断率为96.21%,试验验证表明未剥净率为4.86%、断尾率为90%、伤皮率为4.78%、未折断率为97.50%,试验验证与理论结果一致,因此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合理,对设计与提高整杆式甘蔗收获机的收获质量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优化 模型 甘蔗 未剥净 断尾率 伤皮 未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断尾机构虚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卢鑫 胡金冰 +1 位作者 吴剑锋 王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62-1670,共9页
设计一种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以ADAMS为试验平台,将"桂林一号"甘蔗物理特性作为参考值,通过四因素三水平虚拟正交试验研究断尾轮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上下断尾元件之间的交错角度、断尾元件的弹性模量、断尾轮的转速研究... 设计一种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以ADAMS为试验平台,将"桂林一号"甘蔗物理特性作为参考值,通过四因素三水平虚拟正交试验研究断尾轮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上下断尾元件之间的交错角度、断尾元件的弹性模量、断尾轮的转速研究断尾效果及机构能耗的影响.综合考虑能量消耗、断尾效果和各部位承受应力,较优参数组合如下:断尾轮中心轴之间的距离330mm、上下断尾元件之间的交错角度10°、断尾元件的弹性模量3.92 MPa、断尾轮的转速232r/min.此时甘蔗尾部承受的最大应力为8.56 MPa,达到尾部破坏条件,且其余部位最大应力值均远低于其表皮抗破坏强度值.按照较优参数进行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物理样机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断尾机构合理可行,断尾率达到92.5%,理想断尾率达到87.5%,上、下断尾轮的平均功率为187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收获机 机构 虚拟正交试验 断尾率 平均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区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付翠华 陈年高 +5 位作者 戴建荣 汪伟 李洪军 高祖禄 刘红云 宁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测定当前鄱阳湖区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 1.将尾蚴分别暴露于5×10-5、10-5、5×10-6、10-6、5×10-7、10-7mol/L的吡喹酮溶液中,作用20、40、60、80、100min后解剖镜下观察尾蚴泳动、收缩、断尾的变化... 目的测定当前鄱阳湖区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方法 1.将尾蚴分别暴露于5×10-5、10-5、5×10-6、10-6、5×10-7、10-7mol/L的吡喹酮溶液中,作用20、40、60、80、100min后解剖镜下观察尾蚴泳动、收缩、断尾的变化以及死亡情况。结果 1.在观察时间内,暴露于5×10-5mol/L吡喹酮溶液中有的尾蚴在断尾前死亡,暴露于10-5、5×10-6、10-6、5×10-7、10-7mol/L的吡喹酮溶液中尾蚴的死亡均发生在断尾之后,且同一观察时间点的尾蚴死亡数均低于断尾数。其中在10-6mol/L吡喹酮溶液中作用80min,尾蚴断尾率为92.2%(s±1.8%);作用100min,尾蚴断尾率为97.7%(s±2.7%)。2.暴露于10-6mol/L吡喹酮溶液中作用20、40、60、80、100min,各疫区组间的尾蚴断尾率无显著差异(P=0.851),不同时间下尾蚴断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各现场分离株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将尾蚴移入10-6mol/L吡喹酮溶液80或10 0min,镜下观察其断尾率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敏感性 断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径尼龙过滤袋捞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阳桂芬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1年第4期203-204,19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新方法方法用150μm(100目)、100μm(150目)和50μm(300目)尼龙布分别做成直径112mm,长160mm过滤袋。在实验室捞取水中日本血吸虫尾蚴,用10%甲醛溶液固定,0.5%酸性品红盐酸溶液染色,1%盐酸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高效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新方法方法用150μm(100目)、100μm(150目)和50μm(300目)尼龙布分别做成直径112mm,长160mm过滤袋。在实验室捞取水中日本血吸虫尾蚴,用10%甲醛溶液固定,0.5%酸性品红盐酸溶液染色,1%盐酸溶液脱色,解剖镜检查尾蚴。结果 150μm、100μm和50μm尼龙过滤袋捞取尾蚴率(获蚴率)均为100%;尾蚴密度分别为3.20条/0.1m^2、5.20条/0.1m^2和3.25条/0.1m^2。100μm和50μm过滤袋捞蚴组断尾率分别为9.62%和10.77%;150μm过滤袋组无断尾现象。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过滤袋 捞取 断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齿滚筒式甘蔗剥叶装置 被引量:29
6
作者 牟向伟 区颖刚 +2 位作者 刘庆庭 吴昊 宋键铭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了解决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剥叶过程由于多根喂入和带尾部剥叶造成含杂率和折断率高的问题,设计了弹性齿滚筒式甘蔗剥叶装置,阐述了喂入、输出滚筒和剥叶滚筒的结构和剥叶原理,确定了主要部件的结构参数。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 为了解决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剥叶过程由于多根喂入和带尾部剥叶造成含杂率和折断率高的问题,设计了弹性齿滚筒式甘蔗剥叶装置,阐述了喂入、输出滚筒和剥叶滚筒的结构和剥叶原理,确定了主要部件的结构参数。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剥叶元件弹性齿角度、剥叶滚筒中心距、剥叶滚筒转速和喂入、输出滚筒转速等4个因素对含杂率、茎秆折断率和断尾率的影响和最优参数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剥叶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剥叶元件弹性齿角度90°、剥叶滚筒中心距310 mm、剥叶滚筒转速700 r/min和喂入、输出滚筒转速150 r/min。甘蔗单根连续喂入319.19 kg,含杂率为1.56%、茎秆折断率为20.45%、断尾率为65.97%;3~5根连续喂入274.52 kg,相应的剥叶指标依次为2.38%、25.93%和75.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剥叶 弹性齿滚筒式 含杂 断尾率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逆剥剥叶方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芳建 狄明利 +2 位作者 米义 廖娜 刘赟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4-176,共3页
传统离心撞击式剥叶装置采用根部喂入、剥叶辊筒与输入输出辊筒转向相同的剥叶方式,普遍存在着含杂率偏高、无法实现断尾的问题。为此,通过设计的甘蔗剥叶试验台进行了甘蔗尾部喂入、剥叶辊逆剥剥叶方式的试验研究,探索其剥叶效果,并分... 传统离心撞击式剥叶装置采用根部喂入、剥叶辊筒与输入输出辊筒转向相同的剥叶方式,普遍存在着含杂率偏高、无法实现断尾的问题。为此,通过设计的甘蔗剥叶试验台进行了甘蔗尾部喂入、剥叶辊逆剥剥叶方式的试验研究,探索其剥叶效果,并分析了逆剥的剥叶和断尾机理。试验结果显示,逆剥方式在输入输出辊转速254 r/min,第1级剥叶辊(顺剥辊)转速1 152 r/min,第2级剥叶辊(逆剥辊)转速1 152 r/min时含杂率达到最低值0.7%,而断尾率达到100%。与顺剥方式进行对比试验,逆剥效果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剥叶 逆剥 含杂 断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秆式甘蔗收获机械收获效果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俚 夏鹏 周晓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4-177,共4页
以广西钦州普通农户种植的台糖16号甘蔗为试验材料,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制的甘蔗收获机械进行了甘蔗收割试验。采用高速摄像机观测收获机械输送系统甘蔗流量状况,统计机车前进速度与输送速度的不同组合下,收获甘蔗的剥叶效果包括含杂率和... 以广西钦州普通农户种植的台糖16号甘蔗为试验材料,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制的甘蔗收获机械进行了甘蔗收割试验。采用高速摄像机观测收获机械输送系统甘蔗流量状况,统计机车前进速度与输送速度的不同组合下,收获甘蔗的剥叶效果包括含杂率和断尾率等数据,并对甘蔗收获机的收获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机器工作过程中,输送系统发生阻塞的速度组合以及剥叶效果为断尾率80%以上和含杂率2.5%以下的速度组合,为甘蔗收获机械的顺利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收获机械 甘蔗物流 断尾率 速度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