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4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诸葛亮出斜谷的行军之道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荣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8-70,共3页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攻魏,屯兵于五丈原,与司马懿对于渭南。史称这次进兵系“由斜谷出”,曾有论者以为这里所称的“斜谷”,即传统的褒谷口到斜峪关的占褒斜道,且以“诸葛亮牋云:‘朝发南郑,暮宿黑水’”之语中的黑...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攻魏,屯兵于五丈原,与司马懿对于渭南。史称这次进兵系“由斜谷出”,曾有论者以为这里所称的“斜谷”,即传统的褒谷口到斜峪关的占褒斜道,且以“诸葛亮牋云:‘朝发南郑,暮宿黑水’”之语中的黑水为褒水,遂据以论证诸葛亮取道褒谷之必然性。经审视史籍和实际察勘,始知诸葛亮并非取道褒谷,而是由城固之湑水河谷北上,经双溪、小河口诸地,至留坝县江口镇交褒谷,再循褒斜旧路出斜谷。现就此略陈其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谷
斜谷
褒斜道
江口镇
城固
五丈原
斜峪关
湑水
阁道
口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敬宗宝历年间裴度重修的斜谷路及其所置驿馆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之勤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年第3期39-50,共12页
在古代,作为长安汉中间主要通道之一的褒斜道,曾被简称为斜谷道或径称之为斜谷。但秦汉时期的褒斜道或斜谷道系指由今眉县经太白县和留坝县江口镇沿渭河支流石头河(古称斜水)
关键词
褒斜道
斜谷
裴度
秦汉时期
山南
眉县
汉中
节度使
兴元府
驿馆
原文传递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天然气藏输导模式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刘静静
刘震
+2 位作者
王子嵩
曹尚
孙晓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琼东南盆地晚期构造活动较弱,为了阐明该盆地深水区深层古近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如何运移至浅层新近系中央峡谷储集体聚集成藏这一问题,利用地震分频处理技术提高3D地震资料分辨率,开展断裂输导体系识别,结合区域断裂发育特征建立天然...
琼东南盆地晚期构造活动较弱,为了阐明该盆地深水区深层古近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如何运移至浅层新近系中央峡谷储集体聚集成藏这一问题,利用地震分频处理技术提高3D地震资料分辨率,开展断裂输导体系识别,结合区域断裂发育特征建立天然气输导模式。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4期断裂活动,且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基于此,提出了断裂旋回的概念——一个断裂旋回包括了较短时间的断层活动期和较长时间的断层静止期。通过对比断裂旋回不同阶段断层输导天然气的差异特征,提出断层活动期高效涌流输导模式和断层静止期有效渗流输导模式,并指出超压断陷盆地涌流和渗流交替输导可以增强天然气输导效率。中央峡谷陵水段下方深层发育一系列沟通烃源岩的阶梯状断层,浅层发育许多高角度小断层,其是深部天然气运移至浅层的重要通道。建立了中央峡谷天然气"多期断裂—多断层"接力输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旋回
输导模式
天然气藏
中央
斜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诸葛亮“六出祁山”诸问题新探
被引量:
1
4
作者
晏波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5-148,144,共5页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驻军汉中后北伐曹魏的重要战略举措,其实际是五次,两围祁山,三出关中,并无六出之实;北伐斜谷道是褒斜道,建兴十二年兵出斜谷所走过的道路应不经过城固;首次伐魏魏延"子午奇谋"未被采纳是诸葛亮...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驻军汉中后北伐曹魏的重要战略举措,其实际是五次,两围祁山,三出关中,并无六出之实;北伐斜谷道是褒斜道,建兴十二年兵出斜谷所走过的道路应不经过城固;首次伐魏魏延"子午奇谋"未被采纳是诸葛亮与魏延行军风格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祁山
斜谷
道
子午奇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汉、英格律诗的语言结构看汉诗的抒情性和英诗的叙事性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传彪
《外国语言文学》
1987年第1期67-71,共5页
汉语格律诗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近体诗始于唐代。它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本文所指汉语格律诗主要指这种格律严谨的近体诗。汉语格律诗严格限定句行和字数。英语格律诗在这一点上与汉语有...
汉语格律诗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近体诗始于唐代。它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本文所指汉语格律诗主要指这种格律严谨的近体诗。汉语格律诗严格限定句行和字数。英语格律诗在这一点上与汉语有些相似。但是由于后者是一种跟汉语根本不同的语言,它的所谓格律跟我们所理解的格律是不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
诗歌
相见时难
如椽大笔
诗人
红玫瑰
格律
对仗
语言结构
斜谷
韵脚
原文传递
四棵树河山区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6
作者
仇家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3-39,共7页
四棵树河以冬季洪水为特征,其成因与沿河冰湖溃决有关.本文旨在讨论与此有关的自然地理问题.调查结果表明,该河山区河谷为一斜谷,宽谷和峡谷交替出现.纵坡不大,河床弯曲,许多河床布满石滩。这些因素有助于沿河河冰、冰湖和冰坝的形成和...
四棵树河以冬季洪水为特征,其成因与沿河冰湖溃决有关.本文旨在讨论与此有关的自然地理问题.调查结果表明,该河山区河谷为一斜谷,宽谷和峡谷交替出现.纵坡不大,河床弯曲,许多河床布满石滩。这些因素有助于沿河河冰、冰湖和冰坝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棵树河
山区流域
河曲
斜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衡阳枢纽茶山坳编组站路堑边坡顺层坍滑病害治理情况
7
作者
邹燕妮
王金生
《路基工程》
1989年第2期9-16,共8页
茶山坳编组站位于衡阳枢纽北端,线路纵贯一北东东向的向斜谷地。地形开阔、丘坡平缓,相对高差20至30米,自然坡度15°至25°左右。出露地层为下第三系地层,为中至厚层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灰绿、灰白色薄...
茶山坳编组站位于衡阳枢纽北端,线路纵贯一北东东向的向斜谷地。地形开阔、丘坡平缓,相对高差20至30米,自然坡度15°至25°左右。出露地层为下第三系地层,为中至厚层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灰绿、灰白色薄层泥岩、泥质页岩。岩层走向北东东向与线路方向大致平行,二者之间的夹角大多在20°以下。因此,两侧堑坡都出现岩层倾向线路的情况。因右侧堑坡刷方较高,而左侧山包大部削平,故顺层坍滑工点集中于右侧(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东东
第三系地层
向
斜谷
岩层倾向
坍滑
路堑边坡
滑面
线路方向
泥质页岩
岩层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晋以前的褒斜道
被引量:
3
8
作者
艾冲
《人文杂志》
1983年第4期92-96,共5页
中国历史上穿越秦岭山地,沟通川陕交通的道路有五条,即故道、褒斜道、骆道、子午道和连云栈道。这几条道路在不同的时期所处的交通地位很不相同。其中,褒斜道由于开辟较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还由于它是最早采用木质构架...
中国历史上穿越秦岭山地,沟通川陕交通的道路有五条,即故道、褒斜道、骆道、子午道和连云栈道。这几条道路在不同的时期所处的交通地位很不相同。其中,褒斜道由于开辟较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还由于它是最早采用木质构架的栈道,因而更具特色。因此,无论从恢复历史交通地理布局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研究川陕交通史的角度看,搞清它的形式、使用、沿革和衰落等情况,都很有意义。本文根据所见到的史料和考古调查资料,结合近人的研究成果,试作以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斜道
斜谷
汉中
栈道
褒水
斜水
石门
文王
子午道
太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褒斜道改道至回车考辨
被引量:
4
9
作者
郭荣章
《文博》
1986年第6期56-59,共4页
历史上的褒斜道,在北魏正始四年到永平二年(公年507—509年)期间,有过一次较大的改道。在改道前,褒斜道自汉中的褒谷口上溯,越衙岭山交斜谷,再顺流而下至关中郿县以南的斜峪关。《史记·河渠书》所称,汉武帝时“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
历史上的褒斜道,在北魏正始四年到永平二年(公年507—509年)期间,有过一次较大的改道。在改道前,褒斜道自汉中的褒谷口上溯,越衙岭山交斜谷,再顺流而下至关中郿县以南的斜峪关。《史记·河渠书》所称,汉武帝时“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者,即此。改道后,其南仍由褒谷上溯,但不入斜谷,而转向回车;其北也不到郿县的斜峻关,而到陈仓。记述这次改道的摩崖石刻《石门铭》说:“自回车至谷口二百余里,连辀骈辔而进……莫不夷通焉.”此处的谷口系指汉中的褒谷口,可见这次改道工程只涉及回车至褒谷口这一段。对于改道至回车之后道路的去向与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谷
褒斜道
衙岭山
史记·河渠书
谷口
摩崖石刻
正始
斜谷
关
达奚武
陈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褒斜栈道在历代战争中的运用
被引量:
4
10
作者
郭清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80-83,共4页
褒斜栈道,是历史上打开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及巴蜀之间秦岭山脉通途的著名古道,南口称褒谷,北口称斜谷,皆因发源於秦岭山脉衙岭山的同源而派分的褒斜二水为名。此道沿褒斜二水蜿蜒于层峦迭嶂的峻岭峡谷之中,因其地势凿孔架栈,使“道路凌...
褒斜栈道,是历史上打开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及巴蜀之间秦岭山脉通途的著名古道,南口称褒谷,北口称斜谷,皆因发源於秦岭山脉衙岭山的同源而派分的褒斜二水为名。此道沿褒斜二水蜿蜒于层峦迭嶂的峻岭峡谷之中,因其地势凿孔架栈,使“道路凌空,极天下至险”。褒斜道虽“五百里石穴”,艰险难行,但自此道开通以后,就拉开了秦、蜀间行旅通商和军事战争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斜栈道
褒斜道
衙岭山
褒谷
汉中盆地
斜谷
秦岭山脉
军事战争
州刺史
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安古乐曲《雨霖铃》浅析
被引量:
2
11
作者
程天健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18-19,共2页
《雨霖铃》是由原西安佛教古乐社余铸先生根据其父余登瀛老先生的手抄本传谱韵曲,经笔者记译整理的一首古曲。它风格独特,旋律流畅,是长安古乐曲谱中的一首精品。 《碧鸡漫忘》记载:“雨霖铃,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曰:‘帝幸蜀初入斜谷(笔...
《雨霖铃》是由原西安佛教古乐社余铸先生根据其父余登瀛老先生的手抄本传谱韵曲,经笔者记译整理的一首古曲。它风格独特,旋律流畅,是长安古乐曲谱中的一首精品。 《碧鸡漫忘》记载:“雨霖铃,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曰:‘帝幸蜀初入斜谷(笔者按:应为剑州梓桐上亭)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弟子
张野狐
帝幸蜀
雨淋铃曲
明皇杂录
燕乐
笔者按
剑州
斜谷
崔令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褒斜二谷的自然面貌
被引量:
3
12
作者
安庸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6-60,共5页
历史上的褒斜道,是人们沿着褒谷和斜谷两条谷道所步履而成的。后来伴随着铁器的兴起和商业的发达,才在险绝处凿石架木增置栈阁,是为栈道。这是我国最早的栈道。其所以如此,除了发展交通,促进生产、增进人类文明这个社会因素之外,在很大...
历史上的褒斜道,是人们沿着褒谷和斜谷两条谷道所步履而成的。后来伴随着铁器的兴起和商业的发达,才在险绝处凿石架木增置栈阁,是为栈道。这是我国最早的栈道。其所以如此,除了发展交通,促进生产、增进人类文明这个社会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褒、斜二谷本身所具有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因此,正确认识褒、斜二谷的自然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谷
褒斜
褒谷
栈阁
斜谷
木增
石架
社会因素
衙岭山
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元明清连云栈道创始于北魏迥车道说质疑
被引量:
5
13
作者
李之勤
《历史地理》
2006年第1期249-261,共13页
在穿越秦岭联系关中和陕南的诸多公路中,宝(鸡)汉(中)公路是兴修最早的一条,它是1934—1936年间修筑的,基本上沿着元明清时期从首都北京经陕西西安通向四川成都的国家驿道即陕西省宝鸡至汉中段。这段驿道当时被称为连云栈道,或称为秦栈...
在穿越秦岭联系关中和陕南的诸多公路中,宝(鸡)汉(中)公路是兴修最早的一条,它是1934—1936年间修筑的,基本上沿着元明清时期从首都北京经陕西西安通向四川成都的国家驿道即陕西省宝鸡至汉中段。这段驿道当时被称为连云栈道,或称为秦栈和北栈道,以与基本上处于四川省境的金牛道,或称为蜀栈和南栈道相区别。作为元明清时期国家驿道的一部分,连云栈道是在修筑了一段新线以连结秦汉时期从首都咸阳或长安(今西安市)南越秦岭,通往汉中的两条驿道——故道和褒斜道而形成的。汉代的故道是从长安西经今凤翔、宝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褒斜道
连云
斜谷
旧道
陈仓
凤州
《太平寰宇记》
梁泉县
石门铭
郡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古褒斜道上栈阁的分布、形制及邮驿等建筑设施
被引量:
2
14
作者
郭荣章
《文博》
1988年第5期39-46,共8页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祇车出谷口,秦秘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祇车出谷口,秦秘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黄帝乘祇车出谷口”之说,姑且不论,“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大概不会有问题。《华阳国志·蜀志》云:“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时当战国初期,七国争雄于中原,蜀国如欲北出,必经褒斜,故以褒斜为前门,可证褒斜之间是有道可通的。熊耳在今四川省青神县西十五里,灵关在今四川省西昌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栈阁
褒斜道
斜谷
关
武王伐纣
褒谷
《华阳国志》
邮驿
华阳国志
褒中县
熊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诸葛亮北出五丈原取道城固小河口说质疑
被引量:
1
15
作者
李之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公元234年(蜀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魏明帝曹睿青龙二年)旧历二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十万,从汉中北出斜谷,发动了对曹魏的最后一战,即著名的五丈原之战。为了争取这次战争的胜利,诸葛亮曾作了两年多的准备。《三国志·蜀志·后主(禅...
公元234年(蜀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魏明帝曹睿青龙二年)旧历二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十万,从汉中北出斜谷,发动了对曹魏的最后一战,即著名的五丈原之战。为了争取这次战争的胜利,诸葛亮曾作了两年多的准备。《三国志·蜀志·后主(禅)纪》说:“(建兴)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木牛流马毕,教兵讲武。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但是,关于这次进军的具体路线,史书却没有作明确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斜谷
褒斜道
汉中地区
三国志
汉中盆地
黑水
曹魏
水经注
邸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诸葛亮兴兵攻魏所走的褒斜栈道
被引量:
1
16
作者
郭荣章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11-116,126,共7页
诸葛亮最后一次攻魏,史称“由斜谷出”。这里所说的斜谷,通常指褒斜道而言,如汉《石门颂》摩崖中有“斜谷之川”和“诏书开斜”之句,其“斜谷”和“斜”皆为褒斜道之简称。此道累见于史,且为今人考古调查所证实。其南起汉中褒城,北至郿...
诸葛亮最后一次攻魏,史称“由斜谷出”。这里所说的斜谷,通常指褒斜道而言,如汉《石门颂》摩崖中有“斜谷之川”和“诏书开斜”之句,其“斜谷”和“斜”皆为褒斜道之简称。此道累见于史,且为今人考古调查所证实。其南起汉中褒城,北至郿南之斜峪关,因褒斜二谷而得名,全长四百七十余里。但诸葛亮治乐城,乐城在城固,征之于史,其出兵五丈原,当取道城固,而不经褒谷。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斜道
斜谷
褒斜栈道
考古调查
褒谷
城固
二谷
石门颂
曹真
五丈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羊祉“重开褒斜”及其仕迹考评
被引量:
1
17
作者
舟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27-130,126,共5页
《石门铭》是汉中褒谷石门“汉魏十三品”之一,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铭文记载了北魏正始、永平年间的褒斜改道和复通石门的经过,热情讴歌了羊祉疏请改道的事迹及主持工程的贾三德的品德和才干。文笔典雅生动,堪称古代铭文中...
《石门铭》是汉中褒谷石门“汉魏十三品”之一,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铭文记载了北魏正始、永平年间的褒斜改道和复通石门的经过,热情讴歌了羊祉疏请改道的事迹及主持工程的贾三德的品德和才干。文笔典雅生动,堪称古代铭文中的佳作。 《石门铭》中开篇记载了“褒斜重开”的缘起,称颂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首倡“重开褒斜”之举,在蜀道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试就羊祉“重开褒斜”及其仕迹连同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一并做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祉
褒斜
石门铭
斜谷
旧道
蜀道
正始
州刺史
左校令
汉魏
《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魏褒斜道改道说质疑
被引量:
1
18
作者
刘洁
《文博》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褒斜道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因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和北宋《太平寰宇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出现有与《石门铭》铭文中同样的■车戎这一地名,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出现了北魏褒斜道改道说论点,并将改道后的褒...
褒斜道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因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和北宋《太平寰宇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出现有与《石门铭》铭文中同样的■车戎这一地名,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出现了北魏褒斜道改道说论点,并将改道后的褒斜道称之谓"■车道"。不少学者积极引合,对■车的地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通过对《石门铭》铭文逐字认真推敲、分析,认为北魏褒斜道没有改道。并对一直争议较大的"旧路""回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铭》摩崖
回车
褒斜道
斜谷
旧道
回车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褒斜道的名实问题
被引量:
1
19
作者
李之勤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8-19,共12页
在穿越秦岭、联系关中和汉中、巴蜀的几条古代驿道中,褒斜道是相当重要的一条。由于这条循渭水支流斜水(今石头河)和汉水支流褒水(今褒河)河谷而行的道路,里程较短,中途又几乎不需要翻越高峻的分水岭,所以它被开辟的时间比较早,被使用...
在穿越秦岭、联系关中和汉中、巴蜀的几条古代驿道中,褒斜道是相当重要的一条。由于这条循渭水支流斜水(今石头河)和汉水支流褒水(今褒河)河谷而行的道路,里程较短,中途又几乎不需要翻越高峻的分水岭,所以它被开辟的时间比较早,被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据说在西周时代人们就发现并利用这条道路了。到汉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斜道
衙岭山
西周时代
仇池
达奚武
皮豹子
安远军
镇都大将
斜谷
关
褒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魏“回车道”考疑
被引量:
1
20
作者
孙启祥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4-38,共5页
北魏开"斜谷旧道"发生在秦汉褒斜道上,唐褒斜道武休关至凤州段不是在北魏"回车道"基础上修筑的。"回车道"的产生是北宋以后人们因袭《资治通鉴》的讹误和对《元和郡县志》中关于西魏达奚武攻汉中行进...
北魏开"斜谷旧道"发生在秦汉褒斜道上,唐褒斜道武休关至凤州段不是在北魏"回车道"基础上修筑的。"回车道"的产生是北宋以后人们因袭《资治通鉴》的讹误和对《元和郡县志》中关于西魏达奚武攻汉中行进路线不准确记载的进一步错误"移植"造成的,目前还不能证明存在一条新辟的"回车道"。《石门铭》中的回车应在秦汉褒斜道经过的今陕西留坝江口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斜道
斜谷
旧道
回车
“回车道”
《石门铭》
北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葛亮出斜谷的行军之道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荣章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8-70,共3页
文摘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攻魏,屯兵于五丈原,与司马懿对于渭南。史称这次进兵系“由斜谷出”,曾有论者以为这里所称的“斜谷”,即传统的褒谷口到斜峪关的占褒斜道,且以“诸葛亮牋云:‘朝发南郑,暮宿黑水’”之语中的黑水为褒水,遂据以论证诸葛亮取道褒谷之必然性。经审视史籍和实际察勘,始知诸葛亮并非取道褒谷,而是由城固之湑水河谷北上,经双溪、小河口诸地,至留坝县江口镇交褒谷,再循褒斜旧路出斜谷。现就此略陈其要:
关键词
褒谷
斜谷
褒斜道
江口镇
城固
五丈原
斜峪关
湑水
阁道
口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敬宗宝历年间裴度重修的斜谷路及其所置驿馆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之勤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年第3期39-50,共12页
文摘
在古代,作为长安汉中间主要通道之一的褒斜道,曾被简称为斜谷道或径称之为斜谷。但秦汉时期的褒斜道或斜谷道系指由今眉县经太白县和留坝县江口镇沿渭河支流石头河(古称斜水)
关键词
褒斜道
斜谷
裴度
秦汉时期
山南
眉县
汉中
节度使
兴元府
驿馆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天然气藏输导模式研究
被引量:
11
3
作者
刘静静
刘震
王子嵩
曹尚
孙晓明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9,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北部深水区潜在富生烃凹陷评价"(2011ZX05025-002-05)资助
文摘
琼东南盆地晚期构造活动较弱,为了阐明该盆地深水区深层古近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如何运移至浅层新近系中央峡谷储集体聚集成藏这一问题,利用地震分频处理技术提高3D地震资料分辨率,开展断裂输导体系识别,结合区域断裂发育特征建立天然气输导模式。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4期断裂活动,且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基于此,提出了断裂旋回的概念——一个断裂旋回包括了较短时间的断层活动期和较长时间的断层静止期。通过对比断裂旋回不同阶段断层输导天然气的差异特征,提出断层活动期高效涌流输导模式和断层静止期有效渗流输导模式,并指出超压断陷盆地涌流和渗流交替输导可以增强天然气输导效率。中央峡谷陵水段下方深层发育一系列沟通烃源岩的阶梯状断层,浅层发育许多高角度小断层,其是深部天然气运移至浅层的重要通道。建立了中央峡谷天然气"多期断裂—多断层"接力输导模式。
关键词
断裂旋回
输导模式
天然气藏
中央
斜谷
琼东南盆地
Keywords
fracture cycles
transport mode
natural gas reservoir
central canyon
Qiongdongnan Basin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葛亮“六出祁山”诸问题新探
被引量:
1
4
作者
晏波
机构
天水师范学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5-148,144,共5页
文摘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驻军汉中后北伐曹魏的重要战略举措,其实际是五次,两围祁山,三出关中,并无六出之实;北伐斜谷道是褒斜道,建兴十二年兵出斜谷所走过的道路应不经过城固;首次伐魏魏延"子午奇谋"未被采纳是诸葛亮与魏延行军风格差异所致。
关键词
诸葛亮
祁山
斜谷
道
子午奇谋
分类号
K236.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汉、英格律诗的语言结构看汉诗的抒情性和英诗的叙事性
被引量:
1
5
作者
张传彪
机构
福建省宁德师专
出处
《外国语言文学》
1987年第1期67-71,共5页
文摘
汉语格律诗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近体诗始于唐代。它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本文所指汉语格律诗主要指这种格律严谨的近体诗。汉语格律诗严格限定句行和字数。英语格律诗在这一点上与汉语有些相似。但是由于后者是一种跟汉语根本不同的语言,它的所谓格律跟我们所理解的格律是不相同的。
关键词
英诗
诗歌
相见时难
如椽大笔
诗人
红玫瑰
格律
对仗
语言结构
斜谷
韵脚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四棵树河山区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6
作者
仇家琪
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3-39,共7页
文摘
四棵树河以冬季洪水为特征,其成因与沿河冰湖溃决有关.本文旨在讨论与此有关的自然地理问题.调查结果表明,该河山区河谷为一斜谷,宽谷和峡谷交替出现.纵坡不大,河床弯曲,许多河床布满石滩。这些因素有助于沿河河冰、冰湖和冰坝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四棵树河
山区流域
河曲
斜谷
分类号
P9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衡阳枢纽茶山坳编组站路堑边坡顺层坍滑病害治理情况
7
作者
邹燕妮
王金生
机构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
出处
《路基工程》
1989年第2期9-16,共8页
文摘
茶山坳编组站位于衡阳枢纽北端,线路纵贯一北东东向的向斜谷地。地形开阔、丘坡平缓,相对高差20至30米,自然坡度15°至25°左右。出露地层为下第三系地层,为中至厚层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灰绿、灰白色薄层泥岩、泥质页岩。岩层走向北东东向与线路方向大致平行,二者之间的夹角大多在20°以下。因此,两侧堑坡都出现岩层倾向线路的情况。因右侧堑坡刷方较高,而左侧山包大部削平,故顺层坍滑工点集中于右侧(见图1)。
关键词
北东东
第三系地层
向
斜谷
岩层倾向
坍滑
路堑边坡
滑面
线路方向
泥质页岩
岩层走向
分类号
U416.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晋以前的褒斜道
被引量:
3
8
作者
艾冲
出处
《人文杂志》
1983年第4期92-96,共5页
文摘
中国历史上穿越秦岭山地,沟通川陕交通的道路有五条,即故道、褒斜道、骆道、子午道和连云栈道。这几条道路在不同的时期所处的交通地位很不相同。其中,褒斜道由于开辟较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还由于它是最早采用木质构架的栈道,因而更具特色。因此,无论从恢复历史交通地理布局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研究川陕交通史的角度看,搞清它的形式、使用、沿革和衰落等情况,都很有意义。本文根据所见到的史料和考古调查资料,结合近人的研究成果,试作以下探讨。
关键词
褒斜道
斜谷
汉中
栈道
褒水
斜水
石门
文王
子午道
太白盆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褒斜道改道至回车考辨
被引量:
4
9
作者
郭荣章
出处
《文博》
1986年第6期56-59,共4页
文摘
历史上的褒斜道,在北魏正始四年到永平二年(公年507—509年)期间,有过一次较大的改道。在改道前,褒斜道自汉中的褒谷口上溯,越衙岭山交斜谷,再顺流而下至关中郿县以南的斜峪关。《史记·河渠书》所称,汉武帝时“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者,即此。改道后,其南仍由褒谷上溯,但不入斜谷,而转向回车;其北也不到郿县的斜峻关,而到陈仓。记述这次改道的摩崖石刻《石门铭》说:“自回车至谷口二百余里,连辀骈辔而进……莫不夷通焉.”此处的谷口系指汉中的褒谷口,可见这次改道工程只涉及回车至褒谷口这一段。对于改道至回车之后道路的去向与归属。
关键词
褒谷
褒斜道
衙岭山
史记·河渠书
谷口
摩崖石刻
正始
斜谷
关
达奚武
陈仓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褒斜栈道在历代战争中的运用
被引量:
4
10
作者
郭清华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80-83,共4页
文摘
褒斜栈道,是历史上打开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及巴蜀之间秦岭山脉通途的著名古道,南口称褒谷,北口称斜谷,皆因发源於秦岭山脉衙岭山的同源而派分的褒斜二水为名。此道沿褒斜二水蜿蜒于层峦迭嶂的峻岭峡谷之中,因其地势凿孔架栈,使“道路凌空,极天下至险”。褒斜道虽“五百里石穴”,艰险难行,但自此道开通以后,就拉开了秦、蜀间行旅通商和军事战争的序幕。
关键词
褒斜栈道
褒斜道
衙岭山
褒谷
汉中盆地
斜谷
秦岭山脉
军事战争
州刺史
三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安古乐曲《雨霖铃》浅析
被引量:
2
11
作者
程天健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18-19,共2页
文摘
《雨霖铃》是由原西安佛教古乐社余铸先生根据其父余登瀛老先生的手抄本传谱韵曲,经笔者记译整理的一首古曲。它风格独特,旋律流畅,是长安古乐曲谱中的一首精品。 《碧鸡漫忘》记载:“雨霖铃,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曰:‘帝幸蜀初入斜谷(笔者按:应为剑州梓桐上亭)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关键词
梨园弟子
张野狐
帝幸蜀
雨淋铃曲
明皇杂录
燕乐
笔者按
剑州
斜谷
崔令钦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褒斜二谷的自然面貌
被引量:
3
12
作者
安庸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56-60,共5页
文摘
历史上的褒斜道,是人们沿着褒谷和斜谷两条谷道所步履而成的。后来伴随着铁器的兴起和商业的发达,才在险绝处凿石架木增置栈阁,是为栈道。这是我国最早的栈道。其所以如此,除了发展交通,促进生产、增进人类文明这个社会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褒、斜二谷本身所具有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因此,正确认识褒、斜二谷的自然面貌。
关键词
二谷
褒斜
褒谷
栈阁
斜谷
木增
石架
社会因素
衙岭山
郦县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明清连云栈道创始于北魏迥车道说质疑
被引量:
5
13
作者
李之勤
出处
《历史地理》
2006年第1期249-261,共13页
文摘
在穿越秦岭联系关中和陕南的诸多公路中,宝(鸡)汉(中)公路是兴修最早的一条,它是1934—1936年间修筑的,基本上沿着元明清时期从首都北京经陕西西安通向四川成都的国家驿道即陕西省宝鸡至汉中段。这段驿道当时被称为连云栈道,或称为秦栈和北栈道,以与基本上处于四川省境的金牛道,或称为蜀栈和南栈道相区别。作为元明清时期国家驿道的一部分,连云栈道是在修筑了一段新线以连结秦汉时期从首都咸阳或长安(今西安市)南越秦岭,通往汉中的两条驿道——故道和褒斜道而形成的。汉代的故道是从长安西经今凤翔、宝鸡,
关键词
元明清
褒斜道
连云
斜谷
旧道
陈仓
凤州
《太平寰宇记》
梁泉县
石门铭
郡县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古褒斜道上栈阁的分布、形制及邮驿等建筑设施
被引量:
2
14
作者
郭荣章
出处
《文博》
1988年第5期39-46,共8页
文摘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祇车出谷口,秦秘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黄帝乘祇车出谷口”之说,姑且不论,“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大概不会有问题。《华阳国志·蜀志》云:“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时当战国初期,七国争雄于中原,蜀国如欲北出,必经褒斜,故以褒斜为前门,可证褒斜之间是有道可通的。熊耳在今四川省青神县西十五里,灵关在今四川省西昌县。
关键词
栈阁
褒斜道
斜谷
关
武王伐纣
褒谷
《华阳国志》
邮驿
华阳国志
褒中县
熊耳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葛亮北出五丈原取道城固小河口说质疑
被引量:
1
15
作者
李之勤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文摘
公元234年(蜀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魏明帝曹睿青龙二年)旧历二月,诸葛亮亲率大军十万,从汉中北出斜谷,发动了对曹魏的最后一战,即著名的五丈原之战。为了争取这次战争的胜利,诸葛亮曾作了两年多的准备。《三国志·蜀志·后主(禅)纪》说:“(建兴)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木牛流马毕,教兵讲武。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但是,关于这次进军的具体路线,史书却没有作明确交代。
关键词
诸葛亮
斜谷
褒斜道
汉中地区
三国志
汉中盆地
黑水
曹魏
水经注
邸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诸葛亮兴兵攻魏所走的褒斜栈道
被引量:
1
16
作者
郭荣章
出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11-116,126,共7页
文摘
诸葛亮最后一次攻魏,史称“由斜谷出”。这里所说的斜谷,通常指褒斜道而言,如汉《石门颂》摩崖中有“斜谷之川”和“诏书开斜”之句,其“斜谷”和“斜”皆为褒斜道之简称。此道累见于史,且为今人考古调查所证实。其南起汉中褒城,北至郿南之斜峪关,因褒斜二谷而得名,全长四百七十余里。但诸葛亮治乐城,乐城在城固,征之于史,其出兵五丈原,当取道城固,而不经褒谷。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关键词
褒斜道
斜谷
褒斜栈道
考古调查
褒谷
城固
二谷
石门颂
曹真
五丈原
分类号
K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羊祉“重开褒斜”及其仕迹考评
被引量:
1
17
作者
舟子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27-130,126,共5页
文摘
《石门铭》是汉中褒谷石门“汉魏十三品”之一,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铭文记载了北魏正始、永平年间的褒斜改道和复通石门的经过,热情讴歌了羊祉疏请改道的事迹及主持工程的贾三德的品德和才干。文笔典雅生动,堪称古代铭文中的佳作。 《石门铭》中开篇记载了“褒斜重开”的缘起,称颂梁秦二州刺史羊祉,首倡“重开褒斜”之举,在蜀道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试就羊祉“重开褒斜”及其仕迹连同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一并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
羊祉
褒斜
石门铭
斜谷
旧道
蜀道
正始
州刺史
左校令
汉魏
《魏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魏褒斜道改道说质疑
被引量:
1
18
作者
刘洁
机构
汉中博物馆
出处
《文博》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文摘
褒斜道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乃至西南地区的交通要道,因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和北宋《太平寰宇记》、《资治通鉴》等史书出现有与《石门铭》铭文中同样的■车戎这一地名,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出现了北魏褒斜道改道说论点,并将改道后的褒斜道称之谓"■车道"。不少学者积极引合,对■车的地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通过对《石门铭》铭文逐字认真推敲、分析,认为北魏褒斜道没有改道。并对一直争议较大的"旧路""回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关键词
《石门铭》摩崖
回车
褒斜道
斜谷
旧道
回车道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褒斜道的名实问题
被引量:
1
19
作者
李之勤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8-19,共12页
文摘
在穿越秦岭、联系关中和汉中、巴蜀的几条古代驿道中,褒斜道是相当重要的一条。由于这条循渭水支流斜水(今石头河)和汉水支流褒水(今褒河)河谷而行的道路,里程较短,中途又几乎不需要翻越高峻的分水岭,所以它被开辟的时间比较早,被使用的时间也比较长。据说在西周时代人们就发现并利用这条道路了。到汉代。
关键词
褒斜道
衙岭山
西周时代
仇池
达奚武
皮豹子
安远军
镇都大将
斜谷
关
褒谷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魏“回车道”考疑
被引量:
1
20
作者
孙启祥
机构
宁强县人民政府
出处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4-38,共5页
文摘
北魏开"斜谷旧道"发生在秦汉褒斜道上,唐褒斜道武休关至凤州段不是在北魏"回车道"基础上修筑的。"回车道"的产生是北宋以后人们因袭《资治通鉴》的讹误和对《元和郡县志》中关于西魏达奚武攻汉中行进路线不准确记载的进一步错误"移植"造成的,目前还不能证明存在一条新辟的"回车道"。《石门铭》中的回车应在秦汉褒斜道经过的今陕西留坝江口一带。
关键词
褒斜道
斜谷
旧道
回车
“回车道”
《石门铭》
北魏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诸葛亮出斜谷的行军之道
郭荣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唐敬宗宝历年间裴度重修的斜谷路及其所置驿馆
李之勤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0
1
原文传递
3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天然气藏输导模式研究
刘静静
刘震
王子嵩
曹尚
孙晓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诸葛亮“六出祁山”诸问题新探
晏波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汉、英格律诗的语言结构看汉诗的抒情性和英诗的叙事性
张传彪
《外国语言文学》
1987
1
原文传递
6
四棵树河山区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仇家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衡阳枢纽茶山坳编组站路堑边坡顺层坍滑病害治理情况
邹燕妮
王金生
《路基工程》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西晋以前的褒斜道
艾冲
《人文杂志》
198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褒斜道改道至回车考辨
郭荣章
《文博》
198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谈褒斜栈道在历代战争中的运用
郭清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长安古乐曲《雨霖铃》浅析
程天健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褒斜二谷的自然面貌
安庸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元明清连云栈道创始于北魏迥车道说质疑
李之勤
《历史地理》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古褒斜道上栈阁的分布、形制及邮驿等建筑设施
郭荣章
《文博》
198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诸葛亮北出五丈原取道城固小河口说质疑
李之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诸葛亮兴兵攻魏所走的褒斜栈道
郭荣章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羊祉“重开褒斜”及其仕迹考评
舟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北魏褒斜道改道说质疑
刘洁
《文博》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关于褒斜道的名实问题
李之勤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北魏“回车道”考疑
孙启祥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