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与经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短期疗效评价
1
作者 佟敏 张思平 +2 位作者 付刚 杨涛 黄异飞 《新疆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评价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surgery,PEL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 评价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surgery,PEL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104例DLBP患者的临床资料,OLIF组50例,PELD组5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手术节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术后3d、7d腰痛改善程度的差异,采用MacNab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相较于PELD组,OLIF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RS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时OLIF组的NRS评分显著低于PE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的MacNab评分优良率为94.00%(47/50),显著高于PELD组的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可靠,手术创伤较小,有效缓解症状,保留腰椎后方结构,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单一体位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应用
2
作者 赵海恩 董鑫 +6 位作者 任坤 乔欢欢 鲍小明 郭卫东 闫康 张小平 廖博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10-416,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内镜减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病人,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50~7...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内镜减压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5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病人,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50~79岁,平均65.5岁。采用导航辅助下单一体位内镜直接减压联合OLIF间接减压治疗。观察并记录病人责任椎体间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的矢状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椎间融合率和椎间融合器下沉情况等。结果所有病人随访1年以上,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90 min、术中失血量104 m L、下床时间54 h、住院时间10.6 d。术后1年,病人VAS评分、ODI、责任椎体间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矢状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随访期间腰椎CT显示2级以上(完全融合、坚固融合)融合率为92%(23/25),未发生椎间融合器下沉。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下单一体位实现内镜减压联合OLIF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症,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融合 椎间孔镜 计算机辅助导航 单一体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比较
3
作者 汤三泉 王文博 +2 位作者 文王强 李国军 陈焕雄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计...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计算机导航组(n=27)和透视组(n=41),计算机导航组患者给予计算机导航辅助下OLIF治疗,透视组患者给予C臂X线透视下OLIF治疗,两组术后均连续随访18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和住院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置钉准确率)、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计算机导航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透视组,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透视组(P<0.05);术后1周和1、3个月计算机导航组VAS评分均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且透视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计算机导航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P<0.05);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计算机导航组ODI评分和JOA评分均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视下OLIF治疗相比,计算机导航辅助下OLIF更有利于促进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椎间隙高度损失;同时对提升患者置钉准确率,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 透视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
4
作者 刘晓印 张建群 +5 位作者 陈振 梁思敏 王志强 马宗军 马荣 戈朝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2岁,平均(58.6±9.9)岁;腰椎滑脱症(Ⅰ度)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7例,腰椎管狭窄症1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测量并观察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34例患者随访14-36个月,平均(21.3±5.2)个月;(2)手术时间50-92 min,平均(68.5±11.1)min;术中出血量50-170 mL,平均(71.6±25.3)mL;(3)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最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近50%;(4)术后半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34),其中钢板移位1例、融合器下沉3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2例;(5)提示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供一定稳定支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椎间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侧方钢板 内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扬 宋永辉 +2 位作者 刘权祥 白长双 程维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背痛)伴或不伴轻度腰椎滑脱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背痛)伴或不伴轻度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背痛)伴或不伴轻度腰椎滑脱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背痛)伴或不伴轻度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2、4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4~10个月,40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明显,影像学未见内置物松动及椎间融合器(Cage)下沉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脑脊液漏及神经根损伤的并发症发生,有1例因生殖股神经损伤出现左侧腹股沟区麻木症状,术后3个月麻木症状消失.结论OLIF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背痛)伴或不伴轻度腰椎滑脱的中期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方定向透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残留腰腿痛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长明 邓小梅 +3 位作者 楼宇梁 方燕芬 胡丽娟 全仁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635-640,共6页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在退行性脊柱侧弯、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等脊柱退行性疾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左侧髂腰部疼痛,以腹股沟或大腿疼...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在退行性脊柱侧弯、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等脊柱退行性疾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左侧髂腰部疼痛,以腹股沟或大腿疼痛及感觉障碍为主,发病率为4.55%~28.5%^([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产生焦虑症状。临床多建议早期锻炼及口服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肌松药等缓解症状,但大量或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肝肾功能损伤及消化道溃疡等副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残留腰腿痛 外治法 中药定向透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郝璐 刘军辉 +2 位作者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x+OLIF在椎管减压以及融合器下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ox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对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
9
作者 马双 王耀生 +2 位作者 方剑 冯克 闫仲峰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660-1664,共5页
目的分析多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对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黄河三门峡医院120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组。接受OLIF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OLI... 目的分析多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对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黄河三门峡医院120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组。接受OLIF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OLIF组,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TLIF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脊柱结构指标(Cobb角、椎间隙高度)、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脊柱-骨盆矢状面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矢状面垂直轴(SVA)、骨盆倾斜角(PT)]、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TLIF组(P<0.05)。术后3个月,2组椎间隙高度、Cobb角、LL、SS、SVA、PT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OLIF组椎间隙高度、LL、SS高于TLIF组(P<0.05),Cobb角、SVA、PT及ODI评分低于TLIF组(P<0.05)。结论OLIF能够显著改善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脊柱结构,恢复脊柱功能,减轻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多节段外侧椎间融合术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入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比较
10
作者 崔慧斐 李昊 +5 位作者 郭柱 吴晓淋 张治浩 武富通 陈伯华 相宏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A OLIF组(38例)和PLIF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滑脱角(spondylolisthesis angle,SA)、融合率(fusion rate,FR)。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61.3±21.3mL vs 123.5±22.4mL)、手术时间(89.8±30.1min vs 112.1±15.2min)、术后引流量(44.2±23.2mL vs 163.5±22.2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0±1.0d vs4.2±2.1d)、术后住院日(5.8±3.0d vs 9.2±5.3d)及并发症发生率(5.3%vs 19.1%)比较,SA OLIF组均少于PLIF组(P<0.05)。术后1周时,SA OLIF组ODI[(19.3±6.6)%vs(30.9±8.3)%]及腰部VAS评分(2.3±0.5 vs 3.0±1.0)低于PLIF组(P<0.05);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两组ODI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内,SA OLIF组DH、FH增高程度高于PLIF组(P<0.05),SA、F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 OLIF和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同样安全、有效,但SA O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对椎间隙有更好的撑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疾病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单纯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引起腰椎节段性前凸改变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育泽 王德春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587-1594,共8页
目的:阐明影响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腰椎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tic angle, SLA)增大或减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7年至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OLIF手术的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 目的:阐明影响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腰椎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tic angle, SLA)增大或减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7年至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OLIF手术的8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数据,通过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获得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盘角度(disc angle, DA)、SLA、腰椎前凸角、椎间盘高度、椎间孔高度、后方间隙比(posterior gap ratio, PGR)等。根据术后SLA与术前SLA的差值 > 0和≤0分为前凸组(50例)和后凸组(35例),用统计学方法予以分析。结果:前凸组和后凸组的PGR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融合器放置在偏前位置时术后SLA增大更明显;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GR (B = 0.326, p = 0.000)是术后节段性前凸变化的预测因素,与SLA的变化呈正相关;术前SLA (B = −0.162, p = 0.030)也是术后节段性前凸变化的预测因素,与SLA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OLIF术后导致节段前凸增大或减小与术前SLA和椎间融合器的位置有明确相关性。较小前凸的节段术后变得前凸增大,而较大前凸的节段术后前凸可能会减小。椎间融合器放置在靠前的位置上会导致节段前凸增大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节段前凸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早期临床疗效
12
作者 胡晓阳 陈志达 +3 位作者 蔡弢艺 郭志民 蒋元杰 林斌 《骨科》 CAS 2024年第6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1月应用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腰椎结核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1月应用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腰椎结核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0.0±11.8)岁(26~64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及并发症评价手术安全性;记录病人术前、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估神经功能及其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记录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评价脊柱结核活动性及复发率;测量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度(PT)、骶骨倾斜角(SS)、椎间盘高度(DH)、矢状面Cobb角等影像学参数观察腰椎稳定性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8±12.4)min,术中出血量(108.5±32.9)mL;住院时间(13.6±2.1)天,随访时间(14.1±2.0)个月。病人VAS评分、ODI、WBC、CRP、ESR在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DH较术前显著增大,PI、PT、Cobb角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末次随访时均达到了骨性融合,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感染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椎间融合术 腰椎结核 单节段 侧方椎体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13
作者 张文辉 豆洋洋 +6 位作者 杨风光 何宗儒 杨玉平 范立真 程晴灏 刘杰 台会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93-898,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腰椎特异性感染患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7~61(43.0±...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腰椎特异性感染患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7~61(43.0±15.0)岁;病程6~24(14.0±7.0)个月;L_(2)-L_(3)7例,L_(3)-L_(4)12例,L_(4)-L_(5)5例;结核感染19例,布氏杆菌感染5例。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24(13.0±6.0)个月。手术时间(132.5±21.4)min,术中出血量(227.3±43.1)ml。ESR、CRP分别由术前的(82.34±18.62)mmol·h^(-1)、(53.08±21.84)mg·L^(-1),降低至术后1个月的(33.52±17.31)mmol·h^(-1)、(15.48±8.36)mg·L^(-1)(P<0.05)。VAS由术前的(7.52±1.36)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1.74±0.87)分(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7.86±3.95)分提高至术后1个月的(24.72±3.19)分(P<0.05)。术前4例有神经症状,ASIA分级为D级,术后1个月全部恢复为E级。术后1例出现腰大肌受损,3周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腹胀,排便困难,予胃肠减压、灌肠后缓解。所有患者未出现腹腔脏器损伤、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特别是病灶位于中段腰椎,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方便、病灶清除彻底、安全有效的优点,对于腰椎特异性感染具有良好的中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椎间融合术 腰椎感染 微创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向爽 钱婧 +2 位作者 陆家勇 孙胜 王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0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6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均给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恢复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 目的观察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6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均给予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恢复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6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34.82±20.37)min,平均出血量(164.38±50.38)ml。68例患者手术前的VAS评分为(6.28±1.37)分,ODI评分为(67.38±5.62)分,JOA评分为(11.28±1.74)分,椎间隙高度为(9.34±1.82)mm,椎间孔高度为(16.83±2.71)mm;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为(3.01±0.63)分,ODI评分为(32.18±5.49)分,JOA评分为(21.37±1.95)分,椎间隙高度为(11.63±2.13)mm,椎间孔高度为(19.63±2.38)mm。手术后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手术前,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手术前的躯体疼痛评分为(79.60±5.47)分,一般状况评分为(77.63±4.54)分,生理功能评分为(79.61±5.49)分,物质功能评分为(80.64±5.34)分,精力评分为(78.51±5.49)分,情感功能评分为(77.51±5.8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75.53±5.3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6.34±5.46)分;患者手术后的躯体疼痛评分为(86.63±5.62)分,一般状况评分为(83.48±5.39)分,生理功能评分为(84.36±5.62)分,物质功能评分为(86.29±5.27)分,精力评分为(84.39±5.82)分,情感功能评分为(84.46±5.43)分,心理健康评分为(85.74±5.48)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3.36±5.29)分。手术后患者的躯体疼痛、一般状况、生理功能、物质功能、精力、情感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手术前的SAS评分为(55.85±5.84)分、SDS评分为(58.62±5.23)分;患者手术后的SAS评分为(42.63±5.31)分、SDS评分为(44.39±5.76)分。手术后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明确,能使患者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改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 早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彪 李世伟 +4 位作者 谢永波 张兵 郑科 徐阳 杨果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 目的 探究脊柱内镜辅助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该院诊治的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与TLIF组,OLIF组44例,TLIF组43例。O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OLIF方式进行手术,TLIF组患者选用脊柱内镜辅助TLIF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参数(腰椎矢状位Cobb角、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融合率、塌陷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时间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别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OLIF组与TLIF组VAS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和TLIF组腰椎矢状位Cobb角大于手术前,腰椎冠状位Cobb角以及顶椎中心偏移距离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OLIF组3种影像学参数恢复情况均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与TLIF组椎间融合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LIF组椎间融合器塌陷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脊柱内镜辅助下,OLIF比TLIF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好,患者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16
作者 马占兵 张树文 +1 位作者 沙西卡·那孜尔汗 王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5,共9页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stand-alone-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SA-OLIF手术治疗的89例腰... 目的:探讨单纯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stand-alone-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术后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SA-OLIF手术治疗的8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状况、激素使用情况、疾病类型以及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和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融合节段数、融合器高度],在腰椎正侧位及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手术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计算矫正值。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及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患者术后1年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将患者分为两组:DH丢失值≥2mm为下沉组(17例);DH丢失值<2mm为未下沉组(72例)。对可能影响融合器下沉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A-OLIF术后患者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骨质疏松、融合器高度、术后1周DH、矫正DH等资料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89,95%CI:1.807,4.979)、合并骨质疏松(OR=3.753,95%CI:1.926,15.210)、术后1周DH(OR=2.777,95%CI:1.155,3.903)、矫正DH(OR=1.965,95%CI:1.523,4.334)为腰椎退行性变行SA-OLIF手术后融合器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VAS评分及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骨质疏松严重、术中矫正DH大会增加融合器下沉风险;融合器下沉对SA-OLIF术后1年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疾病 外侧腰椎融合术 危险因素 融合器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结合4钉固定法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葛挺 胡佰文 +3 位作者 肖进 张峭霖 吴小川 夏冬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结合4钉固定法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并验证L3~S1节段腰椎有限元模型(M0),于M0模型上模拟L3/4及L4/5两节段OLIF手术构建M1模型。在M1模型上附加后路4钉或6钉固定,建立3个4钉固...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结合4钉固定法治疗两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并验证L3~S1节段腰椎有限元模型(M0),于M0模型上模拟L3/4及L4/5两节段OLIF手术构建M1模型。在M1模型上附加后路4钉或6钉固定,建立3个4钉固定模型(M2~M4)和1个6钉固定模型(M5)。分析不同内固定条件下融合节段和整体活动度以及上终板、融合器、后路钉棒所受应力峰值的变化。结果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6种运动下,与M1模型比较,M2模型L3/4和M3模型L4/5节段活动度增加,M4和M5模型L3/4、L4/5节段活动度明显下降。在不同运动下,M2模型L4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3模型L5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4和M5模型L4及L5上终板von Mises应力峰值较为接近;M2模型L3/4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3模型L4/5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大,M4和M5模型各融合器von Mises应力峰值较为接近;M2~M5模型内固定最大应力峰值较为接近。结论在两节段OLIF手术中,4钉固定可以有效替代6钉固定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有限元模型 椎弓根螺钉 4钉固定 6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凯 周炳炎 +5 位作者 吴波文 袁野 张源广 何文思 谭波 王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用OLIF治疗的35例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0~74(60.3±...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用OLIF治疗的35例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50~74(60.3±10.7)岁,随访12~28(18.3±3.7)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腰痛和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期行腰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大小(左、右)、硬膜囊面积和矢状径、椎间隙前凸角、腰椎前凸角等影像指标,统计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以及术后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记录并发症及各随访时间点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100min(70.5±20.3min),术中出血量20~120mL(60.3±20.2mL)。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隙前凸角及腰椎前凸角、椎间孔大小(左、右)、硬膜囊面积和矢状径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CT评估融合率为94.2%(33/35例)。术中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出现屈髋乏力及大腿前方麻木3例,经保守治疗对症处理1个月后缓解;终板切割融合器下沉2例,均二期翻修行后路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结论:OLIF治疗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汤志兵 杨惠林 +3 位作者 王根林 钱忠来 朱晓宇 陈康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7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1月经TLIF治疗的1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1月经TLIF治疗的19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且采用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 19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38个月,融合率为100%,无本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ODI评分术前为(38.2±4.80)分,术后即刻为(14.3±2.8)分,末次随访为(12.8±2.9)分,术前与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与末次随访无差别(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优14例,良4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结论 TLIF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防止术后慢性腰痛、腰椎失稳及椎间盘突出症状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治疗 外侧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及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20
作者 石斌 李高陵 +1 位作者 徐灵军 刘纪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0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及观察组(经皮椎间...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对患者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及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每组45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SF-36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7. 78%,对照组患者86. 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6. 83±3. 64) m L,对照组(79. 32±5. 47) m 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SF-36评分、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两个指标都明显改善(P <0. 05),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P <0. 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