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及经皮椎弓根钉治疗伴腰椎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0
1
作者 涂计 李文甜 +8 位作者 杨述华 张宇坤 华文彬 李帅 王坤 刘伟 宋雨 罗荣锦 杨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7-444,共8页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及经皮椎弓根钉治疗伴有腰椎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应用脊柱内镜结合OLIF及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腰椎管狭窄... 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及经皮椎弓根钉治疗伴有腰椎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应用脊柱内镜结合OLIF及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有腰椎滑脱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65.0±4.2)岁(55~80)岁;评估术后影像学改变及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包括椎间隙高度变化、椎管直径、椎管面积以及椎体滑脱程度等。临床疗效评估包括使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价术后下腰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1.5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椎管面积、椎管直径明显增加,椎间隙高度明显增高,上位椎体滑脱程度明显减小。责任节段椎管面积由术前(83.70±1.24)mm2增加至末次随访(115.80±1.91)mm2。椎间隙高度由术前(12.20±0.58)mm增加至末次随访(14.50±0.37)mm。椎管直径由术前(8.40±0.61)mm增加至末次随访(10.70±0.84)mm。腰椎滑脱程度由术前(14.80±0.77)%减少至末次随访(2.40±0.23)%。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VAS评分由术前(7.80±0.79)分降至术后1周(3.15±0.48)分,末次随访为(2.56±0.82)分。ODI评分由术前(53.10±6.45)%降至术后1周(20.80±3.27)%,末次随访为(18.70±5.74)%。结论全内镜下椎管减压结合OLIF及经皮椎弓根钉技术运用多种脊柱微创手段,通过减压、融合、固定、复位实现椎管减压、纠正脊柱不稳,从而治疗伴有脊柱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板形态对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患者椎间融合器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金路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终板形态对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患者椎间融合器(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OLIF手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终板凹角(endplate concave... 目的探讨终板形态对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患者椎间融合器(Cage)沉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OLIF手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终板凹角(endplate concave angle,ECA)、终板凹深(endplate concave depth,ECD)、Cage位置(cage position,CP)、节段性前凸(segmental lordosis,SL)、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与Cage沉降(cage subsidence,CS)的关系。结果108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出现下终板沉降6例,上终板沉降32例。上终板Cage沉降和非沉降、下终板Cage沉降和非沉降患者的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终板Cage沉降患者女性百分比增加(P<0.05),下终板Cage沉降和非沉降患者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终板ECA与Cage沉降无显著关联(P>0.05),但上终板ECA=180°且治疗水平每侧平坦时,Cage沉降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ECA(上、下终板)均与Cage沉降呈负相关,表明角度越小,Cage沉降风险越大(P<0.05);ECD(上、下终板)与Cage沉降不存在相关性(P>0.05);术前椎间隙高度与上终板沉降呈负相关(P<0.05);Cage处于前端位置与上终板沉降相关(P<0.05);Cage沉降与节段性前凸无相关性(P>0.05)。Cage上下终板沉降患者的术后1年VAS和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ok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均高于未沉降患者(P<0.05)。结论终板ECA与OLIF患者Cage沉降相关,对终板凹陷的患者,应更加重视终板准备和Cage的放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板 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融合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的并发症分析及处置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霍红军 孙勇伟 +4 位作者 金鑫 关凯 王劲乐 何学军 李萍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4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总结处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科开展的OLIF手术患者81例,包括单纯OLIF术76例,OLIF+后路钉棒固定术...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总结处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科开展的OLIF手术患者81例,包括单纯OLIF术76例,OLIF+后路钉棒固定术5例;手术节段:L_(2-3) 12个,L_(3-4) 27个,L_(4-5) 58个,其中双节段10例、三节段3例。术后随访27-33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4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髂血管、腹膜损伤各1例,终板损伤3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不完全性肠梗阻各1例,假关节形成和融合器沉降、移位各2例,下肢活动或感觉异常3例,发生率为17.3%。所有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获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优21例,良54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达到92.59%;截止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率97.53%。结论O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较好,术后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包括术中操作不慎导致髂血管和腹膜损伤、终板损伤,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假关节形成和融合器移位及沉降、下肢活动或感觉异常等。髂血管及腹膜损伤可行修补术、终板损伤可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处理,切口感染及肠梗阻可常规对症处理;假关节形成及融合器下沉、移位者,若引起临床症状,可行翻修手术;下肢感觉或活动异常,可予激素或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精细操作,及时、正确地对症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并发症 处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4
作者 廖木贵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23期39-39,50,共2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定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选择数量为50例,而本次研究所选时间范围是2019.1~2020.4。其中联合前路单侧椎体螺钉内固定者20例,...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定本次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选择数量为50例,而本次研究所选时间范围是2019.1~2020.4。其中联合前路单侧椎体螺钉内固定者20例,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者30例,未行钉棒系统固定者0例。术后展开临床观察,对比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O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面积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面积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并发症经临床治疗后均可在7d内得到缓解。结论: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损伤,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面积改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隙高度 孔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入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比较
5
作者 崔慧斐 李昊 +5 位作者 郭柱 吴晓淋 张治浩 武富通 陈伯华 相宏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A OLIF组(38例)和PLIF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滑脱角(spondylolisthesis angle,SA)、融合率(fusion rate,FR)。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61.3±21.3mL vs 123.5±22.4mL)、手术时间(89.8±30.1min vs 112.1±15.2min)、术后引流量(44.2±23.2mL vs 163.5±22.2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0±1.0d vs4.2±2.1d)、术后住院日(5.8±3.0d vs 9.2±5.3d)及并发症发生率(5.3%vs 19.1%)比较,SA OLIF组均少于PLIF组(P<0.05)。术后1周时,SA OLIF组ODI[(19.3±6.6)%vs(30.9±8.3)%]及腰部VAS评分(2.3±0.5 vs 3.0±1.0)低于PLIF组(P<0.05);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两组ODI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内,SA OLIF组DH、FH增高程度高于PLIF组(P<0.05),SA、F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 OLIF和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同样安全、有效,但SA O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对椎间隙有更好的撑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疾病 腰椎融合术 单纯外侧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6
作者 曹峻峻 史明 +3 位作者 韦杨飞 黄琼燕 李松 朱洪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9期104-107,共4页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腹膜后间隙进入椎间隙进行腰椎融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本文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发展概况,探讨其与多种内固定方式的联合应用及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 外侧腰椎融合术 内固定术 脊柱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辰 强晓军 +2 位作者 张大鹏 徐鹏 王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对比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融合术组和减压术组,融合术组予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减压术组予... 目的对比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融合术组和减压术组,融合术组予以斜外侧椎间融合术治疗,减压术组予以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检测2组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腰椎功能相关评分及疼痛评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融合术组相比,减压术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切还原黏度、高切还原黏度水平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评分(VAS)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融合术组相比,减压术组腰椎功能(JOA)评分较高(P<0.05)。结论单侧入路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优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显微内镜椎管减压术 外侧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比较
8
作者 汤三泉 王文博 +2 位作者 文王强 李国军 陈焕雄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计...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计算机导航组(n=27)和透视组(n=41),计算机导航组患者给予计算机导航辅助下OLIF治疗,透视组患者给予C臂X线透视下OLIF治疗,两组术后均连续随访18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和住院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置钉准确率)、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计算机导航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透视组,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透视组(P<0.05);术后1周和1、3个月计算机导航组VAS评分均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且透视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计算机导航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P<0.05);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计算机导航组ODI评分和JOA评分均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视下OLIF治疗相比,计算机导航辅助下OLIF更有利于促进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椎间隙高度损失;同时对提升患者置钉准确率,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 透视 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发生融合器早期沉降的相关因素
9
作者 田竞超 王德春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933-1941,共9页
目的:研究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发生融合器早期沉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 目的:研究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术后发生融合器早期沉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4年4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前外侧入路腰椎融合术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共137例为研究对象,统计一般资料,完成术前、术后3天内和随访(>6个月)的标准正侧位X线片,测量相关影像学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融合器沉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早期沉降的患者相比,发生早期沉降的患者Ward’s三角骨密度更低,术后椎间高度(前缘、均值)、椎间高度差值、随访椎间高度均值,融合器高–术后椎间高度更小。相较于早期发生Grade I型沉降的患者,发生Grade II型沉降的患者腰椎前凸角更大。结论:术前完善检查,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有助于降低OLIF术后发生早期融合器沉降的概率。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ge early subsidence after 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13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LIF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lumbar instrumentation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at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between April 2020 and April 2024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General demographic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standard anteroposterior and lateral X-rays were obtained preoperatively, within 3 days postoperatively, and during follow-up (>6 months). Relevant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ge subsidence. Results: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ho did not experience early subsidence, patients with early subsidence had lower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Ward’s triangle, smaller postoperative intervertebral height (anterior edge, mean value), smaller intervertebral height difference, smaller mean value of follow-up intervertebral height, and smaller cage height-postoperative intervertebral height.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early Grade I subsidence, patients with Grade II subsidence had a larger lumbar lordosis angle. Conclusion: Completing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s and formulating reasonable surgical plans can help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early cage subsidence after O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融合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结果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吴静晔 葛腾辉 +3 位作者 李观清 敖进涛 徐忠宁 孙宇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45例)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资料,融合范围1~2个腰椎节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影像学参数、椎间融合、融合器沉降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OLIF和TLIF术后2年腰痛VAS[2(2,3)vs.2(2,2),P=0.943]、下肢痛VAS[2(2,2)vs.2(2,2),P=0.988]和ODI[17%(10%,22%)vs.14%(10%,22%),P=0.417]差异均无显著性。OLIF术后2年椎间高度优于TLIF[(11.9±1.5)mm vs.(9.2±2.0)mm,P<0.001],节段前凸角度优于TLIF(15.7°±7.2°vs.12.5°±5.9°,P=0.029),且融合器沉降率低[19.6%(9/46)vs.40.0%(16/40),P=0.037]。2组术后2年融合率[93.5%(43/46)vs.87.5%(35/40),P=0.562]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4.3%(2/46)vs.6.7%(3/45),P=0.98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短节段OLIF和TLIF术后2年在症状改善和融合率方面表现相似,但OLIF椎间高度和前凸角度恢复更显著,且融合器沉降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外侧融合术 腰椎滑脱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进平 冯海龙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8-922,共5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OLIF治疗的22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OLIF治疗的22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8例,联合前路单侧椎体螺钉内固定11例,3例未行钉棒系统固定。对比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随访时间为3—9个月,平均6.6个月。结果术后VAS评分[(2.73±0.84)分]和ODI评分[(20.97±3.83)分]均较术前[VAS评分:(7.10±0.97)分,ODI评分:(60.86±6.88)分]明显下降(均P〈0.05)。手术时间为(92.5±14.8)min,失血量为(78.4±29.6)ml,住院时间为(8.2±2.4)d。与术前相比,22例患者的术后椎间隙高度增加[术后:(9.12±1.09)mm,术前:(5.24±1.07)mm,P〈0.001],椎间孔面积增大[术后:(1.81±0.25)cm^2,术前:(0.83±0.10)cm^2,P〈0.001]。无一例出现血管损伤、腰丛神经损伤、输尿管损伤及感染。结论O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其近期临床疗效可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严格的病例选择和技术细节的把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盘退行性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外侧腰椎融合术 经皮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
13
作者 刘晓印 张建群 +5 位作者 陈振 梁思敏 王志强 马宗军 马荣 戈朝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2岁,平均(58.6±9.9)岁;腰椎滑脱症(Ⅰ度)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7例,腰椎管狭窄症1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测量并观察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34例患者随访14-36个月,平均(21.3±5.2)个月;(2)手术时间50-92 min,平均(68.5±11.1)min;术中出血量50-170 mL,平均(71.6±25.3)mL;(3)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最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近50%;(4)术后半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34),其中钢板移位1例、融合器下沉3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2例;(5)提示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供一定稳定支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侧方钢板 内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李静 郜勇 +1 位作者 陈超 李良黎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分析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结核的总体效果,并评价其与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病人2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斜外侧入路病灶清除... 目的分析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结核的总体效果,并评价其与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疗效差异。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病人29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斜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随访记录两组病人结核病灶愈合情况、ASIA分级、椎间植骨融合情况,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及其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结核病灶均痊愈,神经功能ASIA分级为E级,椎间植骨融合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VSA评分分别为(3.79±0.57)°和(4.27±0.61)°,(0.95±0.43)°和(1.44±0.42)°,(0.53±0.20)°和(0.76±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ODI评分分别为(29.94±2.84)°和(31.36±2.58)°,(8.94±1.98)°和(11.27±2.19)°,(9.28±2.52)°和(12.72±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天、3个月、12个月Cobb角分别为(41.82±2.35)°和(41.5±2.72)°,(41.28±1.67)°和(41.18±1.60)°(39.33±3.52)°和(38.46±2.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促进结核病灶愈合和植骨融合,斜外侧入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损伤小、功能恢复佳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经皮椎弓根螺钉 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与传统后路手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及组织创伤定量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鲁学良 孙天宇 +3 位作者 王丰耀 刘世琼 石辉辉 熊明月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OLIF)与传统后路手术(PLIF)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定量指标对比其术后早期的组织创伤。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7年4月行椎体间融合手术(OLIF手术27例,PLI... 目的探讨斜外侧入路(OLIF)与传统后路手术(PLIF)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定量指标对比其术后早期的组织创伤。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7年4月行椎体间融合手术(OLIF手术27例,PLIF手术35例)的62例LSS患者,对比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伤定量指标(血清CRP和CK水平)和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ODI指数、椎间融合率)。结果 OLIF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PLIF组,且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患者术后1、2、3 d的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术后12、24、48 h的血清CRP和CK水平均显著低于PLIF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的椎间融合器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两种融合手术治疗LSS均可获得良好疗效,但OLIF手术的创伤更少,组织创伤应激反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外侧腰椎椎体融合术 腰椎椎体融合术 创伤应激反应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方定向透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残留腰腿痛疗效观察
16
作者 李长明 邓小梅 +3 位作者 楼宇梁 方燕芬 胡丽娟 全仁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635-640,共6页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在退行性脊柱侧弯、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等脊柱退行性疾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左侧髂腰部疼痛,以腹股沟或大腿疼...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在退行性脊柱侧弯、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等脊柱退行性疾病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左侧髂腰部疼痛,以腹股沟或大腿疼痛及感觉障碍为主,发病率为4.55%~28.5%^([2]),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产生焦虑症状。临床多建议早期锻炼及口服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肌松药等缓解症状,但大量或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肝肾功能损伤及消化道溃疡等副作用^([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融合术 残留腰腿痛 外治法 中药定向透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扬 宋永辉 +2 位作者 刘权祥 白长双 程维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背痛)伴或不伴轻度腰椎滑脱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背痛)伴或不伴轻度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背痛)伴或不伴轻度腰椎滑脱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斜外侧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背痛)伴或不伴轻度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2、4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4~10个月,40例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明显,影像学未见内置物松动及椎间融合器(Cage)下沉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脑脊液漏及神经根损伤的并发症发生,有1例因生殖股神经损伤出现左侧腹股沟区麻木症状,术后3个月麻木症状消失.结论OLIF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源性腰背痛)伴或不伴轻度腰椎滑脱的中期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盘突出症 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研究
18
作者 郭淼勇 张明生 +1 位作者 来秋山 高文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 目的比较分析Wiltse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12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行TLIF治疗的86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Wiltse组(38例)和后正中组(4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和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后正中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JOA、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Wiltse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后正中组,NRS评分低于后正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实施TLIF,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但Wiltse入路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的效果更佳,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Wiltse 后正中 经椎腰椎椎体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璐 刘军辉 +2 位作者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x+OLIF在椎管减压以及融合器下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ox 外侧腰椎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对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
20
作者 马双 王耀生 +2 位作者 方剑 冯克 闫仲峰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660-1664,共5页
目的分析多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对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黄河三门峡医院120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组。接受OLIF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OLI... 目的分析多节段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矫正效果及对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黄河三门峡医院120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组。接受OLIF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OLIF组,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TLIF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脊柱结构指标(Cobb角、椎间隙高度)、脊柱-骨盆影像学参数[脊柱-骨盆矢状面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矢状面垂直轴(SVA)、骨盆倾斜角(PT)]、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TLIF组(P<0.05)。术后3个月,2组椎间隙高度、Cobb角、LL、SS、SVA、PT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且OLIF组椎间隙高度、LL、SS高于TLIF组(P<0.05),Cobb角、SVA、PT及ODI评分低于TLIF组(P<0.05)。结论OLIF能够显著改善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脊柱结构,恢复脊柱功能,减轻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侧凸 多节段外侧融合术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