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新文明主义的共生交往特质 被引量:6
1
作者 谢清果 《今传媒》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中华文明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样态。相较西方霸道的文明主义扩张,中华文化追求仁道的新文明主义传播,换言之,中华文明以和谐传播为本质,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彰显出区别于西方"文明冲突"的"文明和谐"的崇高旨趣,洋溢... 中华文明作为一种独特的文明样态。相较西方霸道的文明主义扩张,中华文化追求仁道的新文明主义传播,换言之,中华文明以和谐传播为本质,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彰显出区别于西方"文明冲突"的"文明和谐"的崇高旨趣,洋溢着富有活力与人类共同价值的全球文明沟通理念,即对话、中和、共生的交往理念,我们称之为"中华新文明主义"。当代中国在积极参与世界治理的情景下,这一历久弥新的交往理念对于指引中国再造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更具可沟通的品格,更能融铸世界其他文明形态,进而推动自我综合创新,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新文明主义 文明传播 文明和谐 文明冲突 共生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
2
作者 王天民 高涧竹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根源、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创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总根源、基本矛盾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化解时代矛盾,不懈推进人类解放,努力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条件、积蓄力量。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形成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思路,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思想特质,全面汇聚人类文明发展价值共识,鲜明印刻中国优秀文化精神意象,为人类步入更高文明境界提供了行动方案和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指向探析
3
作者 李敏 黄浩 《兵团党校学报》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具体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是其逻辑起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其逻辑基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其逻辑旨归。二者在新时代共...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具体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是其逻辑起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其逻辑基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其逻辑旨归。二者在新时代共同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深刻把握党带领人民开辟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要义,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内在逻辑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破题与超越
4
作者 曹鏸 《保山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从文明观的视角出发,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着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全新形态进入当代人类文明体系中。中国式现代化从话语解构和范式升维两路径实现了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现实批判,在复原现代化本真含义、打破... 从文明观的视角出发,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着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以全新形态进入当代人类文明体系中。中国式现代化从话语解构和范式升维两路径实现了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现实批判,在复原现代化本真含义、打破消费主义幻境、回击话语启示陷阱三方面破解了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现代化迷障,实现对资本逻辑和西方现代化模板的话语解构,并在“自我-他者-世界”三重向度上构成了对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发展范式、合作范式、文明范式的超越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中心主义文明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与发展
5
作者 黄艺琳 《江南论坛》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揭示了文明发展的人本因素,阐明了劳动实践作为文明动力所发挥的历史进步作用,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时代化中国化阐释,是中国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诞生的当代...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揭示了文明发展的人本因素,阐明了劳动实践作为文明动力所发挥的历史进步作用,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时代化中国化阐释,是中国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诞生的当代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础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人民性”的内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文明新阶段,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发展模式,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所有权与私有财产权: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限度——重思马克思财富批判理论
6
作者 唐平 关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劳动所有权是马克思财富批判理论和对资本主义制度非正义性批判所涵括的重要概念,私有财产权是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根基和“内核”。对劳动所有权与私有财产权的正确理解是破解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历史限度、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 劳动所有权是马克思财富批判理论和对资本主义制度非正义性批判所涵括的重要概念,私有财产权是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根基和“内核”。对劳动所有权与私有财产权的正确理解是破解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历史限度、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钥匙。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权以劳动为支点、以资本与劳动的交换为前提,表象为劳动所有权,实质为资本所有权。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缘起的历史前提即劳动与资本的现代奴役本质关系的深刻把握、在对资本主义财富生产所呈现出的财富悖谬的深度透视基础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制度性侵占本质的分析与批判,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经济基础及其历史限度,为我们超越资本主义道路、构建实现自身解放的未来文明形态提供了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所有权 私有财产权 财富批判 资本主义现代文明 历史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资本为社会主义文明赋能何以可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润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深入理解指导中国市场经济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立场,是准确把握中国资本政策的关键。坚持社会主义价值理性与市场经济工具理性相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从这一理论逻辑解读资本政策可... 深入理解指导中国市场经济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立场,是准确把握中国资本政策的关键。坚持社会主义价值理性与市场经济工具理性相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从这一理论逻辑解读资本政策可以看出:两个“毫不动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被写入宪法,“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对待资本的“两点论”“两手抓”是解读资本限制、划定资本“边界”的理论和政策依据;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战略为民营经济提供了超越资本主义限制、为社会主义文明赋能的广阔发展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商关系范式为民营经济提供了社会主义文明引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资本 社会主义文明 政治经济学 共同富裕 政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传承与弘扬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宁 陈文丽 浦天罡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3期22-31,155,156,共12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在总结中共历代领导人生态思想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从理论逻辑、历史视野、价值取向三个方面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使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指导、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在总结中共历代领导人生态思想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从理论逻辑、历史视野、价值取向三个方面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形态和实践道路日渐丰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生态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转型理论,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发展理念,对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明 文明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全喜 李培鑫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西方生态政治学是特定西方语境下政治社会变革和学术话语塑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破解了西方生态政治学对生态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遮蔽,是一种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西方生态政治学是特定西方语境下政治社会变革和学术话语塑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破解了西方生态政治学对生态政治现象的意识形态遮蔽,是一种兼具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知识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充分彰显出构建中国自主生态政治学理论的自信与自觉。其原创性贡献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原则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刻揭示了生态政治的本质规定;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了生态政治的根本保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准确界定了生态政治的实践主体;始终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科学谋划了生态政治的战略布局;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拓宽了生态政治的全球视野。从学术史层面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的原创性贡献,可以为当下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政治品格提供学理支撑,并推动生态政治学“从西方到东方”的研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学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曼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学生则是这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深刻理解其内涵,...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学生则是这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深刻理解其内涵,破解其教育教学困境并激发学生的生态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育教学要着重从深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生态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理解超越资本逻辑重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纬度进行生态治理,通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人民性启发学生生态担当四个层面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行讲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思政课教育教学 生态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性超越
11
作者 沈文玮 李昱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5-10,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其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科技发展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劳动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追求的生态观和以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为导向的全球观,不仅适应了新质生产力的发...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其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科技发展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劳动观、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追求的生态观和以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为导向的全球观,不仅适应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体现出了显著的制度优势和民族气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截然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资本主义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政治遗嘱”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的理论蕴涵及现实意义
12
作者 王铁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列宁“政治遗嘱”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思考。列宁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中央权威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作用,通过发展与改革的双重逻辑叙事,深刻阐述了上层建筑改革在形塑先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大意义。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应... 列宁“政治遗嘱”蕴含着对社会主义文明的思考。列宁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中央权威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作用,通过发展与改革的双重逻辑叙事,深刻阐述了上层建筑改革在形塑先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大意义。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应创设比资本主义文明更先进的新文明形态,这需要提升生产力,大力发展教育,同时积极借鉴吸收资本主义优秀资源。列宁论述了制度创设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并从法治制度、专家人才制度、现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制度、科学领导干部制度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新文明予以深入分析。总结列宁“政治遗嘱”关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论述,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遗嘱”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历史超越
13
作者 韩保江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经过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全部物质财富的总称。它与人类社会所经过的各种物质文明形态相比,呈现出“共享性”“和平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人民共富性“”人的全面发展性”,...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经过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所创造全部物质财富的总称。它与人类社会所经过的各种物质文明形态相比,呈现出“共享性”“和平性”“可持续性“”开放性“”人民共富性“”人的全面发展性”,从而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崭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可持续性 开放性 人民共富性 人的全面发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旨要与实施路径
14
作者 黎开谊 孔令超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4-56,共13页
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探索其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为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转变、理论来源与价值立场,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 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探索其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为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转变、理论来源与价值立场,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归纳法,通过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其实践成就、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结合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归纳总结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并擘画了“美丽中国”的实践蓝图,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必然选择;在理论层面,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源流和理论来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则是其理论升华与结晶;在价值层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对自然的善待与尊重,体现了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研究表明,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久久为功;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治理方式,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生态文化体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叙事逻辑、批判要义与实践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园园 庞立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力,着眼世界历史来剖析现代文明的层级格局,彻底变革了从观念论出发把文明等同于理性进步的思想传统,凸显了文明的实践性、阶级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资本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将现代文明的实质诊断为“资本的文明”,揭示了资本文明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所造成的“过度”和“野蛮”,描绘了以“真正的共同体”推动“自由个性”生成的新文明图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进方向,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陈坤 刘晴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并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表征和现代化建设在文明层面的发展新成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并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表征和现代化建设在文明层面的发展新成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其生成具有清晰的理论依据、实践需要和文明根基。在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和理论升华,在进一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挥着激励作用,在守正创新中实现着中华文明的整体变迁,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凝聚着社会共识。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运用“两个结合”制胜法宝,在平等尊重、开放包容的基础上实现世界文明和合共生,为人类文明多元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内涵及当代发展
17
作者 王一楠 段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内含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为文明产生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发展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向于“真正的共同体”的共产主义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之于现代中国的实践结果。...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内含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为文明产生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发展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向于“真正的共同体”的共产主义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之于现代中国的实践结果。将人类文明新形态置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中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主体立场、发展布局和目标指向等方面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深刻意蕴。其中,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以“五位一体”的文明发展布局来调适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指向于“真正的共同体”。作为现代文明的新样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旨在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破解资本主义发展限度,进而推动世界文明交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研究
18
作者 孙鹏宇 孙明哲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对文明作出系统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丰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其理论渊源,推动人...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对文明作出系统的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意蕴丰富,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其理论渊源,推动人类文明前进是其首要意旨,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是其本质属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提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自信,昭示了东方文明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化解人类文明交往困局的中国方案,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意义和引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论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献苏 杨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5,共5页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牢固根基,以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为丰厚滋养,以实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为责任担当,进而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伟兵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其中,新时代以来既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中领导力量、文明主体、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等方面内容,还在社会主义生态、价值、治理三个文明维度进行了创造和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其中,新时代以来既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中领导力量、文明主体、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等方面内容,还在社会主义生态、价值、治理三个文明维度进行了创造和创新。不仅如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延续中华文明的基础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了中华文明的斗争品格,丰富了中国的精神谱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为现代文明如何全面建设以及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愿景蓝图,并就全球治理提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确定了现代文明的人类共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文明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