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4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1
作者 钟永宁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五卷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下文简称《通史》)由黄修己先生主编,刘卫国、姚玳玫、吴敏、陈希分别撰著,于2020年4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将1917年至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历史,按照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黄修己 通史 五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路径研究
2
作者 梁新荣 范学新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年第15期60-62,共3页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变化,抓住新文科建设带来的契机,实现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转...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变化,抓住新文科建设带来的契机,实现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转型发展,进行创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具体的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侧重在“三级联动”内部治理体系和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力,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的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地方高校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薪火相传,守正创新”——黄修己学术研究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综述
3
作者 李婷 张坡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2023年10月28日,“黄修己先生学术研究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隆重举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萨支山主持本次会议颁奖典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为黄修己先生颁发了“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贡献荣誉... 2023年10月28日,“黄修己先生学术研究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隆重举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萨支山主持本次会议颁奖典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为黄修己先生颁发了“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贡献荣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黄修己 广州中山大学 学术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学术研究 会议综述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现学科研究风貌,融入地方文化特色——读翟满桂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课题选》、《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论文选》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建高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207-208,共2页
文章系作者为湖南科技学院翟满桂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课题选》、《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论文选》所作的书评,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9月出版。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课题选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论文选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学科的“历史化” 被引量:55
5
作者 程光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3,共9页
当代文学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它的"历史化"应该被提上日程。但是,这种"历史化"也应该避免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再次"批评化"、警觉认同式研究而强调有距离和有分寸的研究,应该审视本质论的历史叙述而提倡讨论... 当代文学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它的"历史化"应该被提上日程。但是,这种"历史化"也应该避免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再次"批评化"、警觉认同式研究而强调有距离和有分寸的研究,应该审视本质论的历史叙述而提倡讨论式的研究。当然,由于当代文学历史语境的复杂性,这种"历史化"问题的讨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时期的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化 文学学科 当代文学史研究 历史叙述 历史语境 讨论式 本质论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新文科建设思考与探索——兼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 被引量:111
6
作者 王铭玉 张涛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新文科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等自身典型特征。高校新文科建设重点要把握人文社会科学新的研究对象、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社会需求,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做好观念重构、结构改造、模式再生... 新文科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发展性等自身典型特征。高校新文科建设重点要把握人文社会科学新的研究对象、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社会需求,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做好观念重构、结构改造、模式再生、平台垒筑、类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效益、特色——谈俄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郑体武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共4页
近年来,中国的专业俄语教学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据最新统计,开设专业俄语的院校已超过一百所。俄语的教学和研究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俄语教学发展新浪潮的涌动下,如何把学科建设、课程安排、教材配套、人才培养等诸多问题提升... 近年来,中国的专业俄语教学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据最新统计,开设专业俄语的院校已超过一百所。俄语的教学和研究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俄语教学发展新浪潮的涌动下,如何把学科建设、课程安排、教材配套、人才培养等诸多问题提升到学理的高度来认识,不断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俄语教学发展的关键。为此,《中国俄语教学》在就俄语教学与改革问题推出《争鸣与思考》专栏之后,继续开设《中国俄语学科建设与发展笔谈》专栏。希望广大俄语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这次讨论,在这一平台上发表您的见解,为我国的俄语学科建设献计献策,使我们在俄语教育和俄罗斯文化推广之路上走得更稳健更长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俄语教学》 文学学科 质量 效益 语言 学科建设 教学发展 教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与北京大学日本文学学科之建立——教育史与学术史的视角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升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8-67,共10页
关键词 周作人研究 现代教育史 日本文学 文学学科 学术史 北京大学 文学研究家 比较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中的课程问题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传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虽然"学科"一词本身就具有"课程"的含义,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源头,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成立后和课程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却忽略了课程这一... 虽然"学科"一词本身就具有"课程"的含义,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源头,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成立后和课程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却忽略了课程这一重要环节。现当代文学课程在目前又遭遇到边缘化、相对滞后于学术研究、人文性质不足等许多问题,因此亟待学界加以重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学科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永济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武汉大学文学学科的“新”“旧”之争 被引量:1
10
作者 江俊伟 陈文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0-97,共8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武汉大学文学院,曾是文化保守主义的营垒之一。从"旧派"代表人物刘永济与"新派"教师朱东润、叶圣陶、苏雪林等人的交往情形来看:所谓"新""旧"之争,确实存在意气纷争与人事...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武汉大学文学院,曾是文化保守主义的营垒之一。从"旧派"代表人物刘永济与"新派"教师朱东润、叶圣陶、苏雪林等人的交往情形来看:所谓"新""旧"之争,确实存在意气纷争与人事纠葛的因素,但其实质还是源于学术观点与理路的分歧;"新""旧"之争确曾是客观存在的学术生态现实,但并不代表两派人物在学术上没有交流,在生活中"老死不相往来"。这两派人物在其学术生涯中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而相互之间在学术观点与理路方面的竞争,以及由这种竞争所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创造欲,正是他们取得重要成就、形成各自特色的原因之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武汉大学文学学科的"新""旧"之争,从整体上促进了当时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武汉大学文学院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气质和深厚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永济 武汉大学文学学科 新派 旧派 文化保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第二次变革——“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问题高级论坛”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景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4,共5页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的出场距今已逾二十年,它的提出不在于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史写作模式,而在于启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它和稍后出现的现当代文学史的“整体观”、“重写热”,其用意都在冲击文学史写...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概念的出场距今已逾二十年,它的提出不在于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史写作模式,而在于启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它和稍后出现的现当代文学史的“整体观”、“重写热”,其用意都在冲击文学史写作的政治史革命史模式,重在消解既成文学史秩序而不是(事实上也没有)建立新的规范。这种研究倾向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此后十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 文学学科 变革 综述 论坛 设问 文学史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位、外位与外国文学研究——关于当代外国文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晓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17,共4页
外国文学研究是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外国文学已经走过了百余年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新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焕然一新,成就斐然。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开启... 外国文学研究是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外国文学已经走过了百余年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新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焕然一新,成就斐然。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开启了外国文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更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学术资源愈加丰厚,文化视野更为宽广,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近四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新世纪伊始,外国文学研究界对本学的创新发展与建构充满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文学研究 当代社会主义 文化主体 文学学科 世界文学 文化自信 中国现代文化 国别文学 成就斐然 俄国形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学科:从“批评”到“研究”——关于程光炜与其人大弟子的当代文学史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文亮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37,46,共5页
一 多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往往被视为一个没有“学问”的学科,一直到1999年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问世,大陆学术界始有“当代文学”学科从幼稚逐渐成熟、“当代文学”终于有“史”了的感叹。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研究 文学学科 《中国当代文学史》 程光炜 弟子 人大 批评 洪子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互补,寻求学科建设新突破——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河北大学合作共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揭牌仪式暨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秋香 阎浩岗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6-199,共4页
2008年1月5日,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河北大学合作共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揭牌仪式暨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吴思敬、中国... 2008年1月5日,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河北大学合作共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揭牌仪式暨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吴思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刘勇,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学术研讨会 学科建设 揭牌仪式 文学学科 合作共建 河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俗文学学科建设的反思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忠元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3-116,共4页
20世纪的中国俗文学学科建设经历了上半叶的发轫、发展、确立、繁荣并走向萧条的历程后,在80年代重新崛起并再度走向繁荣,但是因为一直缺少一个精确的学科定位,从而在世纪末出现学科建设的"危机"。俗文学本体概念的模糊性、... 20世纪的中国俗文学学科建设经历了上半叶的发轫、发展、确立、繁荣并走向萧条的历程后,在80年代重新崛起并再度走向繁荣,但是因为一直缺少一个精确的学科定位,从而在世纪末出现学科建设的"危机"。俗文学本体概念的模糊性、丛生性,研究视角的民间性,研究路数的雅文学化,研究方式的多学科交叉性、意识形态的干预性等因素,是造成学科建设不自足性、不连贯性等特征的主要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国俗文学学科 民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构建史的核心话语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初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8,共9页
"面对这样一种广阔的研究空间和重重的矛盾与困惑,无疑应该首先对于‘现代性'这一概念本身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思维方式加以认真清理与厘定,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合法性确立一个合理的根据。"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学学科 中国现代 西方现代性 “现代” 话语 民族语言 194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资料汇编的历史回溯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宗刚 高明玉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8-103,共16页
资料汇编作为山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项特色工程,至今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薛绥之为代表的第一代山师学人编纂的《中国现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奠定了学科资料汇编工作的基础;1970—1990年代,在第一代学人与第... 资料汇编作为山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项特色工程,至今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薛绥之为代表的第一代山师学人编纂的《中国现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奠定了学科资料汇编工作的基础;1970—1990年代,在第一代学人与第二代学人的传承中,学科不断拓展资料汇编的新道路,这一时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标示着学科在资料汇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实绩;进入新世纪,第三代山师学人继承学科资料汇编的传统,带领一批中青年学人在学科资料汇编领域续写了新的历史。通过对本学科资料汇编历史的回眸,可以辨明今后学术研究的路径:既要重视史料搜集与整理工作、发掘史料的研究价值,又要坚持科学求真的治学态度,在现代思想的烛照下发掘并阐释历史资料的学术价值和意义,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丰厚史料的基础上拓展出新的思想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师现当代文学学科 资料汇编 田仲济 薛绥之 朱德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香港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城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6,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1965年在香港建立,此后经历了被取消、再度建立并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该学科在香港建立之初面临学科环境不利、史料匮乏、人手不足、与内地交往受限、意识形态与党派之争的困扰等诸多困境,但能...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1965年在香港建立,此后经历了被取消、再度建立并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该学科在香港建立之初面临学科环境不利、史料匮乏、人手不足、与内地交往受限、意识形态与党派之争的困扰等诸多困境,但能够最终建立并不断发展,与姚克、李辉英等人自觉的学科意识以及多方面的学术准备有重要关系。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香港的建立具有历史的前瞻性与开创性,是这一学科在大陆之外存在空间的重要拓展,由此实现了学科的多极化与世界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及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香港 姚克 李辉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的由来、困惑与出路 读温儒敏等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旭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1-266,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学科 现当代 温儒敏 概要 九十年代 理论学科 文学研究 文学现象 研究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学科自身内在的悖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钟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3期51-55,共5页
关键词 文学学科 悖论 自身 比较文学研究 学科危机 韦勒克 克罗齐 尴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