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及现实意义
1
作者 唐芸芸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3,共8页
文学史观包括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也是文学传统与现实创作的重要关联。刘勰《文心雕龙》以情采关系的“文附质,质待文”概括各文体的创作共性,完成现实创作语境的共时特征。正是共时的文质相附形成了历时的文质流变,构成以文质观为核心... 文学史观包括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也是文学传统与现实创作的重要关联。刘勰《文心雕龙》以情采关系的“文附质,质待文”概括各文体的创作共性,完成现实创作语境的共时特征。正是共时的文质相附形成了历时的文质流变,构成以文质观为核心的文学史观,并与为情造文的“体要”与“自然之道”一起,完成了现实创作的缛采进入“宗经”体系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史观 文质彬彬 文质相附 缛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作为一种方法——论王德威《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跨域流动的文学史观
2
作者 李礼 《华文文学》 2025年第1期5-15,共11页
王德威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借鉴发扬海德格尔“世界中”的观念,将“世界”作为一种方法,凸显海内外不同区域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互动交流经验。“世界中”作为“世界”所包蕴的开放、动态的能指,彰显出王德威跨域流动的文学史... 王德威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借鉴发扬海德格尔“世界中”的观念,将“世界”作为一种方法,凸显海内外不同区域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互动交流经验。“世界中”作为“世界”所包蕴的开放、动态的能指,彰显出王德威跨域流动的文学史观:超越了单一政治地理局限的中国文学具备无限可能与潜力,“文”与“史”的对话借助于种种跨国族、文化、政治和语言的交流方得实现。在“世界中”这一语境下,该文学史提供了一种双向通达的文学视野,既借助诸多的域外经验讲述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历程,又从时空与文化的交错互动中彰显出“世界中”的中国文学的特殊定位。此外,王德威借助“华语语系”的文学概念,使得作为方法的“世界”成为可能,引申出华语文学更广阔迷人的地理图景。在多重意义上,《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提供了文学史方法论上的新问题、新思考与新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德威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世界” 跨域 流动 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研究的四种文学史观和三条现代性线索 被引量:9
3
作者 郑闯琦 《唐都学刊》 2004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中国20世纪文学研究思路的分析,清理出近20年来对当代文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和制约的四种文学史观和三条现代性线索,并对这四种文学史观之间的内在冲突和对抗事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传统左翼文学史观 启蒙主义文学史观 晚清现代性文学史观 新左派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观之嬗变述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中原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8-150,共3页
纵观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编撰,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史观,主要有20—40年代的进化论文学史观,50—60年代的阶级论文学史观,80—90年代末的多元化文学史观,包括美学文学史观、心理文学史观、人性文学史观、进化论文学... 纵观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与编撰,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史观,主要有20—40年代的进化论文学史观,50—60年代的阶级论文学史观,80—90年代末的多元化文学史观,包括美学文学史观、心理文学史观、人性文学史观、进化论文学史观、体式文学史观,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进化论文学史观 阶级论文学史观 多元化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8,共10页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进化文学史观 阶级论文学史观 现代性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史观与复古旨归
6
作者 黄鹏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0,159,共12页
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立身志意融合统一。首先,浙东文人以体、法浑融的三代之文为起点,建构起宗经、尊古而审时的文学史观,“文”的历时叙述与“时”的现实关切紧密结合。其次,浙东文人聚焦古律之变,提倡诗歌音调的尚古。尊尚... 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立身志意融合统一。首先,浙东文人以体、法浑融的三代之文为起点,建构起宗经、尊古而审时的文学史观,“文”的历时叙述与“时”的现实关切紧密结合。其次,浙东文人聚焦古律之变,提倡诗歌音调的尚古。尊尚古体诗的创作风气与讲求协和音调、反对诗歌律化的理论旨趣相辅相成,寄寓了浙东文人的政治理想。再次,浙东文人的立身志意与文学正变观念相互交织,君子之志彰显文学师古的主体价值,形成“人”与“文”的精神同构。最后,“流而为文人”、正变诗风、复古气象等论说,关涉明代文学复古路径的意、辞分衍。元明之际,浙东文人的文学复古与明中后期转向审美化、精细化的文学复古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之际 浙东文人 文学史观 文学复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与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之文学史观探析
7
作者 马晓靖 顾明佳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8-38,共11页
文学观是文学史编写的起点,应以文学观的分析为基点而后详细论述两部文学史的文学史观。经过梳理分析可知袁编文学史体现了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范式的混合与广阔文化学视角下的哲理、抒情、历史文学观的融通,继承“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 文学观是文学史编写的起点,应以文学观的分析为基点而后详细论述两部文学史的文学史观。经过梳理分析可知袁编文学史体现了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范式的混合与广阔文化学视角下的哲理、抒情、历史文学观的融通,继承“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文学史观加之历史主义与当代性的结合来考察文学史的发展。章编文学史则是用相对狭义的纯文学观范式与以人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文学观对文学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赏鉴,诠释自己所坚持的“文学的发展与人性的发展同步”和突出形式演进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文学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中国文学史新著》 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学史观的建构——答《东方论坛》编者问 被引量:9
8
作者 朱德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42-51,共10页
五四文学思想性质和领导思想的研究,早已抛开"政治框架"的阶级定性,而纳入了人学范畴或现代性范畴进行探索与思考不过,至今我对五四文学的思想性质与领导思想的研究尚有些困惑;在文学史观研究上,我最看重的是"人学"... 五四文学思想性质和领导思想的研究,早已抛开"政治框架"的阶级定性,而纳入了人学范畴或现代性范畴进行探索与思考不过,至今我对五四文学的思想性质与领导思想的研究尚有些困惑;在文学史观研究上,我最看重的是"人学"文学史观与现代国家文学史观;探讨文学史观的意义是为了更切实地拓展、提高、充实、丰富研究主体自身,也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教学内容更新,有利于学术研究创新。目前文学史观的探讨存在两大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建立一个大家认可的价值标准或评价体系。其二,重解重评文学史的文学运动形态、文学理论形态和文学创作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 现代性范畴 “人学”文学史观 现代国家文学史观 价值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论文学史观批判——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例
9
作者 仲红卫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70,共8页
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为代表的主体论文学史观,是20世纪80年代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阐释范畴。主体论文学史观强调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将“文学史从社会政治史的简单比附中独立出来”,主体论文学史观... 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为代表的主体论文学史观,是20世纪80年代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阐释范畴。主体论文学史观强调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将“文学史从社会政治史的简单比附中独立出来”,主体论文学史观的这一诉求是针对革命文学史观而提出的,它是主体论文艺学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具体化,也是新启蒙主义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进化论的历史观,以及隐含于这一范畴中的意识形态属性,导致主体论文学史观在90年代后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革命文学史观 主体论文学史观 主体论文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论的文学史观之再评价
10
作者 黄勇生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6期58-63,共6页
在文学史书写实践中,虽然我们的文学史观几经变迁,但归根结底,真正起基础性作用的只有一种,那就是进化论的文学史观。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压抑了"文学性"的置疑不尽吻合历史事实。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在中国新文学的生成过程中所起... 在文学史书写实践中,虽然我们的文学史观几经变迁,但归根结底,真正起基础性作用的只有一种,那就是进化论的文学史观。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压抑了"文学性"的置疑不尽吻合历史事实。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在中国新文学的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依然值得我们细细思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进化论的文学史观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主义文学史观与当代文学、文化图景的重构
11
作者 郑润良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29-131,共3页
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相继出现了启蒙文学史观、新左派文学史观与关系主义文学史观的分野,尤其强调关系主义文学史观对当代文学、文化图景的重构意义,以期对9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观照与把握。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观 关系主义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学史观几种建构理念的评析
12
作者 王瑜 邱慧婷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5-48,97,共5页
现代文学史观是现代文学史编写的灵魂,决定着文学史著的品格。在近年来现代文学史观的诸多建构理念中,朱德发的"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唐金海的"文学史观的‘长河意识’和‘博物馆意识’"、关纪新的"中华多民族... 现代文学史观是现代文学史编写的灵魂,决定着文学史著的品格。在近年来现代文学史观的诸多建构理念中,朱德发的"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唐金海的"文学史观的‘长河意识’和‘博物馆意识’"、关纪新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以及当前提出的"民国机制""民国文学史"等是其间产生较大影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梳理评判这些建构理念有助于合理认知当前研究的新发展,更有利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治史理念研讨交流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文学史观 民国文学史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进化论”与世界文学史观──评美国“重构派”莫莱蒂教授的学说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雨平 方汉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34,共8页
作为美国"世界文学重构"的主体性理论观念之一,莫莱蒂的"新文学进化论"是19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进化论在后工业化时代语境下的再现。达尔文进化论虽然曾经对西方社会科学与文学理论有一定影响,但其认识论与研究方法... 作为美国"世界文学重构"的主体性理论观念之一,莫莱蒂的"新文学进化论"是19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进化论在后工业化时代语境下的再现。达尔文进化论虽然曾经对西方社会科学与文学理论有一定影响,但其认识论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早已暴露得相当明显。而莫莱蒂所提出的情节与风格的相互作用的论点,结合了形式主义与西方的世界体系学说所体现的历史观念,作为重构世界文学的创新性文学史观,突破了结构主义以来世界文学史共时史观及研究模式的束缚,对西方文学史观的理论更新仍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进化论 世界文学史重构 莫莱蒂 文学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文学史观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齐洲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58,共9页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史观 ,这一文学史观受到元明以来“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和“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文体代嬗论的启发 ,同时超越传统的文体代嬗论而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意义。其现代意义主要...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史观 ,这一文学史观受到元明以来“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和“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文体代嬗论的启发 ,同时超越传统的文体代嬗论而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意义。其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 :以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作为观察中国文学发展的新视点 ,实现了文学观念的现代转换 ;将中国文学史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进化论的基础之上 ,为认识中国文学发展规律提供了全新思路 ;提出了符合现代价值标准的文学评价尺度。当然也应该看到 ,这一文学史观也存在自身的理论缺陷 ,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 ,以便建立起更加符合中国文学发展实际的真正体现现代思想观念的文学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时代 文学史观 进化论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晚明”在现代中国的复活——鲁迅与周作人在文学史观上的分野和冲突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郝庆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共26页
"晚明"及小品的复兴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显要话题,对此有过不少讨论和研究,但同是"晚明",却有不同的叙述,而且两种叙述曾有过一场对话和交锋,这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探究"晚明"如何进入文学史,对两... "晚明"及小品的复兴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显要话题,对此有过不少讨论和研究,但同是"晚明",却有不同的叙述,而且两种叙述曾有过一场对话和交锋,这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探究"晚明"如何进入文学史,对两种叙述同样给予足够的关注,并辨析这两种叙述及其冲突的诸多面相,也许有助于我们更确切深入地理解文学史复杂幽深的一面。两个"晚明",其实是两种立场,两种对现实的态度。风花雪月,雅致幽韵自然是晚明的一个方面,但把它看作晚明的全部或者是主流,显然不智。鲁迅钩索文籍,查考野史,发现了一个血腥与虐杀的晚明,无非是提请陶醉于性灵小品的君子,睁眼观察历史,注意现实。鲁迅发现的晚明中自然还包含一个"东林",并试图从东林党人的命运中观察出民间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 晚明 鲁迅 现代中国 周作人 分野 复活 性灵小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反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曹顺庆 高小珺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5-119,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重写中国文学史"的口号提出后,关于文学史的重写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然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长期缺席的现状,理应追溯至历史源头重新反思。我们不仅需要明晰从古代民族史观到多元民族史观的转变... 自20世纪80年代"重写中国文学史"的口号提出后,关于文学史的重写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然而对于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长期缺席的现状,理应追溯至历史源头重新反思。我们不仅需要明晰从古代民族史观到多元民族史观的转变,更需要还原历史风貌、重建多民族文学史观,意识到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华民族文学中的重要构成,将其重新纳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视野并发扬光大。只有在新型文学史观的指导下,才有望迎来中国文学史的新生,拓展多元共生的民族格局与广阔的发展前景。这对少数民族群体利益的维护、民族团结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未来的发展都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民族 文学史观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勰的文学史观——以《文心雕龙·时序》篇为中心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敏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所表达的文学史观 ,可以称之为“时序论”。刘勰把社会政治结构如“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 ,纳入到文学崇替兴废的分析当中。是篇提出的理论表述“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中的“世情”和“时序”各自...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所表达的文学史观 ,可以称之为“时序论”。刘勰把社会政治结构如“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 ,纳入到文学崇替兴废的分析当中。是篇提出的理论表述“文变染乎世情 ,兴废系乎时序”中的“世情”和“时序”各自有着鲜明的针对性。抒情审美的文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社会政治因素的参与 ,它的兴废崇替离不开一个合理的政治秩序、协调的社会文化氛围 ,其中政治结构中的帝王对文学的积极参与、协调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总体来看 ,刘勰《时序》篇的精神取向是积极而有为的 ,赞语中的“崇替在选”即希望当政者能“百揆时序” ,“选贤与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学史观 文心雕龙 《时序》 精神取向 理论表述 抒情 兴废 帝王 社会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观的反思与建构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敏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88,共8页
在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将古代文学现代化、将中国文学研究西方化、将文学研究政治化,是最值得反思的三个方面。《中国诗歌通史》的撰写,就是在这种反思基础上的新的尝试。站在世界文化的立场上揭示中国诗歌的艺术本质,阐释其民族... 在百年来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将古代文学现代化、将中国文学研究西方化、将文学研究政治化,是最值得反思的三个方面。《中国诗歌通史》的撰写,就是在这种反思基础上的新的尝试。站在世界文化的立场上揭示中国诗歌的艺术本质,阐释其民族文化特征,是新时期文学史写作的重要使命,为此我们确立了"通古今之变"和"观中西之别"的新的文学史观。文学史的目的不是为了"总结规律",而是为了"描述经验"。将诗歌通史的写作立足于对每一时段的充分研究之上,写出每一时代中国诗歌发展的独特风貌,是我们这部《中国诗歌通史》在具体写作中努力的目标,也是其重要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学史观 反思与构建 通古今之变 中西之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论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史观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应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2-135,共4页
文学史观受历史哲学观的制约。作为近现代中国主要哲学思想之一 ,进化论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史观。但中国式的进化论思想有其严重局限 ,要突破既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 。
关键词 历史 文学史观 进化论 思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文学史观的合法性及其限度——以程光炜《文化的转轨》为例看当代文学史写作的观念问题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复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观 当代文学史研究 程光炜 合法性 “十七年” 文化 历史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