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史叙述研究的范式构建——乔国强教授访谈录 |
毛燕安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2024 |
0 |
|
2
|
初期“社会型”新文学史叙述形态论 |
胡希东
涂芸竹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6 |
0 |
|
3
|
启蒙理念与文学史叙述--评丁帆主编《中国新文学史》 |
陈晓明
丛治辰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4
|
空间视域中的文学史叙述和其构形考察--以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文学”为例 |
杨洪承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5
|
关于新出土文献进入文学史叙述的思考——以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为例 |
王长华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6
|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叙述的“十年情结” |
方维保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5 |
3
|
|
7
|
“道德意味”·“宗教意识”与现代文学史建构——夏志清文学史叙述形态论 |
胡希东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8
|
论作为文学史叙述对象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 |
宋炳辉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9
|
作家排名和文学史叙述 |
吴福辉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5 |
1
|
|
10
|
台港澳文学史叙述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空间维度 |
王金城
|
《华文文学》
|
2010 |
1
|
|
11
|
“文学事件”:中国当代文学史叙述的另一种聚焦方式 |
赵卫东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2
|
文学史叙述应体现全面性与科学性——以《世界文学史》第七卷第二编第九章“易卜生”部分为例 |
罗俊容
邹建军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3
|
关于“文革文学”“文学史叙述”的历史变迁--以五部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例 |
席扬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4
|
独具见识的英国文学史叙述——对《世界文学史》“英国文学”的认识 |
罗俊容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5
|
同一与歧异:30年代的中国新文学史叙述 |
唐利群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6
|
文学之“轮”与语言之“辕”——被现代文学史叙述所遮蔽的语言之维 |
张昭兵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7
|
历史的时空存在与文学史叙述 |
南志刚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8
|
文学史叙述与“十七年文学”的历史评价 |
李杭春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9
|
时代语境与文学史叙述——以曹禺的《雷雨》为例 |
房存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20
|
欧洲启蒙文学史叙述中的缺失 |
王钦峰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