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2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文天祥“黄冠故乡”之谜与朝鲜儒士的解读
1
作者 孙卫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20,178,共12页
元官修《宋史·文天祥传》将邓光荐《文丞相传》的叙述,删节编改,生造出文天祥“黄冠归故乡”之说,弄清其史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朝鲜正祖御撰《宋史筌》,因惩处洪启禧,而摒弃其《文山先生详传》中的说法,沿袭《宋史》之说... 元官修《宋史·文天祥传》将邓光荐《文丞相传》的叙述,删节编改,生造出文天祥“黄冠归故乡”之说,弄清其史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朝鲜正祖御撰《宋史筌》,因惩处洪启禧,而摒弃其《文山先生详传》中的说法,沿袭《宋史》之说,致使朝鲜儒士多不质疑“黄冠故乡”说,而是给予各种解读,诸如为宋复仇说、效仿微子与箕子之“教化说”“时义说”等,丰富了对“黄冠故乡”之理解,也有助于深入探讨文天祥之生死观。文天祥的忠诚节义精神,契合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的政治文化,因而他成为朝鲜儒林关注的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黄冠故乡”之谜 《宋史·文天祥传》 《宋史筌·文天祥传》 朝鲜“尊周思明”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中国化”:文天祥《正气歌》在日本汉文学中的拟作与变异
2
作者 李点 《外国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66,共25页
自十五世纪以来,文天祥《正气歌》通过全集、选集、刻帖等形式在日本流传,幕末日本因而出现“正气歌热”,集中体现为对《正气歌》的拟作。十九世纪的日本文人在狱中借拟作寄托救亡强国的政治主张;二十世纪的拟作者们则偷换了“正气”的... 自十五世纪以来,文天祥《正气歌》通过全集、选集、刻帖等形式在日本流传,幕末日本因而出现“正气歌热”,集中体现为对《正气歌》的拟作。十九世纪的日本文人在狱中借拟作寄托救亡强国的政治主张;二十世纪的拟作者们则偷换了“正气”的概念,逐步与军国主义合流。近百年间,这些拟作在文体特征与思想内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原因可追溯至江户时代以来“日本中心论”与“国体”优越性观念的逐步高涨,其背后隐伏着一条“去中国化”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正气歌》 日本汉文学 拟作
原文传递
文天祥过淮河考论
3
作者 韩海浪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元灭宋战役中,文天祥被俘。宋亡后的1279年农历四月,文天祥从广州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因他沿途写有标明日期、地点的纪行诗,所以其行程和路线总体上是清晰的。不过也有例外,苏北行程中过淮河前后三天就是特例。具体说,就是从今江苏省... 元灭宋战役中,文天祥被俘。宋亡后的1279年农历四月,文天祥从广州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因他沿途写有标明日期、地点的纪行诗,所以其行程和路线总体上是清晰的。不过也有例外,苏北行程中过淮河前后三天就是特例。具体说,就是从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到宿迁市泗阳县这一段(简称“淮泗段”)跨越古淮河的行程和路线,因为其《过淮河宿阚石有感》一诗的干扰,导致学界主流观点至今都处在误解和困惑之中。比如,初一晚到底停宿何处?小清口在哪?阚石又在哪?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纪行诗 泗阳县 淮河 宿迁市 主流观点 江苏省 行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的异变:文天祥《集杜诗》的生成与早期流传 被引量:1
4
作者 涂亮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170,共28页
《集杜诗》是文天祥在燕京狱中凭借自己的杜诗记忆与有限的杜集版本完成的重要作品。在其生前已经由人从狱中抄出,流行于燕市。而手稿南传后,更经族人刊刻,广为流播。元末战争导致《集杜诗》流传渐稀,明人从内阁录出,并广为搜访民间的... 《集杜诗》是文天祥在燕京狱中凭借自己的杜诗记忆与有限的杜集版本完成的重要作品。在其生前已经由人从狱中抄出,流行于燕市。而手稿南传后,更经族人刊刻,广为流播。元末战争导致《集杜诗》流传渐稀,明人从内阁录出,并广为搜访民间的旧藏本,通过建立祠堂、刊刻书籍等一系列举措,强化人们对于文天祥的社会记忆。在此期间《集杜诗》还经历了元代对忌讳之语的改动以及明代的复原,逐渐形成现今所见《集杜诗》的基本面貌,也大大增强了文天祥作为忠节典范的社会地位。另外《集杜诗》与通行的杜集之间存在较多异文,这些异文的产生具有多重因素,不应简单地使用杜集校改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集杜诗》 文本生成 版本源流
原文传递
忠臣“东渡”--日本幕末至明治前期文天祥作品的刊刻与接受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帼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8,共9页
日本幕末至明治前期,文天祥接受达到高峰,作品刊刻成为常见的接受方式。这既与汉诗文领域的经世思潮有关,也因为专人选集的文献形态自江户中期蓬勃发展,成为汉诗文传播的重要载体。此时段的文天祥文献也以选集为主,诗选多于文选,选目与... 日本幕末至明治前期,文天祥接受达到高峰,作品刊刻成为常见的接受方式。这既与汉诗文领域的经世思潮有关,也因为专人选集的文献形态自江户中期蓬勃发展,成为汉诗文传播的重要载体。此时段的文天祥文献也以选集为主,诗选多于文选,选目与刊刻目的基本相符。《文文山诗选》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它参考了20卷本、16卷本的文天祥文集,以及别集外的部分文献。编者选诗时既考虑到题材全面性、篇目代表性,也对忠臣形象有进一步提纯。发掘文天祥与日本文化的关联、有鉴于当下,是该时段文天祥接受的特点。他被推举为忠君的象征,其作品也成为日人广泛利用的思想文化资源,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末至明治前期 文天祥 作品刊刻 关联性 《文文山诗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理念下古诗文研学活动设计——以文天祥诗歌学习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春凤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4,共3页
本文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古诗文研学活动,让学生围绕主线情境任务,从校内走到校外,将课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将评价渗透到研学过程中。由此可以为古诗文教学注入鲜活的因子,促使学生更加立体、深入地学习古诗文,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 本文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古诗文研学活动,让学生围绕主线情境任务,从校内走到校外,将课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并将评价渗透到研学过程中。由此可以为古诗文教学注入鲜活的因子,促使学生更加立体、深入地学习古诗文,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文 文天祥诗歌 研学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天祥诗歌的美学观照及教学探赜
7
作者 李陈洁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48期43-45,共3页
以文天祥的具体诗歌为例,探讨其诗歌的美学特征,如意象与情感表达的融合、以对比手法强化情感表达、炼字的考究与结构的严谨、爱国主义情怀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天祥诗歌的教学启示,以期为师生从“一篇”到“一类”的诗歌解读提供有益... 以文天祥的具体诗歌为例,探讨其诗歌的美学特征,如意象与情感表达的融合、以对比手法强化情感表达、炼字的考究与结构的严谨、爱国主义情怀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天祥诗歌的教学启示,以期为师生从“一篇”到“一类”的诗歌解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美学观照 家国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天祥”题材咏史汉诗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接受
8
作者 赵季 陈前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8,共9页
文天祥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忠君的历史人物,从元朝开始,文人常对文天祥的忠义精神进行吟咏。随着中朝两国交流往来的深入,文天祥史事传入朝鲜,也成为朝鲜王朝文人尊崇的对象。朝鲜王朝前期,文人吟咏文天祥的诗作主要体现了对其民族气节精... 文天祥在中国古代一直是忠君的历史人物,从元朝开始,文人常对文天祥的忠义精神进行吟咏。随着中朝两国交流往来的深入,文天祥史事传入朝鲜,也成为朝鲜王朝文人尊崇的对象。朝鲜王朝前期,文人吟咏文天祥的诗作主要体现了对其民族气节精神的极高赞扬。朝鲜王朝中期,文天祥被作为“华夷之辨”的政治符号,体现了文人对明朝的怀念以及对清朝的排斥。朝鲜王朝后期,随着文人对清朝政治稳定与文化繁荣的认同加深,他们对文天祥所赋予的政治意义较为含蓄,文天祥的形象也因此由原先的政治符号转变为单纯的历史人物。朝鲜王朝文人的“文天祥”题材咏史汉诗创作体现了文人对儒家思想中“忠君爱国”理念的认同。这些诗歌不仅丰富了朝鲜王朝的文学内容,也促进了中朝两国之间的文化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咏史汉诗 朝鲜王朝 气节精神 华夷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天祥《集杜诗》的文学价值探赜
9
作者 程希源 何川 文鑫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6期32-37,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天祥《集杜诗》的研究大多从文本比较、史学观照、作者经历、读者接受等方面进行选择性分析,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关于集句诗是否具有文学性,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争论,我们不应忽视对文天祥《集杜诗》文学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文天祥《集杜诗》的研究大多从文本比较、史学观照、作者经历、读者接受等方面进行选择性分析,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关于集句诗是否具有文学性,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争论,我们不应忽视对文天祥《集杜诗》文学价值的研究。《集杜诗》以打破、重组杜甫诗歌的方法书写了南宋灭亡的历史与个人复杂的家国情感,突破了以往大多数集句诗只停留于“文字游戏”的局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集中创作,熔铸思想;灵活运用“相关性移用”和“背离性移用”的手法;使诗歌从直陈其事的“诗史”转变为具有文学美感的“史诗”;继承与发展杜诗精神,让杜甫的诗歌产生了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杜甫 集句诗 集杜诗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天祥祠考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茂兵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元朝以降,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通过皇朝官方的倡导,士绅精英的弘扬和社会民众的敬仰,祭祀文天祥的祠遍布其家乡、任职地、所经之处和遇害之地。为此,文天祥作为"忠君爱国"的典范,名垂青史,俎豆千秋!
关键词 文天祥 文天祥 吉安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对历史人物风范的记忆与建构——以文天祥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顾宝林 欧阳明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1-245,共5页
宋末文天祥以其大义凛然、临死不惧的浩然正气化身为一个英雄符号、忠节典范而被历代接受传颂。入明以来,文天祥这种忠节义气和风范每每唤醒世人的历史记忆,上至政府,下至民间,以传记、书志和建祠、立碑、刻铭等诸形式传承建构,使得他... 宋末文天祥以其大义凛然、临死不惧的浩然正气化身为一个英雄符号、忠节典范而被历代接受传颂。入明以来,文天祥这种忠节义气和风范每每唤醒世人的历史记忆,上至政府,下至民间,以传记、书志和建祠、立碑、刻铭等诸形式传承建构,使得他的事迹影响与精神传承空间不断扩大,成为忠臣义士和文人士子的效法模范与敬仰对象。文天祥形象的传承建构,是明代对历史忠节人物记忆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文天祥 明代 风范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天祥之死與元對故宋問題處置之相關史事釋證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海清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102,共30页
本文圍繞文天祥死事以究明如下四點:一、文天祥被元軍俘獲之後的心路歷程實有變化,在最初求"速死"與最終"只求一死"之間,當還存有"不死"想法的可能。二、忽必烈終敕文天祥以死,當日元廷官方説辭甚爲簡單... 本文圍繞文天祥死事以究明如下四點:一、文天祥被元軍俘獲之後的心路歷程實有變化,在最初求"速死"與最終"只求一死"之間,當還存有"不死"想法的可能。二、忽必烈終敕文天祥以死,當日元廷官方説辭甚爲簡單,僅將其歸咎於薛寶住匿名告變事。事實上,文天祥被殺是多重因素參雜的結果,既與當日元廷内部各種政治勢力間的角力有關,又與反元局勢變化相關聯。三、文天祥被處死事涉及一位諫言者"閩僧",他的身份問題應從南方漢僧與西番僧楊璉真加等人合謀盗掘南宋攢宫的歷史事件中去索解。杭州徑山妙高和尚很可能就是"閩僧"。四、宋末元初盗掘南宋攢宫事件之餘曫,展延至元明易代之際,它又藴含着當日朱明政權爲其代元而張本的現實政治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南宋攒宫 闽僧 妙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人传记的佳作——评《文天祥传》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瑞熙 《中州学刊》 1986年第3期122-123,共2页
在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的南宋时期,涌现了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一位是岳飞,一位是文天祥。两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身份和经历颇为不同,岳飞是武将,主要活动在南宋初期,最后为内奸所害,文天祥是文臣,生活于南宋后期直到亡国,最... 在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的南宋时期,涌现了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一位是岳飞,一位是文天祥。两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身份和经历颇为不同,岳飞是武将,主要活动在南宋初期,最后为内奸所害,文天祥是文臣,生活于南宋后期直到亡国,最后为外敌所杀。但两人也有一些共同点,即自己的国家处于敌人的蹂躏之下,人民遭受苦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传诵后世,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发后人的爱国主义思想,等等。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对于岳飞的研究较前深入了一大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于文天祥的研究还欠深入和系统。不久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富川 庐陵 文天样 吉州 岳飞 南宋后期 守内虚外 客寓 受苦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天祥的儒学思想与人格精神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晓江 黄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5,共7页
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人格精神可一言以蔽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之所以拥有这种人格精神,实与他沟通了必然之"命"与当然之"理"的观念有密切的联系。文天祥的一生,是"君子自强不... 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人格精神可一言以蔽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之所以拥有这种人格精神,实与他沟通了必然之"命"与当然之"理"的观念有密切的联系。文天祥的一生,是"君子自强不息"的典范,也是知"道"循"道"卫"道"的楷模。从他一生的事迹可以看到作为思想家的文天祥与一般的学者不同的是:他不仅以理论的探讨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以其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他所服膺的儒学之基本价值,从而耸立起一座儒家人格精神的历史丰碑,让世人在敬仰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人格上的锤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儒学思想 人格精神 现代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天祥与杜甫的异代诗缘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景波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73-76,102,共5页
在宋代学杜的诗人群体中,文天祥不仅在忧国情怀和诗史精神方面自觉继承杜甫,在造语诗法和艺术风格上也直追杜诗,更难能可贵的是开创了《集杜诗》的新形式。文天祥可谓全方位学杜者,是宋代杜诗学史上最后一位重要诗人。
关键词 文天祥 诗法 集杜诗 杜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人对蔡琰的接受——以文天祥《胡笳曲》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超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154-156,共3页
明蔡琰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作品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认同和接受。以《胡笳十八拍》为例,虽然它的著作权在宋代曾遭质疑,但这并没有妨碍多数文人对它的称颂和拟作。其中文天祥的《胡笳曲》在众多的仿作中具有典型意义,透过《胡笳曲》可以较... 明蔡琰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作品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认同和接受。以《胡笳十八拍》为例,虽然它的著作权在宋代曾遭质疑,但这并没有妨碍多数文人对它的称颂和拟作。其中文天祥的《胡笳曲》在众多的仿作中具有典型意义,透过《胡笳曲》可以较清楚地了解到宋人对蔡琰接受的时代原因,以及它所体现的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琰 《胡笳十八拍》 文天祥 《胡笳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岳飞、文天祥的人生悲剧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8-103,共6页
岳飞和文天祥是南宋时期品格高尚、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但他们的人生却是悲剧性的。造成这种人生悲剧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
关键词 岳飞 文天祥 理学 人生悲剧 皇权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天祥论用人——读文天祥的《已未上皇帝书》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兆鹏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186-189,共4页
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在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得中头名状元。正在此时,其父去世,根据当时礼法,应当在家守制,服丧三年,才能出来做官,故朝廷未封文天祥官职。在文天祥居家守孝期间,南宋朝廷上,宦官董宋臣和奸臣丁大全擅权,... 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在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得中头名状元。正在此时,其父去世,根据当时礼法,应当在家守制,服丧三年,才能出来做官,故朝廷未封文天祥官职。在文天祥居家守孝期间,南宋朝廷上,宦官董宋臣和奸臣丁大全擅权,政治十分腐败。宝祐六年(1258年)二月,北方的蒙古,又分兵三路,大举攻宋:蒙哥汗亲自攻蜀;忽必烈攻鄂;兀良哈自交、广北上,会师于鄂。南宋政权内外交困,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贾似道 蒙古 临安 将帅 考课制度 官职 方镇 枢密院 右丞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天祥世系问题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晓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5-116,共2页
文天祥属于文氏多少世(代)问题,在《宋史》卷418《文天祥传》中,并未论及。经探究和考证,可得出:文天祥是以文时(春元)为1世祖的文氏第13世;是以文球为1世祖的文氏第25世;是以文翁为1世祖的文氏第56世;是以文种为1世祖的文氏第70世;是... 文天祥属于文氏多少世(代)问题,在《宋史》卷418《文天祥传》中,并未论及。经探究和考证,可得出:文天祥是以文时(春元)为1世祖的文氏第13世;是以文球为1世祖的文氏第25世;是以文翁为1世祖的文氏第56世;是以文种为1世祖的文氏第70世;是以文姓起源的文祈为1世祖的文氏第87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世系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天祥与儒家文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华民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文天祥对儒家经典著作娴熟于心,融会贯通,又有所取舍。他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同时,自觉接受了新兴理学,并能将二者熔于一炉,交互阐发;对儒家思想,文天祥不仅潜心研索,真诚信奉,而且经世致用,身体力行。文天祥能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除其他... 文天祥对儒家经典著作娴熟于心,融会贯通,又有所取舍。他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同时,自觉接受了新兴理学,并能将二者熔于一炉,交互阐发;对儒家思想,文天祥不仅潜心研索,真诚信奉,而且经世致用,身体力行。文天祥能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除其他因素外,也是他学习、实践、弘扬儒家思想文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天祥 儒学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