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从文化误读走向文化共情?——基于中国自然生态类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1
作者 田维钢 郎玉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自然生态类纪录片作为呈现真实自然、描绘生物百态的影像载体,是传承历史、对话文明的重要工具,也是新时期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YouTube平台中国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海外用户评论进行研究发现,存在文化误读现... 自然生态类纪录片作为呈现真实自然、描绘生物百态的影像载体,是传承历史、对话文明的重要工具,也是新时期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YouTube平台中国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海外用户评论进行研究发现,存在文化误读现象。为此,本文从媒介真实、文化隔阂以及文化殖民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试图从文化特质、文化差异以及文化对话的角度,对自然生态类纪录片如何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从文化误读走向文化共情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自然生态类纪录片 文化传播 文化误读 文化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误读”与武术研究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5
2
作者 曾天雪 车艳丽 王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4-67,72,共5页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存在的基于自身文化传统而对"他者"文化产生的与其文化本质不相符的解读是在所难免的。当今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重振文化的辉煌,改变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单向透...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存在的基于自身文化传统而对"他者"文化产生的与其文化本质不相符的解读是在所难免的。当今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重振文化的辉煌,改变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单向透支"和"文化赤字"现象十分必要。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近代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受"文化误读"的影响,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结果的历史意义需要我们进行及时的反思,以利于其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文化误读 传统武术 竞技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误读与误译 被引量:36
3
作者 白立平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文化误读 中国诗歌 “讹” 庞德 译现象 中国古诗 中国画 《神州集》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的文化误读——对葛浩文的英译本《浮躁》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一博 崔雅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1-33,共3页
20纪80年代,人们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翻译,这为人们重新认识翻译中不完全的忠实的现象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阐释。通过美国学者葛浩文翻译的贾平凹所著《浮躁》的英译本中部分文化误读例子,分析文学翻译中的误读与误译现象,讨论文化误读产... 20纪80年代,人们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翻译,这为人们重新认识翻译中不完全的忠实的现象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阐释。通过美国学者葛浩文翻译的贾平凹所著《浮躁》的英译本中部分文化误读例子,分析文学翻译中的误读与误译现象,讨论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在今后的文学翻译实践中更有效的实现文化交流,让译者尽量避免文化误读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文化差异 《浮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问题 被引量:22
5
作者 邹威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5-180,共6页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文化学者和文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误读往往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壁垒,是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语言学、哲学与文学批评的对象。在跨文化视域下,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辨... 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文化学者和文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误读往往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壁垒,是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语言学、哲学与文学批评的对象。在跨文化视域下,文化误读与文化宽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辨证统一的。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入手,阐释文化误读、文化宽容的文化内涵,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哲学、语言学与文学维度深入透视,为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文化宽容 文化语境 视阈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翻译伦理透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40
6
作者 唐培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8,共5页
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本文从文化误读分类入手,借用Andrew Chesterm an的翻译伦理模式理论,探究误读现象产生的原因。这对译者伦理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文化误读映射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译者对不同伦... 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本文从文化误读分类入手,借用Andrew Chesterm an的翻译伦理模式理论,探究误读现象产生的原因。这对译者伦理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文化误读映射出不同历史背景下译者对不同伦理模式的遵从,误读现象的历时变化体现了译者伦理观念的动态变化和译者自觉意识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文化误读 再现伦理 基于规范的伦理 译者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流中文化误读的合理性与不可避免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谢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6-189,共4页
跨文化交流都是由自身特定视界出发去理会和梳理他者的,对每一种文化而言,都具有被特定视界关注和整合的趋势。文化误读往往被认为是文化交流中的壁垒,是交流学、翻译学批评的对象。本文从文化哲学、现代释义学视野阐述由于前见与视界... 跨文化交流都是由自身特定视界出发去理会和梳理他者的,对每一种文化而言,都具有被特定视界关注和整合的趋势。文化误读往往被认为是文化交流中的壁垒,是交流学、翻译学批评的对象。本文从文化哲学、现代释义学视野阐述由于前见与视界问题的存在,误读存在与文化融合的合理性。并以梭罗创造性理解中国典籍为个案,分析论证出误读实际上是带入性理解。因此,面对语言文化差异不能只在“文字技巧”上下功夫,更要以开放的态度寻求中西文化对话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文化误读 视界前见 梭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素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4,共3页
20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表明翻译是跨越语言、文字,更是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文本的理解是文化语境关照下的解读。在母语文化的禁锢下,译者可能不理解或曲解异质文化。误读通常源于译者头脑中的固有图式和对原... 20世纪70至9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发生“文化转向”,表明翻译是跨越语言、文字,更是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文本的理解是文化语境关照下的解读。在母语文化的禁锢下,译者可能不理解或曲解异质文化。误读通常源于译者头脑中的固有图式和对原语文化的错位预设。文化误读主要是由思维方式差异,即不同的社会系统和观念系统造成的,主观的文化误读虽然偶尔也会产生积极意义,但是多数情况下应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文化图式 文化预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国形象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4
9
作者 吴鸿志 蔡艳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2-95,共4页
异国形象是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这种形象并非异国现实的复呈,而是形象塑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欲求创造出来的。不同文化之间在交流的时候经常存在误读现象,比如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不同时期就呈现出多样化的图像,既有真实的记录,亦有想... 异国形象是形象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这种形象并非异国现实的复呈,而是形象塑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欲求创造出来的。不同文化之间在交流的时候经常存在误读现象,比如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不同时期就呈现出多样化的图像,既有真实的记录,亦有想象、虚构和误读。由于民族情绪的存在和历史上不同文化之间冲突的影响,使人们把误读等同为误解、误会。而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先天性差异才是文化误读的根源。因此,正视误读的必然存在,认真探求误读形成的原因和动机,将误读看成是了解自身、了解他者、推动民族交流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国形象 文化误读 形象学 形象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误读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琼华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2-55,共4页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加深,跨越不同文化界限的广告已成为各国广告主获取品牌知名度、赢取他方市场的重要工具。然而,在这种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经常出现异域文化中的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错误接...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加深,跨越不同文化界限的广告已成为各国广告主获取品牌知名度、赢取他方市场的重要工具。然而,在这种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经常出现异域文化中的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错误接收和理解,严重影响了跨文化广告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实现不同文化的身份认同,各国广告主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措施,避免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误读,以保障跨文化广告传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广告传播 文化误读 身份认同 市场竞争 一体化进程 品牌知名度 文化交流 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同性恋立场:西方明清男风研究中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薛英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9,166,共11页
随着福柯的性史研究在西方汉学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西方明清男风研究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西方汉学界的热门议题之一。在基督教文化中反同性恋立场的影响下,很大一部分西方学者难以理解明清社会对待男风的宽容态度。他们或... 随着福柯的性史研究在西方汉学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西方明清男风研究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发展,成为西方汉学界的热门议题之一。在基督教文化中反同性恋立场的影响下,很大一部分西方学者难以理解明清社会对待男风的宽容态度。他们或将男性同性性犯罪的管制法律解释为清代同性恋恐惧的表现,或将明清男风视为边缘性的社会实践,或将明清文学中的男色理解为女色的替代品。部分汉学家针对明清男风研究中的反同性恋立场提出了反对的声音。但是,由于缺乏关于明清历史语境的深入考察,学者往往根据文献中有关男风的负面话语,认为当时社会对男风本身存在道德偏见。本文通过还原此类消极话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指出它们大多来源于男风对社会秩序所造成的破坏,并且与非文人阶层的男风密切相关,并非明清社会对男风持有批判态度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男风 反同性恋 文化误读 语境还原 西方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习语的文化误读探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克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83-586,共4页
英汉习语浩如烟海,但彼此文化差异造成的习语误读和“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失误却不容忽视。鉴于此,对英汉习语的学习应用,一要透过表层,进行跨文化理解;二要灵活转换,消除个体的文化误读;三要转变观念,消除群体的文化误读,从而提高... 英汉习语浩如烟海,但彼此文化差异造成的习语误读和“文化负迁移”导致的语用失误却不容忽视。鉴于此,对英汉习语的学习应用,一要透过表层,进行跨文化理解;二要灵活转换,消除个体的文化误读;三要转变观念,消除群体的文化误读,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习语 文化误读 文化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对中国的文化误读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永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8,共8页
一在当今世界上,中美作为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它们的关系状况及走势如何,日益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强有力因素。从根本上说,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际形势的变化、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各自从本国利益出发所作出的战略和政策选择... 一在当今世界上,中美作为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它们的关系状况及走势如何,日益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强有力因素。从根本上说,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际形势的变化、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各自从本国利益出发所作出的战略和政策选择所决定的,美中关系也不例外。比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中美关系史 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社会 “民族主义” 中国文化 价值观念 不确定性 中国共产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11
14
作者 魏家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96-102,共7页
本文简要分析了翻译活动的文化误读,指出误读的原因在于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异,提示了误读表现的几个方面,即文体风络、民族文化形象、文化术语和伦理道德文化。探讨了文化误读的正负数应,在大多娄情况下,误读不利于跨文化交际,但在基... 本文简要分析了翻译活动的文化误读,指出误读的原因在于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异,提示了误读表现的几个方面,即文体风络、民族文化形象、文化术语和伦理道德文化。探讨了文化误读的正负数应,在大多娄情况下,误读不利于跨文化交际,但在基些情况下,可增加目标语文化的艺术表现力,促进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学术术语 翻译 文化误读 文化交际 消极效应 积极效应 文化差异 文体风格 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里缺水也是殖民主义的罪恶?——《马拉喀什》文化误读解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建平 罗运春 《大学教育》 2014年第7期68-70,共3页
作为反极权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乔治·奥威尔以创作政治讽喻小说而闻名于世。其散文《马拉喀什》也以对殖民地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刻写照而颇受好评,但基督文化出身的奥威尔在面对穆斯林文化时,未能走出自己的文化身份去解读异族文化,... 作为反极权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乔治·奥威尔以创作政治讽喻小说而闻名于世。其散文《马拉喀什》也以对殖民地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刻写照而颇受好评,但基督文化出身的奥威尔在面对穆斯林文化时,未能走出自己的文化身份去解读异族文化,给自己的养病度假带来了更多焦虑与不安,也给读者留下了沙漠里缺水也是殖民主义的罪恶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奥威尔 《马拉喀什》 文化误读 殖民主义 葬礼文化 农耕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看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乔春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35-137,共3页
由于学生文化和英语水平有限,文化误读在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发生,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如何更好地在英语专业文化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和英语能力,避免文化误读,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是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文化交际 文化误读 中国文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理论与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董洪川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2期18-22,共5页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进行了认真分析,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文化误读'的理论依据,并对'文化误读'类型进行了仔细分辨,并... '文化误读'是文学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对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进行了认真分析,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文化误读'的理论依据,并对'文化误读'类型进行了仔细分辨,并对文学翻译中'文化误读'在文化交流中的正负作用进行了概括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误读 期待视野 语境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误读与接受:《欲望号街车》在中国 被引量:9
18
作者 吾文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4,共4页
《欲望号街车》以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特色闻名于世。中国对它的评论与演出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的接受与过滤。从人物分析到艺术探讨,从“空间戏剧”到小剧场的演出,都标示着该剧的“汉化”过程,充分反映了中国在接... 《欲望号街车》以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特色闻名于世。中国对它的评论与演出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异质文化的接受与过滤。从人物分析到艺术探讨,从“空间戏剧”到小剧场的演出,都标示着该剧的“汉化”过程,充分反映了中国在接受这部美国当代戏剧名著时的文化误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号街车》 文化误读 接受研究 比较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误读”及其背后的国家权力——耐克“恐惧斗室”广告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顺华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广告传播 文化传播 国家权力 文化误读 耐克公司 经济全球化 文化心理结构 经济背景 “恐惧斗室” 广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之行》中的文化误读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霞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4期26-28,共3页
本文试图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探讨<印度之行>中的误读,以及造成误读的根源.笔者认为:民族、国家间的不平等,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缺乏在异文化环境中生活的心理准备,是造成小说中的情节冲突和人物悲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印度之行》 文化误读 文化交际 福斯特 英国 小说 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