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降温事件:4.3kaBP岱海老虎山文化中断的可能原因 |
方修琦
孙宁
|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9
|
|
2
|
文化中断与近代西康的“雇读”现象 |
严奇岩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3
|
少数民族教育中的文化中断与个体发展 |
吴玉霞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2012 |
1
|
|
4
|
中日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与文化中断 |
段艳菊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5
|
民族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本土知识的导入——基于“文化中断”理论 |
赵彦俊
|
《西南教育论丛》
|
2010 |
0 |
|
6
|
“文化中断”视角下傣族大学生高等教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相虹
|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5
|
|
7
|
文化中断理论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龙雪娜
张灏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8
|
美国教育人类学“文化中断”研究百年:问题、论争与启示 |
吕凯
|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0 |
|
9
|
浅谈“文化中断”与民族教育发展 |
杨海燕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0 |
|
10
|
民族教育文化中断及文化整合 |
刘慧
|
《科教导刊》
|
2011 |
0 |
|
11
|
“文化中断”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
李怀宇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0
|
|
12
|
青少年民族教育“文化中断”的理性认知与消解策略初探 |
班瑞钧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3
|
村落中的“公主”——城市化进程中的成长陷阱 |
康永久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4
|
文化的中断·断裂——中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现状 |
樊秀丽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15
|
中国是世界历史中唯一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基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 |
李雨夕
杨君笑
|
《才智》
|
2016 |
2
|
|
16
|
理性的少数民族教育 |
马茜
肖亮中
|
《百色学院学报》
|
2002 |
3
|
|
17
|
瑶山白裤瑶学生辍学问题的质性分析与对策 |
高东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15 |
1
|
|
18
|
在四川省第二次毛泽东哲学思想讨论会上杨超同志的讲话 |
杨超
|
《天府新论》
|
1982 |
0 |
|
19
|
古籍整理与培养人才并举刍议 |
杨廷福
|
《文献》
|
1982 |
0 |
|
20
|
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
冉苒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