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花篮图》探讨文人风骨的画、插花和装饰应用
1
作者 郭玲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从李嵩的花篮图赏析起笔,以文人插花与文人画为切入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风骨的体现,将其应用于当代室内装饰中更显示出中国韵味。
关键词 文人 插花 装饰应用 文人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士·文士·思妇——试论唐朝边塞诗的文人风骨
2
作者 李海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23-124,共2页
唐朝的边塞诗寄寓着诗人建功边塞的志向和对边军将士精神的歌颂,表现了文人不同的风骨,有"战士"的高歌,有"文士"的低吟,也蕴含"思妇"的轻诉。
关键词 唐诗 边塞诗 文人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风骨”的传承——雕塑家文楼对中国传统竹文化的当代演绎
3
作者 田合法 《艺术探索》 2010年第4期62-62,64,共2页
香港著名雕塑家文楼吸取西方现代雕塑手法,融合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创作出《竹系列》现代雕塑。他将"竹文化"引入雕塑艺术,重视对"文人风骨"和中国画思路的传承,演绎出一种新时代的民族艺术。
关键词 竹文化风骨 文人风骨 文人雕塑 文楼 《竹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紫砂“挚友壶”的造型艺术和文人风骨 被引量:1
4
作者 范黎风 《江苏陶瓷》 CAS 2020年第6期68-68,70,共2页
在紫砂艺术中,我们寻常看到的千变万化的紫砂形态,都不是简单的一把喝茶的器皿,而是不可替代的充满了个人创作理念和思想感情的生命载体,当我们捧着一把紫砂壶的时候,仿佛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思想的交流,无形之中让你爱不释手,紫砂壶成... 在紫砂艺术中,我们寻常看到的千变万化的紫砂形态,都不是简单的一把喝茶的器皿,而是不可替代的充满了个人创作理念和思想感情的生命载体,当我们捧着一把紫砂壶的时候,仿佛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思想的交流,无形之中让你爱不释手,紫砂壶成为茶座之上的必备之物。紫砂作品“挚友壶”描绘的是竹和梅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造型演绎,竹和梅也是紫砂艺术之中非常多见的题材之一。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太多地凸显其中的花器技巧,而是采用了非常朴实的手法来把其中的气韵表现出来,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紫砂质朴的实用功能和一脉传承的文人雅韵,在相互的交融之中把二者之间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工艺的塑造手法上也是非常重视细节的凸显,在精气神韵的表达之中为我们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久不息的文人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挚友 造型艺术 文人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紫砂壶“三友”的艺术特色和文人风骨
5
作者 范莎莎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0年第9期54-54,共1页
紫砂泥料独特的双气孔结构让茶叶和水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和挥发,也让我们在冲泡的过程之中感受到了水汽氤氲的如梦似幻。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壶变幻无穷的造型艺术之... 紫砂泥料独特的双气孔结构让茶叶和水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和挥发,也让我们在冲泡的过程之中感受到了水汽氤氲的如梦似幻。在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壶变幻无穷的造型艺术之中融入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风格特征,让我们在欣赏紫砂之美的同时,也能够体味到其中的文化内涵。从整体上来看此壶"三友",壶身的竹节搭配竹叶灵动飘逸,宛如穿梭在竹林之中,而松枝和梅花的点缀则大巧不工,在不显山、不露水的设计之中突出了三友在中国传统文人心目之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特别是在壶盖之上的呈现深得人心,让我们在喝茶把玩的过程之中,可以透过紫砂壶而窥见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铮铮铁骨,以及对于坚韧不拔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三友 艺术特色 文人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紫砂壶《梅桩》的艺术审美和文人风骨
6
作者 许韬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0年第6期64-64,共1页
紫砂壶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之中一件冲泡茶叶的利器,它经过文人雅士的参与和设计铭文,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成为了寄托我们情感、慰藉我们心灵的艺术品,从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传统工艺之美和文化之妙。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梅桩》... 紫砂壶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之中一件冲泡茶叶的利器,它经过文人雅士的参与和设计铭文,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成为了寄托我们情感、慰藉我们心灵的艺术品,从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传统工艺之美和文化之妙。我的这件紫砂作品《梅桩》壶,其造型的栩栩如生,显现了创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和对于传统工艺运用的炉火纯青,细节的刻画一丝不苟,对于艺术创作有着极强的定力和耐力,同时将梅花的婉约和梅枝的秉直用紫砂的手法完美地演绎出来,表达着对于梅花铮铮铁骨的赞美,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人风骨的象征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梅桩 艺术审美 文人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是梅花情可堪——论紫砂陶刻作品《石瓢壶》的艺术设计和文人风骨
7
作者 邓旭琦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7期108-108,共1页
宜兴的紫砂艺人们把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形式呈现在紫砂器上面,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紫砂陶刻艺术在其中的作用呈现和人文情怀。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石瓢壶》,作者在传统石... 宜兴的紫砂艺人们把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形式呈现在紫砂器上面,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紫砂陶刻艺术在其中的作用呈现和人文情怀。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石瓢壶》,作者在传统石瓢的基础之上,更多地加入了自己对于紫砂艺术的理解,把梅花这一深受壶友们喜爱的题材,演绎得更是淋漓尽致,也凸显出了中国文人那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品格和留香人间的美好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陶刻 石瓢 艺术设计 文人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东坡的文人风骨——刘克宁问墨苏东坡
8
作者 刘远江 《中国书画》 2020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回望梳理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人形象,苏东坡在诗词文书画等诸多方面的独特成就无疑给人留下了尤为深刻之印象,你甚至很难想象,一个人的潜能居然可以发掘得如此之深广,以至于在文艺世界四面开花却皆能取得当世所能取得的最高成果。但即... 回望梳理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人形象,苏东坡在诗词文书画等诸多方面的独特成就无疑给人留下了尤为深刻之印象,你甚至很难想象,一个人的潜能居然可以发掘得如此之深广,以至于在文艺世界四面开花却皆能取得当世所能取得的最高成果。但即便如此,倘若苏东坡仅仅是囿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巨大成就,那么,其个人声誉根本不足以令后世千年仰望而了无疲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文人风骨 刘克宁 人的潜能 文人形象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陶渊明诗中蕴含的文人风骨
9
作者 叶丹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3期31-33,共3页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诗歌的题材上进行了全新的开拓,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派”诗人,为文人开辟了一条归隐之路。他的诗文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醇厚隽永。本文以其诗作《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其五)为例,赏...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诗歌的题材上进行了全新的开拓,成为我国第一位“田园派”诗人,为文人开辟了一条归隐之路。他的诗文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醇厚隽永。本文以其诗作《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其一)和《饮酒》(其五)为例,赏析陶渊明诗中蕴含的文人风骨,其风骨主要表现在不愿同流合污的道德品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迈风骨、对黑暗不公世道的大胆反叛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洒脱情怀上,这已成为一种美好的人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文人风骨 人格理想 精神领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风骨
10
作者 李洁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7,共2页
如果仅从画家书法的角度来看待刘海粟的书法,似乎还不是完备的,他的书法艺术中有一点不能回避的,就是他的文心和文人风骨。我认为,影响刘海粟的书法风格有几个因素:第一,在一个书香世家的影响下,他少年蒙学时期便开始临习经典碑帖,书法... 如果仅从画家书法的角度来看待刘海粟的书法,似乎还不是完备的,他的书法艺术中有一点不能回避的,就是他的文心和文人风骨。我认为,影响刘海粟的书法风格有几个因素:第一,在一个书香世家的影响下,他少年蒙学时期便开始临习经典碑帖,书法方面的童子功,为他以后气势雄壮的书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粟 书法风格 文人风骨 临习 书风 书法艺术 书香世家 童子功
原文传递
品味古典诗词,传承文人风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单元教学策略
11
作者 李佳穗 《进展》 2024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中国古诗词浩瀚如海,典藏着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蕴含着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与教化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育教学局限于简单的理解与背诵,而应在此基础上去体会那一颗颗强... 中国古诗词浩瀚如海,典藏着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蕴含着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具有强大的美育功能与教化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育教学局限于简单的理解与背诵,而应在此基础上去体会那一颗颗强大的诗心,与古人实现生命与情感的碰撞,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修为与品格,展现出中国古典诗词文人精神的传承意义。本文尝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单元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多角度地去品味古典诗词,用诗词去滋养学生的身心,探索出更多适于新时代的文化创新传播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文人风骨 初中语文 单元教学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风骨--张有中国画解读
12
作者 张建淳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115,共2页
张有以工笔花鸟的田园雅致和写意人物的文人意趣,扬名于20世纪80年代。他笔下的工笔花鸟画犹如田园诗般质朴生动,在创作中守拙淡定,不浮不躁,能够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最平实的美感,在创作表象上没有一点刻意的粉饰,也没有把中西绘画作... 张有以工笔花鸟的田园雅致和写意人物的文人意趣,扬名于20世纪80年代。他笔下的工笔花鸟画犹如田园诗般质朴生动,在创作中守拙淡定,不浮不躁,能够在最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最平实的美感,在创作表象上没有一点刻意的粉饰,也没有把中西绘画作为相互割裂的对立面去认识,而是扬长避短,引西入中,充分张扬中国画的表现能势,毫不犹豫地朝着民族绘画艺术固有的审美价值体系方向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花鸟画 中西绘画 文人风骨 写意人物 文人意趣 张有 绘画艺术 中国画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文人的风骨精神
13
作者 史云贵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轨的过程中,传统主流思想和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人学者传统的美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日益缺失,现代性的风骨精神在他们困惑和彷徨中渐露端倪。基于传统文化和近现代西方理性文明的融合并与时代... 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迅速转轨的过程中,传统主流思想和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人学者传统的美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日益缺失,现代性的风骨精神在他们困惑和彷徨中渐露端倪。基于传统文化和近现代西方理性文明的融合并与时代特征紧密联系,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严肃的民族责任心;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参与国家政治管理的勇气;追求自由、民主和真理的精神;朴实、谦虚、慎言慎行的美德;对待利益的良好心态;淳朴的良知和严谨执着的治学精神等美德为特征的中国现代文人的风骨精神,是当前我国社会迫切需要的一种社会进步精神,这种社会精神的塑造、提升与凝炼,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提供较为持久的动力支持,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风骨 传统文化 和谐社会 文人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伟:从线条,看中国画的文人风骨
14
作者 曾伟 《现代艺术》 2020年第4期60-61,共2页
在我看来,绘画,其实就是用线条画生活、画人生、画世界、画风骨。文人画从宋代开始,更是从苏东坡开始。身为苏东坡故里人,在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深受其做人风骨、绘画风骨的陶冶,一直固执地认为:"不知苏东坡,不懂中国的文人风骨。&... 在我看来,绘画,其实就是用线条画生活、画人生、画世界、画风骨。文人画从宋代开始,更是从苏东坡开始。身为苏东坡故里人,在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深受其做人风骨、绘画风骨的陶冶,一直固执地认为:"不知苏东坡,不懂中国的文人风骨。"人,是要有风骨的,特别是画家,而诠释画家风骨的,就是那或柔或刚、或急或缓的线条。苏东坡是宋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政治家和书画家,尽管他没有太多传世的画作,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文人风骨 线条画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画 文人 书画家
原文传递
文人的风骨
15
作者 古滕客 《水利天地》 2012年第12期37-37,共1页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拒绝当地政府对其旧居进行修缮,拒绝富豪馈赠的豪宅。莫言的拒绝,展现了文人的风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不媚权、不媚俗"等文人风骨的人并不少见。在他们身上,让人看到真正大家的胸襟气概,懂得如何去对待...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拒绝当地政府对其旧居进行修缮,拒绝富豪馈赠的豪宅。莫言的拒绝,展现了文人的风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不媚权、不媚俗"等文人风骨的人并不少见。在他们身上,让人看到真正大家的胸襟气概,懂得如何去对待自己真实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风骨 杂谈 随笔 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人的精神特质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凸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丽娟 《艺海》 2012年第11期87-88,共2页
写意花鸟画创作作为文人精神与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可避免地打上了文人特有的思想与精神烙印,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情感,展现抱负、表达理想的载体。通过写意花鸟画艺术解读中国文人的精神特质,是深入理解写意花鸟画审美品格,提高艺... 写意花鸟画创作作为文人精神与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可避免地打上了文人特有的思想与精神烙印,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情感,展现抱负、表达理想的载体。通过写意花鸟画艺术解读中国文人的精神特质,是深入理解写意花鸟画审美品格,提高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特质 自然情怀 人格境界 文人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人的精神特质在写意花鸟画中的凸现
17
作者 冯丽娟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21期8-9,共2页
中国文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深沉的思想内涵与人文品质,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写意花鸟画创作作为文人精神与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人特有的思想与精神烙印,成为... 中国文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深沉的思想内涵与人文品质,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写意花鸟画创作作为文人精神与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人特有的思想与精神烙印,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情感、展现抱负、表达理想的载体。通过写意花鸟画艺术解读中国文人的精神特质,是深入理解写意花鸟画审美品格、提高艺术鉴赏与创作能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特质自然情怀人格境界文人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人坚守的是什么--从《陈情表》说开去
18
作者 张盼 《中学语文》 2022年第35期58-59,共2页
《陈情表》不仅有李密对祖母的孝,更有他对个人节操的坚守。纵观历史,可以看到司马迁等人对理想信仰的坚守,文天祥等人对民族气节的坚守,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坚守所做出的妥协。探究中国文人坚守背后的文化原因,会发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塑... 《陈情表》不仅有李密对祖母的孝,更有他对个人节操的坚守。纵观历史,可以看到司马迁等人对理想信仰的坚守,文天祥等人对民族气节的坚守,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坚守所做出的妥协。探究中国文人坚守背后的文化原因,会发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国文人的风骨。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文人的坚守,确定自己生命中的坚守,让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人 坚守 个人节操 理想信仰 民族气节 文人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见杨明照手稿书法研究
19
作者 刘志超 周一凡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以新见杨珣先生、王恩平先生所藏杨明照先生大量手稿为研究材料,分析了杨明照书法艺术源头与流变在于受到家学影响和燕京大学读书期间郭绍虞先生指点,论述了杨明照书法艺术从日常书写逐渐转变到以颜书为取法对象的直追古法,再到人书俱... 以新见杨珣先生、王恩平先生所藏杨明照先生大量手稿为研究材料,分析了杨明照书法艺术源头与流变在于受到家学影响和燕京大学读书期间郭绍虞先生指点,论述了杨明照书法艺术从日常书写逐渐转变到以颜书为取法对象的直追古法,再到人书俱老的化境,以及他与四川高等书法教育文脉渊源关系.研究表明,杨明照书法超出文本外的文化意义,即一代文人风骨.首次对杨明照手稿书法进行研究,强调杨明照书法形象被其学术影响所遮蔽.作为蜀学研究最后一位大师,学界对他研究应多维和立体,以彰显那代学人的文化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明照 手稿墨迹 学者书法 文人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