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当代的中国,甚至在当代的世界,教师的问题越来越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2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7期15-18,共4页
四、中国当代社会与教师的主体性 毫无疑义,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的普及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中.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获得接受学校教... 四、中国当代社会与教师的主体性 毫无疑义,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的普及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中.表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获得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和在西方教育的影响下教育内容的根本变革上,而并非表现在教师主体性地位的逐渐加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教师主体 个案 中国当代 学校教育 鸦片战争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3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二、学校教育的“元模式”与教师的主体性 我所说的学校教育的“元模式”指的是在学校教育最初形成时的那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在那时,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没有因为社会的普遍重视而使其... 二、学校教育的“元模式”与教师的主体性 我所说的学校教育的“元模式”指的是在学校教育最初形成时的那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在那时,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没有因为社会的普遍重视而使其与各种不同的社会事业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学校教育 个案 社会事业 普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4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9期11-15,共5页
六、21世纪是教育观念大变革的世纪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年,我们曾有过一个21世纪的大讨论,几乎各个行业的专家都有一个对于21世纪的展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我当时的看法则是:21世纪是教育革命的世纪。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教育观念 教育革命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5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6期9-13,共5页
在人类最初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有其主体性的。也就是说,对于教育,教师的主体性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体现教育本质的因素。但是,随着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教育... 在人类最初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是有其主体性的。也就是说,对于教育,教师的主体性是一个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体现教育本质的因素。但是,随着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却逐渐丧失了,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也逐渐丧失了。这在理论上似乎是极难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教育实践 个案 教育活动 社会生活 教育本质 教育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主体论——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个案
6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8期10-13,共4页
五、这段路已经走完 从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到现在,仅仅依照学校教育发展的状况,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师 教师主体论 个案 学校教育发展 科举制度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研修中教师的主体性及其激发策略
7
作者 景超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主体性是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本质特征与存在方式。本研究选取了S市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具有代表性的12位教师与师训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阐释教师主体性的特性表现。研究发现,教师的问题意识、研修共同体、研修后的积极建构是影响教... 主体性是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本质特征与存在方式。本研究选取了S市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具有代表性的12位教师与师训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阐释教师主体性的特性表现。研究发现,教师的问题意识、研修共同体、研修后的积极建构是影响教师研修主体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者需要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非制度研修环境,创新平等对话的研修共同体机制,培育深度反思与知识建构的研修文化,以此激发教师的主体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研修 教师主体 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主体的意蕴、生成途径与条件
8
作者 胡定荣 赵晴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需要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能动性。教师作为课程改革主体是指在课程改革的层次系统中,在上级课程政策指引或条件支持下,教师个体或集体通过变革课程实践育人活动要素或体系,成为实现课程改革发展、学生发展和... 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需要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体能动性。教师作为课程改革主体是指在课程改革的层次系统中,在上级课程政策指引或条件支持下,教师个体或集体通过变革课程实践育人活动要素或体系,成为实现课程改革发展、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动的行动者。教师课程改革主体性是教师作为课程改革主体与课程改革客体、环境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或关系特性。教师的课程改革主体生成应从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反思入手,激发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通过对现实的课程改革进行变革,并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教师成为课程改革主体需要创设主体、客体、工具与环境等活动条件,使教师具有课程改革的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体 教师主体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教师主体性的挑战与重塑
9
作者 桑国元 王佳怡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教师主体性是指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等特质。在提倡新质人才培养的数字时代,教师的主体性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从自我、他者、社会三个视角,分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深入教育场域给教... 教师主体性是指教师在自我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等特质。在提倡新质人才培养的数字时代,教师的主体性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从自我、他者、社会三个视角,分析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深入教育场域给教师主体性带来的挑战,包括技术依赖削弱教师主体意识、“人—机”关系动摇教师主体地位以及技术侵犯教师的主体权利等。数字时代教师主体性的重塑关乎教师个体成长、师生关系以及教育发展,应激发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动性,构建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并存的育人环境,保障教师数据隐私权及智能教学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体 数字时代 人工智能 主体意识 主体地位 主体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材评估中的教师主体性研究
10
作者 吕鸣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9期125-128,共4页
本研究以活动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材评估活动中的主体性意识和行为。结果显示,教师们对教材评估活动有清晰的认知,普遍具备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体性行为主要体现在教材评估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以及自我反思... 本研究以活动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材评估活动中的主体性意识和行为。结果显示,教师们对教材评估活动有清晰的认知,普遍具备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体性行为主要体现在教材评估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以及自我反思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理论 教材评估 教师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校本培训中教师主体性的失落与回归
11
作者 傅建明 张晶晶 《教育导刊》 2024年第5期31-39,共9页
中小学校本培训旨在解决学校现场的现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追求师有、师治、师享,因此教师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处于主体性地位。这种教师主体性主要体现为教师是反思实践者、知识创造者、合作研究者。而当下的校本培训存... 中小学校本培训旨在解决学校现场的现实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追求师有、师治、师享,因此教师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处于主体性地位。这种教师主体性主要体现为教师是反思实践者、知识创造者、合作研究者。而当下的校本培训存在着教师主体性失落的现象:教师“缺场”的制度设计,使教师成为“边缘人”;重技术模仿轻反思创造,教师成为“工具人”;互动合作缺失的培训方式,教师成为“被培训者”。教师主体性是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力量,更是校本培训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因而在校本培训中亟待教师主体性的回归,其具体路径包括:教师全程参与制度设计,从教师“缺场”转向教师“在场”;培训内容基于“基层创生”进行“顶层设计”;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培训,强调“合作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培训 教师主体 教师专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在线教学资源使用中的教师主体性研究
12
作者 吕鸣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34期121-124,共4页
本文对351名大学英语教师使用在线教学资源的主体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1)教师对在线教学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意愿较高,但对于其内容质量还不够满意;(2)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更倾向于使用网络学习平台,且偏好视频类资源;(3)教师个人的教... 本文对351名大学英语教师使用在线教学资源的主体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1)教师对在线教学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意愿较高,但对于其内容质量还不够满意;(2)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更倾向于使用网络学习平台,且偏好视频类资源;(3)教师个人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对其在线教学资源的使用决策有较大的影响;(4)相当多的教师在使用在线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或问题。本文对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学资源 教材使用 教师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对教师主体的尊重,优化园本教研生态
13
作者 李涛 《福建教育》 2024年第51期1-1,共1页
园本教研是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所幼儿园在长期的园本教研实践中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教研生态,教师是这个生态的核心主体,他们在教研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教研生态良性的直接反映。如果幼儿园形成了良... 园本教研是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所幼儿园在长期的园本教研实践中会形成相对稳定的教研生态,教师是这个生态的核心主体,他们在教研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是教研生态良性的直接反映。如果幼儿园形成了良好的教研生态,其教研活动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效果反馈等方面都会表现出对教师主体的尊重,也往往更紧扣教师日常保教工作的实践需求。要保证园本教研的实效,需提升对教师主体的尊重。这种对教师主体的尊重,既体现着园本教研关注教师实践需求的价值取向,又反映着园本教研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管理定位。强调提升对教师主体的尊重,就是要求幼儿园在园本教研中重视教师的教研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尽可能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限度地使教研活动能够满足教师差异化的发展需求,从而让他们能够真切地领悟到园本教研对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本教研 教研活动 教师主体 教师专业发展 一所 专业能力提升 管理定位 差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师主体的基础教育学科德育认知与实践路径创新
14
作者 胥海军 熊德军 《基础教育论坛》 2024年第16期3-6,共4页
基础教育学科德育浸润实践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和误区,即忽视了教师本身这一“非教材主体”德育元素的探索与实践运用。高度重视并积极创新探索“教师主体”的“非教材德育元素”的实践运用,既有利于提升新时代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也... 基础教育学科德育浸润实践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和误区,即忽视了教师本身这一“非教材主体”德育元素的探索与实践运用。高度重视并积极创新探索“教师主体”的“非教材德育元素”的实践运用,既有利于提升新时代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也有助于学科德育内涵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拓展。本文从基础教育视角,以问题导向方式探讨学科德育优化措施,从教师人格魅力(认同感)、课堂语言艺术、组织教学能力、“特殊弱势群体”关爱、教师个人“影响力”等教师“非教材德育元素”德育渠道,创新和拓展学科德育新路径新方法,对新时代基础教育学科德育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学科教师 非教材(教师主体)德育元素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的理论反思与路径重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通 刘洋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58-64,79,共8页
发挥思政课教师主体性是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由于思政课本身的特殊作用和关键地位,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包含“教师主体性”这一概念的同时具备特有内容。思政课教师主体性主要包括目的性、主导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 发挥思政课教师主体性是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由于思政课本身的特殊作用和关键地位,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包含“教师主体性”这一概念的同时具备特有内容。思政课教师主体性主要包括目的性、主导性、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5个方面,并均具有丰富内涵。然而,结合数智时代的现实科技图景,人工智能、虚拟实践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教研创新提供驱动力的同时,也对实现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的5个方面造成了掣肘与侵蚀。在智能化时代,思政课教师亟须通过灵活实现知行合一课程形式、研究把握受教育者发展背景、整体建构思政话语自主体系、辩证看待人技间对象性关系、立体培养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等,重构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的实现路径,使科技发展真正转化为促进思政课提质增效的积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体 数智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政话语自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养导向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主体性:必要性、本质与确证路径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小红 陈滕心 +1 位作者 王克志 刘亚萍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核心素养作为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是对教育旨在培养的人的整体描绘。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教育政策的引领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作为信息时代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是对教育旨在培养的人的整体描绘。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在教育政策的引领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从本质规定性来看,教师主体性表征为主体意识的自觉性、主体行为的能动性和师生主体关系的主体间性。在当前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以学科与跨学科大观念统整教学内容、以深度学习为导向变革教学方式、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原则创新教学评价、以学习为中心转变教学研究范式等路径确证自身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养导向教学改革 核心素养培育 教师主体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视域下教师主体性的反思与复归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超琳 史仁民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1,共4页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教师身为教育活动中鲜活的“人”的存在,主体性理应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属性。在审视当下教师主体性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身为“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迷失,主要表现在教师主体性的定位模...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教师身为教育活动中鲜活的“人”的存在,主体性理应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属性。在审视当下教师主体性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中,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师身为“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迷失,主要表现在教师主体性的定位模糊、教师主体性的被迫让渡以及教师主体性的发展受限。以传统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中国社会制度及教研的二元分离为立足点检视其内在的成因,试图以存在主义的视角,为教师主体性的复归觅得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教师主体 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下高校外语教师主体性遮蔽与重构路径
18
作者 丛蕊 黄忠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87,共10页
数字赋能教学促进教育高质发展,却导致教师自我意识退化、忽视人文关怀与情感互动。当下迫切需要审慎权衡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唤醒教师内在的主体性,以恢复教育的人文本质与情感温度。笔者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外语教学的内在原理,采用半结... 数字赋能教学促进教育高质发展,却导致教师自我意识退化、忽视人文关怀与情感互动。当下迫切需要审慎权衡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唤醒教师内在的主体性,以恢复教育的人文本质与情感温度。笔者基于数字技术赋能外语教学的内在原理,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形式收集15名高校外语教师数据,利用NVivo 12三级编码技术进行主题分析,旨在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如何影响高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技术辅助教学的看法以及技术如何影响教师的主体性,并在深描基础上提出重构路径,以助其角色认同与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外语教师主体 遮蔽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象学阐释
19
作者 刘誉 戴子涵 尚俊杰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教育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评估者,教师的理解与体验具有关键影响。通过现象学方法深入探究53名一线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体验与认知,发现教师对GAI的使用动机受到社会文化...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教育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和评估者,教师的理解与体验具有关键影响。通过现象学方法深入探究53名一线教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体验与认知,发现教师对GAI的使用动机受到社会文化及人际互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主体性在与GAI互动中被重塑;使用体验面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也要警惕外包专业责任的风险;核心期望在于精准辅助教学。结果启示我们,教师需要在人机关系中发挥主体性,专业权威群体需要作为“桥梁者”帮助教师对新技术“祛魅”,并采取辐射式策略推进教师使用GAI;技术发展层面应形成双向循环和交互的技术开发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主体 现象学分析 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研究促进教师主体性实现的困境、逻辑与区域策略
20
作者 贺慧 吉萍 吴迪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4期42-47,共6页
教师的主体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把握、改造、规范、支配客体和表现自身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充分发挥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彰显。教师开展研究是唤醒和发展教师主体性的重要路径,但实践中由于认知与行为的割裂、设计与... 教师的主体性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把握、改造、规范、支配客体和表现自身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充分发挥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彰显。教师开展研究是唤醒和发展教师主体性的重要路径,但实践中由于认知与行为的割裂、设计与实施活动的随意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致使教师研究存在被动化、随意化和机械化等问题。根据教师研究的真实性、复杂性、合作性等特点,利用项目思维审视与破解教师研究中的问题是唤醒和发展教师主体性的突破口,教师做项目,就是通过逆向设计、学做合一和智慧生成,实现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的统一。在实践中,整体优化教师研究的机制、多层次设计教师研究主题、深度优化教师研究过程等区域策略,能够有效推动教师主体性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体 教师研究 区域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