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时期政权下乡与双层治理结构的形成
被引量:
21
1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4,共7页
在国家输入大量财政资源推动乡村发展和振兴的新时期,新一轮政权下乡扩大了基层行政的范围和改变了基层治理结构,需要重新探讨国家行政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研究发现,行政扩大化使得村干部职业化和村级治理规范化,增强了村级...
在国家输入大量财政资源推动乡村发展和振兴的新时期,新一轮政权下乡扩大了基层行政的范围和改变了基层治理结构,需要重新探讨国家行政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研究发现,行政扩大化使得村干部职业化和村级治理规范化,增强了村级组织的行政能力;一些农村地区通过自治单位下沉的方式创新村民自治制度,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这些农村地区形成了行政与自治有机衔接的双层治理结构,推进了基层治理现代化。双层治理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是国家与农民利益一致化,外在条件是国家行政能力和制度能力的提高。将双层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框架,有利于解释资源输入时期的基层治理实践,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下乡
双层治理结构
行政
下乡
村民自治
国家与社会互动
原文传递
民国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兆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7,共6页
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是民国乡村两种有代表性的、不同以往的发展路径,也是中国乡村治理前所未有的变动。政权下乡是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进行的全面改造,以国民党政权发动的县自治运动为代表;知识下乡主要指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社会力量...
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是民国乡村两种有代表性的、不同以往的发展路径,也是中国乡村治理前所未有的变动。政权下乡是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进行的全面改造,以国民党政权发动的县自治运动为代表;知识下乡主要指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所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各有其局限,在实践中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处理好下乡过程中的制度与政策设计、对权力的监控以及向基础型权力的转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权下乡
知识
下乡
乡村改造
原文传递
“民主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再整合——村民自治生成的历史与制度背景考察
被引量:
33
3
作者
黄辉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6,共7页
村民自治尽管发端于乡村社会内部,具有社会自发和自我组织的特点,但其从社会自发上升为国家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行则是国家行政推动的结果,是"民主下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村民自治是一种民主化的乡村整合方式,...
村民自治尽管发端于乡村社会内部,具有社会自发和自我组织的特点,但其从社会自发上升为国家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行则是国家行政推动的结果,是"民主下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村民自治是一种民主化的乡村整合方式,是晚清以降现代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权下乡"、"政党下乡"整合乡村社会的延续。现代国家通过"民主下乡",推行民主取向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再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政权下乡
”
“政党
下乡
”
“民主
下乡
”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民、市场与国家:基于集市功能变迁的考察
被引量:
13
4
作者
吴晓燕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9,共4页
集市在中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小农家庭相互联系的场所和方式,生长于自然经济的内在结构中。在"皇权止于县"的传统国家时代,国家权力远离乡村社会和市场;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推进,国家为控制资源而统合农村,进而掌控了集...
集市在中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小农家庭相互联系的场所和方式,生长于自然经济的内在结构中。在"皇权止于县"的传统国家时代,国家权力远离乡村社会和市场;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推进,国家为控制资源而统合农村,进而掌控了集市的命运,集市进入了国家权力的视野,其功能的转变投射着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博弈和调整。由于现代国家建设既是国家权力的扩张,也是公民权利的释放,对农村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同样意味着集市功能的改变和集市社会权力结构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不下县
政权下乡
农村集市
国家与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现代化视角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5
作者
周作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5,126,共6页
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缺乏组织联系这一结构性缺陷使其无法孕育出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政党下乡政权下乡建立了社会与国家的联系,根本改造了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结构,推动中国步入现代化轨道。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走群众路线历...
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缺乏组织联系这一结构性缺陷使其无法孕育出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政党下乡政权下乡建立了社会与国家的联系,根本改造了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结构,推动中国步入现代化轨道。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走群众路线历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依然坚持这条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创造了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
政党
下乡
政权下乡
群众路线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期政权下乡与双层治理结构的形成
被引量:
21
1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国土资源部法律评价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4,共7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反农地细碎化的治理模式及其实践类型研究”(2018M632938)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转型机理与模式调控研究”(16YJAZH018)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圈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评价模型及模式优化研究”(14YJCZH19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国家输入大量财政资源推动乡村发展和振兴的新时期,新一轮政权下乡扩大了基层行政的范围和改变了基层治理结构,需要重新探讨国家行政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研究发现,行政扩大化使得村干部职业化和村级治理规范化,增强了村级组织的行政能力;一些农村地区通过自治单位下沉的方式创新村民自治制度,提升了村民自治能力。这些农村地区形成了行政与自治有机衔接的双层治理结构,推进了基层治理现代化。双层治理结构形成的内在动因是国家与农民利益一致化,外在条件是国家行政能力和制度能力的提高。将双层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理论分析框架,有利于解释资源输入时期的基层治理实践,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政权下乡
双层治理结构
行政
下乡
村民自治
国家与社会互动
Keywords
regime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double-level governance structure
administrative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villagers’autonom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society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6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民国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兆刚
机构
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7CLSJ07)
文摘
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是民国乡村两种有代表性的、不同以往的发展路径,也是中国乡村治理前所未有的变动。政权下乡是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进行的全面改造,以国民党政权发动的县自治运动为代表;知识下乡主要指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所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各有其局限,在实践中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处理好下乡过程中的制度与政策设计、对权力的监控以及向基础型权力的转化等问题。
关键词
政权下乡
知识
下乡
乡村改造
Keywords
bringing political power to the countryside
bringing knowledge to the rural areas
rur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民主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再整合——村民自治生成的历史与制度背景考察
被引量:
33
3
作者
黄辉祥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6,共7页
基金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研资金
文摘
村民自治尽管发端于乡村社会内部,具有社会自发和自我组织的特点,但其从社会自发上升为国家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行则是国家行政推动的结果,是"民主下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村民自治是一种民主化的乡村整合方式,是晚清以降现代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权下乡"、"政党下乡"整合乡村社会的延续。现代国家通过"民主下乡",推行民主取向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再整合。
关键词
“
政权下乡
”
“政党
下乡
”
“民主
下乡
”
整合
Keywords
"the political power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the political parties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democracy going to the countryside"
converge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民、市场与国家:基于集市功能变迁的考察
被引量:
13
4
作者
吴晓燕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9,共4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社区重建: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转型(08SA010)"
西华师大重点项目"城乡统筹试验区土地流转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10A001)"
文摘
集市在中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小农家庭相互联系的场所和方式,生长于自然经济的内在结构中。在"皇权止于县"的传统国家时代,国家权力远离乡村社会和市场;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推进,国家为控制资源而统合农村,进而掌控了集市的命运,集市进入了国家权力的视野,其功能的转变投射着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博弈和调整。由于现代国家建设既是国家权力的扩张,也是公民权利的释放,对农村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同样意味着集市功能的改变和集市社会权力结构的转型。
关键词
皇权不下县
政权下乡
农村集市
国家与农民
分类号
D42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现代化视角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5
作者
周作芳
机构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5,126,共6页
文摘
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缺乏组织联系这一结构性缺陷使其无法孕育出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政党下乡政权下乡建立了社会与国家的联系,根本改造了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结构,推动中国步入现代化轨道。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走群众路线历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依然坚持这条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创造了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关键词
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
政党
下乡
政权下乡
群众路线
中国现代化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regime in the countryside
mass line
China's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D25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时期政权下乡与双层治理结构的形成
王海娟
胡守庚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1
原文传递
2
民国政权下乡与知识下乡的比较与启示
王兆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3
“民主下乡”: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再整合——村民自治生成的历史与制度背景考察
黄辉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农民、市场与国家:基于集市功能变迁的考察
吴晓燕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现代化视角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周作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