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西藏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为例
1
作者 曹苏傲 郭振 陈佳乐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200,共16页
【研究目的】公路建设引起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结果可为灾害防范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潜在损失。【研究方法】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共发育地... 【研究目的】公路建设引起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结果可为灾害防范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潜在损失。【研究方法】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共发育地质灾害85处(其中滑坡9处、崩塌31处、泥石流45处)。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选取水系线密度、道路线密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岩组、地貌、DEM、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坡向和坡度11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将地质灾害点核密度分析与信息量法相结合,改进信息量法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基于改进的信息量法模型的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情况高度吻合。模型评价精度较高,AUC值达到0.836,表明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预测能力显著。【结论】改进的信息量法模型在评价地质灾害易发性方面表现出更优的精度,可为察隅县及其附近区域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西藏察隅县 指标因子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2
作者 苑海英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4期123-125,共3页
信息量模型在地质灾害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信息量计算过程中,未能考虑单因素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研究过程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模型构建了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模型、信息量耦合逻辑回归模型,在该过程中引入了权重... 信息量模型在地质灾害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信息量计算过程中,未能考虑单因素对评价目标的影响程度。研究过程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模型构建了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模型、信息量耦合逻辑回归模型,在该过程中引入了权重的概念,提高了模型的评价精度。将某县域地区作为评价对象,分别运用3种模型分析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信息量耦合逻辑回归模型的评价效果最佳,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模型次之,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信息量模型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插值与典型滑坡体的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卫东 冯子豪 +2 位作者 吴兴付 尹俊杰 季斌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2,106,共8页
针对以往研究大多仅利用统计方法确定地质灾害预警临界雨量阈值,难以顾及不同滑坡体所具有地层、岩性等条件的不足,利用改进信息量模型构建安徽省滑坡灾害预警分区,通过耦合有效雨量和临界雨量获得全省75个典型滑坡点的临界雨量阈值,对... 针对以往研究大多仅利用统计方法确定地质灾害预警临界雨量阈值,难以顾及不同滑坡体所具有地层、岩性等条件的不足,利用改进信息量模型构建安徽省滑坡灾害预警分区,通过耦合有效雨量和临界雨量获得全省75个典型滑坡点的临界雨量阈值,对其进行分区空间插值,并据此构建安徽省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比现有预警模型的预警级别更准确,空间精度更高,克服了现有模型预警级别偏低,预报范围较宽泛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空间插值 雨量阈值 气象预警模型 改进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IIVM的桐城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琪 侯晓亮 +1 位作者 马雷 钱家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58-964,共7页
文章以安徽省桐城市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与断裂带的距离、与水系的距离及与道路的距离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对传统信息量模型(information value mo... 文章以安徽省桐城市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与断裂带的距离、与水系的距离及与道路的距离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对传统信息量模型(information value model,IVM)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分析,确定改进信息量模型(improved information value model,IIV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桐城市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类,研究区主要为不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中、高易发区占比28.68%(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评估,IIVM评价结果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8077,高于传统IVM,说明IIVM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有效性。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灾害实际调查情况相符合,可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GIS) 改进信息量模型(IIVM) 桐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