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Giemsa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红 胥维勇 +1 位作者 李科 杨群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01-101,共1页
改良Giemsa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杨红,胥维勇,李科,杨群(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成都市610072)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已得到公认。近年,文献报道HP感染增加胃癌发病危险... 改良Giemsa染色法在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杨红,胥维勇,李科,杨群(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成都市610072)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活动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已得到公认。近年,文献报道HP感染增加胃癌发病危险[1,2],使HP检测的临床意义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染色 giemsa 胃粘膜病变 四川省人民医院 特殊染色 消化性溃疡 组化技术 活检标本 工作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Giemsa染色在检出胃幽门螺杆菌中的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芳萍 赵雪艳 +1 位作者 张玉 霍媛媛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胃幽门螺杆菌 染色 胃黏膜 染色方法 活检标本 试剂配制 检出 改良 水冲洗 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与改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对病理切片质量的影响
3
作者 曹光鸿 《中外医药研究》 2025年第6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究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与改良HE染色法对病理切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宜都市人民医院实施病理诊断的患者40例,均采用常规HE染色技术、改良HE染色技术检测。对比两种染色方式的病理切片诊断准确率... 目的:探究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与改良HE染色法对病理切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宜都市人民医院实施病理诊断的患者40例,均采用常规HE染色技术、改良HE染色技术检测。对比两种染色方式的病理切片诊断准确率、病理样本切片完整率、病理切片质量及染色满意度。结果:改良HE染色法的病理切片诊断准确率、病理样本切片完整率高于常规HE染色法(P<0.05);改良HE染色法的病理切片质量优良率高于常规HE染色法(P=0.018);改良HE染色法的染色满意度高于常规HE染色法(P=0.028)。结论:与常规HE染色法相比,采用改良HE染色法能有效提高病理切片诊断准确率、病理样本切片完整率、病理切片质量、染色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 改良苏木精-伊红染色 病理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改良撕囊在膨胀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张学印 牛光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分析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改良撕囊在膨胀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患者,通过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吲哚菁绿囊膜染色,不进行囊袋减压,直接应用常规环形撕囊;观察组... 目的分析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改良撕囊在膨胀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患者,通过数字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吲哚菁绿囊膜染色,不进行囊袋减压,直接应用常规环形撕囊;观察组在吲哚菁绿囊膜染色下实施囊袋减张改良撕囊方法进行撕囊。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并发症发生率、撕囊情况、撕囊时间及术前、术后1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0.74±0.42)高于对照组的(0.61±0.4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稍低于对照组的12.5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撕囊连续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撕囊时间(52.73±8.11)s长于对照组的(36.32±11.25)s(t=7.484,P<0.05)。结论囊膜染色联合囊袋减张改良撕囊作为一种新型的白内障手术技术,可有效提高撕囊连续率,保障手术安全性,为改善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膜染色 囊袋减张改良撕囊 膨胀期白内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胃幽门螺杆菌检查的改良 Giemsa 染色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一岭 李玉松 +2 位作者 王文勇 方正清 谢小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1期51-52,共2页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已经证明HP与一些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较密切的关系。HP也是胃窦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并与远端胃癌和低度恶性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临床病理工作中,胃粘膜活...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已经证明HP与一些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较密切的关系。HP也是胃窦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并与远端胃癌和低度恶性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关。所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临床病理工作中,胃粘膜活检不要仅局限于胃粘膜本身的病变检查,还需要进一步检查有无HP感染。HP是一种较弱的噬苏木素菌,对HE染色着色较淡,在观察时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明确有无HP感染常借助于特殊染色。用于HP特殊染色的方法有Giem-sa染色法和银染色法等。我们采用改良的微波Giemsa染色法,即在原Giemsa染色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在染色过程中经微波炉加温处理。应用改良的Giemsa染色法,可缩短染色时间。染色结果表明,胃粘膜组织和HP着色良好,细微结构清楚,结果明确。微波Giemsa染色法用于胃粘膜石蜡切片染色,具有常规HE染色和特殊染色的双重效果,能同时清楚地显示出胃粘膜组织和HP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菌 giemsa染色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六胺银染色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洁 叶田 +2 位作者 杜园园 陈银凤 汤绚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六胺银染色方法在肾组织活检病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80例确诊的肾活检病理穿刺标本(IgA肾病20例,膜性肾病20例,糖尿病肾病20例,微小病变20例)。采用硫代氨基脲改良六胺银染色法,并与常规六胺... 目的探讨改良六胺银染色方法在肾组织活检病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80例确诊的肾活检病理穿刺标本(IgA肾病20例,膜性肾病20例,糖尿病肾病20例,微小病变20例)。采用硫代氨基脲改良六胺银染色法,并与常规六胺银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改良六胺银染色法,肾小球基底膜及肾小管基底膜的染色强度均提升;且不同疾病、不同部位染色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六胺银染色法,能提升染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等特点,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病理 改良六胺银染色 特殊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染色体重排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薛皦 朱庆锋 +2 位作者 陈沛 冯彦钊 于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染色体重排是一种可能导致DNA片段丢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的机制,从而改变基因组结构,为创造新的变异性状提供可能。植物染色体重排事件的准确鉴定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它们在植物演化和作物育种中的作用。该文... 染色体重排是一种可能导致DNA片段丢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的机制,从而改变基因组结构,为创造新的变异性状提供可能。植物染色体重排事件的准确鉴定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它们在植物演化和作物育种中的作用。该文深入探讨了植物染色体重排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植物染色体重排的自然发生和人工诱导的技术方法,阐述了植物染色体重排的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高通量测序鉴定方法。同时,系统总结了植物染色体重排技术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结合具体实践,着重强调了染色体重排技术在提高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改良农作物的重要性状、增强农作物的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极具优越性。然而,目前染色体重排的发生概率较低,技术上仍存在挑战,需要更多精准的工具和策略来实现染色体片段的精准定位和重排。通过全面了解染色体重排及其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和育种家可以更好地利用植物基因组,为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相关研究不仅为深入认识植物基因组提供新途径,也为未来创新作物育种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挖掘植物基因组的多样性和可塑性,染色体重排技术有望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提供更多可能性,对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和气候适应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重排 作物 育种 基因编辑 遗传多样性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诊断中改良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
8
作者 陈美容 张荣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0期93-95,共3页
目的 研究改良病理技术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自我院病理科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选出2000张石蜡切片(来源于20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1000张,常规病理技术HE染色方法)和改良组(1000... 目的 研究改良病理技术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自我院病理科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选出2000张石蜡切片(来源于20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1000张,常规病理技术HE染色方法)和改良组(1000张,改良病理技术HE染色方法),对比两组石蜡切片合格率、切片质量优良率、子宫内膜组织、胃镜活检组织、骨组织、脂肪组织、子宫组织及肝胆组织染色后检出率指标。结果 改良组石蜡切片合格率及切片质量优良率均高于常规组(P <0.05)。改良组中子宫内膜组织、胃镜活检组织、骨组织、脂肪组织、子宫组织及肝胆组织样本染色后检出率略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 改良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中可获取可靠的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诊断 改良病理技术HE染色 石蜡切片 诊断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染色测定小麦种子纯度技术的改良与应用
9
作者 姜文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8期101-102,共2页
[目的]优化和改进苯酚染色法检测程序,以提高可操作性和种子纯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苯酚染色法进行改良,运用改良前后的苯酚染色法对标准样品进行颜色分类,对比鉴定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并提出优化后的染色法在种子生产经营中应注... [目的]优化和改进苯酚染色法检测程序,以提高可操作性和种子纯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苯酚染色法进行改良,运用改良前后的苯酚染色法对标准样品进行颜色分类,对比鉴定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并提出优化后的染色法在种子生产经营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改良后的苯酚染色法可操作性强,准确度高。[结论]应用苯酚染色法检测小麦种子纯度,针对某个品种要多做试验,找出此品种的特征显色,以增加鉴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纯度 苯酚染色 改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检测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陈培文 《河南医药信息》 1997年第11期1-2,共2页
对4019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并作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用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慢性胃炎为7981%,十二指肠溃疡为9037%,胃溃疡为8462%,复合性溃疡为9310%,... 对4019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并作胃镜病理活检的患者,用组织学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慢性胃炎为7981%,十二指肠溃疡为9037%,胃溃疡为8462%,复合性溃疡为9310%,胃癌为6080%,正常胃粘膜为1034%。结果表明,各种慢性胃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组织学改良 giemsa染色 检测
原文传递
改良HE染色技术的染色质量与准确性分析
11
作者 林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157-0160,共4页
在病理诊断中运用改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研究其在提高染色质量、准确性等方面的运用效果。方法 择期一年期间(样本纳入时间:2023.01至2023.12)采集的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样本,前6个月为对照组、后6个月为观察组,200例/组,分别实施常... 在病理诊断中运用改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研究其在提高染色质量、准确性等方面的运用效果。方法 择期一年期间(样本纳入时间:2023.01至2023.12)采集的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样本,前6个月为对照组、后6个月为观察组,200例/组,分别实施常规HE、改良HE。分析染色技术的不同对检验准确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常规HE)相比,观察组(改良HE)染色标准率、样本合格率、诊断准确率均更高(P<0.05)。结论 改良HE染色技术对提升染色质量、诊断准确性等方面具备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诊断 改良HE染色技术 染色质量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百合根尖染色体Giemsa C-带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凤荣 刘光欣 +2 位作者 席梦利 吴祝华 施季森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0,共4页
本研究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毛百合(Lilium dahuricum Ker-Gawl)根尖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毛百合试管苗的染色体倍性变异丰富,染色体倍性变异包括二倍体(2n=2×=24)、三倍体(2n=3×=36)、四倍体(2n=4×=48)到六... 本研究利用Giemsa C-带方法对毛百合(Lilium dahuricum Ker-Gawl)根尖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毛百合试管苗的染色体倍性变异丰富,染色体倍性变异包括二倍体(2n=2×=24)、三倍体(2n=3×=36)、四倍体(2n=4×=48)到六倍体(2n=6×=72)。对二倍体毛百合的C-带结果进行分析,其带型公式为:2n=2×=24=2CI++2CI+T+T++6I+2I++2I++2I+T++2I+T++2I+T++2T++2T+。每条染色体上都显示出显著的特征带,而且带纹的深浅差异明显。强带主要集中在长短臂上。因此,GiemsaC-带方法可以将毛百合(L.dahuricum)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百合 根尖染色 giemsa C-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改良的油红O脂肪染色法 被引量:19
13
作者 田玉旺 李琳 +1 位作者 李丽 胡海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36-736,共1页
关键词 油红O 脂肪染色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Gomori网状纤维染色减少背景染色的体会 被引量:9
14
作者 朱育连 黄海建 +1 位作者 熊喜生 郑智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54-1255,共2页
Gomori网状纤维染色是日常病理工作中最常用的网纤染色法。经典的Gomori染色[1]容易造成背景着色,我们采用改良的Gomori染色[2],用于肝组织网纤染色获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Gomori染色 网状纤维 肝组织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脂肪染色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海林 唐荣军 +3 位作者 宋颖 彭娟 许雄峰 张杨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53-154,i0018,共3页
关键词 脂肪 染色 改良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寸三莲染色体核型和Giemsa C-带带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瑞芳 郭清泉 +1 位作者 郑思乡 程尧楚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91-193,共3页
采用F-BSG制片法对寸三莲染色体组型及Giemsa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2st+4sm+8m+2m(SAT).第6对染色体有随体,染色体长度比为3.3,N.... 采用F-BSG制片法对寸三莲染色体组型及Giemsa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16,核型公式为2n=16=2st+4sm+8m+2m(SAT).第6对染色体有随体,染色体长度比为3.3,N.F.值为30,属2B核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6=4L+2M2+4M1+6S,GiemsaC-带带型主要为着丝点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组型 giemsa C-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邹月丽 白鸽 +5 位作者 卜晖 王蓓蕾 田亚楠 钱丽花 王莎 何俊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对3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进行涂片、染色及镜检。结果 35例患者中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33例(94.29%),其中有53.40%的标本找到胞内抗酸杆菌;非结核性脑膜炎... 目的探讨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对3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进行涂片、染色及镜检。结果 35例患者中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33例(94.29%),其中有53.40%的标本找到胞内抗酸杆菌;非结核性脑膜炎者15例,其中有1例改良抗酸染色结果阳性。结论改良的抗酸染色法显著提高了脑脊液抗酸杆菌的检出率,并能发现细胞内抗酸杆菌。因此,改良抗酸染色法可作为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改良抗酸染色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用卡介苗进行改良抗酸染色的实验教学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邱莎莎 邓晓 +1 位作者 张瑞其 滕敏昌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9-110,共2页
利用卡介苗取代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痰液作为实验标本,使用改良后的抗酸染液进行抗酸染色实验教学。卡介苗水溶液为标本,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中加入5%的Tween-80进行抗酸染色。染色后,卡介苗标本片与结核菌阳性痰液标本比较,菌体形态与染色均... 利用卡介苗取代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痰液作为实验标本,使用改良后的抗酸染液进行抗酸染色实验教学。卡介苗水溶液为标本,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中加入5%的Tween-80进行抗酸染色。染色后,卡介苗标本片与结核菌阳性痰液标本比较,菌体形态与染色均无明显差异。此法具有染色效果好、标本来源方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满足抗酸染色实验教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抗酸染色 改良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电镜电子染色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孟丽 崔芳 +1 位作者 龚淼 武惠珍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9-190,共2页
为提高透射电镜生物样品超薄切片的染色效率,在传统染色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良,使用自制染色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批生物样品超薄切片的电子染色。与传统方法相比较省时省药,减少污染机率,电镜观察的超微结构清晰,反差较好。
关键词 透射电镜 电子染色 方法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在石蜡切片中应用的改良抗酸染色法的要点及解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孔洁 谢惠康 陈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62-1063,共2页
结核是一种危害程度大、发病范围广、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人数一直居高不下.结核的病理形态学表现主要为坏死性的肉芽肿,但这种形态学表现并不特异,在其他类型的肉芽肿性疾病中也有类似表现.部分结核性肉... 结核是一种危害程度大、发病范围广、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感染人数一直居高不下.结核的病理形态学表现主要为坏死性的肉芽肿,但这种形态学表现并不特异,在其他类型的肉芽肿性疾病中也有类似表现.部分结核性肉芽肿由于取材标本较小、个体差异、病程进展和感染部位不同等原因可以缺乏典型的坏死性肉芽肿表现,这给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因此,抗酸染色法仍然作为诊断结核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传统的萋纳(Z-N)抗酸染色法在不同医院操作中差异较大,阳性率较低,对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通过相关文献的检索,以及在日常工作中的积累,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良.通过改良我们发现改良法染色后阳性率明显优于传统的萋纳抗酸染色法,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酸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 改良抗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