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8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程晓午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7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了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给予对照...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了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传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4%;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10.32%,对照组为2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状有效减少,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重型脑损伤 临床意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德明 王湘 孙凌云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 目的观察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于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中线移位基本恢复32例(80.0%),改善7例(17.5%),无变化1例(2.5%),中线移位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25例(6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8例(45.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3例(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例(27.5%)(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效果较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安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大骨 减压 脑创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邓中坤 邓忠跃 +1 位作者 杨再前 冯小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9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150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CT复查中...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150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CT复查中线移位恢复情况、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CT复查中线移位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OS评分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急性重型脑创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汤兴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3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06—2013-06我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行常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行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06—2013-06我院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行常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行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2组GCS评分、并发症及预后等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GOS评分(3.98±1.57)明显高于对照组(2.54±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35.21%)、中残率(25.35%)明显高于对照组(24.71%、12.94%),而重残率(16.90%)、植物生存率(7.04%)及病死率(15.4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8%、11.76%、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31%)明显低于对照组(4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可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大骨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去骨瓣与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胡云权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对比双侧去骨瓣与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 目的:对比双侧去骨瓣与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及GC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颅内压、GCS评分及重度残疾、植物人、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采用双侧去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去减压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急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于年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3期248-250,250,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大...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手术5个月后,在观察组46例患者中,GOS评分判定等级为良好的患者有16例(占患者总数的34.78%),GOS评分判定等级为中残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19.57%),GOS评分判定等级为重残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5.22%),GOS评分判定等级为长期昏迷的患者有5例(占患者总数的10.87%),死亡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19.57%);在对照组46例患者中,GOS评分判定等级为良好的患者有10例(占患者总数的21.74%),GOS评分判定等级为中残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5.21%),GOS评分判定等级为重残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5.21%),GOS评分判定等级为长期昏迷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8.70%),死亡的患者有18例(占患者总数的39.1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存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46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有2例,发生再出血的患者有5例,发生外伤性癫痫的患者有4例,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有2例,发生切口疝的患者有2例;在观察组46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有0例,发生再出血的患者有2例,发生外伤性癫痫的患者有2例,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有0例,发生切口疝的患者有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大幅度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重型脑损伤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5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江涛 《哈尔滨医药》 2019年第4期363-364,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13例,按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7)及(n=56)。对照组予以传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试验组予以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13例,按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7)及(n=56)。对照组予以传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试验组予以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周颅内压水平,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颅内压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颅内压水平均较术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2%较对照组21.43%低(P<0.05);试验组术后1年的预后情况较对照组良好(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颅内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传统大骨减压 急性脑损伤 内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去骨瓣和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吉康荣 李康成 陈琴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8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和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和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7 d的颅内压,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7 d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应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更显著,可降低患者颅内压,且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恶化的可能性更低,更有利于推进患者的恢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去减压 改良大减压 急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改良大骨瓣开颅手术后脑血流变化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吕光淘 张晓强 +2 位作者 黄小龙 黄浩 孙凌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42-247,共6页
目的探究改良大骨瓣开颅手术后颅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变化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了124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 目的探究改良大骨瓣开颅手术后颅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变化规律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了124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7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分析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Joint模型评估脑血流变化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和感染等方面的差异在两组患者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急性脑膨出、切口疝以及感染均是颅脑外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逐步回归方法评估了每个临床因素对预后的重要性,并根据AIC对这些临床因素进行了排序,发现影响颅脑外伤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急性脑膨出、切口疝以及感染。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都呈现出高度一致的预后模型,显示出这些因素构成的多因素模型的相似性较高。术后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先升高再下降,在第3天达到顶峰。术后良好组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低于不良组。Joint模型结果显示,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每纵向上升1 cm/s,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3%;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每纵向上升1 cm/s,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4%;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每纵向上升1 cm/s,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3.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急性脑膨出、切口疝、感染对应的线性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模型为:颅脑外伤预后=2.157+0.342×年龄+0.215×受伤至入院时间-0.35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0.358×大脑前动脉平均流速-0.521×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0.714×大脑后动脉平均流速+0.216×急性脑膨出+0.134×切口疝+0.511×感染,自变量可解释颅脑外伤预后87.7%的变异量。结论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流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改良大 脑血流速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效果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研究
10
作者 王运刚 杜宝顺 王理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BI)的近期效果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1-01—2024-06收治的96例S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48例。传统组实施传统DC,改良组... 目的分析改良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BI)的近期效果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1-01—2024-06收治的96例S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48例。传统组实施传统DC,改良组实施改良DC。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手术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双侧颈内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患者术后1周时的NIHSS评分及NSE和PI、Vm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改良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DC治疗SBI患者,在改善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改良减压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单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石钟阳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6期139-142,共4页
目的:比较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单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SLT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2)。... 目的:比较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单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SLT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侧标准SLTC治疗,研究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预后分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脑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水平、神经因子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预后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两组颅内压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SjvO2、CjvO2、CERO2等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NSE、MBP等神经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改善预后分级和脑氧代谢指标水平,以及降低颅内压和神经因子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传统单侧标准SLTC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双侧去减压 传统单侧标准大骨减压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脑氧代谢 内压 神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刚 王保全 赵斌 《大医生》 2025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探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颅内压(ICP)、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更少,ICP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均P<0.05)。两组患者GCS评分、ICP具有组间、时间、交互效应差异,两组患者术后1、3、7 d时GCS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更高,两组患者术后1、3、7 d时ICP逐渐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时CRP、PCT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更优(均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ICP和促进意识恢复,还可改善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减压 重型脑外伤 内压 炎症因子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及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陈大全 石祥飞 张宗胜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及控制性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于2022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将实施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8例),将实...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行去骨瓣及控制性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于2022年1月—2024年4月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将实施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设为对照组(38例),将实施去骨瓣及控制性减压术治疗的设为观察组(38例)。对比两组的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d、7d,观察组的颅内压分别为(16.69±2.25)mmHg、(8.44±0.61)mmHg,均较对照组的(21.26±3.28)mmHg、(10.18±0.92)mmHg低(t=7.083、9.717,P均<0.05)。术后7d、30d,观察组的GCS评分分别为(9.24±1.32)分、(12.71±1.55)分,均较对照组的(7.12±1.23)分、(10.06±1.37)分高(t=7.243、7.897,P均<0.05)。术后3 d,观察组NSE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SvO2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较对照组的21.05%低(χ2=4.145,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骨瓣及控制性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脑氧代谢及昏迷状态,使其获得良好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减压 控制性减压 并发症 内压 脑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马小伟 綦志松 张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去骨...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仪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和观察组(30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均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颅内压,术前、术后7 d脑氧摄取率(CEO_(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脑灌注压(CCP)、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术前、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前、随访6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7 d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 d两组患者CEO_(2)、SVO_(2)、CCP、CBV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TP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GCS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GOS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相比,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能够更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标准大骨减压 常规去减压 内压 脑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体位对颅内压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15
作者 聂兆波 马赛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66-069,共4页
探究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体位对颅内压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于医院行单侧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40例颅脑外伤患者,术中采用一种先进的颅内压监护技术,即精准植入微型传感器探头于颅内,随后将此探头无缝连... 探究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体位对颅内压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3月于医院行单侧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40例颅脑外伤患者,术中采用一种先进的颅内压监护技术,即精准植入微型传感器探头于颅内,随后将此探头无缝连接至专业的颅内压监护仪上,以实现对患者颅内压的连续、实时、床旁监测。术后,为了全面评估不同体位对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设定多个时间点(术后第1、3、5、7、9天)进行体位调整试验。在这些选定的时间点,逐一将患者的床头角度调整至0°、15°、30°、45°、60°等不同高度,并借助先进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精确测量并记录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与此同时,同步使用颅内压监护仪记录即时颅内压值,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结果 在不同体位调节过程中,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先加速后减缓,特别在床头被抬升至30°时,血流速度达到峰值,床头抬高0°、15°、30°与60°时的统计对比中,差异显著(P<0.05)。同时,颅内压的变化趋势与体位抬高呈负相关,即随着床头角度的增加,颅内压逐渐降低,且床头抬高0°与15°、30°、45°及60°对比,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调整床头倾斜度的策略对经历去骨瓣减压手术后的患者脑内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环境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在不同术后康复阶段灵活调整床头至约30°倾斜,可以有效促进局部脑组织及全脑的血液供应增加,并伴随颅内压力的积极降低,从而进一步优化脑组织的灌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减压 后体位 内压 脑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章勇军 潘金龙 陈峰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475-478,共4页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应用大骨瓣开颅术(SLTC)联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SLTC术治疗)和研究组...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应用大骨瓣开颅术(SLTC)联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SLTC术治疗)和研究组(25例,SLTC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颅内压(ICP)水平、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3 d、15 d后及1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各时点NIHSS评分更低(t=3.485、6.504、19.943,P<0.05);两组术后24 h、48 h、3 d及7 d颅内压(ICP)水平均比术后即刻降低,且与对照比,研究组各时点ICP水平更低(t=5.022、7.465、9.359、14.402,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两组治疗7 d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升高,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人水通道蛋白4(AQP-4)水平均下降,且与对照组比,研究组BDNF、CGRP水平较高,S100-β、AQP-4水平较低(t=5.566、6.034、12.309、6.881,P<0.05)。结论 SLTC联合亚低温治疗STBI降低ICP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改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大骨 亚低温 神经功能 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
17
作者 何玉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86-089,共4页
在临床治疗中,针对重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采用改良式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方法 在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了60名患有重型脑挫裂伤并伴有硬膜下血肿的病患,这些病患被随机分配至两组... 在临床治疗中,针对重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采用改良式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探讨。方法 在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了60名患有重型脑挫裂伤并伴有硬膜下血肿的病患,这些病患被随机分配至两组,每组30人,其中一组接受了标准的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而另一组则接受了改良后的手术方法。对于两组病人在手术之后,观察其神经系统的恢复状况,对比并发症的出现频率以及病后的恢复效果。本研究利用t检验与x2检验两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深度剖析与分析。结果 相较于常规手术方式,经过改进的手术方法在神经功能评分上展现出显著优势,患者的平均康复时间显著缩短(24.3±3.2天相比于28.5±4.1天,P值小于0.05);在改良的手术方法组别中,不良反应的比率大幅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 对 30%,P 值小于 0.05)。结论 在对重型脑挫裂伤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采用改良式额颞区大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方法 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额颞区大骨减压 重型脑挫裂伤 硬膜下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王鹏 冯三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脑代谢指...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脑代谢指标、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术后2周,联合组的血清TNF-α、IL-2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CT水平高于参照组,CCP、CEO_(2)及SVO_(2)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预后良好占比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减轻其炎性反应,改善脑代谢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改良减压 醒脑静 炎性因子 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皮瓣切口和标准切口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19
作者 陆健 廖振南 吴成良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8期9-12,共4页
分析转移皮瓣切口和标准切口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疗效差异。选取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 分析转移皮瓣切口和标准切口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疗效差异。选取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标准切口,试验组患者行转移皮瓣切口,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CT影像中突出骨窗的脑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1、2、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转移皮瓣切口可有效地降低患者颅内压,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可更好地暴露手术视野,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转移皮切口 标准切口 减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与传统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瑞龙 王泼泼 汪美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539-542,共4页
目的 对比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SLTC)与传统骨瓣开颅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sTBI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 目的 对比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SLTC)与传统骨瓣开颅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sTBI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24例,传统骨瓣开颅减压术)和观察组(24例,SLTC)。比较两组颅内压、脑氧代谢指标、并发症、预后情况。结果 术后7d,观察组颅内压为(14.30±1.59)mmHg,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arterial jugular vein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Da-jvO_(2))为(50.39±3.01)ml/L,均低于对照组(18.41±2.01)mmHg、(55.22±3.72)ml/L;静脉血氧含量(oxygen saturation in venous blood,CjvO_(2))为(97.54±11.38)ml/L,动脉血氧含量(arterial oxygen content,CaO_(2))为(162.22±11.57)ml/L,高于对照组(88.75±9.21)ml/L、(153.24±9.75)ml/L;术后6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为(4.13±0.28)分,高于对照组(3.52±0.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TC能够更有效降低sTBI患者颅内压,调节脑氧代谢,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重型 减压 标准大骨 减压 传统 脑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