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陈玉 刘文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6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穿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完成PICC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8)。结论: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留置针 改良塞丁格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群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6期99-102,共4页
目的对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 目的对传统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导管异位率分别低于和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次日两组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置管第5天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置管第6天到拔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肢体舒适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比PICC传统置管技术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后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且不容易出现导管异位的情况,在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因此可以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具有比较理想的置管效果,适合在临床置管患者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改良塞丁格技术 传统PICC置管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莉 陈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2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行PICC的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留置针联... 目的:分析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行PICC的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对照组实施常规盲穿法。比较两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新生儿PICC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与家属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改良塞丁格技术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点渗液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45
4
作者 童瑾 冯丽娟 +3 位作者 韩学惠 孙杉杉 余琪 赵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1期46-47,共2页
对31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渗液好转顺利完成治疗,1例患者拔管。提出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与患者病情、营养状况及护士操作等因素有关,操作时应在... 对31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渗液好转顺利完成治疗,1例患者拔管。提出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与患者病情、营养状况及护士操作等因素有关,操作时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慎重选择置管静脉,重视穿刺手法、扩皮技巧、送管速度,并进行标准维护,尽可能减少穿刺点渗液导致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改良塞丁格技术 血管超声引导 穿刺点渗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祁永芝 张浩 +2 位作者 白献红 马春霞 黄瑞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3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改良塞丁格技术 肿瘤 儿科 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上臂行PICC置管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家岸 王莹 +3 位作者 吕雪 陈柏宁 朱桂林 郭美美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1期3240-3242,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床边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于肘关节以上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1例血管不理想的患者,在床边B超的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目的探讨运用床边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于肘关节以上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1例血管不理想的患者,在床边B超的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床边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于肘关节以上部位置入PICC导管,成功率高,可有效解决血管条件不理想PICC置管成功率低的难题,克服了传统PICC置管的缺陷,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B超 改良塞丁格技术 新方法 PICC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贺连香 李倩 张京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4199-4202,4206,共5页
目的探索盲穿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1~8月符合PICC置管条件但血管条件差的200例住院患者,将其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成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02)。两组均使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 目的探索盲穿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1~8月符合PICC置管条件但血管条件差的200例住院患者,将其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成对照组(n=98)和观察组(n=102)。两组均使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盲穿法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SiteRite5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2种不同方法进行PICC置管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1.63%、肢体肿胀2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局部感染7例、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2例;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12%、肢体肿胀1例,术后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率、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均为0;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感染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较盲穿法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提高了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B超引导 改良塞丁格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 被引量:78
8
作者 陈影洁 陈春贤 +2 位作者 简黎 黄剑施 李钰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10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患者的置管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8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置... 目的:探讨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患者的置管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8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经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有效解决了无法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PICC 护理 改良塞丁格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朱竹华 顾菊凤 +3 位作者 曹岳蓉 范晓华 姚洪芳 刘琼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0期2777-2778,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自愿选择PICC置管的住院肿瘤患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塞丁...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自愿选择PICC置管的住院肿瘤患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9号头皮针头替代赛丁格套件中的18G套管针)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发生率和VAS评分,观察置管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改良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改良组评分比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超声引导 改良塞丁格技术 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兰 蔡志云 +1 位作者 郑俊艺 韩秋英 《护理学报》 2018年第20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中线导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引导下改...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中线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中线导管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比较2种置管方法置管后出血量、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总费用、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即刻出血量、置管后穿刺点24 h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291元,对照组每例患者置管总费用均为721元,试验组置管总费用低于对照组;2组置管后1周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2次改良塞丁格置管术在中线导管置管中能够减少穿刺点出血,节省操作时间,降低置管费用且不会引起静脉炎风险的增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线导管 改良塞丁格技术 中线导管 导管相关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郑晓燕 门倩倩 郑超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10期930-931,共2页
目的探讨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3例2岁以内危重婴幼儿运用24G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结果 43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35... 目的探讨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8月我科收治的43例2岁以内危重婴幼儿运用24G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结果 43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35例,2次穿刺成功8例,X线定位后3例导管进入颈内静脉,调整后进入上腔静脉。2例导管反折进入胸壁静脉,调整后进入锁骨下静脉。结论直式静脉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危重婴幼儿PICC置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婴幼儿 直式静脉留置针 改良塞丁格技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病人PICC置管时的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玉珍 苏迅 +2 位作者 张芳 刘菊琴 张娜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3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无法采用常规穿刺成功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2例同期实施PICC置管肿瘤病人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实施常规穿刺置管的32例病人,在非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的资料。结果:31例病人置管成功,...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无法采用常规穿刺成功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2例同期实施PICC置管肿瘤病人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实施常规穿刺置管的32例病人,在非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的资料。结果:31例病人置管成功,1例穿刺成功后,因置入导管失败而改为股静脉穿刺,置入到下腔静脉。结论:在非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可有效解决常规方法不能实现的穿刺,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简单、方便,作为常规置管的后备方法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改良塞丁格技术 非超声引导 置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两种扩皮方式行中心静脉置管出血量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曾丽 刘宇 +2 位作者 王佳 罗江山 温贤秀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减少出血的最佳扩皮方式。方法将100例行PICC置管患者用抽签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 目的探讨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减少出血的最佳扩皮方式。方法将100例行PICC置管患者用抽签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解剖刀位于导丝侧面"进行纵向扩皮,对照组用"解剖刀与导丝成平行的角度"进行横向扩皮,比较两组患者扩皮后即刻出血情况、术后第2天和第7天穿刺点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即刻出血量和第2天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T法行PICC穿刺采用纵向扩皮法,可减小穿刺点伤口范围,减少患者的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改良塞丁格技术 扩皮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14
作者 马姗 马容莉 林静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9期89-91,共3页
阐述了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的相关概念和起源,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要求,以期为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做好导管维护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PICC 超声 改良塞丁格技术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2
15
作者 谢士芳 邓小岚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2,共2页
我科为老年医学科,长期输液患者较多,且大部分高龄患者组织、器官机能减退,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置管保留时间短。PICC置管满足了治疗的需要,保护了血管,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对肘部血管条件差,看不到或摸不到... 我科为老年医学科,长期输液患者较多,且大部分高龄患者组织、器官机能减退,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置管保留时间短。PICC置管满足了治疗的需要,保护了血管,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对肘部血管条件差,看不到或摸不到血管的老年患者,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8月,在血管超声(简称US)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进行PICC置管,成功实施了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臂应用血管超声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最佳穿刺区域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付小伟 马靓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89-190,201,共3页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现在普遍使用在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中,运用血管超声(US)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置入PICC,将穿刺点从肘关节下改为肘关节上大大降低了PICC术后并发症。临床测量的患者上臂长度从18~26 cm,致使...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现在普遍使用在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中,运用血管超声(US)引导配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置入PICC,将穿刺点从肘关节下改为肘关节上大大降低了PICC术后并发症。临床测量的患者上臂长度从18~26 cm,致使应用US配合MST技术置入PICC可穿刺的范围选择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血管超声 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最佳穿刺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莉 龚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766-767,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行PICC置管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60例行PICC置管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肉眼直视下穿刺操作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经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技术,观察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后导管脱出、出血和皮下淤血、静脉炎、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导管脱出、出血和皮下淤血、静脉炎、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置管 B超 改良塞丁格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在乳腺癌化疗期间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谭海梅 高铭云 +1 位作者 黄小珍 莫乙瑜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效果。方法对64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观察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并进行舒适度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效果。方法对64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管,观察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并进行舒适度问卷调查。结果 64例上臂置管成功率为100%,发生机械性静脉炎3例(4.69%),无静脉血栓形成;57例(89.06%)导管头端处于最佳位置,7例(10.94%)处于非最佳位置,经正位后可正常化疗。患者舒适度问卷调查显示,舒服54例(84.38%),一般舒服9例(14.06%),不舒服1例(1.56%)。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入,使用安全,置管成功率高,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儿全麻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体会 被引量:9
19
作者 柴颖 王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和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制订的全麻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上臂PICC置管的护理流程为患儿行上臂PICC置管。... 目的探讨提高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和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制订的全麻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上臂PICC置管的护理流程为患儿行上臂PICC置管。结果该护理流程已熟练应用于临床,并已成功完成92例,成功率91.6%,达到国外报道水平。结论超声引导下结合MST能提高PICC的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全麻 超声 改良塞丁格技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秦毅 姜珍 王信峰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5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00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00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技术置管,对比两组置管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5,t=4.623;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32,P<0.05);观察组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堵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4,t=5.556,t=4.623,t=4.624;P<0.05);观察组对穿刺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4,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改良塞丁格技术 颈内静脉置管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