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0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中的时代与时代中的哲学——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
1
作者 夏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60,234,235,共18页
自德国古典哲学以来,时代被纳入哲学的反思之中,构筑了一种区别于“描述性的历史学”(Historie)的“理性历史”(Geschichte),理性成为历史哲学的本质规定,哲学研究试图寻求历史的理性化进程,并把“时代”纳入其研究对象。这一思想进路... 自德国古典哲学以来,时代被纳入哲学的反思之中,构筑了一种区别于“描述性的历史学”(Historie)的“理性历史”(Geschichte),理性成为历史哲学的本质规定,哲学研究试图寻求历史的理性化进程,并把“时代”纳入其研究对象。这一思想进路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并促成了唯物史观的形成与发展。然而,在如何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上,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哲学却产生了根本性的差异:德国古典哲学所构想的时代仅仅是被体系性的理性规定的时代,对时代的改造因此成为理性体系的自我改造;马克思则建基于社会现实的优先性,凸显了哲学与时代之间存在的错位,建构唯物史观,揭示出现实的具体时代独立于观念体系的客观性。原本作为理性发展环节的“哲学中的时代”由此转变为“时代中的哲学”,为“改变世界”的现实革命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时代 改变世界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辨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解读
2
作者 法兴明 《哲学进展》 2025年第2期99-105,共7页
“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是马克思的经典命题,对该命题的解释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以实践概念入手,提出“解释世界”本身存在现实的解释世界与幻想的解释世界,以实现对幻想世界的批判,从而使现实的解释世界隶属于改变世界本身来辨析... “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是马克思的经典命题,对该命题的解释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以实践概念入手,提出“解释世界”本身存在现实的解释世界与幻想的解释世界,以实现对幻想世界的批判,从而使现实的解释世界隶属于改变世界本身来辨析马克思的“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间的关系。以马克思实践观解读马克思只是批判“只是解释世界”而并不批判“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一样,“解释世界”本身也是在改变世界,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是基于历史的具体的统一。“Interpreting the world” and “changing the world” are Marx’s classic propositions, the interpretation of which has been controversial in academia. Beginning with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interpreting the world” itself exists as a real world of interpretation and an imaginary world of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ritique of the imaginary world, so that the real world of interpretation is subordinate to the world of change itself, and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s “interpreting the world” and the “changing the world”. Interpreting Marx in terms of Marxian practice, Marx only criticizes “merely interpreting the world” but not “interpreting the world”. Like “changing the world”, “interpreting the world” is itself changing the world, and interpreting the world and changing the world are based on the concrete unity of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实践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关系探析——兼谈历史自信的未来向度
3
作者 程祥焱 《新丝路》 2024年第27期0068-0070,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是统一的“,改变世界”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未来性思想,从而使唯物史观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的完整意义。历史自信是历史唯物主义未来性的一种新阐释,坚定历史自信不仅要走向历...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是统一的“,改变世界”的提出彰显了马克思未来性思想,从而使唯物史观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的完整意义。历史自信是历史唯物主义未来性的一种新阐释,坚定历史自信不仅要走向历史的深处,还要从历史深处走来,更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发挥未来对现实的牵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以何种方式改变世界——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周年 被引量:8
4
作者 贺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0,共6页
40年前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是当代中国以哲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社会进程和发展方向的经典个案,即使把它放到整个近代以来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这一事件也堪称哲学"改变世界"的经典范例... 40年前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是当代中国以哲学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社会进程和发展方向的经典个案,即使把它放到整个近代以来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这一事件也堪称哲学"改变世界"的经典范例。当年的具体历史条件已不可复制和重现,但它彰显的重大课题却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意义,那就是:哲学应以何种方式改变世界?对此进行深入反省和总结,可以发现,充分发挥哲学的反思批判本性,揭开封闭整体的"裂口",从而为"改变世界"开辟道路,通过转变思维方式来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文明进程,通过对现实社会的矛盾分析,推动世界的改变,这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讨论对于回答这一问题所能提供的三个最为重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真理标准 哲学 改变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红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5,共7页
解释世界是改变世界的先导。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理论的优先性与先导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世界的方式更加重要。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散见的与思维形式相关的论述,对于探索建构当代中国阐释学,极具启发性和指导... 解释世界是改变世界的先导。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理论的优先性与先导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世界的方式更加重要。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散见的与思维形式相关的论述,对于探索建构当代中国阐释学,极具启发性和指导性。阐释学是研究与揭示思想或思维形式的学问。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史与人类史相互融通的视角阐释人类史。阐释学的核心概念是阐释、诠释、解释、说明。阐释在于呈现开放状态,诠释在于确定认识对象,解释在于分析对象,说明在于揭示功能与要素。四个概念依次递进,其间蕴含着非标准逻辑与标准逻辑的区隔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阐释 诠释 解释 说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读奥巴马上海演讲有感 被引量:8
6
作者 易剑东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4-74,共1页
关国总统奥巴马已经离开中国,但他在中国的言行所留给我们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我特别注意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演讲全文》中,三次出现“乒乓球运动员”这个词,一次提到“体育竞赛”,一次提到“乒乓球比... 关国总统奥巴马已经离开中国,但他在中国的言行所留给我们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我特别注意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演讲全文》中,三次出现“乒乓球运动员”这个词,一次提到“体育竞赛”,一次提到“乒乓球比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竞赛 巴马 改变世界 上海 力量 中国青年 乒乓球运动员 美国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悖论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17,共6页
任何哲学都具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功能。因此从功能的角度 ,从“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来区别前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时 ,就必然陷入悖论。如果不能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 ,就无法超越“解释... 任何哲学都具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功能。因此从功能的角度 ,从“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来区别前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时 ,就必然陷入悖论。如果不能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 ,就无法超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更为深层的解释学悖论。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的革命理解为哲学主题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根本转换 ,才能超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悖论缠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功能 马克思 哲学史研究 人道主义 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世界”:特定的问题语境及其内涵的拓展与深化——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解读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召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5-229,共5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改变世界"有其特定的问题语境——对于现存世界应持辩护态度还是根本否定立场,怎样才能实现对现存世界的根本否定。对"改变世界"的解读不能离开这一特定的问题语境。把马克思的理论与...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改变世界"有其特定的问题语境——对于现存世界应持辩护态度还是根本否定立场,怎样才能实现对现存世界的根本否定。对"改变世界"的解读不能离开这一特定的问题语境。把马克思的理论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及其他种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拓展与深化对"改变世界"的内涵的理解。马克思认为,不仅"哲学家们",而且"经济学家们"也"只是""解释世界"。在"改变"的历史方位和实现方式上,马克思的"改变世界"与其他种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解读"改变世界",有必要越出"哲学"的学科边界,进一步考察其"批判的"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之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经典命题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1,共7页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在学界引发了诸多争论,其焦点在于如何理解“哲学家们”的指涉对象、马克思是否放弃“解释世界”的理论诉求以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探讨“哲学家们”...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在学界引发了诸多争论,其焦点在于如何理解“哲学家们”的指涉对象、马克思是否放弃“解释世界”的理论诉求以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探讨“哲学家们”的指涉对象理应自觉置于马克思创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学术背景和时代环境进行考察,马克思视域中的“哲学家们”实际上具体指向某一类人;在是否放弃“解释世界”的诉求上,马克思确实舍弃了哲学性质维度的“解释世界”,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哲学认知意义上的“解释世界”;在“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关系上,要结合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以及哲学观变革的意义予以整体审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对继承与发扬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精神及其价值旨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马克思对“解释哲学”的批判及其超越 被引量:4
10
作者 鲍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1,共7页
传统西方哲学从其整体来看,是一种以"解释世界"为理论原则和内在构架的解释哲学。马克思指出,作为解释哲学的传统西方哲学从没有将"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根本视角,因此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基本方面仍然是... 传统西方哲学从其整体来看,是一种以"解释世界"为理论原则和内在构架的解释哲学。马克思指出,作为解释哲学的传统西方哲学从没有将"改变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根本视角,因此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基本方面仍然是疏离的。不仅如此,马克思更要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克服解释哲学,即从"改变世界"的哲学视域去超越解释哲学,这就是马克思终其一生为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而进行的工作。在这一工作中,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人与人关系的思想、自然与自由关系的思想,都在本质意义上指向了"改变世界"的方向,由此马克思哲学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哲学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批判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软实力:改变世界的另一种力量 被引量:8
11
作者 邓清柯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8,共4页
文化力作为征服人心的力量,是超越一切武器之上的"武力",被称为改变世界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以一种最高级别的力量,一种"力量的另一面",正在深刻改变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和格局。中国要成为世界意义的大国,提高文... 文化力作为征服人心的力量,是超越一切武器之上的"武力",被称为改变世界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以一种最高级别的力量,一种"力量的另一面",正在深刻改变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和格局。中国要成为世界意义的大国,提高文化软实力,这是必修课,我们别无选择。走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道路,是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改变世界 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改变世界”思想的当代诠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必法 李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马克思开启的哲学任务,已经超越了近代哲学解释世界的维度,体现出了改变世界的旨趣。在当代,如何在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相互辅佐形成的生活幻象背景下,克服近代哲学拘泥于意识内在性原则的虚妄,诠释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思想... 马克思开启的哲学任务,已经超越了近代哲学解释世界的维度,体现出了改变世界的旨趣。在当代,如何在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相互辅佐形成的生活幻象背景下,克服近代哲学拘泥于意识内在性原则的虚妄,诠释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思想,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从感性活动原则出发,把哲学致力于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宗旨提升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高度上来理解,理应成为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根本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内在性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感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世界:马克思哲学的主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彪 郭玉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改变世界”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理念,它所表达的正是马克思哲学的全新的主题。马克思哲学第一次自觉地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问题提了出来,并从自己独特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这一时代性的哲学主题给出了独到的解答,从而为整个现当代哲... “改变世界”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理念,它所表达的正是马克思哲学的全新的主题。马克思哲学第一次自觉地把“改变世界”作为哲学问题提了出来,并从自己独特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这一时代性的哲学主题给出了独到的解答,从而为整个现当代哲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思想空间和理论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世界 现实世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马克思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改变世界”思想的理论内涵及其时代启示——基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东坡 陈静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2,共9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改变世界”的经典论断,主张以“革命的实践”“思维的真理性”“人的感性活动”完成改变世界的历史任务,推动改变世界的现实转化,彰显改变世界的价值存在。马克思“改变世界”思想的当代启示在于...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改变世界”的经典论断,主张以“革命的实践”“思维的真理性”“人的感性活动”完成改变世界的历史任务,推动改变世界的现实转化,彰显改变世界的价值存在。马克思“改变世界”思想的当代启示在于,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改变世界的新局面,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增强改变世界的新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中开启改变世界的新行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开拓改变世界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改变世界思想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凡跃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9-32,共4页
虽然改变世界同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观的主旨,但它们所阐释的改变世界的思想维度和语境存在差异:第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侧重于从新旧哲学旨趣的根本区别的角度提出,《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侧重于从新... 虽然改变世界同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观的主旨,但它们所阐释的改变世界的思想维度和语境存在差异:第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侧重于从新旧哲学旨趣的根本区别的角度提出,《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侧重于从新哲学形态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第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强调改变世界,《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自身的问题域中强调"全部问题"都在于改变世界;第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纲领性文献所蕴含的改变世界的思想主要是一般思想原则,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改变世界则是其深化和具体化。根据以上差异,有必要就学界长期流行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些误读进行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 改变世界 实践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内在贯通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迎春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3期44-49,共6页
在认识论的理论视域中,基于认识与实践的直观性差异,是无法合理解释马克思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重要论断的。在这样的解释中,似乎马克思之前的整个旧哲学都不诉诸于对世界的改变,都只... 在认识论的理论视域中,基于认识与实践的直观性差异,是无法合理解释马克思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重要论断的。在这样的解释中,似乎马克思之前的整个旧哲学都不诉诸于对世界的改变,都只是为了解释世界,只有马克思的哲学才是改变世界的哲学。但是,实际上,任何一种哲学,包括马克思的哲学,都既是一种解释世界的哲学,也都是改变世界或者旨在改变世界的哲学。因此,对这一论断的合理诠释必须抛弃认识论的视角,摆脱认识与实践的直观性差异;只有立足于本体论的视角,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性规定,在整个旧哲学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性差异中,才能真正领悟马克思这一著名论断的基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世界 改变世界 实践唯物主义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对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再阐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兵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关系到如何估价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绝不仅仅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移植到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也不仅仅是为辩证法乃至整个哲学找到了坚实可靠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的始源性生命...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关系到如何估价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绝不仅仅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移植到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也不仅仅是为辩证法乃至整个哲学找到了坚实可靠的本体论基础——作为人的始源性生命活动的实践。马克思所要"颠倒"的是黑格尔辩证法"使现存的事物显得光彩"的"最保守的哲学"的本质;是它作为"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对世界的"解释"而不是对世界的"改变",从而要把"抓住了劳动的本质"的否定的辩证法改造为一种彻底的、不妥协的否定、批判、革命的力量。这才是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颠倒” 解释世界改变世界 马克思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决定论与改变世界何以可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家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5-45,共11页
有学者认为,承认改变世界的可能性与承认历史决定论是矛盾的,从而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决定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考察,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决定论而不是历史非决定论,并从历史决定论与主体能... 有学者认为,承认改变世界的可能性与承认历史决定论是矛盾的,从而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决定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考察,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决定论而不是历史非决定论,并从历史决定论与主体能动性的关系、单义决定论与或然决定论的关系、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关系、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四个方面,论证了承认人能够改变世界与承认历史决定论是内在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世界 历史决定论 主体能动性 主体选择 单义决定论 或然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改变世界”的世界历史观及其当代发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宏政 杨盼悦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2,共9页
马克思批判了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解释世界"的世界历史观,创立了旨在"改变世界"的世界历史观。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解,使人类通往自由和解放的过程。马克思确立了"现实趋向... 马克思批判了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解释世界"的世界历史观,创立了旨在"改变世界"的世界历史观。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和解,使人类通往自由和解放的过程。马克思确立了"现实趋向于思想"的改变世界历史的方法论;超越了黑格尔的"事后思索",为世界历史提供了实证科学基础;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性,提供了人类创造世界历史的哲学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在当代开拓的"改变世界"的新道路,在继续坚持扬弃资本逻辑主导的立场基础上,确立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求同存异"的历史辩证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改变世界 世界历史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世界:从人本主义视域到实践视域——1844-1845年马克思哲学变革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德宝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改变世界"是马克思哲学之旨归。1844-1845年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化的时期。马克思从对异化理论的批判继承开始,由抽象人本主义转向对历史现实的关注;通过对鲍威尔"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清算了唯心主义... "改变世界"是马克思哲学之旨归。1844-1845年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化的时期。马克思从对异化理论的批判继承开始,由抽象人本主义转向对历史现实的关注;通过对鲍威尔"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清算了唯心主义思辨哲学;通过对李斯特国民经济学体系的批判,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基本立场;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实现了从旧哲学的"解释视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视域"的彻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世界 人本主义 实践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