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燕芬 陈丽娟 +2 位作者 谢文健 钟军 朱尚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5-416,共2页
目的研究膏滋收膏工艺的控制参数。方法结合膏滋收膏工艺的传统技术,检测处方中不同药味数的膏滋在浓缩收膏时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含水量等参数,规范膏滋制备的浓缩收膏过程。结果4类不同药味数膏滋的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和含水量3项指... 目的研究膏滋收膏工艺的控制参数。方法结合膏滋收膏工艺的传统技术,检测处方中不同药味数的膏滋在浓缩收膏时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含水量等参数,规范膏滋制备的浓缩收膏过程。结果4类不同药味数膏滋的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和含水量3项指标稳定可靠,动力粘度与相对密度、含水量少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和含水量3项可作为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收膏 相对密度 动力粘度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煎膏剂浓缩、收膏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葛朝伦 赵翡翠 +2 位作者 陈良 贾春燕 张刚 《新疆中医药》 2018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COPD煎膏剂浓缩、收膏工艺的控制参数。方法结合传统浓缩、收膏经验技术,测定COPD煎膏剂在制备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相对密度和含水量两个参数,运用综合评分的方法优选出最佳制成品的相对密度和含水量,规范COPD煎膏剂制备的浓缩... 目的研究COPD煎膏剂浓缩、收膏工艺的控制参数。方法结合传统浓缩、收膏经验技术,测定COPD煎膏剂在制备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相对密度和含水量两个参数,运用综合评分的方法优选出最佳制成品的相对密度和含水量,规范COPD煎膏剂制备的浓缩、收膏过程。结果 COPD煎膏剂的相对密度和含水量两个参数稳定可靠,二者呈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相对密度和含水量可作为COPD煎膏剂浓缩、收膏工艺的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收膏 相对密度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定中药膏滋收膏终点的实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奇 胡云莉 +2 位作者 姜艳 周丹英 余琪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第11期849-851,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判定膏滋收膏终点的控制方法,确定科学、便捷、实用的控制方法,以求指导运用于膏滋制剂的生产。方法:采用振荡型密度计法、比重瓶热测法、黏度法、水分法、温度对比法、折光率法分别测定不同品种膏滋在不同的相对密度下对... 目的:比较不同判定膏滋收膏终点的控制方法,确定科学、便捷、实用的控制方法,以求指导运用于膏滋制剂的生产。方法:采用振荡型密度计法、比重瓶热测法、黏度法、水分法、温度对比法、折光率法分别测定不同品种膏滋在不同的相对密度下对应参数,对不同测量方法下对应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便捷性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简便、快速、准确的控制方法。结果:膏滋的相对密度与温度和水分含量有着密切关系,与传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相比较,振荡型密度计法和折光率法可以快速测定膏滋的相对密度,操作便捷、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膏滋收膏工艺,指导膏滋制剂生产。结论: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从经济、便捷、准确等方面综合考虑,相比振荡型密度计法,折光率法投入的经济成本更低,普通生产型企业更易购置,有利于大规模普及应用,最终确定折光率法更适宜用于判定中药膏滋收膏终点,有利于完善膏滋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准确地对膏滋收膏终点实现精准判断,为中药膏滋制剂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收膏终点 实用方法研究 折光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令膏滋方收膏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军 苗莉 宫凯敏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2期148-148,162,共2页
目的:研究我院冬令膏滋方收膏工艺参数以及矫味剂种类及配比加入量,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方法:利用便携式密度仪及快速水分测定仪对收膏中间体多样品相对密度与水分含量系数进行测定,建立相关性方程,通过矫味剂不同配比加入,以... 目的:研究我院冬令膏滋方收膏工艺参数以及矫味剂种类及配比加入量,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方法:利用便携式密度仪及快速水分测定仪对收膏中间体多样品相对密度与水分含量系数进行测定,建立相关性方程,通过矫味剂不同配比加入,以口尝方式评价口感。结果:样品相对密度与水分含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矫味剂加入量以10%蔗糖和0.1%的甜叶菊苷配比最佳。结论:通过便携式密度仪可快速进行相对密度测定,进而达到含水量的控制,可有效控制冬令膏滋方收膏工艺,通过矫味剂的加入可改善患者服药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令滋方 收膏工艺 相对密度 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姜煮散颗粒与传统饮片在不同煎煮时间点干膏收率与6-姜辣素含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马雪玮 傅超美 +2 位作者 刘婧 许丽佳 林俊芝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为探讨干姜煮散颗粒与传统饮片在不同煎煮时间点的煎出效果,测定了干姜煮散颗粒和传统饮片在不同煎煮时间点水煎液的干膏收率,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时间点两者水煎液中6-姜辣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煎煮条件中,不同煎煮时... 为探讨干姜煮散颗粒与传统饮片在不同煎煮时间点的煎出效果,测定了干姜煮散颗粒和传统饮片在不同煎煮时间点水煎液的干膏收率,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时间点两者水煎液中6-姜辣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煎煮条件中,不同煎煮时间点干姜煮散颗粒的水煎液中的干膏收率和6-姜辣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干姜传统饮片水煎液(P<0.05).验证了"中药煮散"省材省时之优点,为中药传统饮片应用形式的创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煮散颗粒 6-姜辣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展膏外敷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马超 袁文金 +1 位作者 钟叙春 罗辉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收展膏外敷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规范治疗加用安慰药膏;观察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收展膏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心绞痛发作、心电图(ECG)改善情... 目的研究收展膏外敷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规范治疗加用安慰药膏;观察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收展膏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心绞痛发作、心电图(ECG)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发作频率与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收展膏贴敷治疗可显著增强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效果确切,值得强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房瘦小蜜膏有方
7
作者 胡献国 《蜜蜂杂志》 2018年第2期44-44,共1页
1健脾膏 验方:党参、白术、陈皮、枳实、山楂、麦芽各等量,蜂蜜适量。用法: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蜂蜜适量煮沸收膏即成。口服,每次10~15mL,每日2次。功效:健脾开胃。用于乳房发育瘦小,脘腹胀满... 1健脾膏 验方:党参、白术、陈皮、枳实、山楂、麦芽各等量,蜂蜜适量。用法: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蜂蜜适量煮沸收膏即成。口服,每次10~15mL,每日2次。功效:健脾开胃。用于乳房发育瘦小,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发育 健脾开胃 蜂蜜 陈皮 麦芽 收膏 煮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冻疮食蜜膏
8
作者 胡献国 《蜜蜂杂志》 2018年第1期11-11,共1页
1桂枝五物膏验方:黄芪、芍药、桂枝各90g,生姜180g,大枣12枚。用法:将诸药择净,研细,水煎2次,2液合并,文火浓缩,加入等量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20mL,每日3次,温开水适量送服。
关键词 冻疮 温开水 桂枝 收膏 煮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膏的熬制
9
作者 陈春道 《致富天地》 2004年第4期33-33,共1页
桑椹膏是以桑椹、冰糖为原料熬制而成的一种保健食品,具有养血润燥、止渴生津、滋补健身等作用,可以自己食用,市场亦有需求。桑椹,俗称桑树果子,未成熟时为青色,成熟后为紫黑色,多汁,营养丰富。
关键词 桑椹 熬制技术 煎汁 浓缩 收膏 保健食品 原料熬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述中药煎膏剂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昊 《河南中医》 2012年第1期60-61,共2页
中药煎膏剂以滋补为主,具有缓和的治疗作用。煎膏剂是将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加入炼糖炼蜜制成的半流体状制剂,其制备工艺为煎煮——浓缩——加入炼糖炼蜜——收膏——分装,以炼蜜和收膏为关键。
关键词 中药煎 煎煮 浓缩 炼蜜 炼糖 收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配制膏滋药
11
作者 蔡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03年第9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滋药 配制方法 煎煮阶段 收膏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片饮片与粗粉煮提出膏率的比较
12
作者 张毅 孙红 +2 位作者 盖建华 董彩光 陈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5期235-236,共2页
目的 了解附片煮提时饮片与粗粉对出膏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L8(2 7)正交表 ,考察粉碎、加水量、煮提时间、煮提次数四个因素 ,每个因素设定两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 经过方差分析 ,表明附片粉碎有极显著性差异 ,是最主要因素 ,粗粉收... 目的 了解附片煮提时饮片与粗粉对出膏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L8(2 7)正交表 ,考察粉碎、加水量、煮提时间、煮提次数四个因素 ,每个因素设定两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 经过方差分析 ,表明附片粉碎有极显著性差异 ,是最主要因素 ,粗粉收膏率比饮片高 ,最佳提取工艺为附片粗粉加 12倍水 ,煮提 3次 ,每次 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片 正交实验 得率 饮片 粗粉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黑木耳膏的制作工艺初探
13
作者 王惠颖 黄庄霖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1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丹参黑木耳膏的制作工艺,为植物胶制膏工艺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三个单因素试验设计优选丹参黑木耳膏的制作工艺,通过对收膏率、感官评分、密度等因素进行考查,最终对丹参黑木耳膏的制作工艺进行初步认定。结果... 目的:初步探讨丹参黑木耳膏的制作工艺,为植物胶制膏工艺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三个单因素试验设计优选丹参黑木耳膏的制作工艺,通过对收膏率、感官评分、密度等因素进行考查,最终对丹参黑木耳膏的制作工艺进行初步认定。结果及结论:黑木耳粉以17~18倍水浸泡3~5 h,制成粗测密度为0.97~1.05 g/mL的清膏时感官评分较高;按照丹参、黑木耳1:1的比例制作丹参黑木耳膏时,丹参、黑木耳的质量均占丹参黑木耳膏总质量的10%左右;丹参黑木耳膏的粗测密度以不超过1.08 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黑木耳 制作工艺 植物胶 收膏 感官评分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真空干燥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永萍 徐剑 黄燕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烘箱干燥 真空干燥 微波真空干燥 性状 水分 收膏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减压提取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韩丽 韦娟 +3 位作者 周子渝 赵强强 陈晓东 杨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0-162,共3页
目的:研究栀子减压提取工艺。方法:以栀子苷、干膏收率为指标,辅助薄层鉴别,对栀子进行不同真空度和温度下的减压提取研究,并与常压回流提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栀子在真空度为0.07 MPa、温度为60℃时栀子苷的提取效率最高,且较常压回... 目的:研究栀子减压提取工艺。方法:以栀子苷、干膏收率为指标,辅助薄层鉴别,对栀子进行不同真空度和温度下的减压提取研究,并与常压回流提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栀子在真空度为0.07 MPa、温度为60℃时栀子苷的提取效率最高,且较常压回流提取含量相对提高10.4%,而干膏收率相对降低6.97%。结论:栀子减压提取工艺有效、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减压提取 栀子苷 薄层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选调经颗粒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德贤 陶遵威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优选复方制剂调经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加水倍数、煎煮次数、提取时间为因素,芍药苷含量、收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芍药苷含量,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复方制剂调经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目的:优选复方制剂调经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加水倍数、煎煮次数、提取时间为因素,芍药苷含量、收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芍药苷含量,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复方制剂调经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结论:本研究所确定的调经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可为调经颗粒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经颗粒 正交实验法 芍药苷 收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压制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蕾 单丽芳 +2 位作者 杨红梅 王聪颖 宋英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68-2670,共3页
目的通过桑叶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的比较,对桑叶压制饮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传统煎煮法和机器煎煮法,以芦丁含量和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桑叶在压制前后二者在单味煎煮及在治疗风热头痛的复方中的煎煮溶出情况。结果二者在单味煎... 目的通过桑叶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的比较,对桑叶压制饮片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传统煎煮法和机器煎煮法,以芦丁含量和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桑叶在压制前后二者在单味煎煮及在治疗风热头痛的复方中的煎煮溶出情况。结果二者在单味煎煮和复方水煎液中芦丁含量及干膏收率相近,无明显差异。结论压制并不影响桑叶饮片的煎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桑叶压制饮片 芦丁含量 F2因子
原文传递
独一味煮散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永 王猛 李向军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建立独一味煮散颗粒的制备方法。方法以颗粒的成型性和滤过性确定独一味煮散颗粒的粉碎粒度,以成型的难易、滤过性、总黄酮含量和干膏收率为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以确定制备工艺。结果以独一味细粉制粒,加入细粉量的30%水为黏合剂... 目的建立独一味煮散颗粒的制备方法。方法以颗粒的成型性和滤过性确定独一味煮散颗粒的粉碎粒度,以成型的难易、滤过性、总黄酮含量和干膏收率为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以确定制备工艺。结果以独一味细粉制粒,加入细粉量的30%水为黏合剂,采用挤压制粒法制粒,在65℃下干燥90 min。在同一提取条件下,煮散颗粒的总黄酮提取率为32.38 mg/g,出膏率为27.30%,而传统饮片的黄酮含量仅为16.53 mg/g,出膏率为8.80%。结论煮散颗粒相对于传统饮片在有效成分的提取及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煮散颗粒 挤压制粒法 总黄酮 综合加权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法筛选藏药余甘子复方的水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圆 白志川 于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1-444,共4页
采用正交实验筛选余甘子复方最佳水提工艺,测定了不同水提工艺提取物的干膏收率和余甘子鞣质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量10倍,提取3次,每次1h。
关键词 余甘子复方 鞣质百分含量 正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煮散颗粒与传统汤剂煎煮效率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晓秋 傅超美 +3 位作者 卢君蓉 盛菲亚 高飞 季宁平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4-26,31,共4页
为对比研究葛根芩连汤煮散颗粒与其传统汤剂的煎煮效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不同煎煮时间点煮散颗粒和传统汤剂煎液中葛根素的煎出量和其干膏收率为指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煎煮效率进行评价,并绘制煎煮曲线.结果表明:煎煮5~60 min过程... 为对比研究葛根芩连汤煮散颗粒与其传统汤剂的煎煮效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不同煎煮时间点煮散颗粒和传统汤剂煎液中葛根素的煎出量和其干膏收率为指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煎煮效率进行评价,并绘制煎煮曲线.结果表明:煎煮5~60 min过程中,煮散颗粒的煎出效率均高于同时间点传统汤剂的煎出效率,且两者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本试验表明煮散颗粒具有节省药材与时间的优点,为煮散颗粒后续开发提供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煮散颗粒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