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月春 王东霞 +2 位作者 卢焕全 叶镇彭 陈崇渊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4期482-485,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腹腔镜下对1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根治性切除,用支撑吻合管完成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成功14例,吻合时间15~30 m...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腹腔镜下对1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根治性切除,用支撑吻合管完成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成功14例,吻合时间15~30 min,直肠系膜均完整切除,其中结肠与外科肛管吻合8例,结肠与解剖肛管吻合6例.术后病人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狭窄与吻合口瘘者.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5.71%(12/14).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57%(11/14)及7.14%(1/14).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检查 直肠系膜切除术 支撑吻合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月春 王东霞 +6 位作者 叶镇彭 韩晓光 胡夏荣 王彤 王在国 韩方海 伍晓汀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8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的应用。方法155例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本组15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 目的探讨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的应用。方法155例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经肛门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本组155例无手术死亡及术中严重并发症,术中病理检查无残端癌;术后肛周盆腔感染2例(1.29%),吻合口漏3例(1.94%),吻合口出血5例(3.23%),吻合口狭窄4例(2.58%)。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06%(121/155)及6.45%(10/155)。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2.58%。结论低位直肠癌TME术后应用支撑吻合管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重建 支撑吻合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傅卫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2044-2045,共2页
目的探讨肛门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患者术后支撑吻合管的观察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肛门收缩及排便功能良好。5~8周后,每日排便1~2次;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4例,出血7例... 目的探讨肛门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患者术后支撑吻合管的观察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肛门收缩及排便功能良好。5~8周后,每日排便1~2次;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4例,出血7例。结论应用肛门支撑吻合管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操作简单,护理方便,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结肠切除术 支撑吻合管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吻合管在大肠损伤中的应用研究(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玉娟 李守廉 +5 位作者 李衍杭 孙争文 孙国锋 尹卫宁 刘欣 郭榕 《青岛医药卫生》 1997年第6期1-2,共2页
对32例大肠损伤在一期切除端端吻合或修补的同时,于肛门处置支撑吻合管,具有减压、引流、冲洗等作用,使损伤的结肠一期愈合,避免了预防性、分流性结肠造瘘,免除了二次手术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
关键词 大肠损伤 一期切除 端端吻合 支撑吻合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根治术后肛门支撑吻合管的护理
5
作者 陈军 赵以春 邵惠英 《青岛医药卫生》 1994年第5期48-48,共1页
距肛缘8cm以内的直肠癌根治术,传统的手术方法均采用经典的Mile’s手术;腹壁造瘘。此手术给病人造成了压抑、恐惧与厌恶的心理,并给生活带来十分不便,病人往往因此拒绝手术,延误治疗。我院自1988年以来,利用已获国家专利(92-2112134)的... 距肛缘8cm以内的直肠癌根治术,传统的手术方法均采用经典的Mile’s手术;腹壁造瘘。此手术给病人造成了压抑、恐惧与厌恶的心理,并给生活带来十分不便,病人往往因此拒绝手术,延误治疗。我院自1988年以来,利用已获国家专利(92-2112134)的支撑吻合管进行了保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支撑吻合管 直肠癌根治术 腹壁造瘘 直肠吻合 手术时间 吻合 环扎 拔管 肠道准备 术后护理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吻合器及支撑吻合管在肛肠外科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岩 丛健 王晓春 《青岛医药卫生》 2004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关键词 管状吻合 支撑吻合管 肛肠外科 手术方法 回-结肠段侧吻合 回-直肠吻合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支撑吻合管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
7
作者 吕文平 孙克元 +1 位作者 吴凌云 赵(冫共)良 《青岛医药卫生》 1996年第2期13-15,共3页
采用支撑吻合管行保肛性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5例,指出该管及术式优点,适应证。认为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根治率,应根据病理分型,Dukes分期决定术式及切除范围,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肿瘤转移复发。指出术中保留外科肛管组织越多,术... 采用支撑吻合管行保肛性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35例,指出该管及术式优点,适应证。认为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根治率,应根据病理分型,Dukes分期决定术式及切除范围,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肿瘤转移复发。指出术中保留外科肛管组织越多,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吻合管 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吻合管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金更新 张志松 《康复与疗养杂志》 1994年第2期80-81,共2页
本文对腹部外科肠吻合术中使用特制的乳胶支撑吻合管的22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体会到该支撑吻合管对肠吻合具有多种功能,操作简化,手术成功率增加;避免了并发症。
关键词 吻合 支撑吻合管 腹部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式支撑吻合管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向东 曹暂剑 +5 位作者 张琦 周勇 安辉 韩方海 吴凌云 李相阳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23-26,共4页
为探讨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根据直肠癌病理类型、直肠指诊、腔内超声、盆腔CT和MRI检查结果,对低位直肠癌662例用支撑吻合法实施保肛手术。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端肛侧直肠(肛管)、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坐... 为探讨支撑吻合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根据直肠癌病理类型、直肠指诊、腔内超声、盆腔CT和MRI检查结果,对低位直肠癌662例用支撑吻合法实施保肛手术。外科切除范围除残端肛侧直肠(肛管)、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坐骨直肠窝脂肪组织、肛周皮肤外,与Miles手术相同。低位直肠癌保肛率68.1%,其中距齿状线0~2cm17.4%,3~4cm71.0%,4cm以上94.4%。252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保肛组62.5%,Miles手术组60.9%。局部复发率:保肛组6.7%,Miles手术组10.0%。保肛组吻合口漏1.5%,吻合口狭窄2.8%。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用支撑吻合法可以完成从盆腔内到肌间沟内任何平面的结肠-直肠(肛管)吻合,可以保证其根治率和术后良好的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式支撑吻合管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肌间沟 排便功能
原文传递
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杨向东 巫加 +5 位作者 钱蒙 张琦 庞晓健 尹同川 姜亚君 龚文敬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7-9,共3页
为探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本研究将10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4~6cm的低位直肠癌拟行保肛手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术中采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吻合肠管,对照组采用管状吻合器吻合法吻合肠... 为探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本研究将10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4~6cm的低位直肠癌拟行保肛手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术中采用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吻合肠管,对照组采用管状吻合器吻合法吻合肠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及肛门坠胀不适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无一例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5例(9.8%),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4例行吻合口漏修补术。治疗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治疗组患者诉肛门坠胀不适6例(11.8%),对照组15例(29.4%),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支撑吻合管吻合法可有效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且可减轻患者肛门坠胀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支撑吻合管 管状吻合 吻合口漏
原文传递
支撑吻合管在大肠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玉娟 宋皓 +1 位作者 韩立新 李衍行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3年第8期14-15,共2页
为评价大肠损伤在一期切除端端吻合或修补的同时,行直肠减压术的疗效,回顾性研究1986~1997年收治的32例大肠损伤在一期切除端端吻合或修补的同时,于肛门处置支撑吻合管行直肠减压。结果32例全部一期愈合,无吻合口漏,无死亡。1例... 为评价大肠损伤在一期切除端端吻合或修补的同时,行直肠减压术的疗效,回顾性研究1986~1997年收治的32例大肠损伤在一期切除端端吻合或修补的同时,于肛门处置支撑吻合管行直肠减压。结果32例全部一期愈合,无吻合口漏,无死亡。1例切口感染。认为该法治疗大肠损伤简单、安全、有效,无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损伤 支撑吻合管 临床应用 直肠减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低位直肠癌经肛门环扎式保肛术后支撑吻合管的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彦 孙晓理 +1 位作者 侯明晖 王奂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69-670,共2页
经肛门环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 ,术后需在肛门内置入 1根支撑吻合管 ,于术后10d左右拔出。报告了对 192例行该术式患者支撑吻合管的护理 ,主要为密切观察支撑吻合管引流物的色、量和性质 ,有无脱出或内陷 ... 经肛门环扎式结肠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 ,术后需在肛门内置入 1根支撑吻合管 ,于术后10d左右拔出。报告了对 192例行该术式患者支撑吻合管的护理 ,主要为密切观察支撑吻合管引流物的色、量和性质 ,有无脱出或内陷 ,每日 3次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支撑吻合管 ,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并做好出院指导。本组发生吻合口出血 3例 ,吻合口瘘 2例 ,吻合口狭窄 8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肛门环扎式保肛术 支撑吻合管 护理措施 肿瘤 并发症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爱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6期2386-2387,2395,共3页
目的观察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并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现选择该院2014年05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到该院进行就诊的140例需要实施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140例需要实施低位直... 目的观察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并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现选择该院2014年05月1日至2015年12月1日到该院进行就诊的140例需要实施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140例需要实施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一组有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DST双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干预组患者采用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同时,对比治疗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费用以及局部复发等情况。结果从上述研究中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复发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干预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实验研究对比、分析后发现,对于低位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实施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好于采用DST双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支撑吻合技术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还能够减少患者的局部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手术 支撑吻合技术 DST双吻合技术 临床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吻合管在肛门狭窄中的应用观察
14
作者 韩玉娟 王明明 +4 位作者 柳晓东 藏金林 祝迎宪 韩立新 白诺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5年第8期12-13,共2页
探讨支撑吻合管在肛门狭窄中的治疗效果.回顾性总结分析32例肛门狭窄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置支撑吻合管的作用。32例病人全部一期愈合,无并发症,无复发。结果表明.肛门狭窄术中应用支撑吻合管有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肛门狭窄 支撑吻合管 疗效 应用观察 无并发症 手术治疗 总结分析 治疗效果 一期愈合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支撑吻合管在肛肠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凌云 安省亮 《普外临床》 CSCD 1993年第6期341-342,共2页
关键词 肛肠 吻合 支撑吻合管
原文传递
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敬东 张庆尧 +1 位作者 霍楠楠 滕晓铭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10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比较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给予研究组患者支撑吻合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DST双吻合技... 目的比较支撑吻合与DST双吻合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给予研究组患者支撑吻合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DST双吻合技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28/40)(P<0.05),肿瘤下界距断端最短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2.5%(1/4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6/40)(P<0.05),局部复发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4/40)(P<0.05)。结论支撑吻合较DST双吻合技术更能有效提升低位直肠癌手术疗效,并减少其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吻合 DST双吻合技术 低位直肠癌 手术疗效 并发症 影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吻合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杨向东 钱蒙 +5 位作者 巫加 曹暂剑 袁巧 庞晓健 尹同川 龚文敬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比较支撑吻合技术与DST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适应证选择及卫生经济学优劣。方法将60例肿瘤下缘距肛缘约4~6cm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 目的比较支撑吻合技术与DST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适应证选择及卫生经济学优劣。方法将60例肿瘤下缘距肛缘约4~6cm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支撑吻合法,对照组采用DST双吻合技术,对两组疗效做对比。结果术后病理检测提示治疗组患者无远端肿瘤残留,对照组则有2例。肿瘤远端切除距离显示,治疗组平均为(2.81±0.35)cm,对照组平均为(1.73±0.42)cm。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两年均无吻合口复发,对照组则有4例,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较差,均能在1~3个月内改善。对照组术后排便功能正常,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近期肛门功能恢复上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对照组术后有3例吻合口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费用为(3.17±4.36)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4.40±4.72)万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撑吻合术对比DST双吻合技术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治疗其疗效肯定,小样本临床观察近期复发率低,且制作成本低、操作方法简单,较之双吻合技术能节省1~1.5万元。在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式选择中应根据患者经济条件、体型、骨盆宽窄、肿瘤分化程度及其侵犯肠管的周径合理选择支撑吻合技术或DST双吻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吻合 DST双吻合技术 低位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式吻合用于食管癌治疗的护理
18
作者 周传云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支撑式吻合用于食管癌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06例行支撑式吻合治疗食管癌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通过术前心理干预,营养支持,预防消化道感染,术前一般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道的护理,胃肠减压管及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目的:探讨支撑式吻合用于食管癌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06例行支撑式吻合治疗食管癌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通过术前心理干预,营养支持,预防消化道感染,术前一般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道的护理,胃肠减压管及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营养护理及术后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与治疗上的配合,无1例吻合瘘及狭窄的发生,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支撑式吻合治疗食管癌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吻合 食管癌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支撑吻合法在兔股动脉血管吻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兰花 侯栋 +2 位作者 宋阳 李佩洁 薛会朝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穿刺支撑吻合法吻合兔股动脉血管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只无特定病原级雄性新西兰兔,暴露并切断其双侧股动脉,按照随机原则,取一侧股动脉采用传统显微外科缝合法进行血管吻合(对照组),另一侧股动脉采用穿刺支撑吻合法进行血... 目的探讨穿刺支撑吻合法吻合兔股动脉血管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只无特定病原级雄性新西兰兔,暴露并切断其双侧股动脉,按照随机原则,取一侧股动脉采用传统显微外科缝合法进行血管吻合(对照组),另一侧股动脉采用穿刺支撑吻合法进行血管吻合(实验组)。比较2种吻合方法的血管吻合时间、血管通畅率、血管渗漏率,并于术前、血管吻合后即刻及术后3 d、7 d、2周分别应用超声血流探测仪检测2组兔血管吻合口处血流速度的最大稳定峰值(最大血流速度)。结果实验组血管吻合时间为(16.35±0.64)min,对照组血管吻合时间为(25.51±0.37)min,实验组血管吻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4.830,P<0.05)。实验组血管通畅率为100%(20/20),对照组血管通畅率为70%(14/20),实验组血管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059,P<0.05)。实验组血管渗漏率为10%(2/20),对照组血管渗漏率为35%(7/20),实验组血管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291,P<0.05)。术前实验组血管最大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3 d时实验组血管吻合口处最大血流速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及术后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管吻合口处最大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血管吻合方法相比,穿刺支撑吻合法吻合兔股动脉血管操作简捷,血管吻合时间短,术后血管通畅率高且渗漏率低,适合在血管吻合训练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支撑吻合 血管吻合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头侧孔型泪道吻合支撑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方顺 杨序 赵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泪小管断端吻合 双圆头侧孔型泪道吻合支撑 研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