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探究
1
作者 苏永祥 周义银 拉元红 《西藏医药》 202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起于2021年06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闭合撬拨复位治疗。观察两组复... 目的探讨闭合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起于2021年06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闭合撬拨复位治疗。观察两组复位效果。结果临床疗效:实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各项时间指标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足部功能:实验组9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跟骨骨折采用闭合撬拨复位治疗,可以促进足部功能快速康复,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闭合撬拨复位 足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探讨
2
作者 屠永刚 江帝钦 +3 位作者 滕范文 袁浩彬 赵云芳 卢健荣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采用仰卧体位...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采用仰卧体位、牵引床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16例患者资料。观察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的成功率,统计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情况,随访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闭合复位满意患者均获得了随访(1例闭合复位不满意后,采用有限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4.28±2.4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围术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为93.8%(15/16);手术切口一般包括3个:股骨大粗隆顶点上方3~5 cm,大粗隆下方植入螺旋刀片处长2~3 cm,远端锁钉处1~2 cm;手术时间30~75 min;手术出血量30~150 mL,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肢体短缩均<0.5 cm,下肢未见明显旋转畸形。根据创伤髋关节评分系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结论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下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复杂骨折 闭合复位 撬拨复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手法复位与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完全移位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疗效对比
3
作者 陈进 车伟 +1 位作者 朱庆华 王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对比术中应用手法复位与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完全移位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完全移位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44例患儿,随机分为撬拨组和手法组,每组22例。比较2组患儿手... 目的对比术中应用手法复位与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完全移位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完全移位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44例患儿,随机分为撬拨组和手法组,每组22例。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感染、尺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肘内外翻畸形)情况。结果44例患儿均完成手术,无切开病例,其中手法组患儿有2例多次尝试手法复位不满意,术中改克氏针撬拨复位,剔除手法组中该2例患儿。撬拨组患儿手术时间为(39.59±5.59)min,短于手法组的(57.50±9.28)min;撬拨组患儿术中透视次数为(7.73±1.98)次,少于手法组的(15.60±3.2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儿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均于术后4~6周愈合,2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术中克氏针撬拨复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是一种具有安全、方便、可靠、创伤小等优点的复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骨折 肱骨髁上 撬拨复位 手法复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毕楷 朱书朝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50-152,163,共4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时骨折复位情况(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关节面台阶高度),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及尺偏角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疗效优良率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和腕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C3型骨折 粉碎性骨折 小切口撬拨复位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桡骨颈骨折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峰 王建新 +1 位作者 禹明洋 邹许亭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05-206,共2页
目的 对比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行撬拨复位内固定的桡骨颈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和弹性髓内钉组,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以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 目的 对比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行撬拨复位内固定的桡骨颈骨折患儿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组和弹性髓内钉组,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以及肘关节功能。结果 克氏针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弹性髓内钉组(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 3个月,克氏针组的MEPS评分均显著高于弹性髓内钉组(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撬拨复位后经皮克氏针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桡骨颈骨折患儿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经皮克氏针可减轻手术创伤,有利于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弹性髓内钉 撬拨复位 桡骨颈骨折 肘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内微切口入路行颧弓M型骨折撬拨复位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6
作者 张馨 广洁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 探讨口内微切口入路行颧弓M型骨折撬拨复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云南师范大学校医院2016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1 7例发生颧弓M型骨折的大学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平行于口腔前庭沟、长约1 cm的口内微切口入路,使用骨膜剥... 目的 探讨口内微切口入路行颧弓M型骨折撬拨复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云南师范大学校医院2016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1 7例发生颧弓M型骨折的大学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平行于口腔前庭沟、长约1 cm的口内微切口入路,使用骨膜剥离器撬拨复位骨折断端。结果 行该微切口入路治疗的17例患者术后张口度明显改善,术后48 h内复查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 ed t omogr aphy,CBCT)见骨折断端复位良好;1 5例Ⅰ期愈合,2例Ⅱ期愈合;术后随访1~3个月,所有患者面型对称,开口度正常,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口内微切口入路治疗颧弓M型骨折,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不遗留面部瘢痕,无明显并发症,是治疗颧弓M型骨折的一种兼具有效性与经济性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弓M型骨折颧弓 口内微切口入路 撬拨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技术在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徐建兵 黄秀明 +2 位作者 袁淦峰 刘全 曾庆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6期10-13,共4页
目的:探究撬拨复位技术在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骨科收治的80例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20)。... 目的:探究撬拨复位技术在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骨科收治的80例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20)。研究组采用撬拨复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肢体活动度、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肘关节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侧肘关节的Baumann角、提携角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lynn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撬拨复位技术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肘关节情况,并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拨复位技术 切开复位 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8
作者 王昱晨 杨胜鑫 +3 位作者 郑小罕 吴建华 刘志伟 刘钢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活动度,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活动度,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手术时间25~50 min,其中通过辅助切口撬拨复位时间2~5 min。术后无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及谵妄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7~10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屈曲110°~135°,超伸5°~15°;髋关节Harris评分70~95分,其中优6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7.2%。结论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使骨折快速解剖复位,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更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撬拨复位 髓内钉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
9
作者 颜祥林 张萌 +2 位作者 宋稳定 刘飞 刘洪波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74-674,共1页
2022年3月~2023年7月,我科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10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0~58岁。均确诊为闭合距骨颈骨折。左侧7例,右侧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扭伤2... 2022年3月~2023年7月,我科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10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0~58岁。均确诊为闭合距骨颈骨折。左侧7例,右侧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扭伤2例,摔伤6例。骨折Hawkins分型:Ⅱ型6例,Ⅲ型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撬拨复位 HawkinsⅡ、Ⅲ型 距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体会
10
作者 张海峰 汤继磊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4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伴后皮质损伤的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启东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骨折均累及双髁伴后方皮质断裂,均采用内外侧... 目的:探讨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伴后皮质损伤的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启东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骨折均累及双髁伴后方皮质断裂,均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克氏针撬拨复位,双钢板或三钢板固定,修复合并的软组织损伤,术后在限制性支具保护下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及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200 min,平均手术时间148 min;术中出血量250~4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300 m L。13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13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8~18周,平均愈合时间14.3周。末次随访时无膝关节疼痛及膝关节不稳,膝关节活动度0°~135°。术后12个月,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放射学评分为14~18分,平均评分(15.32±0.51)分。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3~97分,平均(92.38±1.32)分。结论: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后倾角明显改变甚至前倾,克氏针撬拨复位技术应用简单,有利于平台后倾角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撬拨复位 过伸型 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11
作者 郭剑 覃连花 +5 位作者 钱文强 帅永明 颜鹏 涂淑强 陈振华 刘静莉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按住院号随机... 目的:观察和比较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单纯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洪都中医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2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43足)和观察组(42例,47足)。对照组予以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运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后Bohler's角和Gissane's角改善情况,并按改良张铁良足部综合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功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个月。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情况,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Bohler's角、Gissane's角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良率为87.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结合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该方案方法简单、复位精准、风险小、疗效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手法 经皮撬拨复位 空心螺钉内固定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足踝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罗开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沙医学院附属澧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行切开...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沙医学院附属澧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足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的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更具微创优势,可有效促进足踝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Ⅲ型 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足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齐祥如 高一淋 李云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9期37-40,共4页
目的分析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16例。术后采用Metaizeau标准确定复位等级,末次随访时根据Metai... 目的分析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推挤结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16例。术后采用Metaizeau标准确定复位等级,末次随访时根据Metaizeau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同时对比患侧与健侧的关节活动范围。结果对患儿均至少随访6个月。术后按照Metaizeau复位等级评判优良率为94%;末次随访Metaizeau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患侧与健侧的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推挤结合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复位满意后选择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JudetⅢ、Ⅳ型骨折具有并发症少、切口小等优势,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拨复位 桡骨颈骨折 弹性髓内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柴旭斌 周英杰 +1 位作者 禚汉杰 郝宇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75-276,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椎体复位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损伤ASIA分级A级、 B级占比低于对照组,E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椎体复位率,减轻患者脊髓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前路撬拨复位内固定 颈椎骨折脱位 关节突交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撬拨复位治疗儿童复杂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文正 谷百川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8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撬拨复位治疗儿童复杂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复杂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复位... 目的:研究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撬拨复位治疗儿童复杂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复杂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复位治疗,试验组采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撬拨复位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旋前、旋后、屈曲、背伸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整体肘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撬拨复位治疗儿童复杂性肱骨髁上骨折,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可有效改善患儿肘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复杂性肱骨髁上骨折 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撬拨复位 肘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固定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Ⅲ型)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刘丹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26-030,共5页
评估膝关节镜辅助下经皮穿刺复位术在治疗Schatzker III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8年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了40例Schatzker I至III级骨折患者,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治疗组接受了膝关节镜辅助的... 评估膝关节镜辅助下经皮穿刺复位术在治疗Schatzker III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8年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了40例Schatzker I至III级骨折患者,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治疗组接受了膝关节镜辅助的经皮穿刺复位和固定手术,并对手术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关节运动功能得到改善。特别是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平均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手术前12 h的 VA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明显少于对照组33.33%,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膝关节内固定术中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撬拨复位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VAS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穿刺撬拨复位结合内固定治疗效果
17
作者 纪福利 赵珑迪 +2 位作者 王亚林 魏振宇 龚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02-205,共4页
分析经椎弓根穿刺撬拨复位结合内固定施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用。方法 选择我院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72名,将全部病人等分为传统组和穿刺撬拨组,每组各36名(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时间区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传统组予以传统... 分析经椎弓根穿刺撬拨复位结合内固定施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用。方法 选择我院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72名,将全部病人等分为传统组和穿刺撬拨组,每组各36名(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时间区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传统组予以传统椎弓根钉棒撑开复位固定,穿刺撬拨组予以经椎弓根穿刺撬拨复位结合内固定。结果 穿刺撬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长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6个月、内固定取出前,两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提高,穿刺撬拨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较传统组高(P<0.05);术后1、6个月、内固定取出前,两组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均提高,穿刺撬拨组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较传统组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程度、脊柱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穿刺撬拨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传统组低(P<0.05)。结论 经椎弓根穿刺撬拨复位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围术期情况良好,可改善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疼痛感较低,脊柱功能恢复良好,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经椎弓根穿刺撬拨复位 内固定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马慕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54-0057,共4页
研究了微创下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处理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全年80例跟骨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设立40例一组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大切口复位内固定手术,研究组则应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技术。对比两组... 研究了微创下撬拨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处理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全年80例跟骨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设立40例一组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大切口复位内固定手术,研究组则应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技术。对比两组术前后的影像学表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的影像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如皮缘坏死和浅表感染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中展现出优越性,能有效提升术后影像学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皮缘坏死、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病症进一步好转,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跖跗关节脱位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漆伟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3期2007-2008,共2页
跖跗关节脱位是足部的严重损伤,闭合复位有一定的难度,临床上多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予以治疗。我院从1994年开始运用钢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脱位1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跖跗关节脱位 钢针撬拨复位 撬拨复位内固定 内固定治疗 严重损伤 闭合复位 内固定法 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撬拨复位加人工骨植入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董晓俊 张汉庆 +1 位作者 覃剑 郑晓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24-1226,123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撬拨复位加人工骨植入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5年5月,收治住院60例70足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其中男38例(46足),女22例(24足),均为闭合性骨折。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5足...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撬拨复位加人工骨植入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5年5月,收治住院60例70足波及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其中男38例(46足),女22例(24足),均为闭合性骨折。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5足。治疗组行微创撬拨加人工骨植入治疗,由骨折间隙进入行撬拨复位,植入1~2根条形人工骨,填补撬拨后的空腔,U型石膏中立位固定。对照组行撬拨复位骨圆针固定,U型石膏跖屈位固定。[结果]本研究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9~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7个月。2组方案疗效结果显示:在恢复跟骨Boehler’s角、Gissane’s角和Perle’s角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较好作用,而根据Maryland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撬拨复位加人工骨植入治疗跟骨骨折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人工骨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