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郑华明 林新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5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德化县医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 目的:分析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德化县医院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接受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48 h影像学参数,术前及术后3个月足踝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Bohler角升高,Gissane角、跟骨宽度均降低,观察组Bohler角高于对照组,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 foot score,MF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结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利于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可改善影像学指标和足踝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骨折撬拔复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影像学参数 足踝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栋 华俊 +1 位作者 孙永明 曹录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探究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骨科收治的68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撬拔组和切开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撬拔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 目的:探究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骨科收治的68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撬拔组和切开组,每组34例,分别采用撬拔复位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并成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随访1年后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统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撬拔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开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切开组(P〈0.05);随访1年撬拔组和切开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9.41%和8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撬拔组和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4%和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利于切口愈合,能明显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切口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中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仁文 叶俊材 +1 位作者 吴祥宗 陶志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6期801-803,共3页
目的 评估微创切口撬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SanderslI?跟骨骨折,选择外踝下方小切口切开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记录患者受伤至手术... 目的 评估微创切口撬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SanderslI?跟骨骨折,选择外踝下方小切口切开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记录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采用?AOFAS?的踝-足功能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 28例患者获得≥1年时间随访,与国内学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比,微创切口治疗在住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改善情况及随访1年足功能恢复结果满意.结论? 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采用微创切口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结合中药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等特点,利于切口愈合,能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 中药内服外洗 撬拔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启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9期37-37,共1页
目的观察比较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两种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探索跟骨骨折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跟骨骨折患者50例(68足),采用随机加自愿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34足),其中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治疗方式,对照... 目的观察比较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两种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探索跟骨骨折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跟骨骨折患者50例(68足),采用随机加自愿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34足),其中试验组采用切开复位治疗方式,对照组则采用撬拔复位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Maryfand评分优良率情况。结果术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对照组为26.5%,P>0.05;术后1年试验组Maryfand评分优良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3.5%,P<0.05。结论切开复位手术方式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优于撬拔复位手术,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与撬拔复位疗效比较
5
作者 朱辉 蔡宣松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跟骨骨骨 关节骨骨折 撬拔复位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经皮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华 《临床研究》 2017年第9期63-64,共2页
目的对经皮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 Sandersn-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 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 Sandersn-n型跟骨骨折患者50例 ,并以就诊顺序 将其分为了实脸组和对... 目的对经皮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 Sandersn-II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 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 Sandersn-n型跟骨骨折患者50例 ,并以就诊顺序 将其分为了实脸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 1 年 ,对比两组的 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实脸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 00%、84. 00%,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实脸组与对照组并发 症发生率分别为 8. 00%、32. 00%, P〈0. 05.结论在 Sandersn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经皮撬拔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 内固定疗效相当,但前者并发症更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n-n型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经皮撬拔复位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7
作者 聂立华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8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5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行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 目的 探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5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行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踝与后足功能治疗的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43.54±5.12)min、术中失血量(20.65±3.03)mL、住院时间(6.15±1.52)d均较对照组(74.68±6.03)min、(90.52±8.04)mL、(12.12±2.03)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8、45.277、13.107,P<0.05)。研究组踝与后足治疗的优良率(93.55%)较对照组(70.9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3.23%)较对照组(25.8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5)。结论 跟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与安全性,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撬拔复位 空心钉 内固定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拔复位配合中药治疗跟骨骨折28例
8
作者 孙晓太 《光明中医》 1999年第4期F002-F002,共1页
笔者采用骨圆针撬拔复位术并口服自制活血接骨胶囊治疗跟骨骨折28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27例,女1例;年龄17~62岁。左足17例,右足8例;双侧跟骨骨折3例。均为高处坠落致伤,... 笔者采用骨圆针撬拔复位术并口服自制活血接骨胶囊治疗跟骨骨折28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27例,女1例;年龄17~62岁。左足17例,右足8例;双侧跟骨骨折3例。均为高处坠落致伤,贝累氏角小于15度或反向。舌形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撬拔复位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拔复位滚轴练功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4
9
作者 吴祥培 许耀明 +1 位作者 颜峻 林文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1074-1074,共1页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练功治疗 撬拔复位 胸腰椎骨折 随访病人 临床资料 关节型 C1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撬拔复位联合空心针固定用于跟骨非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对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庆 孙明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对微创撬拔复位联合空心针固定在跟骨非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经筛选,获取患者136例,均为我院骨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将其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号者68例为观察... 目的对微创撬拔复位联合空心针固定在跟骨非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经筛选,获取患者136例,均为我院骨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将其按照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单号者68例为观察组,采用对微创撬拔复位联合空心针固定予以治疗;双号者68例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就其创口、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手术数据,疼痛度,手术依从性,随访1年的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肢功能平均总评分为(89.8±0.6)分,功能优良率为73.5%低于对照组的(90.5±0.8)分平均分及76.5%的优良率,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问卷平均总分(68.6±8.3)份,生活质量优良率为76.1%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创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度安全性及手术依从性的比较中,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撬拔复位联合空心针固定用于跟骨非粉碎性骨折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疼痛度低,依从性好,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势,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用于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撬拔复位 空心针固定 跟骨非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骨折间隙入路撬拔复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连元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7期47-4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骨折间隙入路撬拔复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8例(42足)跟骨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经皮骨折间隙入路撬拔复位加空心螺钉内固...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骨折间隙入路撬拔复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8例(42足)跟骨骨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经皮骨折间隙入路撬拔复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术,对跟骨骨折患者治疗后,将患者治疗前、后的根骨的高度、宽度、交叉角以及结节关节角等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在根骨的高度、宽度、交叉角以及结节关节角等指标上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骨折间隙入路撬拔复位加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治疗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折间隙入路撬拔复位 空心螺钉内固定 研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钢针撬拔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并后距跟关节脱位型损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汉深 张灵敏 +4 位作者 范新明 郭群生 薛宝才 吕立桃 韩跃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目的提出跟骨骨折并后距跟关节脱位损伤的一个具体分型,探讨该型骨折钢针撬拔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用3㎜骨园针闭合撬拔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并后距跟关节脱位。结果对32例此类型的跟骨骨折后距跟关节脱位患者采用本方法治疗,复位优良率... 目的提出跟骨骨折并后距跟关节脱位损伤的一个具体分型,探讨该型骨折钢针撬拔复位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用3㎜骨园针闭合撬拔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并后距跟关节脱位。结果对32例此类型的跟骨骨折后距跟关节脱位患者采用本方法治疗,复位优良率达93.75%,治疗优良率达87.50%。结论闭合钢针撬拔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并后距跟关节脱位型损伤具有复位好、疗效佳、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并后距跟关节脱位型损伤 闭合钢针撬拔复位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军 梁周 +3 位作者 黄志雄 吴金道 李玉莲 詹柱亨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茂名市中医院骨一科收治的11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 目的探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茂名市中医院骨一科收治的11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外侧L型切口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治疗前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跟骨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9.46±21.56) min vs (93.45±21.57) min]、住院时间[(5.69±1.17) d vs (7.42±1.19) d]、术中出血量[(82.76±5.11) mL vs (94.51±5.12) m L]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7 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1.83±0.51)分、(1.51±0.44)分、(1.45±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7±0.52)分、(2.39±0.45)分、(2.30±0.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跟骨宽度[(34.35±5.01) mm vs (30.39±5.02) mm]、Bohler角[(38.91±4.52)°vs (35.76±4.57)°]、Gissane角[(112.54±12.07)°vs(106.50±12.08)°]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安全性较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SandersⅡ、Ⅲ型 跟骨骨折 疼痛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沈方琴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8期109-110,118,共3页
目的探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采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 目的探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采用撬拔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撬拔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有效促进术后足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跟骨骨折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浩波 陈源 +1 位作者 马俭凡 刘浩宗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2期47-48,共2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根据Sanders分型为Ⅱ型、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患足,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切开复位组和撬拔复位组,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和撬拔复位治疗,...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根据Sanders分型为Ⅱ型、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患足,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切开复位组和撬拔复位组,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和撬拔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足治疗后的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根据Maryland Foot Score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的患足术后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Ⅱ型患者临床治疗满意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和Ⅳ型患者临床治疗满意病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Ⅲ型和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应首选切开复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桡颈骨折急诊撬拔复位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玉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5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桡颈骨折急诊撬拔复位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桡颈骨折儿童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术后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照组术后未采用护理,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小儿桡颈骨折急诊撬拔复位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桡颈骨折儿童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术后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照组术后未采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评分、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疗效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优良率为79.49%,对照组的优良率为53.85%,2组优良率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术后疼痛率为5.13%,对照组患儿术后疼痛率为28.21%,2组疼痛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患儿经撬拔复位术后发生感染、骨化性肌炎、尺桡骨近端融合以及肘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51%,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4.1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58.9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9.7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小儿桡颈骨折急诊撬拔复位术后护理疗效明显,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桡颈骨折 撬拔复位 护理 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针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7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针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80例/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 目的:探讨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针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6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80例/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情况和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的长度、手术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VSA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针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手术的时间短、切口小、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患肢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撬拔复位 空心针内固定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3期1919-1920,共2页
目的比较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诊治的120例(共144足)跟骨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采取撬拔复位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跟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诊治的120例(共144足)跟骨骨折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采取撬拔复位固定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所选的患者实施1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优良率达到94.4%,对照组为75.0%,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以及足跟部疼痛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复位方法相比,切开复位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小,术后足部疼痛较轻,患者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跟骨骨折中应用的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小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7期504-505,共2页
目的对比观察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跟骨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72足)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36足)。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术,对照组采用撬拔复位固定术,术后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观察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在跟骨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72足)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36足)。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术,对照组采用撬拔复位固定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Marylan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足跟部疼痛和腓肠神经损伤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撬拔复位固定术相比,切开复位固定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足部疼痛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对比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理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5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7年的10月本院收治的SandersⅡ型的跟骨骨折患者101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行撬拔复位内固... 目的:分析撬拔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7年的10月本院收治的SandersⅡ型的跟骨骨折患者101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行撬拔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4.92%(56/59),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8%(4/59),低于对照组的26.19%(11/42)(P<0.05)。结论:撬拔复位内固定术应用于SandersⅡ型的跟骨骨折治疗中,其疗效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更佳,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撬拔复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