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井井筒条件下单液滴动力学特征及其携带临界气流速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志彬 张亚飞 +4 位作者 孙天礼 李忠城 杨中位 朱国 石红艳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2-650,共9页
准确认识气井井筒条件环状流场中单液滴的动力学特征和正确计算液滴携带临界气流速是气井连续携液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入研究气井井筒高温高压条件下液滴的动力学特征,首先建立了气流场中单液滴动力学特征的数值模型及求解方法... 准确认识气井井筒条件环状流场中单液滴的动力学特征和正确计算液滴携带临界气流速是气井连续携液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入研究气井井筒高温高压条件下液滴的动力学特征,首先建立了气流场中单液滴动力学特征的数值模型及求解方法,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法(VOF)模拟液滴表面结构,利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DNS)模拟液滴周围气流场,开发了单液滴动力学特征数值模拟求解器。以气井压力温度为模拟条件,通过逐渐增加气流速而增加韦伯数,模拟得到了液滴椭球度随韦伯数增加而减小、曳力系数随韦伯数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和液滴破碎的临界韦伯数为12的认识;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和力平衡原理推导了单液滴携带临界气流速预测新模型,新模型中的综合系数为3.31,与李闽椭球模型的综合系数为2.5比较接近。利用公开文献数据对现有单液滴模型进行的适应性评价表明,在低液量(1 m^(3)/d)气井条件下,井筒液滴稀疏、液滴相互作用弱,新模型和李闽椭球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环状流 滴形状特征 曳力系数 临界韦伯数 携带临界气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管线积液的腐蚀位置预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冰清 王跃社 +1 位作者 何仁洋 黄辉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7年第3期37-41,74,共6页
随着油田开采率地不断提高,油气含水率也愈来愈高。长距离输送管道输送原油时不免携带有较高的水量,从而引起管道腐蚀,腐蚀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甚至人身安全。本文通过液滴携带机理研究实际工程管道运输过程中形成积液的情况从而预测腐... 随着油田开采率地不断提高,油气含水率也愈来愈高。长距离输送管道输送原油时不免携带有较高的水量,从而引起管道腐蚀,腐蚀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甚至人身安全。本文通过液滴携带机理研究实际工程管道运输过程中形成积液的情况从而预测腐蚀可能性,通过计算预测可能存在积液发生腐蚀的位置并与实际中发生腐蚀的位置做对比。经验证,在腐蚀严重段的7处位置有4处预测准确。结果表明,此预测研究模型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 管道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烃精制系统带水原因分析及处理
3
作者 赵方栋 方利 张力民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第9期106-107,共2页
大庆炼化公司1.0Mt/aARGG装置2008年12月液态烃精制系统出现了液态烃带水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在工艺操作条件、脱硫剂性质两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对使用处理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态烃精制 带水 态烃流量 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体膨聚合物性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卢祥国 王伟 +1 位作者 苏延昌 彭占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4-327,共4页
颗粒状预交联体膨聚合物由淀粉接枝聚丙烯腈的碱性水解产物交联而成,已用于大庆长垣北部地区高含水(93.1%)油藏注水井深部调剖.对该聚合物的应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该体膨聚合物的吸水倍率(m/m)和溶胀倍率(v/v)受粒径影响小而受介质影... 颗粒状预交联体膨聚合物由淀粉接枝聚丙烯腈的碱性水解产物交联而成,已用于大庆长垣北部地区高含水(93.1%)油藏注水井深部调剖.对该聚合物的应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该体膨聚合物的吸水倍率(m/m)和溶胀倍率(v/v)受粒径影响小而受介质影响大,在清水中最大,在500和1000 mg/L HPAM溶液中次之,在污水中最小,2 h和48 h值相差不很大,48 h值已接近平衡值,分别在10.55~7.21和16.74~12.64范围.将不同粒度体膨聚合物的0.3%清水悬浮液注入渗透率5.2 μm2的人造岩心,阻力系数Fr和残余阻力系数Frr均不大;在0.44~10.6 μm2的人造岩心中注入粒度>200目体膨聚合物在粘度24.8 mPa·s HPAM溶液中的0.3%悬浮液,测得Fr值为13.10~6.13,Frr值为6.95~4.87,均大大升高,其注入曲线复杂化,表明岩心中发生了颗粒运移、捕集、再运移、再捕集过程,岩心中间点和入口压力同步升高,显示悬浮液具有良好传输能力.溶胀2 h、剪切、测定粒度分布的结果表明,污水中溶胀的聚合物比清水中溶胀的聚合物具有较强的抗剪切破碎能力.图3表3参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膨胀聚合物 颗粒调堵剂 交联淀粉接枝水解聚丙烯腈 应用性能 携带液 深部词剖 高含水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耐盐聚合物堵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崔思华 张遂安 管保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7-152,共6页
针对高温高矿化度地质条件特点,合成了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膨润土聚合物堵剂。采用不同浓度盐溶液、使用温度及时间评价其耐盐耐温性能,优化了携带液体系,采用岩芯模拟实验考察堵剂封堵效果及耐冲刷性能。... 针对高温高矿化度地质条件特点,合成了对苯乙烯磺酸钠–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膨润土聚合物堵剂。采用不同浓度盐溶液、使用温度及时间评价其耐盐耐温性能,优化了携带液体系,采用岩芯模拟实验考察堵剂封堵效果及耐冲刷性能。结果表明:该堵剂在80~130℃恒温放置60 d后树脂的吸水率和强度基本保持不变,树脂耐温性能良好;在质量分数30%的模拟盐水溶液中吸水率仍可达12.00 g.g 1,树脂的耐盐性能良好;树脂在含水40%的乳化油中3 h不膨胀;岩芯实验测定聚合物堵剂在高渗和中渗通道中封堵率达到99.96%和96.41%,经30 PV水长期冲刷封堵率仍可达95.12%和9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耐温 携带液 堵水 调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膨颗粒膨胀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4期111-115,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体膨颗粒膨胀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同类型颗粒,粒径越小,吸水膨胀能力越强;对于不同类型颗粒,吸水膨胀速度差异较大;温度对体膨颗粒吸水膨胀能力的影响不大;随着pH值增大,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增强;矿化... 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体膨颗粒膨胀能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同类型颗粒,粒径越小,吸水膨胀能力越强;对于不同类型颗粒,吸水膨胀速度差异较大;温度对体膨颗粒吸水膨胀能力的影响不大;随着pH值增大,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增强;矿化度对体膨颗粒吸水膨胀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Ca2+和Mg2+的浓度上,与总矿化度关系不大,具体表现为Ca2+和Mg2+的浓度越大,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越弱;聚合物浓度对体膨颗粒的吸水膨胀能力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于同类型颗粒,加入聚合物后,吸水膨胀速度减慢,悬浮能力增强,且聚合物浓度越高,吸水膨胀速度下降幅度越大,悬浮能力越强。该研究结果为现场利用体膨颗粒配制高强度调驱剂进行深部调驱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膨颗粒 吸水膨胀倍数 膨胀速度 携带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试验研究及应用
7
作者 岳成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第3期83-83,共1页
在技术人员的不断试验和实践下,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的进展是相当重大的,但是此项技术在国内仍然处于正在加深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本文就是从控制裂缝高度压裂的工艺技术出发,分析此项试验研究的携带液和导向剂的最佳配合比例及其... 在技术人员的不断试验和实践下,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的进展是相当重大的,但是此项技术在国内仍然处于正在加深研究和应用的过程中,本文就是从控制裂缝高度压裂的工艺技术出发,分析此项试验研究的携带液和导向剂的最佳配合比例及其反应情况,对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的试验研究进行简单的阐述,并对此项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说明,希望能对于石油工作者起到参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裂缝 高度压裂工艺 携带液 导向剂 试验研究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悬浮支撑剂覆膜材料对储层渗透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清 曹伟佳 +2 位作者 田中原 卢祥国 闫冬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矿场水力压裂多采取"携带液+支撑剂"施工工艺,携带液配制和运输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应对矿场突发事件能力也较差。自悬浮支撑剂实现了在线配制和注入,其滤失性及其对储层渗透率影响受到高度关注。开展了自悬浮支撑剂携... 矿场水力压裂多采取"携带液+支撑剂"施工工艺,携带液配制和运输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应对矿场突发事件能力也较差。自悬浮支撑剂实现了在线配制和注入,其滤失性及其对储层渗透率影响受到高度关注。开展了自悬浮支撑剂携带液滤失作用对岩心渗透率影响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恒速实验"条件下,岩心渗透率越大,滤失量越大,伤害率越小;破胶时间越长,滤失量越大,伤害率越小;破胶液对岩心渗透率影响程度与其黏度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破胶后残渣在多孔介质内滞留量和耐冲刷能力。在"恒压实验"条件下,滤失压差越大,滤失量越大,伤害率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变化趋势。与"恒速实验"相比较,尽管"恒压实验"滤失量相对较小,但伤害率较大。3种覆膜材料对储层伤害率大小关系:疏水缔合聚合物>"中分"聚合物>胍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悬浮支撑剂 覆膜材料 携带液 储层伤害率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膨胀材料堵漏技术及工艺 被引量:7
9
作者 宋军 严君凤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0年第1期89-90,共2页
研究了合成的高膨胀堵漏新材料的基本性能,筛选了用于堵漏的携带液介质和配方,确定了一套高膨胀堵漏新材料堵漏技术及工艺,并成功应用于地质钻孔中堵漏。
关键词 携带液 堵漏 高膨胀材料 钻井 探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筒暂堵球运移规律实验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罗云 李扬 王迪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66,I0004,I0005,共14页
为揭示暂堵球在水平井筒段间、簇间运移规律,设计水平井暂堵球运移实验装置,分析携带液排量、球孔数比、射孔簇进液能力、暂堵球直径和密度等因素对暂堵球运移规律的影响,评价暂堵球运移效果。结果表明:当携带液排量、暂堵球直径和密度... 为揭示暂堵球在水平井筒段间、簇间运移规律,设计水平井暂堵球运移实验装置,分析携带液排量、球孔数比、射孔簇进液能力、暂堵球直径和密度等因素对暂堵球运移规律的影响,评价暂堵球运移效果。结果表明:当携带液排量、暂堵球直径和密度分别为4.8~8.4 m 3/h、12.0~15.0 mm、870~1360 kg/m 3时,暂堵球在井筒内分布的均匀性逐渐降低,易运移至趾端低侧孔眼附近;球孔数比为9∶9~18∶9时,暂堵球在井筒内分布的均匀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转折点球孔数比约为15∶9;当射孔簇进液能力差异较大时,暂堵球主要聚集在强进液能力孔眼附近。该结果为投球暂堵压裂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球 水平井 压裂 运移规律 携带液排量 球孔数比 射孔簇进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
11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03年第4期41-44,共4页
民警提醒别带液态物品乘机 自民航总局发布公告对乘坐民航飞机的旅客携带液态物品实行严格规定后,绝大部分旅客对安检人员的检查工作都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 机场安检部门表示,实行液态物品开封检查,是民航部门为了保障航班飞行和旅客... 民警提醒别带液态物品乘机 自民航总局发布公告对乘坐民航飞机的旅客携带液态物品实行严格规定后,绝大部分旅客对安检人员的检查工作都能够给予理解和支持。 机场安检部门表示,实行液态物品开封检查,是民航部门为了保障航班飞行和旅客安全而出台的一项新举措,机场安检部门提醒广大乘机旅客,尽量不要携带液态物品乘机。如果确实需要携带液态物品的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 药品质量 抽样合格率 典当行 综合指数 携带液 乘用车 药品不良反应 注册商标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支撑剂高导流通道压裂技术的发展和现场应用——与常规压裂措施井相比,在支撑剂用量减少40%的情况下,无支撑剂通道压裂措施井的产量增幅仍十分显著
12
作者 Ubong Inyang Philip Nguyen Janette Cortez-Montalvo 《世界石油工业》 2016年第3期52-57,共6页
为了评估支撑剂聚集体和无支撑剂通道(PFC)的形成及稳定性,开展了大量室内实验和大尺度测试。将支撑剂携带液与可交联的无支撑剂隔离液通过间歇脉冲注入,形成由无支撑剂凝胶段塞所包围的支撑剂聚集体。当交联凝胶段塞破胶并从支撑... 为了评估支撑剂聚集体和无支撑剂通道(PFC)的形成及稳定性,开展了大量室内实验和大尺度测试。将支撑剂携带液与可交联的无支撑剂隔离液通过间歇脉冲注入,形成由无支撑剂凝胶段塞所包围的支撑剂聚集体。当交联凝胶段塞破胶并从支撑裂缝中运移出去后,留下支持闭合裂缝的支撑剂聚集体,由此可形成包围支撑剂聚集体的高导流通道。常规和非常规储层的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脉冲方法注入支撑剂携带液和无支撑剂隔离液的压力显著低于常规压裂措施的注入压力;与常规压裂措施井相比,在支撑剂用量减少40%的情况下,无支撑剂通道压裂措施井的产量增幅仍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导流通道压裂技术 支撑剂携带液 无支撑剂隔离 支撑剂聚集体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废水低温烟气浓缩过程中氯挥发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双忱 刘道宽 +5 位作者 李洋 吴忠胜 陈文通 徐昉 要亚坤 孟维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65-375,共11页
随着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日趋严格,要求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对脱硫废水进行浓缩减量处理减小了后续零排放处理成本和工作量,是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研究趋势。利用电厂除尘器后烟气所携带的低温余热,结合旁路浓缩塔实现对脱硫废水的浓... 随着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日趋严格,要求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对脱硫废水进行浓缩减量处理减小了后续零排放处理成本和工作量,是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研究趋势。利用电厂除尘器后烟气所携带的低温余热,结合旁路浓缩塔实现对脱硫废水的浓缩减量成为脱硫废水零排放的一种全新思路。但由于脱硫废水的高含氯量和强酸性环境,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氯挥发迁移会影响后续吸收塔氯平衡而引发担忧。介绍了低温烟气浓缩脱硫废水过程中氯化氢挥发的基础理论与研究现状,通过自制模拟试验台对含氯量高的高盐水蒸发浓缩过程中的氯挥发迁移进行了单因素影响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现,高盐水在蒸发浓缩过程中氯的迁移有气相氯挥发和液相氯携带2种方式,其中液相氯携带为主,占总挥发氯的70%以上。烟气温度改变气液间传质系数,是影响氯化氢气体挥发的主要因素;进气量改变烟气流动速度,是影响液滴携带氯的主要因素,此外pH和盐分倍率也对氯挥发迁移有一定影响。根据多元氯化氢体系建立高盐水环境下氯化氢的挥发模型,基于物料平衡原理建立了旁路浓缩塔氯平衡模型,对蒸发浓缩过程中氯化氢气体的挥发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试验基本一致。结合试验结果与预测模型,对脱硫废水蒸发浓缩过程氯挥发迁移的调控提出了建议,为低温烟气浓缩脱硫废水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后续研究可以低温烟气浓缩脱硫废水技术的实际工程开展现场试验,并对旁路浓缩塔氯挥发迁移对吸收塔的氯水平衡影响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烟气浓缩 旁路浓缩塔 氯挥发迁移 HCl挥发 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