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携带流反应器中稻壳气化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亚宁 赵义军 +1 位作者 孙绍增 李炳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934,共6页
引言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以减少CO2、NOx、SOx及颗粒物的排放[1],其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2]。生物质气化被认为是生物质利用的最有前途的能源转化方式之一[3],已经成为能源研发与利用的一大研究热点。研究... 引言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以减少CO2、NOx、SOx及颗粒物的排放[1],其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2]。生物质气化被认为是生物质利用的最有前途的能源转化方式之一[3],已经成为能源研发与利用的一大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气化器或者锅炉是能源转化和利用过程中效率最低的一个操作单元[4],因此,气化器效率的提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整个能源转化过程[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用)分析 携带流反应器 生物质 气化 计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携带流反应器试验台的煤粉燃烧器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建成 吴江全 +1 位作者 胡亚民 孙绍增 《节能技术》 CAS 2014年第5期387-391,共5页
为了优化一种用于携带流反应器系统的煤粉燃烧器结构参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该煤粉燃烧器结构参数的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燃烧器一次风喷口采用扩口结... 为了优化一种用于携带流反应器系统的煤粉燃烧器结构参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该煤粉燃烧器结构参数的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燃烧器一次风喷口采用扩口结构以及对冲二次风的引入均能有效的促进二次风与一次风煤粉的混合,增强煤粉着火及燃烧的稳定性。适当增加二次风喷口与一次风喷口的间距可以加速煤粉的燃尽。采用优化后的结构参数可以获得更低的氮氧化物排放,为基于携带流反应器系统的燃煤污染物减排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 NOx 携带流反应器 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 煤粉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流反应器中温度对木屑空气气化的影响——能量分析及火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亚宁 赵义军 +1 位作者 李炳熙 孙绍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1-376,共6页
从能量和火用的角度分析携带流反应器中温度对木屑空气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成分气体的火用值均低于其能值,使得气化气的火用值也低于能值。各成分气体对气化气的能值及火用值的贡献不同,但气化气的能值及火用值随反应器温度的增加显... 从能量和火用的角度分析携带流反应器中温度对木屑空气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成分气体的火用值均低于其能值,使得气化气的火用值也低于能值。各成分气体对气化气的能值及火用值的贡献不同,但气化气的能值及火用值随反应器温度的增加显示出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使得气化气的能量效率及火用效率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未反应碳的能量效率和火用效率均与其剩余率保持同步,并且几乎重合,反映出相同的评价效果。火用分析还能反映出能量的质量,从而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分析 炯分析 携带流反应器 生物质 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流反应器中煤粉再燃烧NO还原特性
4
作者 曾东 巢江辉 +1 位作者 郑守忠 蔡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7-70,共4页
在一携带流反应器上进行了3种煤粉及1种石油焦再燃还原NO试验,燃料挥发分分布在10.02%~39.81%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NO再燃还原效率随煤级别提高而降低;随空燃比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再燃烧 还原反应 一氧化氮 携带流反应器 煤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流反应器中生物质气化模型改进
5
作者 高晓燕 佟海川 张亚宁 《节能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3-6,24,共5页
针对携带流反应器中生物质气化,本文基于原ANSYS Fluent模型,考虑生物质水分蒸发及C2H4、焦油成分,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s)实现本征反应速率模型对生物质焦炭气化反应的描述。研究结果表明,原模型得到气体体积成分模拟值与实验值的... 针对携带流反应器中生物质气化,本文基于原ANSYS Fluent模型,考虑生物质水分蒸发及C2H4、焦油成分,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s)实现本征反应速率模型对生物质焦炭气化反应的描述。研究结果表明,原模型得到气体体积成分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1.10%~40.41%之间,气体产率及气化效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61%和10.38%;改进模型得到气体体积成分的平均相对误差在6.16%~18.22%之间,产气率与气化效率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8%和8.45%。改进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携带流反应器中的生物质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携带流反应器 模型改进 本征反应速率 用户自定义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诊断技术的煤粉射流火焰着火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朱文堃 邹高鹏 +3 位作者 张蕾 孙锐 彭江波 于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0-849,共10页
在模拟工业煤粉炉燃烧环境的光学诊断型携带流煤粉反应器系统上开展了高温流动条件下煤粉着火特性研究,通过光学诊断技术获取煤粉火焰总光强分布和煤粉火焰中自由基OH*自发辐射强度分布,对不同反应环境下煤粉射流火焰着火延时和火焰中... 在模拟工业煤粉炉燃烧环境的光学诊断型携带流煤粉反应器系统上开展了高温流动条件下煤粉着火特性研究,通过光学诊断技术获取煤粉火焰总光强分布和煤粉火焰中自由基OH*自发辐射强度分布,对不同反应环境下煤粉射流火焰着火延时和火焰中气相OH*着火延时对比研究,考察了环境氧浓度、环境温度、煤种对煤粉着火的影响。研究表明:着火延迟对于环境氧浓度更为敏感,随着环境氧浓度提高,粒径为53~80μm烟煤和褐煤着火延时及气相OH*着火延时几乎都线性下降,但气相OH*着火延时下降更慢;煤粉火焰主燃烧段长度和气相OH*主燃烧段长度都变短,前者始终比后者长;在10%~30%的氧浓度范围内,褐煤相对于高挥发分烟煤着火延时滞后,但主燃烧段长度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着火 燃烧 火焰 光学诊断 携带流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风速度对煤颗粒群着火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许开龙 俞伟伟 +2 位作者 吴玉新 刘青 张海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318,共6页
利用Hencken型平面携带流反应器,研究了一次风速度对两种高挥发分褐煤和一种贫煤射流着火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雷诺数(Re=878)条件下,贫煤煤粉气流先后发生外层单颗粒着火燃烧和内层颗粒群着火燃烧,煤粉颗粒着火和燃烧轨迹十分规... 利用Hencken型平面携带流反应器,研究了一次风速度对两种高挥发分褐煤和一种贫煤射流着火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雷诺数(Re=878)条件下,贫煤煤粉气流先后发生外层单颗粒着火燃烧和内层颗粒群着火燃烧,煤粉颗粒着火和燃烧轨迹十分规则.但在高雷诺数(Re=4,392)条件下,贫煤煤粉气流更难形成群燃火焰,呈现出暗红色火焰.随着一次风速度的增加,尽管煤粉颗粒的停留时间减小,但湍流强度的增加使颗粒加热速率以及挥发分析出的强化作用占主导,使得煤粉气流的着火距离减小.此外,群燃火焰在挥发分聚集到一定程度后产生,是颗粒群燃烧的特有现象,而煤种挥发分含量的增加和有效聚集有利于群燃火焰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着火 雷诺数 一次风速度 Hencken 平面携带流反应器 煤粉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煤焦的细度对再燃还原NO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忠 阎维平 +1 位作者 赵莉 韩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2-25,共4页
以烟煤和褐煤混煤超细煤粉制作的煤焦作为再燃燃料,用N2,O2,CO2,NO配制模拟烟气,在立式携带流反应器中进行了煤焦再燃还原NO的实验,研究了超细煤焦的细度对炉内1300℃高温烟气中再燃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O的还原效率随着... 以烟煤和褐煤混煤超细煤粉制作的煤焦作为再燃燃料,用N2,O2,CO2,NO配制模拟烟气,在立式携带流反应器中进行了煤焦再燃还原NO的实验,研究了超细煤焦的细度对炉内1300℃高温烟气中再燃还原NO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O的还原效率随着超细煤焦细度的提高而增大;②在再燃燃料比为20%~25%、再燃区的初始氧浓度为2%~4%的工况范围内,煤焦细度对NO还原效率的影响显著;⑧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当煤焦细度由154μm筛下提高到7μm筛下时,再燃还原NO的效率增加幅度不大;当煤焦细度由71μm筛下提高到45μμm筛下时,再燃还原NO的效率大幅度增加;④NO还原效率与煤焦粒径的2次方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煤焦 细度 再燃 NO 携带流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炉内燃烧条件下煤粉着火及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邹高鹏 齐洪亮 +3 位作者 朱文堃 孙锐 宋梦龙 彭江波 《节能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208-213,共6页
本文在光学诊断型携带流煤粉反应器系统上开展煤粉着火及燃烧特性初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说明了试验系统设计和试验配气方案的合理性,考察了环境温度、环境氧浓度、煤种对煤粉着火延时及主燃烧段长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近炉内燃烧... 本文在光学诊断型携带流煤粉反应器系统上开展煤粉着火及燃烧特性初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说明了试验系统设计和试验配气方案的合理性,考察了环境温度、环境氧浓度、煤种对煤粉着火延时及主燃烧段长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近炉内燃烧条件下,粒径为53~80μm烟煤煤粉和褐煤煤粉两者的着火延迟时间以及挥发分着火延迟时间都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而变短;褐煤煤粉主燃烧段长度比火焰中挥发分的主燃烧段长25 cm左右,比之前研究的高氧浓度环境下两者的差值更大;与烟煤相比,褐煤燃烧反应性对环境温度提高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着火 燃烧 携带流反应器 光学诊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