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特殊路基处理中使用深层搅拌法的研究
1
作者 刘丽普 《价值工程》 2025年第4期47-50,共4页
本文介绍了深层搅拌法在特殊路基处理中使用的研究,通过将固化剂和软土搅拌,形成复合地基,使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得以提高。通过对深层搅拌法的原理、特点、施工工艺以及在不同类型特殊路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 本文介绍了深层搅拌法在特殊路基处理中使用的研究,通过将固化剂和软土搅拌,形成复合地基,使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得以提高。通过对深层搅拌法的原理、特点、施工工艺以及在不同类型特殊路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表明,深层搅拌法可以有效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能,且具有施工方便、经济性好等优点。然而,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加固效果受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大,施工成本较高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旨在为特殊路基处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推动道路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路基处理 深层搅拌法 施工工艺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水泥搅拌法加固软基模型试验研究
2
作者 汪海洋 陈平山 何丽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0-174,共5页
为确定水下深层水泥搅拌各种施工参数,现场试桩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成本。依托中交集团DCM(Deep Cement Mixing)法加固软基课题,研发了DCM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DCM加固软基叶片改造、土层识别和成桩强度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增加自由... 为确定水下深层水泥搅拌各种施工参数,现场试桩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成本。依托中交集团DCM(Deep Cement Mixing)法加固软基课题,研发了DCM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DCM加固软基叶片改造、土层识别和成桩强度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增加自由叶片后可有效防止水泥搅拌桩在黏土中糊钻问题。不同土层界面处扭矩会发生突变,通过不同深度处扭矩的变化可以感知不同土层。相同水泥掺量前提下不同土样水泥搅拌桩14,28,60,90 d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规律为淤泥质土<黏土<砂土,在砂土中水泥土强度较大且增长速度较快,砂层中可以适当减少水泥喷浆量。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可对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水泥搅拌法 糊钻 软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法对河堤基础中粉细砂层处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木根 吴丽婷 王宪志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堤防工程基础中存在软弱基础(淤泥质黏土、粉细砂土等),导致设计的建基面开挖过深、施工困难等问题,需要对软弱基础进行处理;通过河口县新街集镇段基础采用水泥搅拌法处理粉细砂层,解决建基面过深、基坑开挖困难、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得... 堤防工程基础中存在软弱基础(淤泥质黏土、粉细砂土等),导致设计的建基面开挖过深、施工困难等问题,需要对软弱基础进行处理;通过河口县新街集镇段基础采用水泥搅拌法处理粉细砂层,解决建基面过深、基坑开挖困难、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设计 粉细砂基础处理 水泥土搅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机械搅拌法制备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被引量:11
4
作者 秦孝华 范存淦 +2 位作者 韩维新 戎利建 李依依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85-887,共3页
对陶瓷颗粒进行预处理之后,在非真空感应炉中,利用预制件法、无旋涡机械搅拌法和半固态机械搅拌法制备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能成功地解决颗粒与基体金属之间润湿性差的难题.但是预制件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颗粒体积... 对陶瓷颗粒进行预处理之后,在非真空感应炉中,利用预制件法、无旋涡机械搅拌法和半固态机械搅拌法制备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能成功地解决颗粒与基体金属之间润湿性差的难题.但是预制件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颗粒体积分数有限,无旋涡机械搅拌法的制备温度高,故这两种方法均不适合制备体积分数高(大于 20%)、颗粒尺寸小的复合材料而利用半固态机械搅拌法,能够将颗粒尺寸为3.5μm;体积分数为40%的SiC颗粒加入到金属Al中,但是当颗粒体积分数大于30%时,机械搅拌方式不能将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基体金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陶瓷颗粒增强 铝基复合材料 液态 预制件 无旋涡机械搅拌法 半固态机械搅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搅拌法改良桂林红黏土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5
作者 刘宝臣 李翠娟 +1 位作者 潘宗源 张炳晖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3-638,共6页
桂林地区分布的由碳酸盐系出露区的石灰岩经过红土化作用而成的高塑限的红黏土,孔隙比较大、含水量高,而其结构性强且存在上硬下软的成层分布特征,上部红黏土为坚硬-硬塑状态,承载力高,下部红黏土为软塑、流塑状态,为地基软弱下卧层,需... 桂林地区分布的由碳酸盐系出露区的石灰岩经过红土化作用而成的高塑限的红黏土,孔隙比较大、含水量高,而其结构性强且存在上硬下软的成层分布特征,上部红黏土为坚硬-硬塑状态,承载力高,下部红黏土为软塑、流塑状态,为地基软弱下卧层,需进行处理。采用水泥搅拌法对桂林软弱红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与水泥掺入比、龄期的关系等主要力学性质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得出外掺剂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与抗剪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运用水泥搅拌法对桂林地区软弱红黏土层主要力学性能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入比、龄期之间以及含外掺剂和无外掺剂水泥红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黏聚力、抗拉强度随水泥掺入比、龄期增大而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与黏聚力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红黏土 加固参数 强度 水泥搅拌法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法制备漂珠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熔体分层与控制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林丽 姚广春 +2 位作者 刘宜汉 张晓明 罗天骄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6-129,共4页
采用液态搅拌法制备漂珠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过程中,当颗粒含量较低时,熔体容易分层。为了了解颗粒在铝熔体中的分布情况,对试样的不同位置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在试样的底部有明显的纯铝层,而漂珠在上部的铝熔体中分布均匀。漂珠... 采用液态搅拌法制备漂珠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过程中,当颗粒含量较低时,熔体容易分层。为了了解颗粒在铝熔体中的分布情况,对试样的不同位置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在试样的底部有明显的纯铝层,而漂珠在上部的铝熔体中分布均匀。漂珠向熔体上部移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漂珠颗粒与铝熔体的密度差、颗粒直径、颗粒体积分数及铝熔体粘度。原料确定后,只能通过增加铝熔体的粘度或减少浇铸过程的时间来减少纯铝层的产生。因此,可以采用下浇铸式方法和快速冷却装置,使颗粒来不及向上运动而被凝固在铝熔体中,形成漂珠在铝熔体中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复合材料 搅拌法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搅拌法制备钢铁材料半固态浆料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0
7
作者 焦众生 邢书明 +2 位作者 刘金香 何书华 张励忠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9-582,共4页
通过对电磁搅拌技术原理的分析,指出采用该技术进行钢铁材料半固态浆料制备面临的主要问题:熔体温度的有效控制、有效搅拌力矩小、加热与搅拌之间的干扰和凝固壳对非枝晶固相形成的影响等。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归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 通过对电磁搅拌技术原理的分析,指出采用该技术进行钢铁材料半固态浆料制备面临的主要问题:熔体温度的有效控制、有效搅拌力矩小、加热与搅拌之间的干扰和凝固壳对非枝晶固相形成的影响等。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归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技术途径:采用具有温度自动控制功能的感应加热系统进行温度的实时闭环调控、对搅拌器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专门设计而不是简单采用电机定子作为搅拌器、进行加热与搅拌统筹设计消除两者之间的干扰和减小制浆室内温度梯度防止凝固壳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搅拌法 半固态 浆料制备 加热 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搅拌法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晓东 赵恂 +3 位作者 李廷举 熊德赣 姜冀湘 金俊泽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搅拌金属复合熔体的磁力搅拌法 ,洛仑兹力是由高速旋转的永磁体磁场产生的 .分析了NbFeB永磁体在空间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情况 .研究表明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空间分布类似于鞍形 ,在高度方向上衰减很快 ;磁场转速对磁力搅... 介绍了一种用于搅拌金属复合熔体的磁力搅拌法 ,洛仑兹力是由高速旋转的永磁体磁场产生的 .分析了NbFeB永磁体在空间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情况 .研究表明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空间分布类似于鞍形 ,在高度方向上衰减很快 ;磁场转速对磁力搅拌效果影响明显 ,涡旋磁场与金属熔体间的偏置度为 2 5mm时 ,增强颗粒较易加入 ;用磁力搅拌法搅拌复合熔体具有力源与熔体无直接接触 ,对熔体无污染 ,磁场具有可设计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制备 磁力搅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法加固斜坡软弱土地基的土工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罗强 胡勇刚 +1 位作者 张良 杨尧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9,共8页
以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建段某工点为原型,设计5组基于水泥土搅拌法地基处理方案的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分析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搅拌法不同布桩方式对斜坡软弱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和对桩土荷载分担及加筋垫层筋带拉力的影响规律。... 以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新建段某工点为原型,设计5组基于水泥土搅拌法地基处理方案的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分析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搅拌法不同布桩方式对斜坡软弱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和对桩土荷载分担及加筋垫层筋带拉力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斜坡软弱土地基在构造上存在的不均匀性对路堤基底压力分布和桩土荷载分担等力学响应有明显影响,并随下坡一侧软弱土层厚度的增加会产生一定的卸载效应和桩土间压力调整加剧的现象;采用"上疏下密"不等间距的布桩模式,可调整桩土压力的分布,更好地适应地基软弱土层厚度的变化,提高地基加固的均匀性;加筋垫层筋带拉力受路堤荷载、软弱土层厚度和桩布置间距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分布形态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点,最大值出现部位与斜坡软弱土地基可能产生的变形破坏位置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加固 斜坡软弱土地基 桩土荷载分担比 垫层筋带拉力 土工离心模型 水泥土搅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水泥土搅拌法加固斜坡软弱土地基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勇刚 罗强 +2 位作者 张良 黄晶 陈亚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07-2213,共7页
为充分掌握斜坡软弱土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寻求合理的地基加固措施,以新建达成铁路扩能改建工程某工点为原型,设计了5组基于水泥土搅拌法地基处理方案的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1)针对... 为充分掌握斜坡软弱土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寻求合理的地基加固措施,以新建达成铁路扩能改建工程某工点为原型,设计了5组基于水泥土搅拌法地基处理方案的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1)针对斜坡软弱土地基的上、下坡侧分别采取不同的桩间距布设,可减小斜坡软弱土地基沿横向的差异沉降变形,提高地基加固的均匀性;(2)在斜坡软弱土地基的下坡一侧布设斜桩,具有较好的水平变形约束效果,但在竖向沉降控制方面表现略差;(3)斜坡软弱土地基下坡一侧产生的变形将引起上坡一侧产生相同方向的变形,并以水平变形的表现较明显,地基加固应以控制下坡一侧的变形为重点;(4)地基水平变形沿深度的变化规律因地基布桩疏密的不同而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型曲线和单调衰减的双曲线型两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模型试验 斜坡软弱土地基加固 水泥土搅拌法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在水泥系深层搅拌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童小东 蒋永生 +1 位作者 龚维明 龚晓南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1-25,30,共6页
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揭示了将熟石灰作为一种添加剂在提高水泥土强度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依据水泥加固土以及水泥水化、硬化的原理分析了它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石灰 水泥系 深层搅拌法 添加剂 施工 加固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氢氯噻嗪缓释微丸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尔艳 王洪光 +3 位作者 林晓 于少云 孙长山 张汝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7-250,259,共5页
通过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和筛选 ,采用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了利尿药氢氯噻嗪的缓释微丸。结果表明 :以固体石蜡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粘合剂 ,在 6 4℃、70 0r/min条件下操作 ,成粒子后再加入少量固体石蜡和钙盐 ,继续搅拌 ,降温整粒 8min... 通过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和筛选 ,采用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了利尿药氢氯噻嗪的缓释微丸。结果表明 :以固体石蜡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粘合剂 ,在 6 4℃、70 0r/min条件下操作 ,成粒子后再加入少量固体石蜡和钙盐 ,继续搅拌 ,降温整粒 8min可得圆整的缓释微丸。验证了应用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氢氯噻嗪缓释微丸的适用性和技术特殊性 ,为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高速搅拌法 氢氯噻嗪 缓释微丸 利尿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搅拌法制备半固态铝硅合金浆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军 陈永禄 +1 位作者 王连登 李秋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7,共4页
为获得气流搅拌法制备Al-7%Si合金半固态浆料的最佳工艺,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不同搅拌工艺参数对Al-7%Si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影响。通过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表明,气流搅拌法制备Al-7%Si合金半固态浆料的最佳条件为:搅拌时间为30 s,搅拌温度... 为获得气流搅拌法制备Al-7%Si合金半固态浆料的最佳工艺,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不同搅拌工艺参数对Al-7%Si合金半固态组织的影响。通过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表明,气流搅拌法制备Al-7%Si合金半固态浆料的最佳条件为:搅拌时间为30 s,搅拌温度为620℃,取样温度为605℃,气体流量为1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搅拌法 浆料制备 半固态 铝硅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法加固海相软土水泥外掺剂的选择 被引量:21
14
作者 裴向军 吴景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9-322,共4页
针对深层搅拌法加固高矿化度海相软土强度形成的特点和目前水泥土外掺剂应用现状 ,提出了两点外掺剂选择的依据。并以此为理论指导 ,试验并优选出硅粉、粉煤灰、水玻璃等外掺剂 ,同时提供了部分试验数据。
关键词 外掺剂 深层搅拌法 海相沉积软土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铝在水泥系深层搅拌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童小东 蒋永生 +1 位作者 龚维明 龚晓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16,共3页
通过一系列的室内试验,揭示了将氢氧化铝作为一种添加剂在提高水泥土强度方面所起到的显著作用,并依据水泥加固土以及水泥水化、硬化的原理分析了它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氢氧化铝 水泥系深层搅拌法 添加剂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系深层搅拌法试验研究回顾 被引量:21
16
作者 周国钧 胡同安 黄新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3-7,43,共6页
深层搅拌法是加固深厚层软粘土的地基加固方法。本文概要介绍了笔者十余年来关于深层搅拌法研究的成果.其中包括:固化剂的开发、施工机械的改进、固化土的工程性质及其硬化机制、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等。
关键词 深层搅拌法 地基处理 水泥系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搅拌法加固码头软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年香 章为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4-638,共5页
运用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对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码头接岸软基和沉箱码头基础的工作机理和破坏机理开展研究 ,弄清了影响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得出了不同地基条件、不同着底方式、不同宽度加固体的外部破坏型式和地基整体破坏型式 ,证实了... 运用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对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码头接岸软基和沉箱码头基础的工作机理和破坏机理开展研究 ,弄清了影响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得出了不同地基条件、不同着底方式、不同宽度加固体的外部破坏型式和地基整体破坏型式 ,证实了可用朗肯理论计算加固体两侧主、被动土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模型试验 码头 软土地基 深层搅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搅拌法制备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伟 李颖 杨大坚 《中南药学》 CAS 2011年第8期566-571,共6页
目的制备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表观性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通过电镜扫描、红外、X射线衍射考察包合物表观性质,并测定了包合物的粒径分布。结果最佳制备... 目的制备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表观性质。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大豆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通过电镜扫描、红外、X射线衍射考察包合物表观性质,并测定了包合物的粒径分布。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HP-β-CD和大豆苷元摩尔比1∶1、温度控制为45℃、包合时间为4 h、HP-β-CD浓度为10%,形成的包合物表观形态好,粒径分布均匀。结论此工艺适合于大豆苷元-HP-β-CD包合物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搅拌法 包合物 大豆苷元 羟丙基-肛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控制水泥土搅拌法对土体的扰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叶观宝 王艳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263-267,共5页
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法施工过程中产生土体扰动的原因,介绍了目前控制扰动的相应措施,同时,辅以提供典型的工程实例,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对土体扰动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 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法施工过程中产生土体扰动的原因,介绍了目前控制扰动的相应措施,同时,辅以提供典型的工程实例,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对土体扰动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根据工程实践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法 土体扰动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搅拌法合成(Al_2O_3+Al_3Zr)p/A356复合材料的凝固组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桂荣 戴起勋 +1 位作者 赵玉涛 王宏明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2-504,共3页
在电磁搅拌作用下用A356-Zr(CO3)2组元通过熔体反应法原位合成了Al2O3、Al3Zr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试样凝固组织发现:复合材料中内生增强颗粒粒度为1~3μm,并随着搅拌强度的增加,增强颗粒在基体中的体积分数和弥散度显著... 在电磁搅拌作用下用A356-Zr(CO3)2组元通过熔体反应法原位合成了Al2O3、Al3Zr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试样凝固组织发现:复合材料中内生增强颗粒粒度为1~3μm,并随着搅拌强度的增加,增强颗粒在基体中的体积分数和弥散度显著提高,原因是电磁搅拌促进了传热和传质扩散,改善了原位合成动力学条件;同时Si相形貌由片状初晶硅向针状、细棒状共晶Si转变,随搅拌强度的增加硅相变质,这是电磁搅拌和内生颗粒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电磁搅拌法 原位合成 凝固组织 扫描电镜观察 搅拌强度 内生颗粒 Al2O3 熔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