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次梁-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孙晓红 陈贵鹏 +2 位作者 杨树桐 李胜林 王艳强 《建筑施工》 2025年第2期192-195,共4页
为探究钢次梁-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的静力性能,以主次梁高度差、钢次梁上方是否布置楼板为主要试验参数,对5个插入式节点试件进行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破坏受控于钢次梁插入位置主梁下部混凝土的冲切破坏;随着主次梁底... 为探究钢次梁-混凝土主梁插入式连接节点的静力性能,以主次梁高度差、钢次梁上方是否布置楼板为主要试验参数,对5个插入式节点试件进行单调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破坏受控于钢次梁插入位置主梁下部混凝土的冲切破坏;随着主次梁底高差的增加,主梁对钢次梁的约束作用增强,试件的承载力提升;此外,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试件承载力整体随主次梁底高差的增大而增大,但当主次梁底高差大于256 mm时,破坏模式由主梁底部冲切破坏变为钢次梁弯曲破坏,主次梁底高差对承载力的影响明显减小。当主次梁高度差不变时,增大钢次梁插入深度或减小主梁内箍筋间距,可有效提升试件的极限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式节点 钢次梁 混凝土主梁 静力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入式灌肠引流装置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陈东 刘晓娟 +2 位作者 魏强 贾新建 韩春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5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插入式灌肠引流装置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回流灌肠方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研究组... 目的探讨插入式灌肠引流装置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回流灌肠方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研究组使用插入式灌肠引流装置进行回流灌肠。比较两组的术前灌肠次数、单次灌肠时间、肠道清洁率、灌肠液出入量准确率、腹围减小率、床单元清洁率、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前灌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单次灌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肠道清洁率、灌肠液出入量准确率、腹围减小率、床单元清洁率、灌肠舒适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灌肠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采用插入式灌肠引流装置进行回流灌肠可明显减少灌肠次数和单次灌肠时间,提高肠道清洁度和床单元清洁度,且患儿舒适度及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插入式灌肠引流装置 回流灌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水帷幕插入比对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
3
作者 范新明 邓毅旁 +2 位作者 李辉 邱继生 刘慧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1,共12页
设置止水帷幕是解决基坑地下水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为研究止水帷幕插入比(嵌入基坑底部深度/基坑开挖深度)对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通过设计室内模型箱进行试验,研究了初始水位和止水帷幕插入比变化对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利用验... 设置止水帷幕是解决基坑地下水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为研究止水帷幕插入比(嵌入基坑底部深度/基坑开挖深度)对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通过设计室内模型箱进行试验,研究了初始水位和止水帷幕插入比变化对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利用验证过的有限元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止水帷幕插入比对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止水帷幕有效插入比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止水帷幕插入比对地下水控制影响显著,与不设置止水帷幕相比,4种初始水位下基坑边缘处止水帷幕水位均有明显下降,引入止水帷幕插入比与坑内外水位差,求解出4种初始水位下的有效插入比,并根据模型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止水帷幕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究止水帷幕对深基坑地下水控制的影响规律并确定止水帷幕的插入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控制 止水帷幕 有效插入 模型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基插入产生HLA无效等位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确认
4
作者 全湛柔 钟艳平 +2 位作者 何柳媚 杨冰娜 邹红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6-279,共4页
目的:确认1例碱基插入产生无效等位基因HLA-C*08:127N的序列。方法:应用PCR-SSOP及PCR-SBT进行HLA常规检测,发现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HLA-C的序列图谱均存在异常。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该位点序列进行确认。结果:HLA-C位点SSOP分型结果为... 目的:确认1例碱基插入产生无效等位基因HLA-C*08:127N的序列。方法:应用PCR-SSOP及PCR-SBT进行HLA常规检测,发现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HLA-C的序列图谱均存在异常。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该位点序列进行确认。结果:HLA-C位点SSOP分型结果为C*03:04,C*08:01;SBT结果分析时发现序列在第3外显子疑似插入或缺失,二代测序确认结果为C*03:04,C*08:127N。结论:碱基插入产生HLA无效等位基因,SBT分析软件无法给出正确的结果,而二代测序技术可以更直观得到准确的HLA分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无效等位基因 碱基插入 移码突变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四引物受阻突变体系PCR快速检测山羊MSTN基因5 bp插入缺失变异
5
作者 张思欢 卢嘉妮 +3 位作者 杨华珍 杨宇航 段琴 凌英会 《中国畜牧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2-369,共8页
本研究旨在对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ARMS PCR)方法进行拓展,将该方法应用于山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in,MSTN)基因5 bp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变异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明显的区分5 bp InDel变异的不同基因... 本研究旨在对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ARMS PCR)方法进行拓展,将该方法应用于山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in,MSTN)基因5 bp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变异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明显的区分5 bp InDel变异的不同基因型,经Sanger测序验证,该方法检测的准确率为100%。利用该方法对577只安徽白山羊MSTN基因5 bp InDel位点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在安徽白山羊群体中有3种基因型,II(纯合插入型)、DD(野生型)和ID(杂合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32、0.412和0.456。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与羔羊的管围和育成羊的体重、体高及胸围显著相关。世界多个山羊品种该位点的频率分布情况显示,该位点在非洲山羊群体中变异频率较高,在亚洲山羊群体中变异程度较低。本研究利用T-ARMS PCR检测短片段InDel变异将为后续群体InDel位点的检测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山羊MSTN基因5 bp InDel的检测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缺失变异 T-ARMS PCR 山羊 MST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患者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rs2305948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
6
作者 师淼 常建亮 +3 位作者 朱星宇 冯倩 陈素艳 李森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DR)rs2305948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DR)rs2305948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术后服用氯吡格雷。统计CR发生情况,分析影响PCI患者CR发生的因素,KDR rs2305948多态性预测PCI患者发生CR的价值。结果4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有116例(24.79%)发生CR。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95%CI=1.420~8.390,OR=3.45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95%CI=1.374~8.118,OR=3.340)、KDR rs2305948 T/T基因型(95%CI=1.677~9.905,OR=4.076)和T等位基因(95%CI=1.390~8.207,OR=3.377)是影响PCI患者CR的独立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KDR rs2305948 T/T基因型预测PCI患者发生CR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5.86%、70.45%、0.773(95%CI=0.666~0.880)。结论PCI患者发生CR风险高。KDR rs2305948多态性与PCI患者CR相关。KDR rs2305948多态对PCI患者发生CR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 rs230594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入式管座角焊缝磁粉检测应用研究
7
作者 康湉 刘静 冯卫波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介绍磁粉检测管座角焊缝检验事项和流程步骤。结合生产实践分析磁粉检测管座角焊缝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通过磁粉检测可以及时排查焊缝表面及近表面存在的质量隐患和风险,提高产品的一次合格率,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压力容器 插入式管座角焊缝 磁粉检测 裂纹 根部未焊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对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价值分析
8
作者 张宏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78-081,共4页
本次研究针对胫骨远端骨折治疗选择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采取单双号抽签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收治100例病患分成两组,均是确诊为胫骨远端骨折者,其中50例单号的骨折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划分至对照组;抽... 本次研究针对胫骨远端骨折治疗选择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采取单双号抽签法将2023年1月至12月收治100例病患分成两组,均是确诊为胫骨远端骨折者,其中50例单号的骨折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划分至对照组;抽到50例双号的骨折患者接受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划分至观察组,通过分析不同指标对手术价值展开分析,从6个不同项目对整体效果展开评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方案的实施不仅在相关指标上更好,且手术疗效十分显著,对踝关节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从VAS评分表明术后疼痛明显较轻,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比较少,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手术患者进行比较提升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的实施在临床上价值作用显著,手术耗时短,术后恢复速度快,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显著,该手术完成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少,可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并发症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9
作者 李明 邱学文 曾磊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 目的:观察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9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观察组行MIPPO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学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评分、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早期自主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Cor、N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AOFAS-AH、H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可提高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功能评分,降低应激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OR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小切口插入闭合复位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踝关节功能 膝关节功能 应激反应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模块化钢结构插入式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龙河 杨晓乐 张格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为推广钢结构集成模块在高层建筑及抗震设防区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具有附加耗能的新型全装配模块化钢结构插入式连接节点,节点采用T型连接件代替传统焊接连接实现模块单元全装配,连接件与摩擦板进行相对滑移提供附加耗能。根据节点受力... 为推广钢结构集成模块在高层建筑及抗震设防区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具有附加耗能的新型全装配模块化钢结构插入式连接节点,节点采用T型连接件代替传统焊接连接实现模块单元全装配,连接件与摩擦板进行相对滑移提供附加耗能。根据节点受力及变形机理,推导其初始转动刚度理论公式。建立半装配与全装配模块化钢结构插入式连接节点的精细化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两种节点的滞回曲线、耗能能力及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全装配插入式节点具有饱满的类平行四边形滞回曲线,其初始转动刚度理论计算值与数值结果吻合良好,有效验证了节点刚度公式的准确性。与半装配插入式节点相比,全装配插入式节点最大承载力降低约26.59%,整体能量耗散系数最大增加约70.06%,可通过T型连接件将塑性损伤转移至预设区域,保护主要构件并实现损伤可控,显著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钢结构 全装配插入式连接节点 数值模拟 理论初始转动刚度 附加耗能 损伤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辐射理论的声屏障插入损失研究
11
作者 朱从云 王正大 +1 位作者 丁国芳 黄其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277,共5页
为进一步提升公路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在当前存在的公路声屏障插入损失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公路声屏障受到激励后产生声辐射的现象,推导出考虑声辐射时公路声屏障插入损失计算公式。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声屏障的插入损失比不考虑声... 为进一步提升公路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在当前存在的公路声屏障插入损失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公路声屏障受到激励后产生声辐射的现象,推导出考虑声辐射时公路声屏障插入损失计算公式。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声屏障的插入损失比不考虑声辐射的情况下降低0.9~3.6 dB。因此在设计公路声屏障应当考虑声屏障声辐射对降噪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声屏障 声辐射 插入损失 虚声源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紧急事件优先插入的低延时高速传输策略
12
作者 汪光森 王凯旋 王康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4,105,共7页
在电力电子系统中,某些特殊拓扑电路出现故障不能直接采取保护措施,必须上传故障信号至上层控制器并由其进行统一协调保护,避免引发二次故障,而功率器件可承受的短路故障时间很短,要求对故障等紧急事件的传输延时要小。因此,采用适当的... 在电力电子系统中,某些特殊拓扑电路出现故障不能直接采取保护措施,必须上传故障信号至上层控制器并由其进行统一协调保护,避免引发二次故障,而功率器件可承受的短路故障时间很短,要求对故障等紧急事件的传输延时要小。因此,采用适当的低延时传输策略是确保及时响应和处理紧急信号的关键。为此,设计了一种紧急事件优先插入的低延时高速传输策略。首先,对电力电子装置输入输出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不同数据类型的优先级,其中紧急事件的优先级最高,在任何时刻均能优先插入链路中进行传输;然后,依据模块划分原则,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完成相关模块的编程;最后,经软件仿真验证及硬件测试,验证了紧急事件优先插入策略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紧急事件的传输延时,使系统快速对紧急事件做出响应,达到维护电力电子系统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事件 传输策略 优先插入 电力电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量矢量插入法的双电机相电流重构
13
作者 耿强 余朝阳 周湛清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共9页
针对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进行相电流重构存在电流重构盲区、有效矢量采样法在电流重构盲区内无法准确完成电流重构等问题。基于安装在直流母线上的单电流传感器,分析了五相电流重构原理以及电流重构盲区,进而提出了一种... 针对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进行相电流重构存在电流重构盲区、有效矢量采样法在电流重构盲区内无法准确完成电流重构等问题。基于安装在直流母线上的单电流传感器,分析了五相电流重构原理以及电流重构盲区,进而提出了一种测量矢量插入法,实现了盲区内2台电机的相电流重构,并利用重构的相电流进行双电机的独立闭环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实现了五桥臂逆变器驱动双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相电流重构,2台电机的相电流重构误差较小,重构的相电流用于电机控制不会对电机的稳态性能造成影响,并且2台电机均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永磁同步电机 五桥臂电压源逆变器(FL-VS1) 单电流传感器 相电流重构 测量矢量插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负债表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插入思路
14
作者 屈耀辉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在界定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内涵的基础上,对资产负债表本身及其构成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进一步阐释插入思路。研究显示,资产负债表及其构成蕴含的思政元素,几乎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会计职业道德所有内涵,且是内源性而非外部... 在界定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内涵的基础上,对资产负债表本身及其构成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并进一步阐释插入思路。研究显示,资产负债表及其构成蕴含的思政元素,几乎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会计职业道德所有内涵,且是内源性而非外部强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 思政元素 会计学 插入思路 职业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占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后空气冲刷法与重新插入针芯法的取材效果
15
作者 刘惠芳 沈浩 +2 位作者 简捷 胡友文 章诺贝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比较胰腺实性占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后评估空气冲刷法与重新插入针芯法的取材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胰腺实性占位行EUS-FNA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使用22G FNA针行EUSF... 目的比较胰腺实性占位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后评估空气冲刷法与重新插入针芯法的取材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胰腺实性占位行EUS-FNA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使用22G FNA针行EUSFNA,通过重新插入针芯或分别缓慢注入5、10、20 ml空气进行取材。根据EUS-FNA实施后取材方法的不同,分为重新插入针芯组(n=35)、5 ml空气冲刷组(n=22)、10 ml空气冲刷组(n=39)与20 ml空气冲刷组(n=20)。EUS-FNA诊断基于细胞学检查,最终诊断基于细胞学诊断、手术病理学和临床或影像学随访的综合标准。通过细胞量和血液污染评价细胞学标本质量。比较4组细胞学诊断能力效能和样本质量。结果4组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血液污染评分≥2分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l空气冲刷组诊断准确度和灵敏度均高于重新插入针芯组、5 ml空气冲刷组和20 ml空气冲刷组,阳性预测值高于重新插入针芯组,血液污染评分≥2分占比低于5 ml空气冲刷组、20 ml空气冲刷组和重新插入针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US-FNA中使用22G FNA针对胰腺实性占位进行穿刺后,10 ml空气冲刷可增加细胞学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仅伴有轻微的血液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抽吸术 胰腺实性占位 空气冲刷法 重新插入针芯法 准确度 灵敏度 血液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山口水电站混合坝插入式接头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陆云才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1期143-148,共6页
小山口水电站为面板坝和重力坝组合而成的混合坝,鉴于混合坝连接处易产生集中渗流和不均匀沉降问题,为了验证接头安全性,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堆石坝、重力坝接头部分的整体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进行静、动力计算,并对坝料参数进行敏感性分... 小山口水电站为面板坝和重力坝组合而成的混合坝,鉴于混合坝连接处易产生集中渗流和不均匀沉降问题,为了验证接头安全性,文章通过建立面板堆石坝、重力坝接头部分的整体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进行静、动力计算,并对坝料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满蓄期、地震期接头部位坝体和坝基应力、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变形规律合理,证明接头方案可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混合坝接头部位填筑和抗震措施的优化建议,为工程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入式接头 静力计算 地震响应计算 小山口混合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新订单插入的虚拟制造单元重构方法研究
17
作者 张利平 龚雨成 《工业工程》 2024年第6期103-114,共12页
虚拟制造单元旨在更改物流走向和优化制造单元,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和物流柔性,广泛存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车间。随着新订单插入,产品类型与工艺路径不断变化,原有虚拟制造单元易引起设备负载不均衡和生产效率下降。针对新订单插入情形,... 虚拟制造单元旨在更改物流走向和优化制造单元,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和物流柔性,广泛存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车间。随着新订单插入,产品类型与工艺路径不断变化,原有虚拟制造单元易引起设备负载不均衡和生产效率下降。针对新订单插入情形,引入连续相同工序,设计一种新的衡量新订单与原有虚拟制造单元的相似度指标;针对虚拟制造单元重构情形,建立以设备负载均衡、总运输成本、跨单元次数和单元继承率为优化目标的虚拟制造单元重构数学模型。另外,对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on decom-position,MOEA/D)进行改进,采用多种交叉算子提高全局搜索效率,采用基于模拟退火的邻域搜索提高局部探寻能力。最后,以某企业机加工车间实际案例和10组标杆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卓越性,为虚拟制造单元重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制造单元 单元重构 多目标优化 改进MOEA/D算法 新订单插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具有插入和缺失突变特征鸭腺病毒B2毒株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博伦 李雅汝 +5 位作者 郑欣 江丹丹 曾丽 陈少莺 马燕梅 陈仕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对一份疑似鸭腺病毒B2(Duck adenovirus B2,DAdV B2)感染的番鸭白肝病的病例进行确诊,并对分离株进行测序,为福建省DAdV B2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开展病料PCR检测,并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全基因二代测序,利用MegAlign... 【目的】对一份疑似鸭腺病毒B2(Duck adenovirus B2,DAdV B2)感染的番鸭白肝病的病例进行确诊,并对分离株进行测序,为福建省DAdV B2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开展病料PCR检测,并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全基因二代测序,利用MegAlign和SnapGene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分析,再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对雏番鸭的致病性。【结果】病料样本检测为DAdV B2阳性,并成功分离到一株DAdV B2毒株,命名为DAdV B2/BG48。该分离株感染鸡肝癌细胞(LMH)后细胞变大变圆、最后死亡崩解,形成特征性细胞病变;感染MDEF后细胞由长梭形变为圆形并聚集,细胞间出现空隙。测序结果表明,BG48基因组在pX基因区域中有3 bp的插入,在ORF19B基因区域有33 bp的插入,在ORF64和ORF67基因区域的交界处有42 bp的缺失,ORF67基因起始密码子往后第133位碱基为G,没有突变为终止密码子,其他编码基因与CH-GD-12-2014、实验室之前鉴定的BG27和BG18无特征性差异。动物回归试验显示,2日龄的番鸭对DAdV B2分离株BG48易感,致病率为50%,死亡率为0,发病鸭可见与自然感染病鸭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论】成功从番鸭白肝病病例中分离鉴定1株DAdV B2突变株BG48,BG48具有多位点插入和缺失特征,提示DAdV B2毒株容易突变,临床流行毒株复杂。本结果为DAdV B2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遗传进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白肝病 鸭腺病毒B2 分离鉴定 插入和缺失 ORF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DMD基因Alu元件插入突变导致杜氏肌营养不良及其白发症状分析
19
作者 李慧 张如意 +3 位作者 李长叶 张肖林 郑庆印 刘秀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0-580,共11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由DMD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肌萎缩蛋白缺乏的一种严重X连锁隐性遗传病,突变形式主要包括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点突变、插入突变等,这些突变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了抗肌萎缩蛋白的正常表达,最终... 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由DMD基因突变引起的抗肌萎缩蛋白缺乏的一种严重X连锁隐性遗传病,突变形式主要包括外显子缺失和重复、点突变、插入突变等,这些突变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了抗肌萎缩蛋白的正常表达,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报告了1例DMD基因第59号外显子(exon 59,E59)插入突变引起的DMD,该患儿相关生化指标明显异常,表现较为明显的DMD早期症状,并出现了多处白发。其母亲和姐姐为携带者,生化指标轻微异常,母亲有轻微临床症状,姐姐无临床症状。其他成员基因和身体状况正常。经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该插入片段为AluYa5亚家族的Alu元件,该片段插入可产生两个终止密码子,末端含一段多聚腺苷酸尾(polyA)。为了解该插入突变对于DMD基因的影响以及与临床症状的关联,通过外显子剪接增强子(exonic splicing enhancer,ESE)预测发现,该插入并不影响E59的剪接,由此推测该插入序列会最终出现在DMD基因的mRNA序列中,插入序列中的2个终止子和polyA很可能会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终止作用,不能产生有功能的抗肌萎缩蛋白,这可能是导致DMD发生的机制。另外该患儿除了典型的DMD症状外,还出现了过早白发症状。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例DMD基因编码区插入Alu元件导致的DMD,为研究Alu序列逆转座引发基因突变提供线索,同时扩展了对DMD基因突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Alu元件 插入突变 白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测序鉴定GbTMEM214基因在陆地棉基因组的插入位点
20
作者 程俊凌 赵亮 +9 位作者 徐剑文 刘剑光 徐鹏 徐珍珍 郭琪 王月平 赵君 沈新莲 陈全家 肖松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5-295,共11页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转GbTMEM214基因陆地棉品系,旨在明确转基因棉花株系中T-DNA插入位点的序列特征及检测方法,为其生物安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利用BLASTn将测序数据与陆地棉TM-1基因组序列进行... 【目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转GbTMEM214基因陆地棉品系,旨在明确转基因棉花株系中T-DNA插入位点的序列特征及检测方法,为其生物安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利用BLASTn将测序数据与陆地棉TM-1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插入位点。【结果】携带目标基因GbTMEM214的T-DNA整合在陆地棉基因组D13号染色体57019068~57019106 bp,T-DNA插入导致受体基因组37 bp的片段缺失;通过PCR扩增获得携带GbTMEM214基因的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由此建立了转GbTMEM214基因棉花的特异性检测方法。【结论】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技术获得了转GbTMEM214基因棉花的T-DNA插入位点及侧翼序列信息,可为转基因棉花的生物安全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GbTMEM214 重测序 插入位点 侧翼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